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第11课教学设计
第11课《与妻书》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教学素养
三、作者背景常识
四、鉴赏活动
五、文本研读
六、文本联读
第11课《与妻书》
一、素养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句式。
2.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
3.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二、教学素养
两篇文章一为奏疏,一为家信,都是写给特定对象、有特定目的的文章。《谏逐客书》雄辩滔滔,以理服人,反映了一位政治家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与妻书》申明理想,以情动人,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深入体会有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的精神。
三、作者背景常识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名家评说]
林觉民立志救国救民,言辞敏锐、胸襟开阔、热心公益、不畏强暴。
——梁尚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四、鉴赏活动
(一)文意理解
(第1层)意映卿卿如晤(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完成)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同“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扩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体谅,体察)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请概括层意:表达了林觉民写此信与妻子诀别时的悲痛心情,说明了要“为天下人谋永福"而勇于牺牲的道理。
(第2层)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与其)吾先死也,无宁(不如)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经受)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表示感叹)!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已经)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有身孕)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指笔)形容之。
请概括层意:具体细致地回顾了夫妻恩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因从事革命活动而不能与爱妻常相伴的痛苦心情。
(第3层)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只是)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还是)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多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任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像)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今后的日子)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请概括层意:进一步阐明了本想与妻子相守终老但今日却要“率性就死”的理由,并嘱咐妻子几件身后之事。
(第4层)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靠近)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实在,的确)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婚配,嫁给)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想象,揣摩)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大恸)。辛未三月念(俗同“廿",二十)六夜四鼓(四更天),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各位伯母、叔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请概括层意:缠绵往复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依恋之情,并就“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向妻子道歉,进一步抒发了对妻子的依恋之情。最后,希望妻子彻底理解自己写此信的心意。
(二)基础梳理
(A)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_)
[答案](1)“彀"同“够”(2)“念"同“廿”,二十
(B)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
(1)竟
(2)余
(3)书
(4)卒
(5)其
[答案](1)动词,完成副词,终于,终究(2)副词,以外,以后动词,剩下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代词,我的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3)名词,信动词,写(4)副词,最终名词,兵动词,死副词,读cù,同“猝",仓促(5)代词,他们代词,自己代词,代指腹中之物代词,代指鬼代词,那些副词,表希望语气,那就希望副词,表希望副词,表祈使语气,希望祈求
(C)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瓜分之日可以死(_)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_)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_)
(4)意洞手书(_)
(5)汝幸而偶我(_)
(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_)
(7)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_)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
(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
(10)称心快意(_)
(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
(12)卒不忍独善其身(_)
(1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_)
(14)当尽吾意为幸(_)
[答案](1)瓜,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死,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2)名词作动词,追求的志向(3)名词作状语,用数字(4)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5)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6)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7)动词作名词,远行的事情(8)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9)第一个“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作名词,小孩(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2)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3)尽,形容词作动词,写尽;万千,数词作名词,指很多的话(14)尽,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幸,形容词作名词,幸事
(D)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
(3)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________
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
(4)及与汝相对
古义:________
今义:相对立,相比较。
(5)钟情如我辈者
古义:________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6)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________
今义:模仿。
[答案](1)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2)……的原因。(3)以后的日子。(4)面对面。(5)感情丰富,多情善感。(6)想象,揣摩。
(E)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_)
译文:_________
(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_)
译文:_________
(3)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_)
译文:_________
(4)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_)
译文:_________
(5)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
译文:_________
(6)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_)
译文:_________
(7)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_)
译文: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中的一个人。
(2)判断句小厅旁边有一间房子,这就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3)定语后置句像我们这样感情丰富的人,能忍受这种惨状吗?
(4)省略句希望你今后有外出远行的事情,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一起走。
(5)主谓倒装句过上称心如意快乐舒畅的日子的,又有几家呢?
(6)固定句式,“与使……无宁……"表选择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7)固定句式,“奈……何……”表疑问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还要痛苦啊,我将怎么对待这种痛苦呢?
