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统一原因?条件客观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融合:民族、地域间联系加强民心所向:人民饱受战乱,渴望统一主观实力最强:秦国商鞅变法彻底,富国强兵个人素质: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统一咸阳秦秦兼并六国统一策略:远交近攻韩赵魏楚燕齐
北方岭南西南夷直道河套大海陇西长城南海五尺道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人口达2000万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辽东临洮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頞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秦朝的发达交通“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2.过程:(1)扫平六国:东灭六国,建秦朝(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通“西南夷”:开“五尺道”、任官吏3.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人们有了比较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2)扩大了疆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君臣关系)(矛盾:皇权vs相权)(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矛盾:中央vs地方)1.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丞相王绾(wǎn):“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假如你们是他们中的其中一员,你们如何说服秦王同意你们的主张?2、郡县制
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乡里A.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B.战国时,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C.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D.秦以后各朝沿用。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和调动,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A.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形成与演变(3)、影响:(2)、特点:(4)演变: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郡国并行制
1、背景:早在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为王,这些人因为非刘姓,故称“异姓”。由于异姓王非刘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后数年之中,他们相继被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高于列侯。较大的有齐王刘肥、吴王刘濞。2、特征:同姓王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财权,可在封国内征收赋税,处于半独立状态。3、影响:郡国并行制给诸侯王很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使诸侯王国势力迅速膨胀起来,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4、结果①“削藩”晁错建议削减王国的封地,限制他们的发展,逐渐加大中央直接管辖的地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景帝采纳了晁错这一“削藩”主张,景帝三年(前154)楚王刘戊违犯汉丧制,被罚削去东海一郡;赵王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私卖官爵,削去6县。②“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胶西王刘昂等七国发动叛乱,企图夺取中央政权,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令太尉周亚夫等率兵平定叛乱,景帝乘机把诸侯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回。③“推恩令”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王国的部分领土分封给其它子弟建立侯国。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④“附益之法”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制定。主要内容为:严禁官僚为诸侯王聚敛财富;严禁官僚与诸侯王勾结,为诸侯王谋取利益。总之,附益法的颁布是为了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治上无法组成自己的小集团。⑤“左官律”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颁布。规定在诸侯国任职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相同点: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称号来源: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3、皇帝制度
请综合以上信息,归纳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材料一:“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依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一)、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2)、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3)、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本质: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3、秦朝的中央官制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管理军事宗庙礼仪教育事务宫门屯卫宫廷警卫宫廷御马司法少数民族外交事务皇室事务国家财政皇室财政特点:位高权重三权牵制不得世袭军权皇控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于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一方面皇权至高无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另一方面中央官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那么皇帝与中央官员如何配合工作?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议是。”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争论:朝议(1)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2)遭受破坏:君主专制4、朝议制度
又称庭议,主要功能是为皇帝提供决策咨询。5、汉承秦制(1)、西汉基本延续秦王朝官制(2)、汉武帝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
十三部刺史: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砖混结构二手房购房合同
- 2024年深圳市区级纪委监委市内选调职员真题
- 2024年厦门市仙岳医院招聘真题
- 2024年内蒙古建安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教师岗位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阜阳技师学院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备课参考:《香港和澳门》重点图表解读
- 桉树枝收购合同范本
- 山西煤炭运量合同范本
-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共7个单元复习学案+试卷汇编(含答案)
-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案例分析课件
- 一篇散文《水银花开的夜晚》弄懂散文题型
- DB11T 1182-2015 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定规范
- 协会培训管理新版制度
-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课件
- DB52∕T 1559-2021 朱砂 工艺品-行业标准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升本)学士学位考试复习题
-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试题
- 《功能材料概论》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2018年12月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数的认识》(1)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