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村到文明顶上风华,别样风格中国古代梳篦纹饰流变初探_第1页
从蒙村到文明顶上风华,别样风格中国古代梳篦纹饰流变初探_第2页
从蒙村到文明顶上风华,别样风格中国古代梳篦纹饰流变初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蒙村到文明顶上风华,别样风格中国古代梳篦纹饰流变初探

中国早期的装饰艺术至少可以追溯到早古生代时期的新石器时代,(1)人类创造的历史也可以从那时起开始。新石器时代在人类艺术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各种装饰物更是成为原始初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备。梳篦作为新石器时期产生的人造物,其纹饰雕琢和形制塑造都在原始文化的宏观背景下生发展开。一、玉背梳上的神面纹样中国装饰艺术史上,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历史学界甚至认为中国历史应该有玉器时代的划分。人类在文明初始是将石器作为实用的劳动工具使用,在原始先民看来,坚硬的石器具有无穷的强大力量,温润光滑的玉石更是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神秘力量。这种原始崇玉观念也在梳篦制作上多有体现。考古发掘的组合式玉背梳篦,由于有机质(骨质或木质)的梳身(梳齿及其联体部分)受自然、时间及埋藏条件等影响较大,出土时往往朽蚀殆尽,目前所发现的绝大多数仅为玉质梳背饰。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崇玉的原始人群部族中,更是以精细加工的美玉作为梳背,琢刻精细的神面纹样便是其代表。玉质梳背上的神人兽面纹与祭天礼器玉琮上的神人兽面如出一辙,其造型要素实际上包括了人(神人)、兽面与鸟羽(羽冠)三者。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玉器最为典型的纹饰母题,玉梳背上也多以其原型或变体纹饰作装饰。神人兽面纹饰具有写实与想象的成分,综合了几何纹饰与仿生纹饰,共同创造出新的装饰纹饰,体现了对称、均衡的审美情感,从而奠定了中轴对称——中国艺术最具典型性的样式。神人兽面纹具有非常崇高的物神性格,是介于人与上帝(天)之间的神灵动物,同时也是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等装饰的主要纹饰母题之一。二、义碟出土铜梳商周是中国历史自史前传说时代迈向信史时代的重要时期,其最为灿烂辉煌的工艺当首推青铜器的铸造。梳篦装饰纹饰的转型,既体现当时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又体现了社会生产技艺与人在自然界所处地位的变迁。据有关专家考证,山西石楼义碟出土了一件铜梳,其年代大体相当于殷墟时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金属梳子。梳把做得较高,顶部两端各有一鸟,梳背上装饰有带状云雷纹。勾形云纹采用相辅相成的传统技法,也是“S”形纹饰的倒置和发展延续。云雷纹本为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母题,大都只是作为兽面纹、饕餮纹、龙凤纹等主题纹饰的地纹(即背景)出现,呈现出衬托整体的装饰设计效果。但这件铜梳上的云雷纹却独立出现,造型也变得更为活泼生动,富有变化。这一时期,骨质、玉质梳篦依然应用广泛,其装饰风格与青铜器一样,体现了当时的风格。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M202出土的象牙梳,背上两面都琢刻有兽面纹,这一时期的兽面纹,通常都有卷云形双角,粗而长的双眉,“臣”字形眼、圆睛、两侧有耳,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如出一辙。三、木梳装饰艺术当然,繁冗细密的饕餮纹、云雷纹饰并不能全部代表篦装饰,此时的梳篦装饰沿袭朴素的风格呈现审美的多元,总体呈现出一种过渡,即从史前时期那种重于宗教仪式的象征表达,过渡为对现实生活和自我人文精神的展现。所以,战国秦汉的装饰纹样偏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一改前期严肃风格,渐渐趋向自由奔放的表达,呈现出优美的动态和流畅的线条,装饰内容题材更见丰富,展现出多元而优美的艺术内涵与风格。木质的梳篦不但易于加工,便于日常随身携带使用,也适合多种装饰表现式样的加工处理。秦汉时期描绘现实生活的人物题材,不同于商周时期神灵性人物,而是重视具有情节性的生活写照及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现。秦汉的装饰艺术一方面继续延续了对于上帝(天)与神灵瑞兽的崇拜与敬意,另一方面却对现实的人生有着更多的认同。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中出土了一对彩绘人物纹木质梳篦,马蹄形,先用黑漆勾勒出人物形状,再敷以红、黄等色彩。木梳正面描绘的是一幅宴饮的场景,木梳背面描绘的是一幅歌舞的场景,这对木梳篦的装饰题材反映了4个生活场景,富有故事情节,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面貌。彩绘木梳篦的绘画手法娴熟,线条生动有力,舞人宴乐、杂技相扑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这些描绘生活或娱乐内容与此前几何纹样、灵异图像等形成对比,是秦汉代美术反映多元文化和现实人生的写照。四、至唐:中国吉祥装饰图物象征性的几何装饰纹饰不但开启了传统古朴的具象造型与纹饰,同时也启示了时尚新颖装饰风格的形成。仅就纹饰表现对象而论,商周时期以动物纹饰为多,汉代则盛行人物纹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始有植物(缠枝)纹饰的流行。唐宋以来,大量的植物花卉、祥禽瑞兽等成为图案纹饰装饰的主流,追求纹饰表现的内在联系与完整结构成为艺术匠师的出发点与创作侧重,其装饰构成使整个梳篦背饰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唐代盛行兼容并蓄之风,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且深入。装饰纹饰受西域中亚等地的影响更是明显,社会普遍流行各种西域风格的纹样母题,如卷草纹、葡萄纹、对兽(对鸟)纹、联珠纹等。此时的装饰纹饰创作能将原本不同性质与时空背景的纹饰和谐整合,除了个别纹饰仍具有原本的含义,又被赋予新的时代寓意,成为这一时代装饰的表征。这一时期的梳篦背部纹饰题材愈加多样,尤其大量出现装饰有植物花卉纹饰和飞鸟瑞兽纹饰的金银质梳篦。梳篦装饰纹饰沿着此前的装饰基础与纹饰样式发展,终于形成了“福、禄、寿、喜、财”五大题材的中国吉祥装饰图案样式。这些装饰纹样最终转型成为纯粹意义的装饰图案,甚至丧失其原本的等级贵贱标志意义,走入寻常百姓生活。美学思想的延续与发展梳篦纹饰的起源与发展并不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