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控制工程2-2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_第1页
机械控制工程2-2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_第2页
机械控制工程2-2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_第3页
机械控制工程2-2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_第4页
机械控制工程2-2 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复数域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整理ppt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求解得到的微分方程式?对于高阶线性微分方程如何求解?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法解线性微分方程有哪些优势?思考?整理ppt

在求解方法上:计算简单(把微积分运算变换成代数运算或查表),容易求出系统对输入的响应。引入传递函数的概念(复数域数学模型),把系统的动态性能和传函的零极点联系起来,使在复数域内(根轨迹法)和频域内(频率法)分析和设计系统成为可能。优势:整理ppt项目内容教学目的从时域内的微分方程形式数学模型向复数域内的传递函数形式过渡。教学重点熟悉传递函数的各种一般表达形式。教学难点传递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和几何表达形式的联合思维方法。对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的理解。讲授技巧及注意事项

注重微分方程同传递函数的对比。2-2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整理ppt本节课的学习思路:从多个方位来观察我们将要研究的对象—传递函数,为下一步深入细致的讨论(第四章和第五章)做准备。整理ppt本节内容拉式变换传递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形式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拉式反变换整理ppt1.定义:设函数f(t)当时有定义,设且积分存在,则称F(s)是f(t)的拉普拉斯变换。简称拉氏变换。

f(t)称为F(s)的拉氏逆变换。记为:原函数象函数2-2传递函数一拉氏变换整理ppt(2)例2求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1)例1求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2.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整理pptf(t)F(s)f(t)F(s)1t3.几个重要的拉氏变换(掌握)整理ppt(1)线性性质(2)积分性质(3)微分性质4.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整理ppt(4)终值定理(5)初值定理(6)时间比例尺(相似)定理整理ppta.实域中的位移定理,若原函数在时间上延迟,则其象函数应乘以。b.复域中的位移定理,象函数的自变量延迟a,原函数应乘以。即(7)位移定理整理ppt

1.定义:从象函数F(s)求原函数f(t)的运算称为拉氏反变换。记为。由F(s)可按下式求出

式中C是实常数,而且大于F(s)所有极点的实部。

直接按上式求原函数太复杂,一般都用查拉氏变换表的方法求拉氏反变换,但F(s)必须是一种能直接查到的原函数的形式。

二拉氏反变换整理ppt

若F(s)不能在表中直接找到原函数,则需要将F(s)展开成若干部分分式之和,而这些部分分式的拉氏变换在表中可以查到。展开的常用方法有:配方法比较系数法留数法整理ppt例1:求的拉氏反变换。例2:求的拉氏反变换。配方法解:解:整理ppt比较系数法整理ppt留数法F(s)总能展开成如下简单的部分分式之和:numernationdenominator

(1)D(s)=0没有重根整理ppt其中:所以:所以:整理ppt(2)D(s)=0包含r重根其中:整理ppt由于:所以:整理ppt例5求的拉氏反变换。其中:所以:所以:解:设整理ppt用拉氏变换及其反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步骤①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以s为变量的代数方程,方程中的初始值应取系统在t=0时刻的对应值;②求出系统输出变量的表达式;③将输出变量的表达式展开成部分分式;④对部分分式进行反变换,即得微分方程的解。整理ppt例6.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式为:并且设:,试求微分方程的解。解: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代入初始值变换形式可得设整理ppt其中:所以:两端进行拉氏反变换,得整理ppt如果使用比较系数法:通分后令比较系数得同样求出两端进行拉氏反变换,得整理ppt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1.定义: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的比值叫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三传递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形式整理ppt

c(t)为系统的输出,r(t)为系统输入,则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由微分性质得到系统传递函数为:标准形式、有理分式形式或多项式形式整理ppt

在零初始条件下求系统或环节的传递函数,只需要将微分方程中变量的各阶导数用s的相应幂次代替就行了,因此从微分方程式求传递函数非常容易。经过变换后,我们把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式变换成了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整理ppt为系统增益(放大系数)返回尾1形式因式分解时间常数形式典型环节形式各项提取an各项提取bm传递函数的第二种表达形式整理ppt为根轨迹增益首1形式因式分解零极点增益形式根轨迹形式各项提取a0各项提取b0传递函数的第三种表达形式整理ppt稳态增益K和根轨迹增益K*的定义及关系:这两个参数是重要的调试参数。整理ppt称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S的最高阶次n即为系统的阶次。

