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_第1页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_第2页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_第3页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_第4页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述语中人称指示的认知解读

一、指示的自我中心性与语用映射注释是指语言结构中的一些元素用于描述、他人、事物、会议时间、空间和其他信息的函数、指导思想和反映。指示的实现要依靠指示代词、副词、指示词、时态等语言要素,这些语言要素统称为指示语。一般说来,指示系统具有自我为中心性(egocentric)特征。但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其他参与者身上,Lyons称之为指示投射(deicticprojection),Fillmore称之为视点转换(shiftsinpointsofview)。指示的自我中心性和语用投射问题在语用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会话双方常常会违反指示中心原则,利用指示投射以获取某种交际效果。本文主要依据认知语法中的场景设置及视角选取进行阐释。二、识解方式constpue认知语义学认为,一个表达式的意义不能缩减为对所描述情景的客观理解,同样重要的是,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识解(construe)和描述该情景。315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认知语法中的场景与场景设置、视角选取及识解的主客观程度。1.场景的聚焦程度认知语法中的场景(ground)是Langacker从图形(figure)/背景(ground)概念衍生的一个概念,用以指言语事件、参与者和当前语境(说话的时间和地点)。他认为每一个语言表达式都暗含着一个潜在的使用者,在实际使用这个表达式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至少是模糊地认识和理解他们自己在表达概念中的作用。Langacker指出,指示语具体指向(当前)场景,将话语内容与场景联系起来。他将指示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指示语将场景作为隐含的、未突显的参照点置于舞台之外,如时间指示语“tomorrow”,“nextweek”等将场景置于舞台之外,因为他们突显的是以当前说话时间为参照的某个时间点,而构成当前场景的时间“now”则被后景化。另一类指示语将场景置于舞台上,如指示语“now”,“here”,“I/you”将当前场景置于舞台区域。因此,当前场景的聚焦程度越高,识解的客观程度就越高,而说话人和听话人通常被主观识解或置于舞台外,不出现在话语中。318“场景设置”(grounding)指说话者跟听话者双方实现在一定话语语境中对所构建实体或事件进行心理指称的语法手段。场景设置确定一个实体或过程相对于背景的位置,使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所表示的事物或过程的心理联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建立言语事件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语言手段被称为“场景设置成分”(groundingelements)。其中,冠词和指示代词等成分所起的作用是建立话语中名词性成分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而时态和情态动词等成分所起的作用则是建立分句与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成分的作用,场景被激活起来,这些连接话语内容和背景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讨论的指示成分。Langacker非常关注话语内容(话语中明确表达出来的部分)与场景之间的关系。他把一个言语事件中话语所明确表达出来的部分看作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而把这个言语事件本身及其所涉及的所有实体(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看作话语构成的场景。说话人和听话人作为场景成分和语境因素,可以出现在话语内容中(登上舞台,如下面a句中的I和you),形成客观识解;也可以不出现在话语内容中(留在舞台下,如下句b),而是通过冠词、指示代词和时态语素等场景设置构成话语的系统语境,形成主观识解。如果话语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方的观察体验,这个第三方通常要在话语中明确表达出来,如下面(c)中的“Mydaughter”。a.Iwilltellyouastory.b.Thestoryisveryinteresting.c.MydaughterbelievesthatJerrylikesher.2.主体识解与认知主体的图式语言客观识解和主观识解的差异在于视角(perspective)的不同。视角指人们对事体描述的角度,涉及到观察者与事体之间的相对关系,人们的观察角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对事体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主观识解与客观识解反映了知觉主体与客体之间在观察视角上的不对称性,其中“最佳观察式”(optimalviewingarrangement)指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对称性达到最大化,主体的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客体上,对自我的意识程度达到最低。