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地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一、两种对立观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集中和大规模管理一直是中国理论专家的中心主题。讨论的重点是是否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是否具有大规模经济效应。众所周知,规模经济主要存在于工业企业生产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通常会带来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然而,规模经济理论是否适用于农业?农业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能否像工业一样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围绕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土地规模经营危害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由森提出并经卡特、科尼亚、赫尔特贝尔等实证检验的所谓“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成反向关系(InverseRelationship,IR)”,即“IR假说”。与“土地规模经营危害论”相反,另一种观点则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规模经营的成功经验来主张中国应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显然,这两种观点未能取得一致性的结论。那么究竟哪一种主张更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实际并具有政策可行性呢?实际上,农业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的关系往往因不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仅以个别国家的实践经验来反对或支持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是不够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土地规模经营能提高生产效率,而又是在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下,因为缺乏什么因素而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述评不同条件下农地规模经营与生产率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是否需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提供一个更具逻辑一致性的理论启示。二、土地面积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一)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森在一篇研究印度农业的开创性论文中,首次观察到随着农场规模扩大,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呈下降趋势,即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农业发展中典型事实的“IR假说”。森的这一工作吸引了许多农业发展经济学研究者的兴趣,并引发了关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是否存在反向关系的持续争论。一些研究者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大量实证研究似乎表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贝利等在20世纪70年代对巴西北部和印度农村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巴西北部,规模在10公顷以下的农场每公顷产出是85.92美元,而规模在500公顷以上的农场每公顷产出仅为2.2美元,前者的单产量是后者的39倍;在印度,规模在5英亩以内的农场的土地生产率是规模在25英亩以上农场的2.1倍。卡特对印度北部的调查发现,在这一地区农场规模每扩大1倍,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减少40%。科尼亚对15个发展中国家不同农场规模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有12个国家的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成反向关系。赫尔特贝尔对巴基斯坦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IR假说”对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一假说确实存在,就意味着通过土地改革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不但能提高社会公平,而且能增进农业效率、促进农村发展和减少贫困。然而,经济学家们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结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许多研究者开始对“IR假说”提出质疑,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会削弱甚至会变为正向关系。一些研究者从亚洲国家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绿色革命的过程观察到,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生产日益从依靠家庭劳动力投入转向依赖机械设备、化肥等农用工业品的投入,农用工业品投入在提高农业产出上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由于大农场在投入农用工业品方面具有资本和信贷优势,因而大农场比小规模农场具有更高的土地生产率。德拉里卡尔通过对1970~1971年印度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发达地区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代表先进技术),大规模农场比小农场具有更高的土地生产率,而在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技术),则是小规模农场具有更高的土地生产率。这个结果表明,“IR假说”在传统农业技术水平下存在,但是在先进农业技术水平下,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则表现为正向关系。劳(Rao)等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雇用熟练的农业工人采用与传统农业投入完全不同的现代资本投入品进行生产时,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赫尔范德等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量现代农业技术和化肥等资本密集型要素投入品的使用,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反向关系减弱甚至变为正向关系。除了上述从工业化、城市化和绿色革命的影响反对“IR假说”外,还有一些文献则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研究的计量模型所存在的缺点上,对“IR假说”提出了质疑。这些文献认为反向关系的存在很可能是在回归分析中了遗漏了异质性土地质量这一重要变量造成的。布哈拉等认为“IR假说”的存在很可能来源于不同规模农场之间的土地肥力的差异。他们在对全印度农户的调查发现,当加入土地质量这个变量对全国范围内的农场进行回归分析时,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当在较小区域范围内进行分析时,这种反向关系消失,这是因为在较小区域范围内土地质量一般是同质的。类似的,纽厄尔(Newell)等对印度古吉拉特400个农场的数据分析表明,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是一个区际现象:一般在土地肥沃的地区农场平均规模较小,大规模农场主要存在于土地贫瘠的地区。他们还发现小规模农场拥有更高的劳动—土地比率,因此,反向关系的存在与区域之间土地肥沃程度和劳动力投入量有关。(二)对反向关系的解释研究者从理论上对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会存在反向关系这一命题进行了解释。许多文献都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存在市场失灵,并具体从劳动力市场不完全、土地市场不完全、信贷市场不完全以及风险等方面对“IR假说”进行了理论解释。1.劳动监督成本的差异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是造成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成反向关系的主要来源。森最早提出劳动力市场二元性概念并用其解释“IR假说”,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小农家庭拥有过剩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面临较低或者为零的劳动机会成本。