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浅析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对西瓜、积木、铅笔等熟悉物体的外部特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加以描述,特别观察是基础,比较须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分类又须建立在比较基础之上。而观察、比较和分类又是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的基础。通过根据某一特性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的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有目的地观察过程,初步懂得分类的基本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搭积木的探究活动。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性。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个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根据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成果。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别人感官的意识。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二分之一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如何观察。(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办法观察。(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二分之一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效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性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如何懂得的?用多个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干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协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协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2)总结对的保护感官的办法。(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四)课后作业:将本课内容与家长分享。拓展资料《昆虫记》好句摘录1.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某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很快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2.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同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确实,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诸多。由于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固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第2课找物体的相似和不同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性。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个观察办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办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3.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新的比较办法。逐步形成认真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似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似、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与否对的?(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能够用直尺为原则分别量长度)渗入比较时需要统一原则的意识。(二)新课学习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颜色相似但形状现有相似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似吗?形状都相似吗?你怎么懂得的?(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似吗?形状都相似吗?你怎么懂得的?(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涉及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似。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你怎么懂得的?(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似。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你怎么懂得的?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办法)。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似(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似(例如身体的各个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性等)。(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三)总结。拓展资料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办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办法。例如: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它们都能够用来盛水、盛物品,但它们的材料不同,厚薄不同,软硬不同,这些都能够通过比较法得到。一次性纸杯塑料杯第3课给物体分类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性。懂得什么是分类,懂得分类要根据一定的原则。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原则、自定原则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办法,提高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入归纳办法。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订不同的原则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似和不同。(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成果整顿铅笔。将某一特性相似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性另外放在一起。(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与否带橡皮头为分类原则,整顿、示范分类的过程,协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性、找出相似和不同、选择分类原则(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种原则),根据原则分类。(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原则(例如按与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5)报告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办法)。2.分类练习(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原则给杯子分类。(3)交流、评价。(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办法。(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办法,整顿散乱的图书。拓展资料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生活更美。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桶重要有四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你们平时是不是将垃圾分好类,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呢?可回收物重要涉及: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电子废弃物等。厨余垃圾重要涉及:剩菜剩饭、菜梗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的垃圾。其它垃圾重要涉及:废弃食品袋(盒)、废弃保鲜膜(袋)、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有害垃圾重要涉及: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根据积木的特性,察觉稳度、形状、构造间关系。2.科学探究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统计;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统计。巩固分类办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3.科学态度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毕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4.STSE初步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多个形状的积木,实验统计单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办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二)新课学习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3)学生猜想(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停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与否对的。(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能够搭多高?