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现状_第1页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现状_第2页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现状_第3页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现状民俗作为一个新的学科研究领域,最早出现在19世纪欧洲大陆。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于公元1846年,将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而为一创造“Folklore”(“民众知识”或“民众学问”这个新名词。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俗学组织——民俗学会,并创办了第一本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FolkloreRecord》),“Folk-lore”一词逐渐为国际上所承认和使用。随着民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学者都认为民俗研究不应只局限于民间故事传说的研究,而应该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研究。民俗研究存在着专业的学术团体和大学中的系或研究中心两种形式。主要研究领域可归结为口头文学、物质文化、社会民间风俗、民间表演艺术四大类。西方民俗研究的理论方法有十几种之多,主要有历史地域论、民族民俗论、作用论、结构理论、心理分析五种。西方国家民俗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推广这项研究,并使其在当代社会中更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国外旅游学研究一直是在十分功利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西方旅游学界较为侧重应用研究,轻理论研究,大量文章集中在旅游经济和旅游管理方面,表现出非常突出的经济学特征,而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对民俗旅游进行阐述的就更难见到。虽然有的著作中提到民俗旅游,但很少进行深入探讨,只是提及而己。1979年创刊的《旅游研究纪事》(AnnalsofTourismResearch)季刊,是当代英语国家旅游学术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从它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变化,可以大致了解相应时期国际旅游学术界研究的趋势和动向。分析1988—1993年《旅游研究纪事》192篇论文,发现大多是以案例研究的形式,通过嫁接运用各种相关学科(主要是经济学、杜会学等)的成型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旅游经济现象,其中研究国家或地区旅游的论文占总量的12.5%,研究旅游影响的论文占总量的19.8%(社会影响9.91%和经济影响8.33%),研究旅游理论与方法的论文占总量的11.46%,研究旅游者行为的论文占总量的10.94%,研究旅游地演化和规划的论文占总括的8.85%。虽然“民俗”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但在英国,特别是在欧洲,民俗旅游的说法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国外最早的民俗研究主要是指研究偏远落后地区或亚、非、拉等殖民地地区人们的习俗,民俗多少带有贬义的味道;其次,欧洲等地的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普遍较高,乡村民俗大多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大多存在于博物馆里,所以欧美等地的博物馆旅游才特别发达;另外,欧洲民族之间融合程度高,又基本都属子基督教文化圈,发展又比较均衡,在他们互相看来,虽也有不同的民俗现象存在,但民俗的异质性不够突出,再加上欧洲人从小就经常旅游,流动频繁,各地之间没有神秘可言,强调民俗旅游意义不大。虽如此,并不是说欧洲旅游中没有民俗旅游,恰恰相反,民俗旅游在欧美各国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民俗旅游活动也随处可见。它表现出以下形式:①民俗旅游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我们知道,文化旅游在欧美等地比较发达。世界各国大都重视文化旅游,而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无论是传统历史文化或是现代文化旅游资源中都涵盖了大量的民俗成分。西方遍布各地的民间教堂、古堡、古镇等,既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物。在相当程度上,民俗文化就是地方文化的同一体,因此,文化旅游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是民俗旅游。②民间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在欧美各国非常受重现。在国外,政府对历史文化遗迹(包括民俗文化遗迹)的保护非常重视,比如,世界旅游大国法国就有1.4万座建筑和遗址被列为历史古迹,受到特别的保护,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像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古教堂、古城堡,古神庙等古代文化遗迹也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吸引物,不仅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在旅游发展中的开发利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③各种传统节庆活动的举办是民俗旅游的重要形式。节日,是民俗活动集中展示的重要场合。国外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节日一直都受到游客的青睐。如欧美各国的圣诞节、巴西的狂欢节、德国的啤酒节、西班牙的斗牛节等,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传统民俗活动在这些节日里大放异彩。国外华人的春节,热闹程度不亚于中国大陆。④博物馆旅游在民俗旅游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外博物馆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在法国就有4000家博物馆,而且专业博物馆很多,如手工艺与纺织博物馆、铁路博物馆、鞋业博物馆、造船博物馆等等。⑤热衷于主题公园展示民俗文化主题。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Disney)在美国洛杉矶构建了第一个迪斯尼乐园,标志主题公园的诞生。迪斯尼体现了美国文化特色、美国人的精神及美国人的习俗爱好。乐园里的建筑、设施、游乐项目尽量体现历史和地方文化特点,如其中的美国大街游区其建筑多是古色古香的店铺、餐馆和咖啡馆大街上,穿着一百多年前的白色军礼服的迪斯尼军队在行动,电影院放映的是早期的无声电影:美国西部景区则展示的是开拓时期美国的西部风情以及西部民俗表演,以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关国人的理想和创业时的艰辛。⑥以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为主线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把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旅游的重要目的,因此各国旅游部门日趋重视用本国独特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风俗习惯来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⑦人造民俗景点数量不多,在旅游景点中不占主要地位。人造景点首先是从国外产生的,但国外人造民俗景点,主要是为了保护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而建,也有为专门发展旅游建的民俗文化村如美国的普利茅斯镇垦殖园。但总体看来,与我国相比,人造民俗景点在国外民俗旅游中数量不多,不占主要地位,只是其他旅游形式的补充和点缀。在亚洲,新加坡、韩国、日本政府都相当重视发展民俗旅游。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视与民俗相关学科发展建设。韩国民俗研究一直受到重视。六七十年代,许多大学都成立了文化人类学专业并组建了民俗学研究所。八十年代以来,韩国民俗学界已进入成熟期。韩国从政府到民间团体都十分重视对国内自己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日本也是高度重视本国民俗研究的国家之一。在日本,中小型民俗资料馆及专题性的资料馆已几乎普及到各个县市。这与政府的保护“文化财富”措施及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是分不开的。第二,重视保护民俗事象。比如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保存历史古迹。有些著名的私家园林,政府收购加以改造成为公园。如巨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的虎豹别墅,原是胡氏公园,现在是公园,是中华民俗园,里面有各种民族建筑,民俗表演,民俗雕塑绘画,题材也主要是十二生肖、十四孝、十殿阎罗、西游记、红楼梦连环雕塑,同时,还有现代科学知识讲座和气功、太极拳讲座等。另外,在韩国,国家也高度重视保护本国民俗传统文化。2005年韩国把“端午节”作为本国民俗文化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政府重视民俗博物馆建设。在韩国,见证韩国悠久历史的国立中央博物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