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1页
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2页
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3页
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4页
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中小学英语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的进程和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外语专业素质、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国际视野、国际规则以及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培养英语专业高端人才需要合理分析人才需求和制订战略规划,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配备高素质国际化师资队伍,构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提供机制和体制上的保障(庄智象等2012)。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行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探讨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1.根据当前中国的指导下,英语教学1.1根据目前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英语教育1.1.1《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文件是《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教育部推出《英语课程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实验稿,2003年推出高中阶段实验稿。2011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它逐步取代了原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阶段实验稿,“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200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则进一步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上述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人才的高度提出了培养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将中小学英语学习分为9级,小学、初中阶段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别为2级和5级,高中阶段则以7、8、9级分别对应高中毕业、高考和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的要求。课程总体目标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涉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方面,这五大方面在课程标准中都得到了具体描述。应该说跟以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英语课程标准》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同时增加了可选择性,对新世纪我国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水平、培养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等方面的实施建议。原则性的教学建议主要有:(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8)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9)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育部2001)。1.1.2“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难题《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相比,在理念、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很多革新性的变化(刘道义2008:94-100),但课程标准的实施暴露出其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分层性在实践层面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内容标准有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5个维度,但教学评价仍只侧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课程标准设定高中毕业水平为7级,高考为8级,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为9级,但实际教学都主要指向高考的要求———8级(戴炜栋,胡文仲2009:925-926)。作为面向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如何在执行过程中落实差异性,是目前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问题;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时也反映出作为大众教育、全民教育的义务教育如何兼顾英才教育这一一直困扰我国教育界的问题。1.2大学英语课程本科教育1.2.1第一、英语专业课程、专业能力、知识能力等应具备的问题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不同的是,现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英语教学大纲》)是在1989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和199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由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受教育部委托于20世纪90年代末修订而成。《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本科学制和各阶段教学目标的描述是:4年的本科学制中,一、二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三、四年级高年级阶段除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外,还要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大纲强调“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细分为英语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3种类型。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等;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如外交、经贸、法律专业知识课程等。《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倡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大纲还对测试、评估的方法和内容作了描述。1.2.2重语言、轻技能、全业务是高校专业的两大核心能力从英语教育中学和大学的两个阶段来看,大学英语专业的大纲跟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人才培养上很难衔接,存在各做各事的情况,而很多外语界专家长期呼吁并积极探索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戴炜栋2001)也未在中小学与大学教学大纲的编制衔接上取得突破。尽管大纲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课程设计及教学活动开展等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但因为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高校的办学和师资条件差异很大,让国内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都根据一份统一的大纲办学未必合适。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在潜意识中将英语等同于工具的现象,使人们对英语专业的定位产生了疑虑,忽视了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地位。特别是扩招后带来的就业压力更是将英语专业的定位推到了风口浪尖。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扩招造成英语专业办学的良莠不齐,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与职业培训无异,只是为就业做准备。正如胡文仲(2008:47)所说,“现在人们往往把社会需求和办教育直接挂钩,按照毕业生就业情况来考虑办什么专业。”其二,大纲中复合型人才的提法、重技能轻知识的培养模式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导致英语的工具功能日益显现。其三,多年来我们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一般可以较好满足某个外语岗位的基本要求,但与具有创新意识的拔尖人才之间则还有不小距离。因此,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英语专业需要认真反思,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2.国际创新外语人才培养2.1强化专业学科内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英语专业学生不但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英语基本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英语专业在素质教育、跨文化能力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年来,传统英语专业受到新设立的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冲击。如何强化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保持它的竞争力,是国内英语专业界一直在探讨的论题。我们也看到,尽管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仍然采用以技能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但一些重点高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纷纷在现有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跟自己高校实际情况相吻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外语特长,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精英人才”;南京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优良的综合素质”等的人才。这些高校已充分认识到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2外语专业人才的特点什么样的人才可称得上是英语专业的高端人才?我们认为社会急需的英语高端人才是具有以下4方面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庄智象等2011):(1)良好的语言基本功。这是外语专业人才首要的业务素质,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国际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2)完整、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要求外语专业人才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通晓国际惯例,熟悉、掌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3)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外语专业人才,其创新型应该说更多地表现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这要求外语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当然,在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时候,外语专业人才还需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正确、妥当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情况。