D(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分母整理ppt传递函数的三大表达形式:整理ppt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传函的零极点分布图整理ppt2.传递函数的性质(1)对应性: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一对应。如果将置换,传递函数微分方程(2)固有性: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而与输入等外部因素无关,可见传递函数有效地描述了系统的固有特性。(3)局限性:只反映零初始条件下输入信号引起的输出,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引起的输出。(4)唯一性。整理ppt(5)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反之,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氏变换是系统的传递函数,两者有一一对应的关系。(6)同形性:G(s)虽描述了输出输入间的关系,但它不提供任何该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系统或元件,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7)特殊性: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8)有理性:传递函数为有理真分式函数。即m小于等于n。整理ppt静一静,想一想:1.我们已经前进一步了,我们将一般形式的微分方程变换成了传递函数,并且有了许多表达形式;2.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微积分运算形式变成了代数运算形式,简化了运算,降低了工作的难度;3.更大的收获是在传递函数代数和几何形式下,想象力增强了。我们可以对系统采取更多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整理ppt四传递函数的建立方法1:一般元件和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1)列写元件或系统的微分方程;(2)在零初始条件下对方程进行拉氏变换;(3)取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整理ppt

例1对RC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Uo(s)/Ui(s)。整理ppt解:已求得网络的微分方程形式为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取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整理ppt例2对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Uo(s)/Ui(s)。整理ppt解:已求得网络的微分方程形式为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取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整理ppt

例3一个由弹簧、质量、阻尼器组成的做直线运动的力学系统。图中,m为物体的质量,k为弹簧系数,f为粘性摩擦系数,F(t)为物体受到的外作用力,y(t)为物体的位移。试求传递函数Y(s)/F(s)。f整理ppt解:已求得系统的微分方程形式为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取输出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整理ppt方法2:利用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求系统的传递函数。(1)测量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脉冲响应;(2)对单位脉冲响应作拉氏变换即得系统的传递函数。证明:由由所以又因为所以C(s):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复数域形式c(t):系统单位脉冲响应时域形式整理ppt

例4测得某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脉冲输入作用时的输出响应为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对单位脉冲响应作拉氏变换即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整理ppt电气网络的运算阻抗与传递函数

(重要)运算(复)阻抗

电阻电容电感整理ppt

例5对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Uo(s)/Ui(s)。整理ppt解:把图中各量用复阻抗表示整理ppt根据分压定理写出Uo(s)表达式化简得传函表达式复阻抗+分压定理整理ppt

例6对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Uo(s)/Ui(s)。整理ppt整理ppt解:复阻抗+分压定理根据分压定理写出Uo(s)表达式化简得传函表达式整理ppt1.比例(放大)环节

特点:输出与输入成正比,无失真和时间延迟。五.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uc整理ppt2.惯性环节特点:含一个储能元件,对突变的输入不能立即跟随,输出无振荡。0.63整理ppt3.微分(超前)环节特点:能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实例: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关系。∞r(t)整理ppt由于在实际工程中不存在,所以纯微分环节不能单独存在,只是理想微分环节。若输入一阶跃信号,则可求出实际微分环节为(带有惯性环节)实际微分环节实现电路整理ppt4.积分环节特点:输入消失后输出仍具有记忆功能。实例:电动机角速度与角度间的关系,物体行驶距离与物体速度间的关系,模拟计算机中的积分器等。整理ppt5.振荡环节特点:环节中有两个独立储能元件,并可进行能量交换,其输出出现振荡。实例:RLC电路、两级RC电路、弹簧-物体-阻尼器力学位移系统等。整理ppt6.一阶微分环节和二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和纯微分环节都称为理论微分环节,不满足的条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不会单独存在。整理ppt7.延迟环节特点:准确复现输入量,但延迟了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