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_第1页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_第2页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_第3页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_第4页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1.1论证工作来由 11.2论证依据 21.2.1法律和法规 21.2.2技术标准和规范 31.2.3项目基础资料 41.3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51.3.1论证工作等级 5.3.2论证范围 51.4论证重点 6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82.1项目目建设内容 82.1.1项目名称、投资主体和用海位置 82.1.2本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情况 82.1.3项目用海与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叠加情况 92.2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122.2.1总平面各功能区布局简介 122.1.2项目依托主体设施建设情况 152.2.2总平面布置方案 152.2.3主要结构和尺度 182.3施工方案、工程量和进度安排 262.3.1陆域形成方案回顾 262.3.2护岸建设施工方案 322.3.3维护性疏浚 332.3.4陆域挖除施工及回填施工 332.3.5工程量 342.3.6施工进度 342.4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352.5项目用海必要性 412.5.1建设的必要性 412.5.2用海的必要性 43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453.1自然环境概况 453.1.1气候与气象条件 453.1.2海洋水文 453.1.3地质地貌 463.1.4海洋自然灾害 47I3.1.5海洋环境质量现状 493.2海洋生态及渔业资源概况 633.2.1海洋生态环境概况 633.2.2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683.3自然资源概况 703.3.1海岸线资源概况 703.3.2岛屿资源 703.3.3港口资源 713.3.4渔业资源 723.3.5旅游资源 723.4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733.4.1大连湾内港口开发现状 733.4.2项目周边涉海企业开发现状 753.4.3渔业基础设施开发现状 753.4.4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发现状 753.4.5周边开发利用项目 763.5海域使用权属现状 763.6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763.6.1行政区划 763.6.2经济条件 77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 794.1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794.1.1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94.1.2工程海域滩面冲淤态势的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804.1.3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04.1.4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 814.2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824.2.1项目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影响分析 824.2.2项目施工对海洋生态影响分析 844.2.3生态损失量评估 854.3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894.3.1项目用海岸线资源影响分析 894.3.2项目用海岛礁资源影响分析 894.4项目用海风险分析 894.4.1自然灾害对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894.4.2项目用海运营期的风险分析 904.4.3通航安全影响分析 91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935.1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93II5.2利益相关者界定 955.3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955.4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权益的影响分析 956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966.1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 966.1.1与《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966.1.2与《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的符合性分析 976.1.3《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 1036.2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086.2.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086.2.2与产业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1096.2.3与区域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1106.2.4与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156.2.5与《辽宁省生态保护红线(2021年新修)》的符合性分析 1176.2.6与《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草案》的符合性分析 1186.2.7与《大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符合性分析 1186.2.8与三调湿地、耕地占用情况分析 119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1207.1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1207.1.1项目选址社会条件合理性 1207.1.2项目选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 1217.1.3项目选址区域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的适宜性分析 1227.1.4项目选址唯一性说明 1237.2用海方式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237.2.1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237.2.2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1247.3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1257.3.1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1257.3.2宗海图绘制说明 1357.4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1428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1438.1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1438.1.1落实用海管制要求 1438.1.2落实用海方式控制要求 1438.1.3保障生态保护重点目标安全 1448.2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1448.3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1448.3.1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防范措施 1448.3.2运营期管理不善导致风险的防范措施 146IIIIV8.3.3通航风险的防范措施 1468.3.4溢油事故风险的防范 1488.4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1488.4.1海域使用跟踪和监控 1488.4.2海域环境监督管理 1498.4.3跟踪监测计划 1499生态用海建设 1549.1大连梭鱼湾商务区生态修复方案主要内容 1549.1.1主要生态问题 1549.1.2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1559.1.3生态修复目标和主要指标 1559.1.4修复计划 1579.1.5修复效果 1579.1.6工程量与投资 1589.2生态用海建设方案设计 1599.2.1生态建设条件分析 1599.2.2生态建设方案设计 1619.2.3生态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 1669.2.4生态建设监管措施与建议 16810结论与建议 16910.1结论 16910.1.1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16910.1.2项目用海必要性结论 16910.1.3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结论 17010.1.