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民族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1.gif)
![内蒙古多民族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2.gif)
![内蒙古多民族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3.gif)
![内蒙古多民族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8ff5a79e2f848214aaf901dbd05856b9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多民族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不同群体中的舌头、重叠舌头、反向舌头和三叶舌的发病率不同。这是人类遗传最常用的研究指标。根据以往的研究,舌的存在是突出的,而舌的存在不是隐性的,舌的存在不是隐性的,而舌的存在不是显性的。自1997年以来,对内蒙古7个民族18个民族的5种舌头运动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内蒙古的许多城市、农村和牧区分布。本文对18个民族的5种舌头运动进行了多元分析,并对内蒙古不同群体的舌头运动进行了探索。1研究对象及聚类分析自1997年以来,我们在内蒙古调查了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汉族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等5项指标.蒙古族共调查了9个群体:巴尔虎人、厄鲁特人、布里亚特人、科尔沁人、锡林郭勒人、察哈尔人、鄂尔多斯人、乌拉特人和阿拉善人.汉族共调查了4个人群:兴安盟汉族(代表内蒙古东部区汉族人)和代表西部区汉族人的伊盟汉族、巴盟汉族、阿盟汉族.调查时先向被测者演示并讲述5种舌运动类型的特征,嘱其反复练习.待练习结束后正式逐人逐项调查.统计时摒除其父母为异族通婚的资料.应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对18个人群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2满族、少数民族的资料来源内蒙古18个人群舌运动类型出现率见表1.18个人群5项舌运动类型聚类分析图见图1.主成分分析的散点分布图见图2与图3.本文回族资料取自郑连斌等.达斡尔族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资料取自李咏兰等.朝鲜族、兴安盟汉族、科尔沁蒙古族资料取自栗淑媛等.巴尔虎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资料取自郑连斌等.蒙古族的锡林郭勒部、察哈尔部、鄂尔多斯部、乌拉特部以及伊盟汉族、巴盟汉族资料取自郑连斌等.阿拉善蒙古族与阿盟汉族取自我们的调查结果.3讨论3.1后套区少数民族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综合5项舌运动类型来对18个人群进行分类研究.图1显示,18个人群可聚成大小不等5个组:第1组为中、西部区蒙汉混合组,包括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察哈尔蒙古族、鄂伦春族.除鄂伦春族外,其余3个人群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鄂尔多斯蒙古族与察哈尔蒙古族历史上关系密切.鄂尔多斯蒙古族与伊盟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有一定的基因交流.至于鄂伦春族为何进入第1组,尚待研究.第2组为呼伦贝尔组,包括达斡尔族与厄鲁特蒙古族.这两个人群均生活在呼伦贝尔的鄂温克旗境内,族间通婚多见.第3组为中、东部区多民族混合组,包括兴安盟汉族、科尔沁蒙古族、朝鲜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这一小组人群分布于内蒙古广大的东部区及中部区的北侧,地域广阔.科尔沁蒙古族是蒙古族诸部中人数众多、地位显赫的一支,主要分布于哲里木盟、兴安盟一带.巴尔虎蒙古族居住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蒙古族聚居于辽阔的锡林郭勒盟草原.兴安盟汉族与朝鲜族分布于兴安盟境内.第4组为西部区汉族组,包括巴盟汉族和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地区,源于陕西、山西、河北汉族.阿盟汉族生活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源于陕西、宁夏、甘肃汉族.第5组为阿拉善蒙古族与乌拉特蒙古族.阿拉善蒙古族源于新疆和硕特部蒙古族与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分布于后套周边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也有一部分生活在后套地区.故第5组可称为西部区蒙古族组.布里亚特蒙古族、鄂温克族、回族未能明显聚于某一组中.布里亚特蒙古族原居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20世纪初迁入我国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族明末清初游猎于黑龙江中上游以北、贝加尔湖以东地区,17世纪中叶迁至大兴安岭嫩江各支流一带,康熙年间部分鄂温克族人被移驻呼伦贝尔草原.呼和浩特回族族源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迁入我国境内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其长期发展中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等族成分逐渐形成.显然这3个人群遗传特征与内蒙古多数人群相距较远.1.鄂温克族Ewenki;2.达斡尔族Daur;3.鄂伦春族Oroqen;4.朝鲜族Korea;5.回族Hui;6.巴尔虎(蒙古族)Bargud(Mongol);7.厄鲁特蒙古族Elute(Mongol);8.布里亚特蒙古族Buriat(Mongol);9.科尔沁蒙古族Horqin(Mongol);10.锡林郭勒蒙古族XilinGol(Mongol);11.察哈尔蒙古族Qahar(Mongol);12.鄂尔多斯蒙古族Ordos(Mongol);13.乌拉特蒙古族Urad(Mongol);14.阿拉善蒙古族Alxa(Mongol);15.兴安盟汉族Han(HingganLeague);16.伊盟汉族Han(IhjuLeague);17.巴盟汉族Han(BayannurLeague);18.阿盟汉族Han(AlxaLeague)(图2、3同)聚类分析结果大致呈现以下特点:(1)地域特点.第1组集中了一些内蒙古中、西部人群,第3组集中了一些内蒙古中、东部人群,第2组则为呼伦贝尔组.