以雇用劳动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大农场,是按照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与边际成本(市场工资)进行生产的,而小农家庭农场则是使用家庭劳动按照劳动的平均产出等于市场工资的法则进行生产。为了从每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取最大可能产业,小农家庭农场会在劳动边际产出低于市场工资,甚至倾向于零时仍继续投入劳动进行生产。这样,虽然小农家庭农场的边际生产率很低,但它却因比资本主义大农场具有更高的劳动投入强度而带来较高的土地生产率。可见,造成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的原因不在规模经营本身,而在于农场使用劳动的类型(使用家庭劳动或雇用劳动)不同。一些学者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劳动力市场不完全情形下“IR假说”做出解释。一般来说,农业生产的劳动监督不同于工业。工业生产中的劳动是在静止的机械之间进行操作,而农业生产主要是季节性的,机械和劳动力都是移动的,这提高了对劳动的监督和管理成本。小规模农场主要使用家庭劳动力,家庭劳动力对自己的劳动拥有剩余索取权,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的监督成本为零。相反,以雇用劳动为基础、大规模经营的资本主义农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要使雇用农业工人像家庭农场上的家庭劳动力一样努力劳动,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监督。这样,由于劳动监督成本的差异导致大农场雇用劳动的有效劳动成本高于小规模家庭农场,从而使小规模家庭农场具有更高的土地生产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还有一些文献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的性质,这为探讨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洞见。阿伦和鲁克构建了一个基于道德风险和专业化约束的模型分析农业组织的性质。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随机性会增加道德风险而弱化专业化效益,因此,在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随机性的影响下家庭农场比公司农场有效率,但是随着季节性和随机性的减少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逐渐被公司农场所取代:。2.土地租赁市场的规制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的存在与农民面临的受限制的不完整的土地产权有关。由于土地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完全,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买卖市场发育不完全。如果土地租赁市场是完全的,那么农户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成本将为零,在这个条件下,只要小农家庭农场的土地生产率高于大农场,大农场就会将其土地出租给小农家庭农场,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农场规模调整到实现相等的土地生产率水平这一均衡状态为止。然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是不完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些限制土地租赁的政府规制,赫尔特贝尔认为,南亚一些国家制定的土地租赁法令,提高了地主出租土地的风险,削弱了土地租赁市场的有效性,特别是妨碍了土地长期租赁合同的签订和实施,抑制了土地的有效流转集中。土地买卖市场的不完全则是另一个限制土地交易的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习惯法和政府政策的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买卖市场也是发育不完全的。范和陈康认为,在一些国家土地买卖属于不合法行为,土地买卖市场几乎不存在。这限制了农户基于效率的竞争而进行土地所有权的交易。在不完全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制约下,农户只能在已有的规模上进行劳动密集型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的另一种不同理解是,在发展中国家土地不只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它还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功能。一些文献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土地所有者持有或购买土地,并不是要把土地当作生产资源来使用,而是为了以此来储蓄财富、预防通货膨胀以及获得社会声望和提高政治影响力,虽然大土地所有者集中了大量土地但他们却并不关心土地经营,因此,其土地生产率自然也就较低。有些研究者还注意到土地对小农家庭的非生产性功能。齐默尔曼和卡特的研究表明,由于缺乏信贷和保险机制,贫困的小农被迫以土地作为生存保障以抗拒各种风险,这使小农十分珍视土地,一般不愿出卖土地,只有在面临重大困难完全迫不得已时才把土地出卖。3.正式金融机构难以为农业信贷提供支持艾利思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正式信贷渠道一般对农业部门的信贷进行了严格限制,因而农业经营在要素投入方面面临信贷约束。一般来说,正式的金融机构在为农业部门提供贷款时都要求有土地或者其他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小农户由于货币收入少、坏账风险高和缺乏抵押品等因素限制,因而几乎不可能通过正式信贷渠道获得贷款。信贷市场的不完全使得小农场与大农场在使用投入品上存在明显差异,小农场由于缺乏信贷因而不能在机械、化肥等资本投入品上进行足够的投资,因而只能以劳动替代资本,通过大量使用家庭劳动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投入来获得更高的单位土地产出。4.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计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气候、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收成造成不可预期的影响,由于信息缺乏和市场不完全而导致的价格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民投入和产出决策的风险,许多经验研究表明,由于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农民的经济行为是风险规避型的。为了分散风险,小农户往往会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耕种几种作物并在几种作物之间分别配置家庭劳动力进行耕作,这提高了农户的期望收益,增进了土地生产率,但却损害了利润。巴雷特从价格风险的视角解释了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他认为农户家庭的净产品购买量与其土地经营规模存在显著反向关系,小农家庭农场一般是净农产品购买者,而大规模经营的农场则是农产品的净卖者。由于农民是风险规避的,因此,作为农产品净购买者的小农户对待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的合理反应是增加在农业生产上的家庭劳动投入;而作为农产品净卖者的大农户在面临价格风险时的对策却是尽量减少劳动投入,因为大小规模农户在面临价格风险时的劳动投入决策差异,导致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巴雷特的模型在理论上能为“IR假说”提供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在现实中究竟哪些农户是农产品的净购买者,哪些又是净卖者实际上并不容易区分。三、农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许多文献在探讨农场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的关系时,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上,而忽视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考察。一般来说,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和化肥等现代投入品被广泛使用,促进了现代投入品对劳动力的大量替代,致使每个农业劳动力所耕作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从而带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范和陈康对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的经验研究表明,农场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自1980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泰国的平均农场规模都经历了减少的趋势,中国农业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0.56公顷下降到了1999年的0.4公顷,印度平均农场规模从1980年的1.84公顷减少到1991年的1.55公顷,泰国平均农场规模则从1980年的3.7公顷下降到1993年的3.36公顷。