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结论 17010.1.5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结论 17110.1.6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结论 17110.1.7项目用海可行性分析结论 17210.2建议 172 第一章概述11概述1.1论证工作来由大连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足球城市,足球历史文化深厚,为承办国内外各类足球赛事,满足市民观球体验,大连市政府在对比现有体育场馆后,发现三座体育场都不具备理想的国际性赛事承办条件,通过位置比选,梭鱼湾商务区凭借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滨海景色优美等绝对性优势,成为专业足球场地建设的不二之选。因此,大连市政府选择在此建设可容纳观众6万人的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梭鱼湾专业足球场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梭鱼湾商务区,梭鱼湾商务区位于大连湾北岸,钻石海湾规划区域的中部,为原大钢、大化厂区动迁后所腾让的地块。搬迁大钢、大化工业区,对梭鱼湾地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这是大连“西拓北进”与城市功能完善的必然需求,是实现梭鱼湾南北岸经济文化共融的“一湾两岸”滨海城市格局的中心环节。2009年,随着《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梭鱼湾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规划明确提出将在梭鱼湾打造市级城市专业文化中心,并明确其片区级中心地位,同时,区域生态景观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为此,提出了梭鱼湾景观服务区填海项目,拟填海形成陆域规模为40.46公顷。2017年,在梭鱼湾景观服务区填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围填海政策的收紧,填海项目暂停实施,项目暂停时,部分区域已完成填海,填海区周边的护岸已基本完成水下部分的施工。为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2019年10月,甘井子区政府编制了《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对梭鱼湾商务区已填未用区域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初步方案,并通过了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的评审。项目建设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东部海岸,梭鱼湾商务区南侧,随着足球场主体工程施工完成,为配合专业足球场建设,提升足球场周边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拟在足球场东部建设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为满足大连市政府对可承办世界级赛事足球场地的迫切需求,推进大连市专业足球场馆建设,经大连市政府批准,由大连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海域使用的有关规定,大连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第一章概述21.2论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1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10.3);(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4);(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8.3);(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10);《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2007.1);(13)《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号);(14)《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管理办法》(国海发〔2007〕16号);(15)《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19.11);(16)《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2);(17)《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2021年5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341号进行修订);(18)《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7〕36号);(19)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海洋渔业厅《关于在黄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61号);(20)《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17修订);(21)《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8);(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1);第一章概述3(23)《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8〕24号,2018.07.14);(24)《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的实施意见》(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规〔2018〕5号,2018.12.20);(25)《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规〔2018〕7号,2018.12.27);(26)《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18〕36号,2018.11.15)(27)《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辽自然资发〔2019〕11号,2019.02.20)(28)《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用海监管工作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640号);(29)《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正)》(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2022.4.21);(30)《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50号);(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有关事宜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72号)。