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祥云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固体都经过充分加热后的固体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消耗盐酸一样多

B.放出CO2一样多C.消耗盐酸后者多

D.后者放出CO2的量是前者的一半参考答案:B略2.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右图。则甲和X(要求甲和X能互换)不可能是

)A.C和O2

B.SO2和NaOH溶液C.Cl2和Fe

D.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参考答案:C略3.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A、78%

B、22%

C、14%

D、13%参考答案:C略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d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参考答案:B略5.下列关于N2和CO的判断错误的是A.电子数相等时具有相等的质量

B.同温同压下质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C.体积相等时质量一定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相等的分子数参考答案:C略6.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焦炭)+O2(空气)=2CO;②Fe2O3+3CO=2Fe+3CO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可能的主要原因是:A.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C.CO过量

D.CO与Fe2O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参考答案:D略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在Cl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B.氯水用于漂白表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C.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氯化钙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先变红后褪色参考答案:CA、H2在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产生苍白色火焰,故A正确;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故B正确;C、漂白粉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C错误;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能将石蕊氧化而漂白,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和应用,解题关键:注意氯气性质相关基础知识的应用,易错点为C,注意氯气和石灰水的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8.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②用量筒量取5.26mL盐酸;③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是3.5,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①

B.②③

C.①③

D.②参考答案:A解: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符合天平的使用要求,故①正确;②用量筒不能量取5.26mL的盐酸,因为量筒是一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的量具,最多量取到0.1ml,故②错误;③广泛pH试纸是粗略测定溶液PH的一种实验用品,测得溶液的pH值是整数,故③错误;故选A.9.在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的pH逐渐变小B.负极附近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正极有H2逸出D.正极质量无变化参考答案:A10.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3价砷.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B.该反应中砷元素被氧化C.河虾与西红柿同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参考答案: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河虾中含+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会产生有毒的+3价砷,则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正确;B.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被还原,故B错误;C.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河虾与其它含维生素C较多蔬菜也不宜同食,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3价砷,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1.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热量,断裂1mol氮氮叁键吸收941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

B.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48kJ能量C.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D.1mol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kJ能量参考答案:CD略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XY

ZW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W

D.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参考答案:D略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B.配制溶液定容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C.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时,先放出下层液体后,再放出上层液体D.萃取时,将酒精和碘化钾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液和萃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A.引入了NaCl杂质;B.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酒精能与水互溶.【解答】解:A.加入盐酸能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但却引入NaCl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B.应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故B正确;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一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C错误;D.酒精能与水互溶不分层,故D错误.故选B.14.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氯气参考答案:A解:题目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并且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一氧化氮形成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造成大气污染。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倒入烧杯后,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烧杯中稀释B.玻璃导管一端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为防止滴在试管外面,应将滴管尖嘴处伸入试管口中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将称量物放在纸片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参考答案:B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连接仪器装置.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量筒为流量式量器,倒出来的液体体积就是所需要的体积,残留在量筒内的少量溶液并没有算上;B、玻璃导管用水湿润使其润滑;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试管竖直,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D、天平称量遵循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原则,氢氧化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解答:解:A、量筒为流量式量器,倒出来的液体体积就是所需要的体积,若洗涤量筒,会造成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可能偏高,故A错误;B、玻璃导管用水湿润使其润滑,容易将其旋转插入橡皮管中,故B正确;C、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胶头滴管可能接触试管壁,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C错误;D、氢氧化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氢氧化钠吸水易潮解,会粘到纸上,造成氢氧化钠损失,故固体氢氧化钠时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难度不大,掌握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易潮解有强腐蚀性药品,用天平称量时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学生欲配制3.0mol/L的H2SO4溶液100mL,实验室有标准浓度为90%、密度为1.80g/mL的硫酸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90%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保留1位小数)。(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mL。(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A、C补充完整。A.用量简准确量取所需的90%的硫酸溶液_______mL,沿玻璃棒倒入少量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B.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据匀。(4)如果省略操作C,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进行操作B前还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6.5

(2)100

(3)18.2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4)偏小

(5)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关系式c=计算;(2)根据常见容量瓶的规格结合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仪器;(3)利用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用量筒量取后根据注酸入水的原则稀释;为使配制溶液浓度准确,烧杯内壁及玻璃棒上粘有的溶质也要转移到容量瓶中;(4)根据c=判断;(5)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及容量瓶使用温度是20℃分析。【详解】(1)实验所用90%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6.5(mol/L)(2)配制100mL该溶液,就选择100mL的容量瓶;(3)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3.0mol/L×100mL=16.5mol/L×V,解得V=18.2mL,所以用量筒量取18.2mL浓硫酸,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稀释;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4)由于容量瓶是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烧杯及玻璃棒上粘有溶质,若不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根据c=可知,溶质的n偏少,则溶液的浓度就偏小;(5)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温度是20℃,若不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溶液至容量瓶中,定容后,溶液温度恢复至室温,溶液的体积就小于100mL,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可知,这时溶液的浓度就偏大。【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知识。涉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仪器的使用、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掌握浓硫酸稀释溶解放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及容量瓶使用要求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

,C原子数之比

,二者的质量之比

,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

。参考答案:

1:2

1:1,

7:11,1:1

略18.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D与E能形成一种三核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3)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CaCl2

(2)S=C=S

H2S

(3)2F2+2OH-=OF2+2F-+H2O【分析】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含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则阴、阳离子核外电子数为54÷3=18,则X为Ca、Y为Cl,据此判断。【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为Ca、Y为Cl,所以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CaCl2:Ca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氯元素相邻,则D为硫元素;故E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E为碳元素,碳元素与硫元素形成的一种三核分子为CS2,与二氧化碳结构类似,结构式为S=C=S。第ⅥA族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