(1)规定:不仅想措施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3)总结和激励(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四)整顿归纳总结。拓展资料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又被称为东方明珠塔,塔高468米,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开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地,它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片土地上。通过阳光的洗礼,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是上海标志性的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主干是3根直径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间有6米高的横梁连结,上千吨的3个钢构造圆球分别悬挂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电视塔的塔身含有较强的稳定性,其设计抗震原则为“7级不动,8级不裂,9级不倒”。另外,该建筑尚有着良好的抗风性能。第二单元单元浅析首先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已有的对自然界的认知经验,丰富对自然界的整体感知;通过达尔文的故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激发学生对科学课浓厚的爱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与交流,激发学生对校园中的自然事物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想法和想要研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作好了准备。第1课初识大自然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懂得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2.科学探究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收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3.科学态度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重要办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提前收集自己爱慕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理解。(二)新课学习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用带有多个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成果进行印证或纠正。(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多个自然现象(例如雷电)。大自然中蕴藏着诸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办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2.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同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顿、统计、善坚持。(三)整顿归纳总结。拓展资料达尔文的故事坚持梦想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医生,他但愿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达尔文无心学医,整天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学院,但愿他将来成为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爱好也不在牧师上,他有自己的抱负,他9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必定尚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环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他也始终为此努力。通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观察和采集了大量标本、信息,回国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物种来源》。热爱观察达尔文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如何生长,鸟兽鱼虫如何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如何孵出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他还采集了蝴蝶、蜻蜓等昆虫做标本。工作后的达尔文,仍旧喜欢在树林里散步,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都能使他产生极大的爱好。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几只小鸟,他停下来,仰着头认真观察。为了不惊动小鸟,他一动不动在树下站了很久。一只小松鼠觉得他是一根木桩,居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正是有一颗热爱观察心,达尔文在长久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根据。第2课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某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懂得某些自然现象。2.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订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3.科学态度、STSE乐于参加考察活动观察认真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懂得要爱惜大自然。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办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二)新课学习1.明确考察对象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用哪个区域进行呢?2.交待考察提示(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2)考察时,要统计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4)爱惜校园环境(5)注意安全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用区域进行考察。4.完毕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三)整顿归纳总结。(1)各自整顿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规定妥善保管好。(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拓展资料萤火虫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火金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因此叫做萤火虫。它们能够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系,完毕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即使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力地精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对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因此,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含有特殊的意义。现在,由于都市进程的加紧,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在乡下,也很难找到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人们通过人工喂养的方式,哺育出了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因此,冬天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第3课大自然中的发现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性。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爱好。4.STSE爱惜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加?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2.达尔文是如何考察大自然的?(二)新课学习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1)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首先演示如何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节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涉及观察时组内组员如何分工,如何做观察统计)。(4)学生观察。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1)拟定分类的原则(一分为二)(2)自行分类(3)展示分类成果,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4)扩大物品范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5)继续扩大物品范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原则比较难找。(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3.考察交流会(1)组内整顿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提出与之有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停地提出新的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停进步的。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2)学生创作(3)学生作品展示(三)整顿归纳总结。拓展资料萤火虫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火金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因此叫做萤火虫。