规范(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2)《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3)《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技术规范》,HY070-2003;(4)《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5)《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6)《中国海图图式》(GB/T12319-1998);(7)《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T17501-2017);(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2009);第一章概述4(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1)《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007);(12)《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1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442-2020);(14)《海洋观测按规范第2部分:滨海观测》(GB/T14914.2-2019);《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16)《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17)《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1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9)《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第九篇环境质量调查);(20)《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限调查规程》(第二分册);(21)《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J/T231-2-2010);(22)《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23)《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DB21/T2150-2013);(24)《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4)。1.2.3项目基础资料(1)《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建议书》,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07;(2)《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20.08;(3)《大连梭鱼湾沿海景观服务区填海项目通航安全影响论证报告(报批稿)》,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01;(4)《大连梭鱼湾商务区(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送审稿)》,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2023.02;(5)《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评估报告(报批稿)》,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2019.10;(6)《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报批稿)》,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2019.10;(7)《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送审稿)》,大连第一章概述5港口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2。1.3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的要求,对论证工作等级的要求,依据用海类型、用海方式、用海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确定论证工作等级。就本项目而言,具体如下:(1)用海方式:一级类为填海造地用海,二级类为其他建设填海造地用海。(2)用海规模:项目建设梭鱼湾足球场地附属配套设施,项目用海总面积为10.9321hm2。(3)所在海域特征:项目建设位于大连湾北侧湾顶臭水套,周边航道、锚地众多;岸线为人工码头岸线。确定本次论证等级为一级。证等级判据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填海造地用海其他填海造地用海填海造地≥10公顷所有海域一填海造地(5~10)公顷敏感海域一其他海域二填海≤5公顷所有海域二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对一级论证论证范围的相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资源环境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确定本项目论证范围为以本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由于项目位置位于大连湾内侧岸,因此以项目位置向东外扩15km为界。经计算,本项目论证论证面积为165.52km2。具体界1。(1)因本项目位于梭鱼湾湾底附近,论证范围西侧、北侧及南侧范围依据现有岸线情况进行界定,如图1.3.2-1所示;(2)按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对一级论证论证范围的确定依据,向外扩展15km处位于大连湾中部区域,考虑本项目实际用海类型及所处地理位置,论证范围东侧边界取大连港大连湾港区东端向南沿线,距离项目位置约15km处。第一章概述6根据以上论证范围的确定,使整个论证范围基本形成封闭区域,符合环境影响预测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要求。表1.3.2-1论证范围界址点坐标序号东经北纬A121°43'01.820"38°54'15.721"B121°48'02.570"38°54'12.172"C121°48'06.500"38°58'17.712"1.4论证重点本项目用海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中的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据此,与《海域使用(国海发【2010】22号)附录D“论证重点参照表”(见表1.4-1)对比,考虑本项目目前建成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论证重点:(1)用海必要性;(2)项目用海选址合理性;(3)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4)用海面积合理性;(5)资源环境影响。表1.4-1海域使用论证重点选择表(节选)用海类型用海内容论证重点用海必要性选址 合理性用海方式和布置合理性用海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资源环境影响※用海风险造地工程用海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如城镇建设填海,城区扩建填海,城镇景观填海,人工岛填海等▲▲▲▲▲※:资源环境影响分析可依据项目用海特点和所在海域环境特征,选择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或数个内容作为论证重点。第一章概述7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8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项目目建设内容2.1.1项目名称、投资主体和用海位置(1)项目名称: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2)投资主体:大连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位置:该项目位于大连湾西侧的大连市甘井子区东部海岸的梭鱼湾海域,陆域坐落于梭鱼湾商务区中部,北临万景街,西侧为在建的足球场主体区域,东南侧环海。地理位置为北纬38°57′12″,东经121°37′36″。2.1.2本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情况根据梭鱼湾区域整体规划,本工程填海范围为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工程。陆域主要建设用于完善足球场功能的绿地公园,包括广场用地、公共绿地、娱乐健康用地、道路用地、停车用地等。本项目总用地面积93194平方米,整个绿地公园区域分为入口广场、球迷广场、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摆渡车停车场、大巴车停车场、制证中心和绿地景观等设施。总建筑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9面积5090平方米,项目建设体育运动中心一座,建筑层高10米,地上一层,主要建设篮球场地一个、足球场地一个及配套用房。本次填海工程占用海域面积109321万m2,形成陆域面积为93194万m2,斜坡式护mm亿元。项目建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功能,由于项目用地范围被土地证划分为两部分,配套设施A区建设:入口广场、停车场、滨海木栈道等,入口广场主要服务于专业足球场观众入场工作,停车场主要是工作车辆及观众车辆临时停靠;配套设施B区建设:球迷广场、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滨海木栈道等。本项目各分区设计面积明细如下:表2.1.2-1项目用地范围设计面积明细表序号项目工程量(平方米)1配套设施A区42407①入口广场9600②停车场2180③滨海木栈道④铺装场地11201⑤道路及绿化181022配套设施B区45525①体育文化交流中心5200②球迷广场15000③滨海木栈道2760④铺装场地7042⑤道路及绿化15523合计931942.1.3项目用海与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叠加情况2.1.3.1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成因2013年9月,项目单位在未获得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情况下对该项目进行了部分填海施工。