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景观的现代转型与发展_第1页
农村景观的现代转型与发展_第2页
农村景观的现代转型与发展_第3页
农村景观的现代转型与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景观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农村景观研究是在现代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景观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特指农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包括农田、果园及人工林地、农场、牧场、水域和村庄等生态系统;其独有的特征在于是在保留农村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将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设计理念融合的综合体。在实践中,农村景观由于受各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还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农村景观的发展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错、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其内涵十分丰富。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与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以德国、荷兰、捷克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国家,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都走在了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前列。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护农村景观,力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所带来的破坏,发达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整理、自然保护、景观保护、历史古迹保护等规章制度,涉及生物、社会、地理、水利、历史、生态等各方面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如德国的“村落更新”,日本的“造乡运动”,丹麦的“生态村理念”等,这些成果给其他国家制订农村景观设计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也促进了全球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一、国外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的分析(一)欧洲农村景观规划设计1.生态空间组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欧洲国家开始研究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较早的主要有捷克、德国、荷兰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理论体系。如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的LANDEP系统,用于农村景观区域规划与优化。德国Haber等建立了以GIS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的DLU策略系统,该系统将农业集约化与自然保护合为一体进行研究。在荷兰,农村聚落景观规划往往经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后,常与土地调整过程密切相关,其发展轨迹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到注重有效的土地资源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与此相关的还有意大利山区小镇阿尔贝罗贝洛、西班牙的索尔瓦斯、希腊的米科诺斯岛等,这些著名的古代小镇在景观规划中保持原有的地方风貌,使传统的乡村景观焕发新生。这些研究成果在对农村景观的重新规划及其协调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上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2.人工改造为主的生态设计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面积约35万km2,近8200万的人口中只有5%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当地经济发达,重工业占重要地位,拥有广袤的森林、河流,景观整体上给人严谨的印象,功能性突出。德国在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更注重“村落更新”规划,推进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尊重生态。德国的景观设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很多设计是天然景观的人工再塑造,如对古老农村景观的现代恢复、对现代农村景观的生态改造、以主题化的公共建筑项目设计回归天然式的规划;如在规划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介作为改造手段,太阳能利用、雨水利用和回收系统等生态技术手段,并且在设计和规划中融入人文关怀元素,如典型的老人公寓、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环境优美的公墓、垃圾场及私家花园。至今,德国的景观设计得到了世界的瞩目,比较典型的有德国萨勒河畔巴特诺伊施塔特、霍恩罗特等村庄。萨勒河畔巴特诺伊施塔特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一个镇,是荣-格拉伯菲尔德县的首府。20世纪50年代起,德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来保障相关村镇区域的景观规划,例如,巴伐利亚州政府就制订了“农村村镇整体发展规划”,通过调整地块分布、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保护传统文明、整修传统民居、保护和维修古旧村落等规划设计巴特诺伊施塔特景观。景观规划项目的完成,一方面推进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村庄的城市化发展,保护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村庄居住和生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二)来自美国的农村景观规划设计1.生态空间理论的应用美国在农村规划中特别强调融合两种元素,提升价值的理念。两种元素不可或缺,其一为景观的生态价值,其二为文化价值。例如1936年,Forman在“生态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景观空间规划的多重模式,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为发展乡村旅游规划提供了实践契机,有利于保护农村自然及生态环境。在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Peter和James对土地所有者保护农村景观空间的态度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城市区域的土地所有者对其并不重视,而农村区域的土地所有者保护农村景观的态度非常积极。2.强调参与意识美国农村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95%,却只有1/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美国在农村规划中特别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相互融合,旨在建立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并将地域特色作为发展重点,厘清发展规划的分期目标,对重点区域进行特色设计。