它们能够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系,完毕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即使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力地精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对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因此,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含有特殊的意义。现在,由于都市进程的加紧,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在乡下,也很难找到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人们通过人工喂养的方式,哺育出了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因此,冬天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第三单元单元浅析运用学生天然的好奇和热情,指导他们学习描述、统计天气现象,并能坚持持续观察统计一周的天气,是通过一种相对小朋友时间较长的观察,初步意识到天气是不停变化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1课多样的天气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懂得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重要特性和对应的天气符号。(2)科学探究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统计天气现象的过程。(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爱好。(4)STSE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办法与途径。二、教学准备多个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天气,与我们亲密有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二)新课学习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性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重要特性(太阳没有被云遮住)。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重要特性(太阳被云遮住了)。(3)用符号表达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达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分辨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4)用符号表达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重要特性。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对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2.观察统计一周天气现象(1)明确任务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似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似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2)领取任务同窗们选择任务,相似任务的几个人构成小组。(3)统计指导(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统计和交流。注意安全。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办法(1)亲自观察、测量(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3)其它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三)整顿归纳总结。拓展资料萤火虫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火金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因此叫做萤火虫。它们能够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系,完毕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即使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力地精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对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因此,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含有特殊的意义。现在,由于都市进程的加紧,环境的污染,萤火虫这种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昆虫离人们渐行渐远,即便是在乡下,也很难找到它的踪影。为了让萤火虫再次飞舞起来,人们通过人工喂养的方式,哺育出了常见的陆生水生品种,爱琴海萤火虫的温室反季养殖技术更是大大缩短了萤火虫幼虫的生长周期,让其在冬天也能成长,因此,冬天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萤火虫幼虫和成虫哦。第2课天气的影响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2.科学探究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查阅整顿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爱好。4.STSE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久的统计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有关天气的知识。二、教学准备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懂得了多个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二)新课学习1.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观察教材中的6幅图(2)说一说:每幅图表达什么天气?人们在干什么?还适合干什么?(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验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5)说一说: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6)小结2.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观察教材中的4幅图(2)说一说: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蒲公英的形态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3)对照教材场景图,教师讲述蜜蜂与天气的故事。(4)提供学生查阅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5)进一步交流(6)小结(三)整顿归纳。拓展资料新疆的天气“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我国的新疆。新疆,是一种日温差较大的地区,上午起来,温度较低,人们会穿较厚一点的衣服来抵抗严寒,等到中午太阳升起时,十分炎热,人们脱掉厚厚的外衣,穿一件薄纱正适宜,这样神奇的天气,加上日照充足的自然条件,正有助于水果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那么甜的因素了。第四单元单元浅析过我们周边接触到对生活中常见、惯用物品的观察、分析来认识某些材料的特性,丰富学生对物品的用途与其制作材料的特性有关系的感知;协助学生初步意识到安全使用多个物品要理解其制作材料的性能,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性的实验观察,引领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第1课生活中的材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认识、识别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懂得不同的材料含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分类等办法理解到常见材料的相似与不同。学着使用材料概念图,分类整顿物品。(3)科学态度,STSE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材料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存在的。二、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多个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吸管、纸、抹布、镜子等。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看看我们的身边,课本是用纸印制的,衣服是用布做的,因此,纸是印制课本需要的材料,布是做衣服需要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二)新课学习1.认识常见的材料(1)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2)思考: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什么材料能够制成什么物品?(3)指导学生体现。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能够制成吸管,塑料能够制成矿泉水瓶。(4)针对其它5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体现。(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6)出示更多由以上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或图片。(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多个物品分类。(8)观察比较这6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软硬度、透明度等)。(9)小结:同种材料能够制成不同的物品。同类物品,也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制成。2.分辨材料(1)分组寻找2-4个多个材料制成的物品。(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个材料制成的?(3)想一想:同一种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4)小结:同一种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的。(三)整顿归纳生活中的材料。拓展资料铜官窑唐宋代南方瓷窑“铜官窑”是中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也称“长沙窑”。铜官窑的重要产品是青瓷,生活用品种类诸多。