2014年4月由于填海手续不全暂停施工,期间共完成填海面积10.61公顷,直至目前填海边界再无外扩。从2013年9月到2014年4月,是该区域违法违规围填海形成的主要时期,期间的填海区域均未办理海域使用手续,形成了未确权已填成陆围填海。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3年7月施工前卫片图2.1.3-2图斑210211-00332015年1月施工后卫片2.1.3.2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现状据2018年围填海现状调查结论,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大连梭鱼湾商务区,图斑编号为:210211-0033,建设填海造地面积10.61公顷。2023年,根据《大连梭鱼湾商务区 (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对历史遗留问题图斑进行核实调查,其中:经与2019年新修测的海岸线比对核实,该历史遗留问题图斑包含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证(国用(2009)第04001号)区域面积为0.90公顷、包含现状海域面积0.54公顷、已填海形成陆地没有纳入到图斑范围的面积为0.58公顷,因此,本次最终备案图斑面积为:历史遗留问题图斑面积10.61公顷扣除大连市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证区域面积0.90公顷、扣除现状海域面积0.54公顷、增加已填海形成陆地没有纳入到图斑范围的面积0.58公顷,最终备案图斑面积9.75公顷。表2.1.3-1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现状图斑信息一览表图斑编号历史遗留问题图斑面积(公顷)图斑内扣除区域面积(公顷)图斑内增加区域面积(公顷)最终备案图斑面积(公顷)210211-00330.61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证面积(公顷)现状海域面积(公顷)已填海形成陆地面积(公顷)9.750.900.540.582.1.3.3本项目与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叠加情况按照大连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总体安排,本次申报项目为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的配套项目。图斑210211-0033备案区域用海总面积为9.75公顷,本项目拟申请用海面积约为10.93公顷。由于在备案图斑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界定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时,未将已建成的水下斜坡护岸部分纳入图斑部分面积1.61公顷,同时根据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和项目建设需求,需对项目拆除部分围堰区域和东北角区域,拆除面积为:0.43公顷=0.14(围堰)+0.29(东北角),因此最终拟申请用海面积为:9.75-0.43+1.61=10.93公顷,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图斑与项目宗海范围叠加见图2.1.3-3。项目用途为城镇建设,项目用海需求在50公顷以下,按规定上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批。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图2.1.3-3项目宗海与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图斑叠加图2.2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2.2.1总平面各功能区布局简介本项目总用地面积93194平方米,主要建设服务于足球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同时修整足球场地外围护岸。其中:分为入口广场、球迷广场、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摆渡车停车场、大巴车停车场、滨海木栈道和绿地景观等设施。护岸工程共修整4段,长度为1660m。入口广场设置在规划区域东北侧,该区域主要接待观赛观众进出场馆,有赛事时,设置票务中心,绿化带可移动撤离;无赛事时,可供前来观光休闲的市民休闲活动,并在闲时举办展览,可搭建临时展棚及展台。球迷广场布置在入口广场东南侧,西南侧为球场室外转播大屏,可以在球场外进行观赛,广场中设置休闲活动特色文化广场,树阵林荫休憩,休息座椅等设施;并在其中设置特色小吃餐饮移动售卖亭,同时此处为最佳摄影观景点(主体建筑、东港夜景),可为前来游玩的市民提供良好的观光体验。配套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设置在规划区域东侧,与球迷广场以廊道相连接,主要建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篮球场地一个、足球场地一个及配套用房。主要为特殊人员接待副中心,提供室内场馆会议、活动、办展等功能。滨海景观栈道建设贯通连接梭鱼湾公园、钻石湾公园,为观众和市民提供观海亲海空间;本配套设施工程为足球场红线外项目,主要目的是完善足球场周边的功能和环境,保障足球场的交通及车辆停放,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及健身的配套公园。项目总平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2.1-1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平面布置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2项目依托主体设施建设情况根据梭鱼湾区域整体规划,本项目依托主体工程所在区域已于2009年下发土地证,土地证为: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证(大国用(2009)第04001号);2019年下发不动产权证为:辽(2019)不动产权第009001167号剩余地块。.2.2总平面布置方案本项目用地根据用海边界进行核定,中间地块被大连市土地储备中心土地证(国用(2009)第04001号)将项目分割成2处地块,分别为配套设施A区和配套设施B区。(1)配套设施A区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图2.2.1-1。配套设施区A建设在足球场东北侧,作为足球场观众入口广场,配套建设大巴车摆渡车停车场、大巴车停车场、滨海木栈道和绿地景观等设施,总占地面积为44297m2。①入口广场主要接待观赛观众进出场馆,有赛事时,设置票务中心,绿化带可移动撤离;无赛事时,可供前来观光休闲的市民休闲活动,并在闲时举办展览,可搭建临时展棚及展台。设计面积为9650m2。②停车场停车场主要为摆渡车停车场,根据《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规划设计12个大巴车位和41个小型车位,总占地面积2180m2。③滨海木栈道滨海木栈道沿海岸线进行设计建设,形成比较自然的亲海观海的景观观赏带。本分区内栈道宽4米的长336米,总占地面积1385m2。④铺装场地足球场周围建设景观休闲铺装场地,以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功能。铺装广场总面积⑤道路项目范围内连接万景街,和入场道路,分为主干路及次干路,路宽分别为22m和⑥绿化广场绿化布置在空地及道路周边,满足生态化建设指标,绿化面积为11083m2。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A示意见图2.2.1-2。2.2.2-1配套设施A区(局部放大)平面布置示意图(2)配套设施B区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图2.2.1-1。配套设施区B建设在足球场东侧,规划建设球迷广场、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滨海木栈道和绿地景观等设施。球迷广场为观众提供场外观赛场地,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在赛季时为运动员提供临时训练场地,非赛季时则为市民提供健身休闲场所。B区总占地面积为48897m2。①球迷广场球迷广场主要考虑赛时室外球迷观看比赛的需求按人均2平方米的需求,可同时满足7500人室外观看足球赛事。设计面积为15000m2。②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主要为一个室内足球场和一个室内篮球场,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足球场长77米,宽47米,可满足5到7人制的足球赛事;篮球场为长40米,宽为26米的标准篮球场,总占地面积5090m2。③滨海木栈道滨海木栈道沿海岸线进行设计建设,形成比较自然的亲海观海的景观观赏带。本区域考虑护岸结构等问题,修建2.8米的木栈道长438米,4米的木栈道长306米。总占2448m2。④铺装场地足球场周围建设景观休闲铺装场地,以满足人们休闲游憩的功能。铺装广场总面积8658m2。⑤道路项目范围内连接入场道路,为次干路,路宽分别为12m,道路面积为7535m2。⑥绿化广场绿化布置在空地及道路周边,满足生态化建设指标,绿化面积为10166m2。B置示意见图2.2.1-2。图2.2.2-2配套设施B区(局部放大)平面布置示意图.2.3主要结构和尺度本项目建设主要结构分为如下三类,分别为:护岸、道路及木栈道,根据设计分别进行说明。(1)护岸结构本项目护岸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已建设完成段,见图2.2.3-1,分别为AB段和DE段,但由于AB段护岸已建设多年,部分区域已经破损,需对其进行修复和改造,相关建设并不会改变其用海性质,仅对护岸结构形式进行修整。