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8分)1.下列用于改正错别字的方法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方法是()A.用橡皮擦去 B.用透明胶带粘除C.用修正纸覆盖 D.用退字灵改写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的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待平衡时他称取的药品质量为16.8g(5g以下为游码示数),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16g B.15.2g C.13.2g D.17.8g3.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 D.称量氯化钠固体4.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酒精能挥发是酒精的化学性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D.氧气(O2)变成臭氧(O3)是物理变化5.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7.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费林加三位教授共同获得,因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方面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湿衣服在晴天比在阴天干得快﹣﹣晴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连接并固定仪器.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③①⑧②④⑤⑥ B.②③⑦⑧①④⑤⑥ C.②③⑧①⑦⑥④⑤ D.⑦②③⑧①④⑤⑥9.下列各组气体无法用燃着的木条加以区分的是()A.空气和氧气 B.氮气和二氧化碳C.氮气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氧气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B.图中反应物都是纯净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12.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1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 B.冰水混合物 C.清新的空气 D.稀有气体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16.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17.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1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1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铁生锈C.黑火药爆炸 D.酒的酿造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1分)21.丰富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如:(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钙原子:;②3个铝离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①水是由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构成的;③氦气是由构成的.(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2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改进:,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该如何验满:(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那么在制取和收集氨气时,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23.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E共有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4)表示阳离子的有;(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24.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金属钠不仅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请写出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3)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4)结合以上三组信息,你认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关系(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9分)25.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26.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查阅资料】①白磷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在空气中温度达到40℃时就可以燃烧.②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都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有毒、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可与水反应生成偏酸而被吸收掉.③金属镁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仅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还可以在氮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氮化镁.【实验过程】第一步: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集气瓶内的剩余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三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四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回答一点即可)(2)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实验反思】(3)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4)小光同学认为可效仿小明同学的实验过程,在图2装置的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与图1装置等量),再开始实验,但遭到了其它同学的一致反对,请问反对的理由是(5)如果不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吸收掉的话,会对本实验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吗?你的理由是(6)为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底炸裂,你的改进措施是(7)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在实验安全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于是设计出了图3所示的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交流与评价】(8)装置的改进可以使实验的数据更加精确,并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但药品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围绕着本实验为何选用红(白)磷进行实验,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原理,如以下几种药品就不可以选用:①木炭不可以选用,理由是;②铁丝不可以选用,因为铁丝在空气中无法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没有变化;③金属镁也不可以选用,理由是.2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查阅资料】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能是.【实验改进】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深入探究】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实验反思】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理论依据是.(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功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交流与讨论】(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5)你还能写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其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6)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8分)1.下列用于改正错别字的方法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方法是()A.用橡皮擦去 B.用透明胶带粘除C.用修正纸覆盖 D.用退字灵改写【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橡皮擦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透明胶带粘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修正纸覆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用退字灵改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的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待平衡时他称取的药品质量为16.8g(5g以下为游码示数),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16g B.15.2g C.13.2g D.17.8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已有的天平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左码右物时,实际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据此解答【解答】解:左码右物时,实际物质的质量=砝码﹣游码=15g﹣1.8g=13.2g,观察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 D.称量氯化钠固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B、取液体时,主要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D、使用托盘平是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A正确;B、取用液体时,为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瓶塞要倒放,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D、使用托盘平是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于基本的实验操作同学们应该掌握好,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4.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或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酒精能挥发是酒精的化学性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D.氧气(O2)变成臭氧(O3)是物理变化【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氧气(O2)变成臭氧(O3)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空气污染重、影响广的物质叫主要污染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解答】解: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造成空气污染,空气中含有氮气,无毒,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错误.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碳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水蒸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污染物的类型加以区分.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让皮埃尔•索瓦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弗雷泽•斯托达特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伯纳德•费林加三位教授共同获得,因他们在分子机器设计与合成方面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湿衣服在晴天比在阴天干得快﹣﹣晴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晴天比在阴天干得快,是因为晴天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连接并固定仪器.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⑦③①⑧②④⑤⑥ B.②③⑦⑧①④⑤⑥ C.②③⑧①⑦⑥④⑤ D.⑦②③⑧①④⑤⑥【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连接并固定仪器、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⑧①④⑤⑥.故选:D.【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9.下列各组气体无法用燃着的木条加以区分的是()A.空气和氧气 B.氮气和二氧化碳C.氮气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氧气【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这些气体遇到燃着的木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来回答.【解答】解: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没有变化,故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C、氮气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没有变化,故C正确;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D正确.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空气使燃着的木条无变化.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B.图中反应物都是纯净物C.该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三种原子,其中两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解答】解: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反应物都是纯净物,故B正确.C、从图示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可知,反应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故C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高,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9毫升;他倾倒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实际体积应大于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9毫升.所以:A、等于9mL错误;B、大于9mL错误;C、小于9mL正确.D、无法确定错误.故选C.【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12.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以及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与氧化性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因此A错误;B、呼吸是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呼吸离不开氧气.故B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D、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基础性强,只要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能应用到实际解题中.1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A.