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臂部伤筋-课件_第1页
肩-上臂部伤筋-课件_第2页
肩-上臂部伤筋-课件_第3页
肩-上臂部伤筋-课件_第4页
肩-上臂部伤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肩关节解剖组成: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一)肩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肩肱关节囊的韧带A喙肩韧带:为肩关节上部的屏障,以广阔的基底起于喙突外缘,逐渐变窄,在肩锁关节的前部止于肩峰的内缘。第一页第二页,共107页。肩关节活动范围第二页第三页,共107页。肩关节解剖B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壁的增厚部,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向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分为上,中,下三条韧带。C喙肱韧带:起于肩胛骨喙突的外缘,向前下部发出,在冈上肌与肩胛下肌之间与关节囊同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为悬吊肱骨头的韧带。(二)胸锁关节为肩肱关节与躯干相连的唯一关节,是由锁骨内端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和第一肋骨间所形成的摩动关节。第三页第四页,共107页。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喙锁韧带第四页第五页,共107页。肩关节解剖第五页第六页,共107页。肩关节解剖第六页第七页,共107页。肩关节解剖(三)肩锁关节:由肩峰内端及锁骨肩峰端,借着关节囊,肩锁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喙锁韧带等连接组成。(四)肩胛胸壁关节(肩胸肌性结合)肩胛骨与胸壁之间并无关节,而是由丰富的肌肉联系,但在其功能上可视为肩关节的一部分。第七页第八页,共107页。肩部的肌肉:1.肌腱袖系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组成。四腱以扁平的腱膜牢固地附于关节囊的外侧和肱骨外科颈。2.三角肌为肩关节外展的坚强有力的肌肉,起点广泛,远端以扁腱止于肱骨干的三角肌结节,其肌束分为前、中、后三部。肩关节解剖第八页第九页,共107页。肩部的肌肉:3.胸大肌起点分为锁骨部,胸肋部,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渐移行为扁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外侧唇。4.背阔肌为三角形肌肉,起自躯干背部,止于肱骨结节内侧的底部。5.肱二头肌长腱起于盂上结节与关节盂的后唇,向下越过肱骨头进入结节间沟,沟前有横韧带防止长腱滑脱。肩关节解剖第九页第十页,共107页。第十页第十一页,共107页。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107页。肩部筋伤肩部扭挫伤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107页。肩部扭挫伤

定义:肩部受到外力的打击、碰撞、或过度牵拉而致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称为肩部扭挫伤。病因病理: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肩部肌肉或关节囊的损伤或撕裂,致使脉络破裂,功能障碍。部位多在肩部上方或外侧方,并以闭合伤为其特点。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107页。肩部扭挫伤临床表现:有明显外伤史。肩部肿胀,疼痛逐渐加重,局部有钝性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挫伤者,可见皮下常出现青紫、瘀肿。结合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和脱位。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107页。肩部扭挫伤治疗:(一)手法治疗:常见的手法有:点穴法,推摩法,弹拨法旋肩法(二)固定方法(三)练功疗法(四)药物疗法:血瘀气滞证

风寒湿阻证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107页。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炎是指冈上肌腱急慢性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以肩部外侧疼痛、外展活动受限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人。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107页。解剖特点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107页。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107页。一、病因病理冈上肌腱退变,弹性减弱肩关节过多外展劳损、肩部受凉

冈上肌腱与肩峰磨擦,发生损伤

局部继发无菌性炎症

肌腱充血、水肿、变性、粘连

后期肌腱附着点钙化冈上肌腱炎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107页。二、诊断要点1、起病缓慢,有轻微外伤或受凉史。2、肩部外侧疼痛,向三角肌止点放射。3、肱骨大结节或肩峰下压痛。4、疼痛弧试验阳性。5、部分病人X片显示冈上肌腱钙化。冈上肌腱炎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107页。冈上肌的钙化阴影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107页。图(1)(返回)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107页。冈上肌腱炎鉴别诊断1.肩关节周围炎2.粘连性肩关节滑囊炎3.肩腱袖断裂伤:肩坠落试验: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度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107页。治疗(一)理筋手法:拿捏法;弹拨法;牵抖法(二)药物治疗1、内服:瘀滞证,虚寒证2、外贴:消瘀止痛膏、狗皮膏、伤湿止痛膏。(三)固定方法(四)练功疗法(五)其它疗法:1、针灸疗法2、封闭疗法冈上肌腱炎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定义:肩腱袖它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扁而宽的共同肌腱。冈下肌、小圆肌外旋肱骨,肩胛下肌内旋肱骨,故又称旋转腱袖。当肩关节外伤或剧烈活动,可出现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抵止处撕裂,出现肩腱袖松弛,从而引起肩关节向下半脱位或不稳定。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107页。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107页。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病因病理:本病可因外伤、组织萎缩或退行性变引起。由于有肩峰的保护,直接暴力很少造成腱袖断裂。间接暴力,多因上肢外展,手掌扶地骤然内收而破裂。尤以冈上肌肌力薄弱,而承受牵拉力最大,故易破裂,约占50%。肩腱袖断裂又分为部分断裂与完全断裂两大类部分断裂分为肩腱骨膜侧断裂、肩腱滑膜侧断裂、肩腱内肌纤维断裂和肩腱纵行断裂四种病理类型完全断裂分为完全横行断裂,完全纵行断裂,完全断裂腱袖挛缩和完全断裂大部撕裂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临床表现与诊断:新鲜外伤性肌腱容易忽略诊断,延误治疗,而导致慢性肩部疼痛,引起功能障碍。伤后局部疼痛限于肩顶,并向三角肌止点放射。由于破裂的腱袖在肩峰下滑过,可有严重疼痛,待破裂口超出肩峰范畴以外时疼痛立即停止。因此:疼痛出现在肩关节外展60°~120°范围内,小于60°或大于120°时无疼痛。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肩腱袖断裂的临床体征1.压痛:冈上肌断裂——压痛在大结节顶部冈下肌断裂——大结节顶部外侧肩胛下肌断裂—大结节的前下方2.弹响:上举及旋转上臂时可感到有弹响3.肌肉萎缩:尤以冈下肌明显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肩腱袖断裂的临床体征4.裂隙:完全断裂者,可摸到断裂的裂隙。5.疼痛弧:60°~120°6.肩峰下滑囊积液7.X线检查