另一种是未建设段,分别为BC段和CD段,此处为历史遗留问题,建设时仅为土石围堰结构,未对此处护岸进行修建,因此,本次对此处护岸进行施工建设,形成具有生态化的护岸结构。表2.2.3-1项目建设护岸对与断面对照分析表序号项目护岸位置断面编号示意图编号备注1ABHA-4~HA-52BCHA-5~HA-6未建3CDHA-5~HA-6未建HA-6~HA-9未建4DEHA9~HA-10AB段护岸结构:AB段结构基本已完成,仅需完善上部挡浪墙及岸坡护肩部分。护岸顶面设置挡浪墙,挡浪墙采用“L”型现浇混凝土结构,顶高程为6.70m,底高程4.25m,挡浪墙顶宽1.5m,底宽2.8m,下设0.5m厚碎石垫层。根据已形成岸坡现状,胸墙前护肩安放3排3t四脚空心方块,下设0.8m厚150~200kg块石;挡浪墙后方与道路间衔接铺面采用花岗石镶面,铺面顶高程高程为+6.70m,宽2m。BC、CD段护岸结构:外侧采用现浇胸墙作为生态修复区,胸墙采用生态混凝土,台阶型布置,共两阶,宽度为2.5m,台阶上安放预制生物附着格栅。胸墙下打设3根直径0.8m灌注桩,灌注桩间距2.8m。挡浪墙后方为抛石棱体,二片石垫层和级配碎石垫层,胸墙下方设倒滤块石垫层。DE段护岸结构:外侧采用护岸栅栏板结构,放坡采用1:1.5放坡结构,斜面栅栏板铺设尺度分为2种,分别为:3.5m×2.5m、4.0m×3.5m。栅栏板斜面下铺设1.00m厚50~100kg块石、1.00m厚10~100kg块石,栅栏板与原泥面衔接平面上铺设1.00m厚10~100kg块石后上再铺设400kg以上块石固定。项目护岸顶高程6.80m,底高程6.00m,中间为浆砌石压顶。(2)道路结构本项目范围内道路分为两种,一种为主干道、一种为次干道。其结构断面图分别见主干道主要位于项目北侧,宽22m,布置双向3车道,底层素土强夯,压实系数大于94%,上层铺设3层180mm碎石垫层,后浇洒0.9L/m3透油,上加铺设80mm厚沥青,后浇洒0.5L/m3透油,上加铺设50mm厚沥青。次干道主要为项目进场道路,宽12m,布置双向2车道,底层素土强夯,压实系数大于94%,上层铺设2层180mm碎石垫层,后浇洒0.9L/m3透油,上加铺设50mm厚沥青,后浇洒0.5L/m3透油,上加铺设40mm厚沥青。图2.2.3-6主干道结构断面图图2.2.3-7次干道结构断面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0(3)木栈道结构木栈道围绕护岸进行铺设,宽度设计为4m和2.8m。底层素土强夯,压实系数大于93%,上层铺设1层150mm碎砂石垫层,浇筑100mm厚C25号混凝土,铺设20mm厚1:3水泥沙找平,上加凉快50×50防腐龙骨与螺丝固定,其上铺设户外重组木地板(137×18mm)。其结构断面见图2.2.3-8。图2.2.3-7滨海木栈道结构断面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图2.2.3-1配套设施项目岸线平面布置索引图22图2.2.3-2护岸AB段结构断面图23图2.2.3-3护岸BC、CD段结构断面图24图2.2.3-4护岸CD段结构断面图522图2.2.3-5护岸DE段结构断面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62.3施工方案、工程量和进度安排结合本项目实施程度及完成情况,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对原陆域形成方案的回顾分析、生态护岸建设施工、陆域围堰挖除施工、海域疏浚及陆域回填工程,具体施工方案、施工量及施工进度如下:2.3.1陆域形成方案回顾由于本项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陆域填海已经完成,因此对陆域形成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内容参照《大连梭鱼湾沿海景观服务区填海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2013.12)进行说明。本项目陆域回填应本着“先围后填”的原则,先实施围堤工程,再进行后方回填。工程填海利用后方大连甘井子五二三厂、石灰石矿、大连水泥厂山丘,通过购买获得开山土石,不需要自行开山,取土点位置见图2.3.1-1。示意图以工程周边构筑物(京谷码头、大化码头及一航局三公司防波堤)为主要分界线,结合规划路网及陆域用地规划区块的布置,将填海区域分为6个区块,形成“一纵四横”的回填格局。按分区轴线建筑子围堰兼作道路的基础,子围堰采用抛石斜坡堤,堤心采用开山石,两侧边坡均取1:1.5,子围堰顶宽15m。先沿着护岸内侧进行填筑,确保挤淤不影响护岸,陆域分区布置方案见图2.3.1-2《陆域形成方案图》。27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图2.3.1-22013年填海陆域形成方案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82.3.1.1护岸工程结合项目已完成护岸包括AB段、DE段,因此仅对此两段进行回顾性分析:1)堤心石抛填陆上斜坡堤的堤心石抛填由陆上端进施工,自卸汽车抛填堤心石,并辅以推土机推平。2)基础处理本工程斜坡护岸所处地基土软弱层变化较大,除京谷码头以西区域外,大部分回填区域海域表层淤泥厚度仅为2.0~2.5m。京谷码头以西至原排渣码头之间区域,表层覆盖层为含碱渣淤泥层,层厚约3.8~7m,平均厚度5.5m,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淤泥层大于6m的,采用爆破挤淤法,淤泥厚度在6m之内的,采用抛石挤淤法。爆破挤淤:按设计确定的抛填宽度和高度进行堤身抛填,严格控制抛填进尺。抛填进尺达到设计值后,在堤头前面布药爆破。爆后补抛并继续向前推进,这样“抛填-推进-抛填”循环进行,直到达到设计长度。抛石挤淤:岸设计确定的抛填宽度和高度进行堤身抛填。3)垫层及护面施工水位以上的垫层及护面以陆上施工为主,局部深水部分护底块石棱体及水下部位垫层采用水上抛填。4)护面块预制安装四脚空心方块可在临时预制场内预制完成,护面块体安装施工紧随垫层块石施工之后。可采用水上和陆上吊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可分不同区段同时作业。2.3.1.2回填工程本工程回填材料为开山石土及临近海底隧道工程开挖弃土,陆上平均运距不足10km。待陆域护岸形成基本掩护后,由陆路用自卸汽车运至现场,将回填料直接向海里倾倒,推土机配合整平。本工程陆域回填以原大化码头为分界线,分成两大回填区域、分阶段进行回填。回填采用先建临时施工通道后陆上施工方案。根据钻探资料,陆域形成区域除西部京谷码头与原大化排渣码头之间形成表层厚度3.8~7.0m的含有碱渣的淤泥层外,场区表层普遍分布2~2.5m厚的淤泥层,这部分区域,可在其上直接陆填开山土石;对于碱渣区域,如果在其上按常规方法直接陆填开山土石至设计标高,可能形成泥土混合体及淤泥包,将给地基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对于这层软土主要有三种处理方式:全部开挖后陆填开山土石至陆域设计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922标高;水上铺设砂垫层并打设排水板、水上抛填开山土石至一定厚度后陆填开山土石至陆域设计标高;分层回填开山土石至陆域设计标高。推荐选用分层回填方案,该方案施工简单,造价较低。碱渣顶高等值线图见图2.3.1-3,碱渣厚度等值线图件图2.3.1-4。图2.3.1-3碱渣顶标高等值线示意图图2.3.1-4碱渣厚度等值线示意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0药包制作药包制作2.3.1.3爆破挤淤工程本工程爆破处理软基采用“控制加载爆破挤淤置换法”。根据工程自然条件和堤身断面结构的特点,爆破采取“堤头爆填+堤侧爆填”的工序施工。该方法能有效地保证堤身落底和堤侧水下平台的完整形成,减少堤身坡面的开挖理坡工作量,满足施工安全环境的要求。其基本原理是:(1)根据土工计算原理和堤身设计高度,经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堤身抛填高度。要点是通过抛填高度参数的控制最大限度地达到挤淤效果,又不至于施工不便,爆后堤顶超高;(2)根据抛填计算高度值和堤身设计断面,计算堤身抛填宽度值。通过抛填宽度控制,使堤身宽度尤其是堤身外侧平台宽度得到保证,同时要尽量减少开挖理坡工作量;(3)由抛填高度和宽度计算堤身自重加载挤淤深度,确定堤身要达到设计深度还需要挤除的淤泥厚度值,根据经验和爆破作用机理确定爆破参数;(4)施工时,通过对施工环境和爆前爆后断面(包括淤泥包)的监测,控制外侧药包位置和参数,确保堤身断面的完整形成。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堤身抛填堤头布药、起爆(堤头爆药包制作堤药包制作堤身进尺满足设计侧爆堤身进尺满足设计侧爆堤侧布药、起爆(侧向爆外侧挖泥、补抛块石检测验收图2.3.1-5爆破挤淤施工工序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1具体施工工序为:(1)施工准备:进行施工现场勘察及爆破区安全检查,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交当地公安部门和水上安全监督部门审查批准后,办理火工品购买手续及准备其它爆破辅助材料。施工组织设计经业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组织施工。(2)测量放线: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坐标控制点、水准点,在不受干扰、牢固可靠且通视好、便于控制的地方设立施工水准点及辅助施工基线。并据此设立施工标志、水尺等,根据设计施工图进行放样,设立抛填标志。(3)堤身抛填: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抛填宽度和抛填高度进行堤身抛填。(4)堤头爆破:堤身抛填进尺达到设计进尺后,进行堤头爆填。即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要求的数量和重量制作药包,根据不同的水深及装药深度要求采用由大型挖掘机改装的液压式陆上装药机(见下图)或布药船进行药包布设,在堤头正面和两侧布设群药包,实施堤头爆破。