【点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常考的实验题,也是一个难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可以通过改变体系内的压强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 B.冰水混合物 C.清新的空气 D.稀有气体【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根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的,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能保持空气洁净.【解答】解:A、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根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的,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能保持空气洁净,原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大气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催化剂的定义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改变的物质.分析题干中的各选项结合催化剂的定义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锰在此反应里做催化剂,只是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参加反应,不会产生更多的氧气;故A正确;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故B不正确;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也是不会改变的;故C不正确;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只不过分解的速度慢而已.故D不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定义及其应用,结合了实际例子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催化剂的含义,加深学生的分析、理解主要概念的能力.17.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概念以及元素只表示宏观不表示微观来分析.【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故对;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故对;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对.故选B.【点评】本题在考查概念的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元素,注意对元素知识的认识和把握.18.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O2↑即可得出答案;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KClO32KCl+3O2↑可以判断是否正确;C、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即可;D、根据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做判断.【解答】解: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A错误;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KClO32KCl+3O2↑可以判断,用氯酸钾制取时必须加热,故B正确;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相关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能细心就可做好此题.19.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铁生锈C.黑火药爆炸 D.酒的酿造【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错误.B、火药爆炸,属于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D、酿酒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缓慢氧化的概念、特征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1分)21.丰富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相关问题,如:(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钙原子:2Ca;②3个铝离子3Al3+.(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原子,B分子,C离子.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①水是由B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C构成的;③氦气是由A构成的.(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3)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钙原子表示为2Ca.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2)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③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答案为:(1)①2Ca;②3Al3+;(2)①B;②C;③A;(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2016秋•瑶海区期中)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下同),该装置有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改进: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该如何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那么在制取和收集氨气时,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是D.【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3)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铁架台;(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4)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2)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4)A;D.【点评】了解常用仪器、装置选取方法、实验注意事项、反应原理、验满方法等,即可结合题意顺利解答,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23.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E共有4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BD(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AE;(4)表示阳离子的有C;(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CE;(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B.【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1)A~E共有4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BD(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AE;(4)表示阳离子的有C;(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CE;(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B故答为:(1)4,二,得到.(2)BD;(3)AE;(4)C;(5)ACE;(6)B【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4.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金属钠不仅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写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钠+氯气氯化钠(2)请写出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4)结合以上三组信息,你认为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之间的关系应该是C关系(填序号).【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并据书写表达式分析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解答】解:(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钠+氯气氯化钠;(2)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二氧化硫;(4)由以上反应可知:(1)(3)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2)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氧化钙+水→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所以二者之间是交叉的关系;故答案为:(1)钠+氯气氯化钠;(2)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硫+氧气二氧化硫;(4)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9分)25.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不变红(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变红(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没有(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写出一点即可).【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26.(2016秋•瑶海区期中)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查阅资料】①白磷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在空气中温度达到40℃时就可以燃烧.②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都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有毒、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可与水反应生成偏酸而被吸收掉.③金属镁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不仅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还可以在氮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氮化镁.【实验过程】第一步: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集气瓶内的剩余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三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四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少于总容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未完全冷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回答一点即可)(2)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实验反思】(3)小亮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误差少或无污染(4)小光同学认为可效仿小明同学的实验过程,在图2装置的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与图1装置等量),再开始实验,但遭到了其它同学的一致反对,请问反对的理由是水会降低温度,使白磷无法燃烧,或者水会隔绝氧气,使白磷无法燃烧(5)如果不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吸收掉的话,会对本实验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吗?不会你的理由是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对装置内的气压产生明显的影响(6)为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底炸裂,你的改进措施是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7)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在实验安全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于是设计出了图3所示的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橡皮塞弹出,调节气压、缓冲等.【交流与评价】(8)装置的改进可以使实验的数据更加精确,并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但药品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围绕着本实验为何选用红(白)磷进行实验,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原理,如以下几种药品就不可以选用:①木炭不可以选用,理由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②铁丝不可以选用,因为铁丝在空气中无法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装置内的压强没有变化;③金属镁也不可以选用,理由是镁不仅会和氧气反应,还会和氮气反应,使实验结果不准确.【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书写文字表达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根据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分析误差原因;(2)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解答;(3)根据装置的不同点对比分析优点;(4)根据水会降低温度,使白磷无法燃烧解答;(5)根据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解答;(6)根据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底炸裂的方法解答;(7)根据气球的作用解答;(8)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镁不仅会和氧气反应,还会和氮气反应,使实验结果不准确解答.【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过程中红磷要足量,红磷量少,会使氧气未消耗尽,造成结果偏小,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压强差小,倒流进的水少,装置漏气等;(2)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3)利用放大镜聚光引燃红磷,不需要打开瓶塞,空气出不来也进不去,测量比较准确,用酒精灯引燃红磷由于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打开瓶塞时容易使空气受热而逸出,可以误差少或无污染.(4)水会降低温度,使白磷无法燃烧,或者水会隔绝氧气,使白磷无法燃烧,故反对;(5)如果不事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吸收掉的话,不会对本实验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对装置内的气压产生明显的影响;(6)为防止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底炸裂,改进措施是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7)气球的作用是防止橡皮塞弹出,调节气压、缓冲等;(8)①木炭不可以选用,理由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③金属镁也不可以选用,理由是:镁不仅会和氧气反应,还会和氮气反应,使实验结果不准确.故答案为:(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量不足;未完全冷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3)误差少或无污染;(4)水会降低温度,使白磷无法燃烧,或者水会隔绝氧气,使白磷无法燃烧;(5)不会;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对装置内的气压产生明显的影响;(6)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7)防止橡皮塞弹出,调节气压、缓冲等;(8)①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基本不变;③镁不仅会和氧气反应,还会和氮气反应,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等内容的考查.27.(2016秋•瑶海区期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