如在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以强调公众参与来推动区域特色的发展。美国政府首先征得了当地居民的同意,并获得认可才开始实施。如美国的芝加哥北部乡村,在景观规划中融合了生态建设的理念,突出表现为:(1)无污染能源的应用。居民们使用风力发电来提供灌溉农田用的发电机、居民照明用电,提倡使用自然肥料、沼气等。(2)乡土植物的运用。通过种植乡土植物来营造景观,这些植物价格低廉,形式美观,在修剪和维护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药品的污染,营造自然景观气息。(3)生态建设理念再塑造。如在景观中经常碰到水域改造工程,可将人工湖与自然池塘连接并且扩展与陆地草原相连,以水养水,以土地涵养解决水土流失的难题,同时也对当地的湿地进行了再塑造。在小环境重新设计的同时也满足了当地居民对自然水土养护的景观需求。(4)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拓展。美国芝加哥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为未来建设的目标,将部分用地提前预支并且对未来建设项目进行初步愿景设计,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准备应用更新的技术予以开发。二、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农村景观规划较国外发展而言,起步晚,成效尚不突出。农村景观规划的地域特色往往主要侧重于生态与休闲的规划。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改造模式成为阻碍农村景观独立规划的障碍。如何保留农村的典型特征不被城市改造所同化,如何挖掘农村景观的经济、文化、生态价值等,都关系到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学者在农村聚落形态、乡土建筑、地方文化、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进而对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志毅等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入手,提出了中国农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生态网络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模式。王云才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中国农村景观规划应注意经济功能、自然生态功能、社区文化功能、空间组织功能、资源载体功能、聚居功能及可持续发展7大原则。刘黎明指出,农村景观规划要注重协调原则,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农村生态系统;王仰麟以浙江金华观光农业规划为例,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在农村观光型农业规划中的应用;谢花林等提出采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敏感区,完善景观结构,建设生态工程,创造和谐人工景观4种方法对农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秦嘉远采用空间生态理论对农村溪流景观的游憩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王路总结了中国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对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规划的启示;赵辉等从文化角度出发,对集镇规划中的文化景观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农村景观规划普遍存在景观规划缺乏综合性、规划设计信息交流欠缺、景观效果评价标准不一、后期管理欠缺等问题,与现实的发展需要相比还比较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聚落的景观规划的审美力也在不断完善。因此,中国农村景观规划应该充分利用多学科、多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如社会学、经济学等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探索新时期农村景观规划的新内容与模式,以加速实现农村发展的远景目标的步伐。三、警告(三)亚洲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1.丰富农村景观文化,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亚洲国家的农村景观规划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韩国、日本的农村聚落景观规划对保护传统的耕地和农村景观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韩国丰富的农耕文化景观、田园景观、农村风土人情等,推动了韩国乡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日本的景观规划将公共资源和私有资源进行了独具匠心的重塑设计,也成为现代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典型研究案例。2.日本农村落景观的资源环境特征日本的农村景观规划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追求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效率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农村景观的保护,集“农村土地利用、景观保护、户外娱乐”于一体,既提升了土地的农业生态价值,也提高了农村景观的品质特征,同时三者对开发农村特色旅游,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满足了多维度的综合发展。同时,日本的农村聚落景观规划与土地调整过程密切相关,其发展轨迹从为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服务,到注重有效的土地资源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在鲜明的地貌特征基础之上进行了现代人文景观的巧妙改造,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彰显了现代的艺术价值。以上这些创新的景观在重新规划及协调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蓝本。1.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生活水平改造的基在进行农村景观规划的同时,必须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人为本地与当地百姓进行沟通,规划要以保留与创新相结合,保留原有村民的生活氛围,在提高现代化建设的生活水平改造过程中,对当地的古民居、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不要盲目改建,避免舍本求末。同时,在挖掘当地的历史文脉与人文元素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要剔除掉封建迷信的风土人情,同时引导当地百姓积极投身乡村建设,鼓励他们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既体现新时期农村景观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也留存住当地民间最质朴的地域特征文化精髓。2.塑造融合元素,构建完善的农村景观安全格局从农村村落原有形态着手,充分挖掘景观素材、节点元素、空间位置等关键性元素,将这些元素重新进行再定义、再塑造、再融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景观安全格局。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维护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同时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始终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