挖掘挖掘机液压伸缩臂抛石体淤泥鼓包装药仓图2.3.1-6液压式陆上装药机布药示意图(5)循环抛填:堤头爆后按设计宽度补抛并继续向前推进,当堤头达到新的设计进尺后,再次在堤头布设群药包实施爆破,如此“抛填-爆破-抛填”循环进行,直至达到设计堤长。(6)堤侧爆填:当堤身推进达到一定长度后,即进行堤身外侧爆破处理(即:侧向爆填),完整形成堤身的坡脚,挤出堤底可能残留的淤泥。侧爆的一次处理长度根据爆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20m。(7)对堤身外侧进行挖泥与补抛块石,如必要时可再次在外侧布药实施侧向爆填,以形成满足设计断面要求的外侧坡脚。(8)检测验收。采用体积平衡法、钻孔探摸法及探地雷达法进行检测验收。2.3.2护岸建设施工方案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相关陆域形成部分已经完成,但位于项目东侧的护岸(BC及CD段)未实际形成,根据现场踏勘调查,仅为推填所形成的的土石结构,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施工建设。具体建设位置见图2.3.2-1,为图中BC~CD段,建设为生态型护岸。图2.3.2-1护岸施工位置示意图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原状护岸清理→铺设碎石垫层、二片石垫层→铺设护底垫层→灌注桩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抛石棱体施工→护面块体预制、安装施工。1、原状护岸清理:采用采用0.9m3抓斗式挖机在陆上对原状护岸清理,清除杂土等。杂物通过自卸式汽车运至本项目其他部位用于陆域形成。2、铺设碎石垫层、二片石垫层:材料通过自卸式汽车运至现场,由挖掘机配合人工铺设垫层。3、护底垫层施工:材料通过自卸式汽车运至现场,由挖掘机配合人工铺设垫层。4、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施工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3图2.3.2-2灌注桩施工流程图5、上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为台阶型胸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现浇施工。主要工艺如下:模板制作、拼接安装→钢筋绑扎→现浇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6、抛石棱体施工:材料通过自卸式汽车运至现场,由挖掘机配合人工回填,回填过程中。7、预制混凝土块体在预制场预制后,陆路运输至现场,由起重机、挖掘机配合作业,摆放至指定部位。维护性疏浚根据实际测量结果,由于本项目BC、DE段护岸环抱水域疏浚前平均标高为0.0m,不能达到相关水域标准,需要对其进行疏浚,疏浚后使标高为-2.0m。疏浚施工采用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总疏浚水域面积约12.97万m3,疏浚物为淤泥,通过泥驳外运至海事局所指定抛泥点,抛距约为40km。2.3.4陆域挖除施工及回填施工根据《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报批稿)》 (2019.10)对现有一段围堰拆除。拆除围堰长约75m,宽15m。拆除土石方用于陆域形成。同时根据梭鱼湾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图斑,以及规划本项目东北角计划进行拆除。梭鱼湾填海区域陆域形成的主要材料为开山石,山皮土,块石,并有少量混凝土预制块体堆存。拟采用陆上作业方式进行拆除。拆除施工流程如下:1.采用轮胎吊将混凝土预制块体和大型块石起吊,由自卸式卡车运离。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42.开山石和山皮土由陆上挖掘机和水陆挖掘机配合施工,由自卸式卡车运离。3.拆除的山皮土,开山石等材料用于本项目其他需回填区域。4.机械选型:25t轮胎吊,50t自卸卡车,6t吨级陆上挖掘机,3t吨级水陆挖掘机。将项目挖除区域拆除后,对陆地局部区域进行回填,现状场地平均标高约+2.0m,形成后陆域标高约+6.0m。陆域回填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方法。首先是土方回填→夯点夯击点的布置: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置,2遍点夯,每遍夯点间距为5.0m×5.0m,第1遍夯点要求先夯四个角点,第2遍夯点布置在第1遍夯点之间;强夯结束后,平整场地,进行2遍满夯,夯击能为1000kJ,每遍夯击数2击,要求夯印搭接,且搭接部分不小于夯锤底面积的1/3。夯击次数:夯点的夯击次数最终通过现场试夯得到,并且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工程量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新建护岸及陆上建筑物施工,主要工程量见表2.3.5-1。表2.3.5-1主要工程量及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护岸工程m1660①AB段已建护岸m②BC段新建护岸m③CD段新建护岸m④DE段已建护岸m2东北角挖除面积0.19093维护性疏浚12.974围堰挖除面积0.13555陆域形成工程9.3194①4.4297②4.88976护岸形成工程1.6127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及现场条件及工程量测算,生态修复工程施工计划2024年6月完工,陆域部分建设施工计划2025年11月完工。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52.4项目申请用海情况本项目申请用海前提条件如下:1.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图斑范围向海一侧测量边界均为坡顶线;2.项目建设不新增用海。因此,参照以上原则,按照历史遗留问题备案图斑范围,同时参照项目平面布置及护岸结构图。由此确定,本项目用海面积为10.9321hm2,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用海,用海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中的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项目宗海被辽(2019)不动产权第009001167号剩余地块将本项目分割成2宗用海。项目建设填海造地占用人工岸线约为1055m(其中包括:占用08人工岸线209m,占用国用(2009)第04001号地块形成的人工岸线846m),项目建成后形成岸线长1660m。本项目申请用海期限为50年。表2.4-1项目申请用海统计表序号单元名称用海方式用海类型用海面积(hm2)1填海造地用海一级类:造地工程用海,二级类: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4.811423宗海总面积10.9321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61本项目宗海位置图37图2.4-2本项目宗海平面布置图38图2.4-3本项目(配套设施A)宗海界址图39图2.4-4本项目(配套设施B)宗海界址图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0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12.5项目用海必要性.5.1建设的必要性2.5.1.1区域功能定位适宜大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足球文化历史的城市,是2021年世俱杯、2023年亚洲杯承办城市之一,民众对足球文化发展兴趣浓厚。根据“2023年亚洲杯”承办世界级足球场标准,选址在梭鱼湾建设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项目,目前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本项目拟在新建的专业足球场东侧,东起大石化,西至东快路,北靠椒金山,南望梭鱼湾,是大连市钻石海湾规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5.1.2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综合功能的需要为集中体现大连市悠久的足球历史、浓郁的足球文化,并充分发挥专业足球场的辐射功能,专业足球场规划建设足球展览馆、新闻媒体中心、球迷文化中心、足球公园等展示足球文化、易于球迷活动的场所及设施,并与专业足球场周边的交通、信息、商业、旅游等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精心打造以专业足球场为核心的大连足球新城。专业足球场配套及绿化等设施由自然资源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项目建成后可为做球场提供人员安检、制证、场外观赛以及停车提供必要的场所。将梭鱼湾足球场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专业足球场,承接国际顶级足球赛事及国内顶级联赛,满足足球专业化培养及体育交流、商业演出、大型综艺等功能,将其打造世界顶级足球赛事中心、专业足球培训中心、足球文化交流中心、足球产业发展中心,使其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国际顶级专业足球中心,带动大连地区的足球事业和足球培训事业快速发展,将其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大连新的璀璨的海上明珠。2.5.1.3本项目的建设是发展旅游提高经济收入新途径本项目的建设,是发展体育旅游提高经济收入的新途径。市场经济使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越来越快,国家法定假日的出台使健身锻炼、旅游活动的时间也得以稳定。