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2伯牙鼓琴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2伯牙鼓琴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2伯牙鼓琴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伯牙鼓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诵读《伯牙绝弦》,能通过诵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古文的内容和情感。

2.借助文本语言和拓展想象,理解中国的“知音"文化。

3.汲取几千年来“知音”文化的智慧,并发扬传承。

学情分析

这是继《杨氏之子》后,学生学到的第二篇优秀小古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的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使《伯牙绝弦》对于学生来说不太陌生。

从文字上看,《伯牙绝弦》读起来朗朗上口,词句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但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则更为丰富和玄妙,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伯牙绝弦》,能通过诵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古文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本语言和拓展想象,理解中国的“知音”文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字源导入

1.历史长河,汉字演变。有一字曾这样写,丝线成束,跪坐于席,持刀割断。

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讲述朋友情谊的两千多年前的古文,题目中就有这个字儿,谁来读题

3.能读懂题目这四个字吗

活动2【讲授】二、初读古文:延长与停顿

1.伯牙,琴技绝高,被称为“琴仙"。可他却割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

你有什么想问

就让我们初读古文,解开心中的疑惑。

把古文,大声练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

2.一读就明白,课文讲述了谁和谁的故事

3.可毕竟是古文呀,在刚刚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里难读,特别想提醒大家。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为什么觉得难读

这是现在我们很少使用的两个字。看看下方的注释,你有什么发现

他们就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语气词“啊",

“善哉”就是——好啊

“峨峨兮"就是——高啊

在这样的语气词后面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韵味就出来了。不信,快去试试,谁来读

放在整个句子中,还能读出这般韵味吗

4.“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有些文字,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谓"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有些字眼儿确实不太好懂,如果没有注释,我们还可以借助字典。

三个义项,你将作何选择

“谓”单字成词,此处需要停顿。

指名读

不仅断句正确,还有了古文的韵味。

5.难读的句子扫除了,谁想来挑战读整篇古文

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就像这样,一起来抑扬顿挫地读一读。

活动3【讲授】三、高山流水明“知音"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还记得最初的问题:“琴仙”伯牙为何要绝弦

何谓“知音"怎么样才叫“知音”(板书:知音)

心意相通,心有灵犀。

用古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知其念(心)

何谓“念"(板书:心)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如此韵味,句子的意思一定了然于心。/你读懂了吗

此刻,无须交谈。以琴传情,以音相交。一起读——

“峨峨兮若泰山”,你仿佛看到了——

“洋洋兮江河",你好像看到——

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相对的“江河",在古代有所特指,你能猜到吗

说起长江与黄河,你的脑海中会跳出哪些诗句或词语

读出这气势来!

3.知其志

除了高山、流水,伯牙绝妙的琴声中还会有些什么美好的场景呢

是的,他的琴声中一定还有那——徐徐清风,皎皎明月,袅袅炊烟,潇潇秋雨

于是,伯牙鼓琴,志在——

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真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可以如此这般多,可为何文中只写志在高山、流水呢

除了心中所想,这“志"还指——志向、胸怀

心意相通、志向相投,得其念,更知其志,方谓之为——“知音”。

我们一起合作再来好好读读这觅得知音的场景。(逐句对读,交换读2遍)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文字有什么特点吗

这样的语言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伯牙与钟子期,

一个鼓琴,一个——听

一个倾诉,一个——回应。

5.子期死

匆匆初遇,相约来年。可当兴致满满的伯牙赶来时,见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茔。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齐——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天涯何处再觅知音呀!齐——

从此,还有人能得我之念吗

从此,还有人能明我之志吗

子期已逝,知音不再。读——

活动4【练习】四、文化传承

1知音难觅,得遇却又痛失,才让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2.故事发生300年后,战国古书《列子》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读——

时间在流逝,500年过去了,秦《吕氏春秋》依然镌刻着这对知音相遇时最美好的瞬间。读——

“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年后,唐代人还在为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读——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