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03-105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画图法和列表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生试说)师: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将题目的条件做一个简化。(课件出示)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师: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或几种解这道题的思路,让其它的同学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这道题。(学生讨论)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炼:可以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看看你们小组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把你们的想法,你的思考过程用你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活动充分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学生汇报探究的方法和结论:1、画图法:给每只动物先画上2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10条画完,要把5只鸡变成兔。总结:画图的方法非常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2、列表法:(展示学生所列表格)学生说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骤: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8只鸡这样一共就有16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是列表的,有没有更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假设法:(随学生能否出现此种情况作为机动出示)教师引导: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如果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一共多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板书: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假设全是鸡2×8=16(条)26-16=10(条)4-2=2(条)兔:10÷2=5(只)鸡:8-5=3(只)同样如果8只都是兔,则一共只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2条腿。一共多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板书: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假设全是兔4×8=32(条)32-26=6(条)4-2=2(条)鸡:6÷2=3(只)兔:8-3=5(只)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现在我们重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数目比较小时,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比较快,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比较好。(三)知识运用1.尝试解答课前提出的古代《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四)课堂练习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师:“龟鹤问题”和“鸡兔同笼”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现有10元和5元的人民币共26张合计180元,10元和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了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1500年以来,我们中国历代的数学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也得出了许多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数学思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方法。(六)板书设计鸡兔同笼列表法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2×8=16(条)4×8=32(条)26-16=10(条)32-26=6(条)4-2=2(条)4-2=2(条)兔:10÷2=5(只)鸡:6÷2=3(只)鸡:8-5=3(只)兔:8-3=5(只)《鸡兔同笼》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所以这节课我们采取适时引导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交流合作中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经历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鸡兔同笼》效果分析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教学中渗透了化繁为简、猜测验证、假设、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经历解决方法探索的过程。能够应用《鸡兔同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鸡兔同笼》教材分析《鸡兔同笼》是四年级下册第103页~107页的知识。“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其中假设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鸡兔同笼》评测练习题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多少只?2、自行车和三轮车一共有10辆,共有26个车轮,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3、现有10元和5元的人民币共26张合计180元,10元和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鸡兔同笼》教学反思《鸡兔同笼》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渗透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文化的精髓,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我适当渗透了化繁为简、猜测验证、假设、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让学生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注重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讲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了大量与“鸡兔同笼”有着类似数量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