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单纯的旅游观光已经不再满足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能够使人们在旅行中通过各种体验锻炼身体内容,观看竞技竞赛,接受康复保健等形式的活动,促进人和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进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标志着体育旅游业给国家带来的收益会越来越大,相信不久的将来体育旅游在中国将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完全符合现代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2世界体育旅游的发展方向,能够为世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血液,为全球旅游爱好者提供旅游的新途径。在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大连市体育旅游业也在快速向前发展。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三个率先、两个翻番、一个确保”,即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城市发展率先突围,产业转型率先突破,环境治理率先突变;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力推动综合实力大提升、结构调整大突破、城乡面貌大改善、生态环境大改观、改革开放大拓展、民生事业大进步。2.5.1.4本项目的建设是突出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城市生态景观发展是城市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同时,生态景观是城市外在环境的主要表现内容之一,生态景观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人文景观等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融合。目前,大连始终把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同时梭鱼湾作为钻石港湾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大连未来城市发展的代表区域。梭鱼湾区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优势,生态景观建设是梭鱼湾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大连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该项目充分利用梭鱼湾整体规划建设状况,合理利用梭鱼湾现有滨海生态资源、充分融合梭鱼湾的物理和环境特点,打造出生态文明滨海景观服务区。同时,该项目建设将成为梭鱼湾区域城市生态建设的亮点,并且能够成为大连生态旅游新地标,未来将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旅游,为梭鱼湾经济发展积攒人气。2.5.1.5该项目的建设是积极推进大连足球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连是闻名遐迩的“足球城”,足球底蕴丰厚、足球人才济济,主场比赛上座率、职业足球运动员数量等指标处于全国领先,足球人口、群众性足球赛事数量成为全国示范。1997年成功承办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国家队主场赛事;2016年,成功承办了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国家队热身赛,均得到亚足联、中国足协、国家队一致好评,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此外,大连市足球青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批中国足协男女足青训中心。大连市作为中国足球第一大城市,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基、足球人才的宝库,为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项目及配套设施工程的建设将为中国举办2023年亚洲杯提供了场地保证,加大大连市的体育资源配置,改善大连市民的运动环境,增强地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视,推进大连足球发展。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32.5.1.6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的综合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完善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综合功能的需要;是推进大连足球产业发展新途径,提高经济收入的必要举措;是突出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满足梭鱼湾整体规划的需要;是对区域原有填海区域有效利用的重大举措。该项目的实施具备诸多优势,对于大连市加快城市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和促进经济繁荣,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带动区域地段升值发挥着极大的带动作用,因此,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积极可行,项目的建设极其必要。.5.2用海的必要性2.5.2.1项目用海满足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需求本项目建设位置所在区域为大连梭鱼湾商务区,梭鱼湾专业足球场区东侧,计划建设足球场绿地公园,包括:球场东北侧入口广场区、球场东南侧球迷广场区、配套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区、滨海景观栈道等。广场建设规模按照可容纳足球场日接待最大人数进行设计建设,在满足体育赛事的基础上,考虑周边居民健身运动及观海需求,在无赛事时可为市民休闲活动特色文化广场,树阵林荫休憩,休息座椅,活动广场特色小吃餐饮移动售卖亭,最佳摄影观景点(主体建筑、东港夜景);同时可进行布展活动时:为特定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足够运作空间场地,一部分区域将设置一些灵活移动式配套摊位。为此,建设项目用海是十分必要的。2.5.2.2项目用海有效利用填海存量,集约使用海域资源本项目建设位置所在区域为大连梭鱼湾商务区,根据《大连梭鱼湾商务区(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配套设施项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项目备案图斑编号为:210211-0033,填海造地面积9.32公顷,由于在备案图斑的基础上增加了在界定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时,未将已建成的水下斜坡护岸部分纳入图斑部分面积1.61公顷,因此最终拟申请用海面积约为10.93公顷。根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文件《关于为稳住经济大盘做好报送省政府项目用海审核工作的通知》(辽自然资发〔2022〕84号),“一(三)鼓励利用填海存量,鼓励支持项目在历史遗留问题围填海区域选址,省重大项目在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围填海区域内落地的,按用海面积的30%奖励所在县(市、区)新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本项目完全利用历史遗留问题备案斑建设,项目仅对东侧未见护岸进行修护性建设,不新增填海造地面积,属于有效利用填海存量,集约使用海域资源的有效途径。第二章项目用海基本情况442.5.2.3建设生态化护岸,促进城市景观化建设发展本项目填海工程已于2014年建设完成,但位于东侧填海围堰并未进行护岸建设,根据《大连市甘井子区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对本项目东侧拟建护岸进行生态化建设,在项目东北侧建设生态防护型和生态景观型岸线,总计长度为1108m。在防护功能之外,兼具海岸生态功能,提升海岸带景观效果,为海鸟、昆虫提供栖息空间,丰富海岸带物种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根据省政府2021年修测海岸线,生态护岸BC段岸线和生态护岸CD段修复的岸线坐落于人工岸线,修复岸线是在现状海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复,不会超出现状海域边界线。在建设护岸内侧建设人工景观廊道,方便市民及观众休闲娱乐、健身康体及观海游玩,有效促进城市景观化建设发展。综上,通过建设梭鱼湾足球场配套设施工程,可以有效服务于专业足球场,成为其配套工程,服务亚洲杯等国际性赛事在大连顺利举办;项目用海有效利用历史遗留问题填海存量,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动大连海域资源有效合理利用;项目建设进行生态化岸线的建设,一方面补充城市建设对该区域功能调整带来的用地需求及景观岸线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对原有工业码头岸线的集中整治,将区域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增加亲水岸线,使该区域海洋功能得到整体提升。