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0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川融化 B.食物变质 C.酒精挥发 D.甘蔗榨汁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粮食酿醋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一氧化碳 C.氯化钠 D.硅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雪碧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生理盐水6.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7.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3、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9.如图是某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小明据图做出了以下四个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3

B.该粒子为原子

C.该粒子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空气会受到污染

D.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11.我们学习的分子运动论属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12.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c代表氧气

B.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C.t2时刻开始产生氧气

13.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4.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所示,甲代表空气中的______,乙代表空气中的______。

(2)甲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于______;乙支持燃烧,因此常用于______。(以上两空填字母)

A.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

B.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医疗急救

E.气割

F.气焊

(3)丙中主要是______(一类气体的总称),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标号)。

(5)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6)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15.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该装置有错误需改进,改进之处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①上述材料中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②请从图中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和______(16.如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常见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A的不足之处是______,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_。写出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2)实验B木炭燃烧时,伸入燃烧的木炭时应自上而下______(填“快速”或“缓慢”)伸入;待集气瓶冷却后,可加入澄清石灰水,其目的是______。写出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实验C同时打开弹簧夹a和b,两种液体没有接触就在玻璃管中看到白烟现象,说明分子的特性是:______。白烟最浓的地方是______(填“e”“f”或“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7.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已知铁粉可以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一条)。

(2)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

(3)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冰川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变质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川融化、酒精挥发、甘蔗榨汁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

【解析】解:A、O2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粮食酿醋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材做高压锅,只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气用作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3.【答案】C

【解析】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B

【解析】解: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A错;

B、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故B正确;

C、仪器的连接方法:左手拿着试管,右手拿着带导管的橡胶塞,旋转着插入,不能将试管直立在桌子上,否则容易压破试管,故C错;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握试管夹长柄,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D错。

故选:B。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5.【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答案】B

【解析】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可能是含量较低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B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电荷数为碳−14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6;依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可知核电荷数为6的碳−14原子的中子数为14−6=8;由此判断:

A、中子数为8,故说法错误。

B、质子数为6,故说法正确。

C、电子数为6,故说法正确。

D、质子和中子数之和为14,故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9.【答案】C

【解析】解:A、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由图可知,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3,故A正确;

B、该粒子中,13=2+8+3,则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正确;

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则为不稳定结构,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D正确。

故选:10.【答案】D

【解析】解:A、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因此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故B说法正确;

C、空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因此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但是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则难以自净,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11.【答案】D

【解析】解:A、糖水是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含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答案】B

【解析】解:A、曲线c代表氧气错误,因为在t1时刻就有氧气产生,该选项不正确。

B、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正确,因为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分解,该选项正确。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因为高锰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分解,该选项不正确。13.【答案】D

【解析】解:A.蜡烛熄灭后装置内还有部分气体,说明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不会全部是氧气,说法错误;

B.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错误;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84%,这是因为空气中除去氧气和二氧化碳外,还含有稀有气体等物质,说法错误;

D.当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D。14.【答案】氮气

氧气

AB

EF

稀有气体

物理

C

木条熄灭

氧气

【解析】解:(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的含量是78%,故甲代表空气中的氮气,乙的含量是21%,故乙代表空气中的氧气;

(2)甲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于焊接金属时用作保护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乙支持燃烧,因此常用于气割、气焊;

(3)丙中主要是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

(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故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5)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先逸出的是氮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氧气;

(6)

A.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空气;

B.发扬东北“烧烤文化”,放任露天烧烤,会增加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空气保护;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方便市民的绿色出行,有利于保护空气;

故答案为:(1)氮气;氧气;15.【答案】铁架台

酒精灯

B

KMnO4→△K2MnO【解析】解:(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分别是:a铁架台;b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该装置有错误需改进,改进之处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3)①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写一条即可)。

②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故答案为:(116.【答案】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生成黑色固体

Fe+O2→点燃Fe3O4【解析】解:(1)据图可以看出,实验A的不足之处是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