釉色有青、黄、白等色,并首创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绿色斑点构成几何图案,在白釉或青黄釉下用笔绘云彩和几何纹;另外,尚有模塑贴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装饰。铜官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壶、瓶、杯、盘、碗、灯和生动可爱的鸟、狮、猪、鱼、青蛙等玩具。明代后来,还生产了大缸、酒瓮和广钵、茶壶等日用陶器。建国早期,以产绿釉、黄釉陶器为主,有水罐、壶等。1966年后,发展较快,新增枣红、黑红等色釉。1976年,创制了炻瓷成套餐、茶具,胎质细腻,釉面光滑,机械强度高,有咖啡、谷黄、米白、紫金、浅蓝等釉色,饰以多个花边,亦有丝网贴花、印花、釉下复色彩绘等。铜官窑是湖南省古遗迹中唯一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青釉绿彩粉盒第2课纸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认识不同纸。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和简朴的对比实验的全过程,训练观察、比较、描述、设计、操作等办法技能。初步理解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办法。3.科学态度,STSE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爱好,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二、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四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裁成条,约10cm×2cm。放大镜、铁架台、水槽、彩色墨水、胶条或夹子。学生自带物品:在生活中收集不同的纸制品。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展示师生收集的纸制品(纸的多样性及多个用途),引导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二)新课学习1.比较不同的纸(1)依次出示4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2)思考:这些纸有哪些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不同?(3)指导:这些纸的颜色、厚薄、光滑度、软硬度、韧性等都有不同,可用看、摸、揉、拉等办法比较它们的不同。2.比较4种纸的吸水性(1)猜想:餐巾纸、报纸、复印纸、牛皮纸的吸水性相似吗?(2)讨论:怎么用实验的办法进行对比?(3)指导:每种纸的宽窄、长度、入水深度、入水时间等都要相似。不同的只是纸选了4种。这样才好对比。(4)分组讨论,口述实验计划,组内交流。(5)提供实验计划范例,指导完善本组计划。研究的问题:纸的吸水性相似吗?研究的问题:纸的吸水性相似吗?我们的猜想:不同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研究办法: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铁丝、四种纸、剪刀、夹子、水槽、红墨水。实验过程:(1)把四种纸裁剪成等宽2厘米、等高10厘米的纸条。(2)装好铁架台,把四张纸条在挂在铁丝上,下端对齐。(3)将四张纸条同时放到红墨水里。(4)在相似的时间内,观察红墨水在纸中上升的高度。(5)把观察成果填入《活动手册》的表格中。(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实验报告,得出结论。(8)思考:根据它们吸水性的不同,分别适合用来制成什么物品?3.选择适宜的纸做贺卡(1)选择自己喜欢的贺卡主题。(2)搜索资料,或请教别人,学习制作办法。(3)选择适宜的纸和制作工具。(4)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贺卡(5)展示、交流。(三)课后作业:与家长制作贺卡。拓展资料纸的由来在上古时代,祖先重要依靠结绳记事,后来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运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纸便出现了。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流传。后来蔡伦发明了以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为原料的造纸术。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皇帝夸赞他的才干,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因此天下都说这是“蔡侯纸”。纸的原料中含有木材,而木材的来源——树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财富和人类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因此大家要节省纸资源,不浪费纸,保护环境哦!第3课塑料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多个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记。(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3)科学态度,STSE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个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收集不同的塑料制品。三、教学时间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塑料是我们生活中惯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二)新课学习1.比较不同的塑料(1)比较不同功效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可用什么办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报告和总结。(2)比较不同功效的塑料瓶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记相对应)。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办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报告和总结。(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记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记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记的用意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与否安全(1)明确调查目的(2)选用恰当的调查办法(3)做好调查统计(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5)做好安全宣传。(三)课后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将塑料变废为宝。拓展资料将塑料变废为宝小小螺旋机简易针线盒塑料袋也能“绽放”铅笔收纳盒手工花瓶第五单元单元浅析以“刀、剪和镊子”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工具,初步掌握使用某些常见工具的技能,获得使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制作产品的经历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在不同状况下应当选用不同的工具,体会工具的发明与发展,并渗入物品使用的安全教育。本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纯熟程度,在工具运用的过程中,懂得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1.剪子和刀具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理解剪子和刀具的特性、构造,懂得剪子和刀含有不同用途。2.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剪子和刀具完毕制作纸制物品的过程,总结剪子的使用办法。模仿设计制作小挂件。3.科学态度、STSE树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意识到改善工具的意义。二、教学准备学生用剪刀、裁纸刀、其它种类的刀和剪、手套、石块。做小挂件的材料和工具:剪刀笔、裁纸刀、线绳、胶水,薄厚不同的彩纸。三、教学时间1至2学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多个美丽的窗花图片。剪窗花,需要使用剪子,有时,事先还要用刀具把大纸裁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剪子和刀具。(二)新课学习1.分开一张纸(1)提问:包书皮,需要把一张大纸分开,如何才干分开呢?(2)学生回答之后,出示教材中提供的3种办法(图片):用手撕开、用剪刀剪开、用裁纸刀割开。(3)观察比较裁开纸的效果。(4)解说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规定:既要避免伤害自己,也要避免伤害别人。(5)教师示范操作。(6)学生实操。教师巡视指导。(7)再次比较3种分纸效果。(8)小结。使用工具比直接用手撕能更加好地达成规定,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2.制作小挂件(1)出示小挂件的图片或实物,提出任务:过新年,我们一起制作某些小挂件装扮教室,烘托节日氛围。(2)思考:做这样的小挂件,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如何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花艺课程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4年项目管理资格锻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养老金投资策略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认证测试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FA考试企业估值方法试题及答案
- 注会考试全方位复习策略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内部控制风险试题及答案
- 学校围墙翻修方案范本
- 2024年项目管理资格认证的自我评估试题及答案
- 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反应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渝北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19-2035年)说明书
- 农产品营销学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农产品营销导论
- 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招聘应届毕业生19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全册)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财务共享模式下费用报销管理的探究7900字(论文)】
- 班组长执行力提升培训课件
- 电影音乐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南农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