项目建设用海具有必要性。第三章项目所在海域概况45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气候与气象条件考虑到工程区域的地理位置,采用大连市周水子气象台的资料,距离本工程直线位置约5公里,分析本海区的气象条件代表性较好。大连市周水子气象台坐标E121°38′,N38°54′。根据该气象站1991~2020(30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其气候特征值如下:3.1.1.1气温 (2018年),最高气温≥35℃的年平均天数为1.47d;最冷季度为12~2月,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20.00℃(2001年),最低气温≤0℃的年平均天数为117d。3.1.1.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687.68mm,年最大降水量1215.9mm(1992年),年最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年平均降水日数80.03d。降雪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2d,最大积雪厚度43.43mm(1999年)。3.1.1.3风况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风,月平均风速较小,冬季多偏北风,月平均风速较大,的5月多大风,夏季的6~9月少大风。据多年统计。大于等于六级风的频率约在9%左。3.1.1.4台风台风对本区域的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7~9月,尤以8月份最多。入侵本区台风有三条路径,以经东海、黄海从海上直抵辽东半岛的台风势力最强。影响大的台风,其大风可持续达18h,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危害极大。.2海洋水文为了全面掌握大连湾海域的水文动力情况,项目组收集了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于2020年6月对该海域的海洋水文动力环境进行的调查资料。3.1.2.1风场概况3小时观测一次,时间定为2、5、第三章项目所在海域概况467m/s,最大风速2.6m/s(2级),风向以SE或S向为主,平均海况1~2级;小潮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4.0m/s(3级),风向以SE向为主,平均海况2~3级。3.1.2.2潮位观测大连湾内临时验潮站坐标为北纬:38°56'16.26";东经:121°39'1.08"。潮位连续观7月1日9时00分。(1)临时验潮站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2)本次调查海域介于正规与非正规半日潮流混合区。每日二次涨、落潮流过程的周期有所差异,潮流强度亦不相同,一强一弱。(3)1、2、3和6号站涨、落潮流流向大致呈SE—NW向;4号站涨、落潮流流向大致呈NE—SW向;5号站涨、落潮流流向大致呈ENE—WSW向。(4)各站涨潮流流速由大到小依次为:6、4、5、2、3和1号站,各站落潮流流速(5)各站的涨、落潮流流速大多随深度增加而有所减小。一般0.2H、0.6H或表层流速最大,0.8H层次之,大潮时除1、3、5号点外,其余各点底层流速最小。小潮时除1、2、3号点外,其余各点底层流速最小。(6)大潮期除2、4号站涨潮流流速大于落潮流流速外,其余各站涨潮流流速小于落潮流流速。小潮期,各站涨潮流流速均小于或等于落潮流流速。(7)6号站往复流特征明显。4号和5号站呈较明显的旋转流。1~3号站部分层次呈往复流,其余层次旋转流较明显。(8)各站潮流特征为:高(低)潮时刻前后涨(落)潮流最小,为转流时刻;半潮面时刻涨(落)潮流最大。号站余流流速较大外,其余各站、层余流流速皆较小,都小于10cm/s。5、6号站余流流速最大;3、4号站次之;1、2号站最小。1、6号站余流流向大致呈SE~NW向;4号站余流流向大致呈N向;5号站余流流向大致呈NE向。.3地质地貌大连湾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的复州——大连台陷区,地壳表层具有二元结构特点。鞍山运动、吕梁运动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结晶基底之后,开始相对稳定的地台发第三章项目所在海域概况475000—6000m的上元古界滨海-浅海陆相碎屑岩和内源碳酸盐岩类沉积,古生代处于上升阶段,至中生代以后受亚洲大陆的俯冲影响,盖层受强烈的S-SE相侧向挤压而沿结晶基底顶面发生韧性剪切推覆、构造变形及变质。该湾次地质构造始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早期达到高潮,使盖层再次变形推覆,因推覆速率差异而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推覆片体,各片体由不同方向的褶皱叠加复合。燕山运动晚期本区发生裂陷,相伴有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中生界白垩系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堆积。喜山运动以来,发生过区域性段块升降运动,从而形成现今的地质轮廓。3.1.4海洋自然灾害(1)台风台风在热带海洋生成移至东海后,北上至黄海北部或渤海,其中心或边缘影响大连,使之出现狂风暴雨后再向东北方向移向日本海。大连受台风造成风灾自建国以来有记载的共5次。受台风袭击的地区,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2015年大连地区受第9号台风“灿鸿”的影响,渤海海峡、黄海北部东北风7级,下午增强到8级阵风10级,大连市各县市区东北风5到6级下午增强到6级阵风8级。(2)大风据历史文献记载,辽宁省沿海曾多次受寒潮及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的侵袭。台风对本海区影响不大,1985年9月的8509号台风曾穿越辽东半岛西部,1973年7月的7303号台风曾穿越辽东湾,但均未查出大风记录。根据《202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21年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202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16次,直接经济损失246738.22万元,为近十年平均值(784万元,死亡失踪1人;温带风暴潮过程6次,3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15895.56万元,死亡失踪1人。2021年,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失94609.70万元,占风暴潮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38%。其中辽宁省海沉没损毁船只213艘,直接经济损失87509.11万元,占温带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76%。(3)海冰海冰是我国北方高纬度海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在本区沿海都有程度不同的冰封现象出现。本区冰期一般约2~3个月,初冰日一般为12月上旬,封冻日为12月下旬,第三章项目所在海域概况48解冻日为2月下旬,融冰日为3月上旬,总冰期约3个月,冰情较重期为2月份。沿岸冰厚一般为5~20cm,最厚可达60cm。根据《202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0/2021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较常年略偏轻(2.5级),海冰最大分布面积24431平方千米,出现在2021年1月9日。辽东湾海冰最大分布面积12078平方千米,出现在1月16日;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60海里,出现在2月2日。渤海湾海冰最大分日;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18海里,出现在1月12日。莱州湾海冰最大分布面积4967平方千米,出现在1月12日;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332海里,出现在1月12日。黄海北部海冰最大分布面积5548平方千米,出现在1月9日;浮冰外缘线离岸最大距离17海里,出现在1月8日。2021年海冰覆盖范围如图3.1.4-1,项目所在海域未处于海冰覆盖范围内。(4)赤潮灾害根据《2021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21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58次,累计面积23277平方千米。根据《2021年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2021年,北海区共发现赤潮16次,较2020年增加10次。其中,渤海发现赤潮12次,黄海发现赤潮4次。发现赤潮累计面积9984.95平方千米,较2020年增加约9909.94平方千米,为近十年来最大值,也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值。2021年,北海区赤潮多发期为6月至12月,期间共发现赤潮过第三章项目所在海域概况49程15次,累计面积约9984.94平方千米。赤潮主要出现在天津市、大连市和山东省沿海各城市附近海域。7月20日至22日,大连甘井子区蟹子湾公园、钻石湾、棉花岛南部海域发现赤潮,最大面积达21平方千米,赤潮优势种为链状亚历山大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