此外,客体位于舞台中心,是注意力焦点,高度突显,主体识解(对自我的意识)是隐含的,处于舞台外。“自我中心观察式”(egocentricviewingarrangement)指主体不但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也进入到感知域成为感知客体。这样注意力的范围从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客体扩展到连自己也包括在内的更大的领域。这种情况下,主体识解的客观性加强,而客体识解的客观性减弱。317Li(1991)、Li&Zubin(1995)依据感知视角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抽象出两种相应的语言组织框架,他们称之为视角架框(perspectiveframing),包括表现型架框(expressiveframing)和讲述型架框(reportiveframing)。表现型架框指临摹式展现经验的语言表达过程,在该过程中,从词汇、句法到语篇的组织都以感知主体为指示中心,最大可能地、逼真地再现经验感知过程。在该图式中,语言在各个层面上的选择力图与视角的多个维度上的参数保持一致。讲述型架框的过程是讲述者根据语境和交际意图对原经验感知的视角组合重新进行主观调整过滤而产出话语的过程。在该架框过程中,话语生产者考虑到交际对象对话语的理解,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采用新的视角参数,可能与原经验视角框在某些参数上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种图式表达的视角主体是讲述者(presenter)即话语生产者而不是经验感知者(experiencer)。当然这两者可以是同一物理实体,即自我报告自己的经验,但两者的心理实体不同。这个过程中,话语的组织往往赋予了不同于原经验的内部结构,采用了与原经验者不同的视角参数。三、转述语中的amicerta认知语法中的场景设置、视角选取及主客观识解等概念有助于揭示转述语中人称的变化以及转述者的主体态度。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以当前言语场景为参照点选择语言形式构建语义,说话者等同于概念主体(conceptualizer)。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尤其是转述他人的话语中,说话者通常不是概念主体。这时,说话者可以以自己的场景为参照,也可以采用概念主体的“言语场景”为参照,Langacker称这类移情场景为“代理场景”(surrogateground),因而在描述他人的话语和思想时,常常会出现两类场景交互作用的情况,场景设置成份,即指示语也表现出相应复杂的变化。场景理论对转述语中人称变化具有解释力,从场景设置来看,转述者对听话人的叙述属于“默认场景”,概念主体的感知或言语情景则构成潜在的“代理场景”。这两个场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转述者永远处于最外层,是默认视角主体,叙述者可以放弃自己的最外层聚焦者地位让位于概念主体;而有时则在持有自己独立身份的情况下与人物近距离接触,共同担当视角主体。场景设置和两种观察模式可以用来解释多样化的转述语以及引导句的存在问题。转述语体现了转述者与话语概念主体的分离,因而视角参数不一致(场景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指称变化。转述语一般包括转述句与引导句两部分:转述句是小说中人物话语或原说话人话语,引导句属于作者或转述人话语范围。一般情况下,转述语采用讲述型框架,转述者将自己置于舞台之外,把概念主体置于舞台内,即有引导句。也可以将概念主体置于舞台外,即没有引导句。理论上来说,转述者的视线可以从默认场景(G1)过渡到代理场景(G2),也可以从代理场景(G2)过渡到默认场景(G1)。转述者可以直接从代理场景出发,表现概念主体的话语,也可以从默认场景出发,直接表现概念主体的话语。表现型框架往往直接突显所转述的内容,让读者直接听到人物的对话或进入人物的思想。如果有明确的语言或其他形式作标记以表示这种分离,那么人称变化则较容易理解。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记,转述中的人称变化则不易辨别与理解。下图一表现了直接引语(Henryasked,“AmIcertain?”)的指示状态。在上图中,转述人(R)处于舞台之下,概念主体C(=Henry)出现在舞台上。话语转述人(R)在默认场景(G1)中观察到概念主体(C)的话语,引导句“Henryasked”以默认场景(G1)为参照。转述句“AmIcertain”以概念主体(C)所在的代理场景(G2)为参照。引导句和转述句均出现在舞台上,同时得到了突显(profiled)。四、场景设置与视角参照Leech和Short对转述语的分类:间接引语/思想(indirectspeech/thought)、自由间接引语/思想(freeindirectspeech/thought)、直接引语/思想(directspeech/thought)、自由直接引语/思想(freedirectspeech/thought)和语言/思想行为的叙事转述(narrativereportofspeech/thought),本节从场景设置与视角选取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性的分析。另外,对文献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性转述语也将给予详细的说明。1.概念主体东南角直接引语直接转述他人的话语,其明显的标志是使用引号和引述动词。间接引语用转述者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话,往往根据语义的需要变动原话中的一些语言成分,如人称代词、动词的时态等。请看以下两例:(1)Henryaskedhimself,“AmIcertain?”(2)Henryaskedhimselfwhetherhewascertain.