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1.gif)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2.gif)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3.gif)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4.gif)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acdccf3be98dae5582b9c34673d516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2、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物品【课型】: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哪些特点?指名回答。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谁能说一说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主题图)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书课题)(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现?学生汇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么?(板书:棱) 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 竖直方向上棱叫做高。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是正方体(正方体) 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 12条棱长度相等。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判断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5)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24条棱。()(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7)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2.比一比准备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水槽,两个盛满水的水桶,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倒一个长方体。(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八、作业布置1.课本19页做一做2.课本20页做一做九、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6个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6个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的长度相等顶点:8个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 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的知识基础。 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效果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学习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张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材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理念,材料来源于生活,也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有了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整堂课来看,张老师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并展开教学的,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起点。在导入新课时,他出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最后由实物抽象出标准的长方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做准备。教材分析《长方体认识》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长方体的认识》是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内容是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二教材的编写意图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在学习例1例2的过程中,教材首先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学生看、摸、量、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能识别长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动脑,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是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五、教学实施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解析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探究,在交流中感悟。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对于面、棱、顶点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摸一摸,从口袋里摸出长方体的物品。请同学们说一说摸的感觉或是成功摸出方体的经验。就此引出描述性的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含义。 2、让数学走进生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越接近,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我用课件出示:VCD机、彻长城用的方砖、长方体的楼房、礼品盒、冰箱等实物。让学生从图中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评测练习判断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5)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二十四条棱。()(6)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7)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课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引导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这节课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听课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听课评课记录2新版新人教版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元朝的统一与拓展》听课评课记录
- 环境设计服务协议书(2篇)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1框中学序曲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1《学习与成长》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听评课记录10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听课评课记录2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共享发展成果》听课评课记录
-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1 第1课时《平均数》听评课记录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2025代运营合同范本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4月浙江省00015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鼻空肠营养的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 臭和味检测原始记录表
- 小学英语26个字母标准手写体卡片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