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及其中考复习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1.gif)
![《观沧海》及其中考复习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2.gif)
![《观沧海》及其中考复习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3.gif)
![《观沧海》及其中考复习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gif)
![《观沧海》及其中考复习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4acaa704b988539d800be3eae5bcd5f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沧海》(曹操)诗词鉴赏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
树木苍翠茂密,多个草丰盛茂密。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万顷波涛溯涌澎湃。
日月好象是在海涛中运行,光彩刺眼的星辰好象是在海涛中闪烁。
庆幸到了极点啊,就用诗歌来体现白己的心愿和志向吧。
【主题思想】
通过登高揽胜所见山水的壮丽景色,热情歌颂了包罗万象的广阔大海和生机勃勃的山岛树木,抒发了自己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和奋发
乐观的精神。
【理解背诵】
1《观沧海》中重要体现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沧茫动乱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具体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体现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发明宏伟的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观沧海》中,诗人发明出宏伟的意境,,借以体现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8、《观沧海》中,诗人描绘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乱,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简答题】
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两个“若”字表明这是写的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有助于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的政治抱负。3.本文的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4.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广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河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如何的诗人形象?
一位胸怀广阔、犹豫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5.曹操的诗都是以慷慨悲壮见称,那么《观沧海》是不是呢?若不是,请用四个字体现。
《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从作者写的雄伟奇丽能够看出。6.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所体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广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据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哀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但愿能随着风始终陪着你到夜郎以西。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首句中写出了杨花,子规等意象。(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体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体现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体现了作者真切的关心。2.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用“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用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氛围。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体现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哀之情。
3.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如何的氛围?
答: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离别氛围。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首句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氛围。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怀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
5.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答: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怀念,以及无奈、惆怅之情。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办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修辞及体现情感角度:拟人。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哀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挂念。
想象角度: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哀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挂念。
情景交融角度: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交融在一起,体现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氛围的鸟儿诸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达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答: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能够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诗人通过哪些景物体现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10.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由于月照中天,普天同照、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同时能体现友情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11.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据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背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办法,体现了诗人的哀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B)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2.理解性默写。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体现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怀念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重点题: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答案:这两句诗选用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哀啼叫的子规点明季节时令,渲染了悲凉凄楚的氛围,生动地体现出了漂泊之感和离别之情。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答案:拟人。将明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哀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用“杨答案:①点明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②“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③借凄凉落花烘托诗人的落寞心情。次北固山下王湾1、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第三联中生和入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2、“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波平浪静的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3、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4、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呈现的画面。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敞;由于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5、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脍炙人口,试作赏析。“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②从练字的角度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生”“入”的妙处。“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6、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诗人但愿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体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愁。7、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游异乡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愁,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8、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讲演时,引用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形容中国现在形势:中国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9、《次北固山下》中通过对偶的修辞来进行景物描写,并使人心胸宽敞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0、《次北固山下》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体现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1、《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敞、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2、《次北固山下》中既写江景,又寓情于景,烘托出诗人畅快心情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大小景相结合,为后人所称道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更替中的景物,蕴含生活哲理(揭示生活中新旧交替,新生事物不可阻挡)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6、《次北固山下》借景物变化体现时光飞逝(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7、《次北固山下》中现有实景之美,又有虚景之壮阔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8、《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体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9、《次北固山下》中直接体现诗人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体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性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认真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对的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用了富有特性的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单。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体现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发明出如何的意境?烘托了天涯游子如何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杰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
__。天净沙是____
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
__、____
__、___
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
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
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如何的景象?
4.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性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认真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游子”,“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烘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体现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苦,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3.孤单、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
4.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
A
6.B
三、诗词鉴赏《天净沙
秋思》
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
此曲的前三句选用了富有特性的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单。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诗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体现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2.对本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
此曲语言明白而内涵丰富,景物的描写凝练,但情感尽在景中。
B、
曲子用多个意象连缀,在萧瑟凄清的秋景中蕴含着绵绵乡愁。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气韵流动、情感一致。
D、本曲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体现悲秋思乡的情感。3.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氛围,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家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单。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单、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能够联想到诗人的疲倦、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4.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
A、“下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动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种长久漂泊异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5.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C)
A.
这首元曲虽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精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B.“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写出作者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烘托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境。
C.此曲作者是马致远,字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D.此曲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6.
下列错误的一项是(C)
A.全曲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构造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喻为“秋思之祖”。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游子眼中所见,“古道西风瘦马”则是游子本身写照。
C.此曲运用了寓景于情的手法,写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天涯游子的愁楚悲凉。D.
“夕阳西下”一句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同时也点明了时间。7.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B
)
A此曲前三句选用了富有特性的九种事物,构成了一副深秋的景色图B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D最后两句由景及人,道出天涯游子的心情,断肠是全文主旨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古道西风瘦马”的“瘦”体现了旅人的辛苦。C.
前三句勾勒出“秋”色,末二句点出了“旅”思。D.
这首散曲重要体现秋天的悲凉景象。9.
选出不对的的一项
(
C
)
A.
本文前四句写景,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B.
本文使用众多意象来体现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C.
本文采用悲春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D.
本文只用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精确地传达旅人凄苦的心境。10.选出对的的一项
(
B
)
A.
本文以景托情,寓景于情,刻画出游子凄苦、悲凉的心境。
B.
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含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成为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C.
本文运用极其华丽、复杂的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D.
全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使作品更加动人。11.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氛围,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家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单。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是那么的幽美恬静,使得天涯游子动了思乡之情。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单、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能够联想到诗人的疲倦、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12.
下列选项中对的的是(C)
A此曲写出了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B秋思是曲牌名,天净沙是题目
C此曲共描绘了九种景物,刻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
D此曲被誉为“春思之祖”13.
选项错误的是(D)
A.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精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性。
B.
全诗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氛围,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黄昏,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C.
此曲以九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D.
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游子回归家乡的喜悦之情
(游子在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双方子女抚养责任分配协议书3篇
- 配股协议书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佣金收益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合伙教育培训机构退伙分割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与个人教育贷款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家庭析产分家协议书:绿色财富传承计划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商务日语谈判团队建设与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配送劳务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5版物业公司岗位安全责任书:物业服务安全责任书(2025年)3篇
- 杭州市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
- 2024年大宗贸易合作共赢协议书模板
- 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物象的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DB11∕T 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 《复旦大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