例(1)为直接引语,属于最典型的转述语,引导句“Henryaskedhimself”以转述者所在的场景为参照,转述句“AmIcertain”以概念主体Henry所在的场景为参照,转述者所属的默认转述场景G1完全让位于代理场景G2,转述句在人称、时间、地点等都以代理场景为参照。两个场景(G1,G2)同时并存,存在两个指示中心,概念主体Henry出现在舞台上,转述者在舞台下。因此,直接引语构成典型的讲述型框架。当引导句在前面时,转述视角从默认场景(G1)向代理场景(G2)进行过渡,转述者的声音高于概念主体的声音。当引导句出现在转述句后面时,体现了转述视角由代理场景(G2)到默认场景(G1)的过渡,概念主体的声音高于转述者的声音。例(2)为间接引语,指示中心以转述者所在的默认场景G1为参照,转述者立足于该默认场景对概念主体Henry的言语和思想进行重新概念化。与直接引语不同,间接引语中的引导句和转述句不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语言单元,而是在概念化过程中得到了整合。因而引导句和转述句中的人称均以默认场景为视点进行构建,这种参照场景的统一性说明间接引语在操作上与叙述句没有本质的区别,惟一的差别是代理场景的隐性存在使得转述句的内容在重新概念化的过程中仍然体现出了概念主体的视角。但从视角的选取来看,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又具有相同点:概念主体Henry都出现在话语中(舞台上),都属于讲述型框架,引导句和转述内容均得到了突显。2.表现型框架的引入自由间接引语的场景构形要复杂得多,也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一种话语类型。其主要语法特点为:没有引导句(有的文学作品中会将引导句放在句末),但人称及动词的时态与间接引语一致,在某些方面近似于直接引语,在另一些方面又近似于间接引语。请看下例:(3)Washecertain,(Henryasked)从人称指示上看,例(3)只有一个指示中心,以转述人所在的场景(G1)为参照。但Vandelanotte认为,自由间接引语中以代理场景为参照的成分远远超过默认场景,如指称形式、体、情态、评价等语言成分都源于故事内人物,集中体现人物而非叙述者的主观性。自由间接话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以突显人物主观性为主的话语形式,由默认场景锁定的过去时和第三人称“在读者和人物的话语之间拉开了一段距离”,“具有疏远的效果”,这使叙述者既保持了外层交际话语者的地位,又为突显人物的主观性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在视角的选取上,自由间接引语属于表现型框架,话语内容得到直接突显。后置引述从句的存在对概念主体也有一定程度的突显,但转述者的声音/主观性降到最低,几乎可以忽略。在意识流小说中同样大量出现的自由直接引语在Vandelanotte和赵秀凤的研究中都没有提到。自由直接引语中的人称和时态与直接引语相近,不同的是,不使用引号或者不使用转述动词。如例(4):(4)(Henryaskedhimself)AmIcertain?(Henryaskedhimself)例(4)只有一个指示中心,以概念主体(Henry)所在的场景(G2)为参照,在视角选取上,与自由间接引语相似,采用表现型框架,使话语内容得到了突显。但不同的是,自由直接引语在指示中心上以代理场景为参照,经常不使用引导句或引号等转述标记,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3.间离型自由间接引语除了几类常规的转述语,文献中还提到一些特殊的转述语,如混合型自由间接引语、间离性自由间接引语、转述自我或听话人的话语,都可以借助场景设置和视角选取进行解释。高岩认为例(5)中转述句的语序(wouldI)是直接引语的语序,但从句中的人称I说明该句为间接引语,属于混合型自由间接引语。(5)HefirstofallcametomyroomandsaidwouldIpleasecomeat4o’clocktoday.从视角选取来看,该例句转述他人(he)所说的话,在整体上采纳了讲述型框架。在场景设置上,转述者所在的场景(G1)和概念主体(he)所在的场景(G2)似乎同时存在,引导句表现为转述者视角,而转述句却表现出转述者和概念主体视角的混合。Vandelanotte提到一种间离性的自由间接引语,他认为这类转述语跟一般的叙述语相似,很容易误导读者。如例(6):(6)Johnwillbelate,hesaid.例(6)中的he回指前面的John,是对他人(John)话语的隐性转述,只有当读者读到后面的引导句(hesaid)时,才意识到该句为引语。如果去掉引导句,那么该句就跟一般叙述语没有区别了。该语句体现了与他人话语的间接联系,其中转述句和后面引导句中的人称指示均以转述者所在的场景为参照。在视角选取上,间离型自由间接引语采纳了表现型框架,从转述者的指示中心出发,直接突显话语内容。这类转述语的作用是让读者从说话人的视角想象一个叙事者的声音。这种语句貌似说话人的话语,实际上是转述另一个概念主体的话语,但转述性较弱。以往文献对转述语的讨论大都集中在对他人话语的转述,Thompson将转述说话人自己的话语也归为转述语,请看下例:(7)IpromiseIwon’tkeepyouamomentlonger.Thompson认为该类语句属于转述说话人自己的话语,引导句可以省略:Iwon’tkeepyouamomentlonger。Thompson认为,说话人把自己分成标志者(labeller)和发话者(utterer),标志者转述发话者的命题。从视角选取来看,当说话人对自我话语进行转述时,为了某种目的,可以采用讲述型框架,即使用引导句,也可以采用表现型框架,即省略引导句。在场景设置上,转述者与概念主体融合在一起,两个场景也融为一体,人称上体现出一个指示中心。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类话语为转述语,是因为两个场景的完全重叠。当说话人“我”转述过去的概念主体“我”所说的话语时,时态便是两个场景得以划分的标记,但人称却没有什么变化。转述听话人的话语时,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