2.3中小学阶段的预备财人才培养既有整体性、系统性,又有阶段性。在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一条龙培养的过程中,如果说很多显性效果是出现在高等教育阶段,那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则应更多地始于中小学阶段。因此,根据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内涵界定,我们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实施预备英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在进入大学后快速适应使用外语直接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其次,学生具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意识、国际视野;第三,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与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大学阶段延续、拓展中小学阶段预备英才培养模式,使中小学阶段的英才教育与大学阶段的英语高端人才培养顺利衔接,应该是一条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具体培养途径取决于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2.3.1与大学学科知识教育的衔接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应试教育倾向,紧密按照中考、高考的科目分配教学课时,结果学生不得不在各考试科目上平均用力,难以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科目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与能力等综合素养也就难以得到培养与提高。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在中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外语教学,在各个年级尤其是各个学段结束阶段设定更高的教学要求,通过增设必要的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来有效实现目标。同时,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培养,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打造这些能力。如果在大学阶段将现行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导下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教育课程相衔接,则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现行教学大纲中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强调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偏重技能训练,而对于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从大纲相关课程学时的分配中就可见一斑。大纲规定英语专业4年总学时为2,000—2,200;4年间专业技能课周学时设置为74,占67%;专业知识课周学时为16,只占15%;相关专业知识课周学时为20,占18%。在大纲出台的21世纪初,这种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即使在现阶段,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对一般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已经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好地掌握了英语听、说、读技能的中学毕业生而言,他们的目标是从进入大学那天起基本具备将英语作为工具、很快进入学科专业学习的能力。因此,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加大写、译技能的训练力度外,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课程的开设上,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大大缩减现有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课,增加专业知识课,可适当探索建立以文学、语言学、高级翻译(口笔译)和跨文化研究为主体,以学科教育而不是技能训练为导向,致力于实施人文教育,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本科课程体系。2.3.2学习或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社会资源中学阶段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可通过多种途径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中学生的外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我们认为可主要选取以下3种途径。(1)研究、总结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成绩的中小学校的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加以推广。应该说,我国一些中小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外交人才、国际企业人才等,如上外附中、人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等。这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意识,营造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并开展游学、模拟联合国等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在国际化环境下沟通交流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研究、总结这些学校的教育经验对中小学阶段的英才教育以及大学阶段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学习发达国家中小学英才教育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比如,2008-2010年连续3年被权威媒体评为美国最佳高中的托马斯·杰弗逊高中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有4项:思考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上的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课程安排尤其是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多个整合大量社会资源的研究项目活动来培养学生上述方面的能力(徐星2010)。类似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3)学习其他国家中小学阶段国际化英才教育的经验。例如,新加坡名校莱佛士书院设有项目让学生与来自全世界其他各地的孩子们共处一室,一起参加诸如团队建设、领导力培训、生存技能训练等活动,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和谈判;学校不时邀请各国大使与学生交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政治体制;学校还建立了一个特别的网站,里面有关于亚洲领导人的介绍,采访政府领导人、内阁部长和企业CEO后制成的录像,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徐星201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大量社会资源,有效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这些都对我们的中小学英才教育具有参考价值。我国部分中小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其实已经有过不少尝试。除前述一些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有较突出成绩的学校外,其他还有不少学校也从事了大量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如引进与使用外教、开展对外交流项目以及引进IB或AP课程等国际课程。一方面,这些实践是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有益尝试;但另一方面,这些实践在人才整体培养方面尚缺乏明确目标与系统规划。因此,我们倡导在人才培养“一条龙”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的理论探索与中小学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优化中小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共同探索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大学阶段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应当利用中学的教育成果,注重和倡导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人才。关于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教学,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1)借鉴国外高校的部分课程体系。当然,这里的借鉴绝非全盘照搬,而是在参考国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国内高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有取舍地引进。现在国内开展这类教学实践的大学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这种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形式通过引进国外的办学体制和课程体系,进行有特色的英语人才培养。这类学校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大大弱化了技能课程,增加了不少专业知识课。比如,西交利物浦大学语言文化系英语专业的课程包含英语语言研究、实践技能、英语文化研究、交际与传媒等4个课程群,其中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译课程只有英语语音、笔译、口译等3门,其他都是文本分析、语言与文学、数字媒体制作、英语国家文化、英国文学、文学研究、媒体和全球危机、西方媒体中的中国、新闻调查等以内容为依托的课程。从西交利物浦大学开设的所有课程来看,本科阶段一共22门,技能类课程只占13%。专业知识课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继续语言学习,在内容学习中习得语言,巩固语言能力,发展和提高语言使用技能。(2)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包括引进国外师资。针对一些前沿性的学科教学,可以找寻国外该领域的专家给国内的学生开设课程,这样能将国际上新的理念、前沿的信息和知识带给国内的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90%的教师来自国外,这些教师的国籍并不局限于英国、美国,还包括新加坡、印度等,这对国际融合和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具有一定帮助。(3)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也包括走出去,即教师的出国进修和学生的国外高校学习。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师资是保障。没有合格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承担英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除了语言技能出众外,他们还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熟悉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师资上保证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学生在校求学期间应该有海外学习的机会。致力于国际化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海外学习的机会。学生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的国外留学,才能更好地拓宽视野,发展语言能力,借鉴国外高校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培养经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除了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外,为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