(2)民族特点.巴盟汉族与乌拉特蒙古族均分布于巴彦淖尔盟,二者未能聚在一组.阿盟汉族与阿拉善蒙古族亦是如此.阿盟汉族与巴盟汉族聚在一起,阿拉善蒙古族与乌拉特蒙古族聚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的民族特点.(3)民族间出现一定程度的融合.第1组与第3组均体现这一特点.生活在伊克昭盟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与伊盟汉族距离最近,兴安盟汉族与生活在同一地区的科尔沁蒙古族距离最近,表现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不同民族间通婚日益频繁而出现基因交流的趋势.(4)民族内部的多元性.一个民族在基因形成过程中往往吸收了众多体质特征不同的人群加入.蒙古族是13世纪以来生活在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众多草原部落统一后而形成.汉族也是如此.本次蒙古族9个人群未能聚成一组,汉族4个人群未能聚成一组,原因与此有关.3.2人群共同特征主成分分析可以较详细地分析组内各人群舌运动能力方面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组间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所在.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9.2%、25.8%、22.8%,累计贡献率达87.8%.PCⅠ载荷较大的项目为尖舌(0.605)、翻舌(0.562),可以认为PCⅠ表示尖舌与翻舌.一个人群PCⅠ值越大,表明其尖舌率和(或)翻舌率越高.PCⅡ载荷较大的项目为叠舌(-0.771).可以认为PCⅡ表示叠舌,一个人群PCⅡ值越大,表明其叠舌率越低.PCⅢ载荷较大的项目为三叶舌(0.648)、卷舌(0.587).可以认为PCⅢ表示三叶舌与卷舌.一个人群PCⅢ值越大,表明其三叶舌率和(或)卷舌率越高.18个人群卷舌率均数为76.84%,叠舌率均数为6.88%,翻舌率均数为29.46%,尖舌率均数为76.99%,三叶舌率均数为23.23%.图2反映以PCⅠ为横轴,PCⅡ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中18个人群的分布情况.18个人群可分为5个小组:第1组包括布里亚特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厄鲁特蒙古族.这个组的共同特征是PCⅡ值大,即叠舌率较低.如巴尔虎蒙古族叠舌率为4.36%,达斡尔族叠舌率为4.74%,均低于18个人群叠舌率均数(6.88%).根据PCⅠ值的大小,第1组还可分为2个亚组.布里亚特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亚组PCⅠ值较小,即尖舌率和(或)翻舌率偏低.如巴尔虎蒙古族尖舌率为72.88%,翻舌率为27.12%.另3个人群PCⅠ值较大.如达斡尔族尖舌率为81.86%,翻舌率为31.75%.第1组可称为呼伦贝尔盟组.第2组包括伊盟汉族、鄂尔多斯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锡林郭勒蒙古族.这个组4个人群生活于锡林郭勒盟与伊克昭盟,可称为锡盟伊盟组.第2组的PCⅠ值中等,PCⅡ值略大.如察哈尔蒙古族尖舌率75.26%,翻舌率26.83%,叠舌率3.14%.尖舌率和(或)翻舌率接近18个人群的均数,而叠舌率较低.第3组位于第4象限,包括朝鲜族、兴安盟汉族、科尔沁蒙古族.第3组人群共同的特点是PCⅡ值较小,PCⅠ值则略大(如科尔沁蒙古族和兴安盟汉族)或大(朝鲜族),表现出尖舌率、翻舌率高或略高而叠舌率亦高的特点.如朝鲜族尖舌率为77.45%,翻舌率为37.79%,叠舌率为9.81%.由于这3个人群均生活在内蒙古东部区,故可称为东部区组.第4组包括巴盟汉族、阿盟汉族,可称为西部区汉族组.这个组PCⅠ值中等或较小,PCⅡ值较小.如巴盟汉族尖舌率为77.36%,翻舌率为24.41%,叠舌率为10.24%.第5组和第4组一样,也位于第3象限,只是PCⅠ值更小.这个组包括乌拉特蒙古族与阿拉善蒙古族.这两个人群内蒙古最西部区域,故可称为西部区蒙古族组.尖舌率和(或)翻舌率低、叠舌率高是第5组的特点,如阿拉善蒙古族尖舌率为68.68%,翻舌率为21.25%,叠舌率为8.73%.图3反映以PCⅠ为横轴、PCⅢ为纵轴的直角坐标系中18个人群的分布情况.18个人群可分为2个组.第1组包括科尔沁蒙古族、朝鲜族、兴安盟汉族、达斡尔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厄鲁特蒙古族、巴尔虎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等8个人群.这个组8个人群主要为内蒙古东部区人群,分布于第1、2象限,PCⅠ值多为正值(其中巴尔虎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为负值),PCⅢ为正值即三叶舌和(或)卷舌率较高.根据PCⅠ值的正、负可将第1组分成两个亚组:第1亚组为巴尔虎蒙古族与布里亚特蒙古族,PCⅠ值为负值,即尖舌率和(或)翻舌率较低.第2亚组包括另外6个人群,其尖舌率和(或)翻舌率较高.第2组包括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阿盟汉族、察哈尔蒙古族等4个人群.这4个人群位点分布于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示范文本
- 红色经典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延安大学
- 环境影响评估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 物理(A卷)-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 婚庆公司办公区简装协议
- 高端吊车股份研发与制造合同二零二五
- 2025年度住宅租赁免责协议范本
- 2025年度认缴制股权转让协议书-智能家居产业股权投资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制造实习员工劳动合同创新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珠宝首饰抵押贷款协议
- 漫画物理之力学
- 新浪舆情通建设方案
- 单板硬件测试规范
- 关于市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壮医滚蛋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学校安防监控维保方案
-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墙》
- 七步洗手法 课件
- 供应商信息安全检查表
- 仓库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评估考试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