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107页。肩腱袖断裂伤治疗(一)手法与固定:局部封闭下,用手法将肩部处于外展,前屈,外旋位,用肩人字形石膏固定3~4周。(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定义: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是由于腱鞘在鞘内长期遭受摩擦劳损而发生退变,粘连,使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的病变。主要特征是肱骨结节间沟处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107页。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病因病理:肩部外伤或劳损后发病,亦可有投掷运动所引起。主要发病原因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经肱骨结节间沟,沟嵴上有横韧带将肌腱限制在沟内。因日常生活及工作的需要,肱二头肌反复的活动导致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受损而发生退变。中医学:本病的发生为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临床表现:a.常有肩部外伤史或过劳史。b.病后肩前疼痛,并可向上臂和颈部放射,肩部活动疼痛加重,肩部活动时候疼痛加重。c.检查可见:肩前(肱骨结节间沟内的肱二头肌肌腱长头部位)局限性深压痛,肩部肌肉痉挛。d.肱二头肌阻力实验阳性。e.X线检查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治疗:(一)手法与固定:急性期最好屈曲肘关节90°,并以三角巾悬吊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

1.瘀滞证;2.寒湿证;3.气血亏虚证(四)其他疗法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定义:肱二头肌是上臂腹侧的主要肌肉,是强而有力的屈肘肌,同时也是前臂的旋后肌。因肌肉收缩力或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可发生断裂。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在长头腱。本病属中医“筋断筋绝”范畴。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病因病理:老年患者,青年患者多在缺少准备而强力收缩时使肱二头肌腱断裂。中年患者则大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肱二头肌肌腱断裂多见于长头肌腱,因为该肌腱在长期肩关节反复活动中易受到肩峰的撞击,在狭窄的结节间沟内长期摩擦,肌腱发生退行性变,故易发生断裂。断裂部位:肱二头肌长头腱穿出关节囊的下方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临床表现:急性外伤时,可听到肌腱断裂的响声,继而出现肩部剧烈疼痛,并沿上臂放射至肘部,屈肘无力,上臂相应部位肿胀,压痛,肩关节旋转,外旋受限。完全断裂时:肱二头肌腹向远端收缩呈现隆起的肿块,屈肘时更加明显。退行性变而发生断裂者,肩部仅感轻度酸痛,可保留一定的屈肘功能,临床上容易漏诊。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治疗:(一)手法与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定义:本病又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脱位,是指肱二头肌长头滑离结节间沟,停留于肱骨小结节或肩胛下肌之上。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107页。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病因病理:本病主要发生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遭受外力损伤所致。多因肱骨小结节发育不良,长头有腱鞘炎,横韧带变性,或肱骨外科颈骨折后,都能使骨纤维管变浅。加上外力使上臂外展,外旋,致使结节间沟前方的横韧带破裂,肌腱滑脱与间沟外。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107页。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临床表现:有急性外伤史。伤后局部疼痛,肩前有压痛,肩前有肿胀。复位后的长头腱容易再次滑脱,长期滑动可发生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鞘炎。治疗:(一)手法与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四十五页第四十六页,共107页。肩峰下滑囊炎定义:肩峰下滑液囊又称三角肌下滑液囊,因该滑液囊分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两部分。肩峰下滑液囊位于肩峰,喙肩韧带与冈上肌之间。肩峰下滑液囊为人体最大解剖滑液囊,具有滑利肩关节,减少磨损,不易劳损的作用。(功能)第四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107页。肩峰下滑囊炎病因病理:肩峰下滑液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所引起,但本病大多继发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滑液囊底部的冈上肌腱的损伤、炎症、钙盐沉积为最常见。第四十七页第四十八页,共107页。肩峰下滑囊炎临床表现: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液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较甚。压痛点多位于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为减轻痛苦,病人常使肩处于内收,内旋位。随着滑膜增生,囊壁增厚,组织的粘连,肩关节活动度逐渐减少。晚期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X线检查:后期可见冈上肌的钙化阴影。第四十八页第四十九页,共107页。肩峰下滑囊炎治疗:(一)手法与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四十九页第五十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关节长期疼痛、关节粘连、活动受限为特点的病症,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故称为“五十肩”,又因为发病时与肩部受凉有关,俗称“漏肩风”、“冻结肩”。第五十页第五十一页,共107页。一、病因病机肩周炎的发病机理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损外伤、风寒湿痹阻、气血凝滞筋失濡养经脉拘急肩部关节囊、韧带、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各组织充血、水肿、增生关节囊、肩袖、肌腱粘连肩关节周围炎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二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