相反,日本和韩国的农场平均规模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上升。日本的农场平均规模从1980年的1.17公顷上升到2002年的1.57公顷,同期韩国的农场平均规模则从1.02公顷扩大到1.46公顷。与此相应,各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经历了与其农场规模成正向关系的变化。从1961~2000年,日本和韩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8%和4.72%,而同期中国、印度和泰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分别为2.64%、1.31%和2.38%。随着平均农场规模的减少,中国、印度和泰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呈下降趋势。泰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年均3.24%下降到70年代的年均2.58%,再持续下降到90年代的年均1.61%;中国劳动生产率从1980~1989年的年均4.09%下降到1990~2000年的年均3.79%;印度同期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速从1.92%下降到1.59%。农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则是复杂的,往往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出现不同的关系。贝利和克莱因对若干全要素生产率的案例分析表明,农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总体上存在反向关系。范和陈康对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的经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然而赫尔范德和莱文对巴西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巴西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农场规模普遍较大,农场平均规模是全国平均数的6倍。与农场规模大的特征相对应的是该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1970~1995年,该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一些对亚洲国家的研究也发现,小规模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趋于停滞甚至下降,一项在多个南亚国家开展的长期单产试验表明,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水稻和小麦的单产不仅不增加,甚至会下降。四、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中国农村从1978年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的效率潜力,带来了中国农业在1978~1984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从1985年开始,农业生产率转向停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持续争论。张光辉以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成功经验为依据,认为中国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应当把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的一项重要政策。张忠根和黄祖辉认为过小的农业经营规模是造成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过小的农业经营规模提高了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文献从我国现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细碎化、超小规模农业经营方式在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阻碍农业机械的采用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并探讨了在现行土地制度安排下如何发育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以减轻土地细碎化程度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还有些文献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视角对我国现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通过对北京通州、山东宁阳等地6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持反对意见的学者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农业在规模经营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依据,认为中国农业不宜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普罗斯特曼等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农场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存在反向关系的综述,指出农业生产中规模经济效应很微弱,除非有某些非常特殊的情况,否则农业上的规模经济效应根本就不存在。万广华和程恩江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目前的生产技术和土地制度下,我国的粮食生产中规模经济效应几乎不存在。任治君以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这一理论为依据来反对土地规模经营,认为土地规模经营会减少农业总产量,因而与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粮食安全相冲突。罗必良总结了决定组织规模效率的若干因素,并以此论证了农业不是一个存在显著规模效率的产业,农地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刘凤芹以东北农村为例说明,土地规模的大小与土地生产率不相关,大规模土地经营与小规模家庭经营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全要素利用率优势和土地生产率优势,大规模土地经营的政策是不足取的。贺雪峰则以安徽繁昌县的调查为基础说明,以农民小规模自耕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在粮食单产、单位收益以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比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经营农更具优势,小农经营是一个符合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五、世界农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以上综述表明,农地规模经营是否能够带来更高的土地生产率,或者带来整个经济上的规模经济效应,依然是研究者持续争论的问题。同时,各种实证研究的结论也是矛盾的。在世界农业发展进程中,既有西欧和北美国家农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事实,也有非洲和亚洲国家(不包括日本和韩国)农场规模日益减少的现象。欧美国家农场规模扩大的成功得益于其工业化、城市化在吸收农业劳动力和增加农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包美食课程设计
- 美国供应链课程设计
- 雨污分流课程设计
- 饲草打包机课程设计
- 锥齿轮轴毕业课程设计
- 销售执行力课程设计
- 钢屋架有檩体系课程设计
- 2024音像出版社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版权许可与电子借阅合同
- 2024智能物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合同
- 2025年度锅炉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15.5-博物馆管理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五版)
- 水泥厂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2023光明小升初(语文)试卷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科版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4600-2009电子工业用气体氧化亚氮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高级(一级)教师职称考试试题(有答案)
- 河北省承德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 应急柜检查表
- 通风设施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