(三)文白对译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
王上》。第一个“老":动词,尊敬。后两个“老”:名词,
语(yù):告诉。及:等到。相对:面对面。启:开。且:况且。
②以:因为。胜:承受。盖:发语词。③以:介词,用。
①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关系。第:只是,表转
折。②以:介词,按照。死:四个“死”都是使动用法,
眼成穿:望眼成穿,即“把眼睛都快望穿了"。骨化石:
表达坚贞爱情。破镜能重圆: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
五、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不顾一切地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耀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利益“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__②__
[答案]①献身救国②爱妻之情
二、任务活动
任务一理解文本,体会深情
[学习情境]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斯飞在《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中说:“数十年来一直传诵人口,激动人心,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中富有魅力的一页。"《与妻书》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作者为理想为革命而奋力追求、无悔向前的精神,感天动地。林觉民作为革命者所拥有的这种大爱情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应该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与妻书》每一段的开头,都有很强的感叹语气,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至爱汝。
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④吾今与汝无言矣。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几个句子起到领起全段的作用,形成感情变化的脉络。从永别的痛苦中回忆起过去夫妻之间的恩爱,到对妻子的真情告白,再到痛感死后的孤独悲戚,感情跌宕起伏。
2.《与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夫妻二人往事时,运用多处细节描写来表达夫妻情深。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又回忆六七年前……故惟日日呼酒买醉”片段。“逃家复归"四字写出了丈夫参与革命遭遇的困厄,此时妻子要求丈夫有远行“必以告妾”,一个“必"字体现出妻子不顾安危、坚定追随丈夫的决心。由此可见夫妻同心,鹣鲽情深。
(示例二)写丈夫违背诺言一段,尤为真切动人。这段从答应告知妻子、不忍告知妻子到无法面对妻子,曲折而真切地透露出丈夫的每一思虑、每一行为都是在为妻子考虑,每一份担忧、痛苦都想要自己一人承担。由此,丈夫爱妻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3.“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中“爱汝"与“勇于就死”,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吾至爱汝",是在表明作者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在后面他又说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在作者看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林觉民极其疼爱自己的妻子,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华,才使他“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愿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
任务二分析手法,赏析效果
[学习情境]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诚如鲁迅先生所咏:“无情未必真豪杰。”全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文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了通俗的语言,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学习时要注意赏析其手法与表达效果。
4.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请结合文本填出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典故出处作用
“司马春(青)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用“司马春(青)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的遭遇的极度悲伤和深切同情。
“太上之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太上忘情”,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①___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②________
“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语出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旧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③____________________
“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④_________
“破镜能重圆?"事见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⑤_________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⑥__________
[答案]①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疾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②意在说明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③意思是极目远望,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④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⑤意在说明在反动势力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⑥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5.作者本无意为文,然而该文却成为天下之至文。叙儿女之情,言革命之理,情理交融,相互映发,字字出自肺腑,句句撼人心灵。该文语言修辞特色尤为突出,试分析反衬、对比两种手法在本文中运用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反衬。如作者以昔日夫妻的甜蜜幸福反衬今日永诀之悲。第4段从“回忆后街之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几句,详细叙述了“双栖之所"的位置:“入”什么地方,“穿"什么地方,又“过”什么地方,又怎样“折"……如此不避琐碎,是为了突出这“双栖之所”,因为这里是凝聚着作者最为珍贵的幸福回忆的地方。接着从“初婚三四个月……空余泪痕",写某夜并肩私语的柔情蜜意。“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这是诗一般的景。这诗一般的景是为了烘托诗一般的情。“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用反诘句式又把这种“情”加以深化。以上文句虽是不加任何修饰地叙说往事,但昔日的恩恩爱爱却历历如在眼前。这段美好的生活图景有力地反衬了今日生离死别之悲。“及今思之,空余泪痕"8个字就使人感到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2)对比。为了让妻子明白自己“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道理,作者就“死"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对比。首先以“愿”与“今日事势"对比,写到“天灾可以死,……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个排比句接连用了5个“死"字,有力地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摆在善良人民面前的只有一条死路。经这一对比,说明“相守以死”的“愿",在那时的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这两个反问句就是对比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有力地说明“相守以死"的“愿”不可能实现,而且还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与其死于“天灾"“盗贼”“瓜分"和“奸官污吏”之手,莫如死于革命,进一步引导妻子赞同自己所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危急重症个案护理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C证复审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学教师的教学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9.1.5 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5讲 职业生涯规划让你看清十年后的自己
- 学校领导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培训课件
- 建筑相关知识
- 2025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密码法培训知识讲座
- 教师地震安全培训
- 轮机工程船舶柴油机主动力推进装置培训课件
- 森林区划-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灰枣种植技术
-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23年197号2023年20实施)
- 求职登记表(标准模版)
-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多元与交融:文明网络的初构《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时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件
- 智慧景区建设实务 智慧景区视频监控系统
- 简单实用电子简历表格,个人简历模板word格式
- 备考2023新高考英语听力12(答案听力原文)
- GB/T 23724.1-2016起重机检查第1部分:总则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