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的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这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度也不一致,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

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三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周围,其中包括:

①肌和肌腱。可分两层。外层为三角肌,内层为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四个短肌及其联合肌腱。联合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相连,附着于肱骨上端如袖套状,称为旋转肩袖或肩袖。肩袖是肩关节活动时受力最大结构之一,易于损伤。肱二头肌长腱起于关节盂上方,经肱骨结节间沟的骨纤维隧,此段是炎症好发之处。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经盂肱关节内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响后肌肉痉挛,影响肩外展、后伸。

②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与相邻的三角肌、岗上肌腱、肱二头肌短腱相互影响。

③关节囊。盂肱关节囊大而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损伤。上述结构的慢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后期粘连变得非常紧密,甚至与骨膜粘连,此时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碍却难以恢复。第五十三页第五十四页,共107页。前面后面第五十四页第五十五页,共107页。第五十五页第五十六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诊断要点:1、初起时肩部轻微酸痛,关节活动无影响。2、1~2周后疼痛加重,日轻夜重,肩关节先由外展、外旋活动受限,逐渐发展为各方向活动广泛受限。3、后期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疼痛减轻,多数病人逐渐恢复正常。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诊断要点4、检查:肩关节广泛压痛;关节粘连、被动活动受限。5、病程短则3~6个月,长可达1~2年。第五十七页第五十八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急性期病期约1个月,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而功能障碍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或用封闭疗法,在局部压痛最为明显处,注射强的松龙;或用针灸疗法;或用电疗法,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解除疼痛。必要时可内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外涂解痉镇痛酊剂等外用药物。在急性期,可采用轻手法推拿或主动运动练习方法,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的目的。

第五十八页第五十九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粘连期病期约2~3个月,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针灸,推拿,理疗,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针对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时可采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撕开粘连。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病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主动运动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第五十九页第六十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缓解期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在先期已发生废物性萎缩的肩胛带肌肉,恢复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第六十页第六十一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状。

3.痛点局限时,可局部注射醋酸强旳松龙、能明显缓解疼痛。

4.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

5.无论病程长、短,症状轻、重,均应每日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活动时以不引起剧痛为限。第六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保健贴士

1、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潮湿之地。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4、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等,或口服钙剂。

5、急性期不宜做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可采用热敷、拔火罐、轻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注意热敷时不要烫伤。第六十二页第六十三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一)理筋手法1、弹拨、牵引法2、牵抖法3、摇转法第六十三页第六十四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二)练功疗法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3.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5.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6.梳头--患者站立或仰卧均可,患侧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尽量用肘部擦额部,即擦汗动作。

7.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第六十四页第六十五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三)药物治疗【辨证】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宣痹【方名】蠲痹汤加味。【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第六十五页第六十六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辨证】瘀滞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名】身痛逐瘀汤加味。【组成】秦久15克,当归15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五灵脂15克,地龙15克,没药10克,牛膝15克,香附15克,桃仁15克第六十六页第六十七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辨证】气血亏虚证【治法】补气养血,舒筋通络【方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克,川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第六十七页第六十八页,共107页。肩关节周围炎(四)理疗、针灸疗法、封闭疗法小针刀治疗第六十八页第六十九页,共107页。肩锁关节错缝定义:肩锁关节由肩峰内缘与锁骨的外端构成,是一个平面关节。其关节囊教松弛,凭借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三角肌腱、斜方肌腱的附着,加强其关节的稳定性。第六十九页第七十页,共107页。肩锁关节错缝病因病理:多因外伤,劳损或过度提起锁骨外端几抬肩活动不协调时,可使锁骨外端离开原位而出现向上、向前或向后方的轻微错移,形成肩锁关节的上错型、前错型和后错型错缝。第七十页第七十一页,共107页。肩锁关节错缝临床表现:有发生于猛力提物,举臂过久或过度抬肩等外伤。劳损病史的人。局部隐痛不适,但上肢主动抬起时或抬高换肢超过135°时,可出现疼痛。肩部主动或被动活动到某一角度或方向时,可听见摩擦声响。无明显压痛,对比健侧,可觉察到患侧锁骨外端略微向前、向后或稍高凸的错移。第七十一页第七十二页,共107页。肩锁关节错缝鉴别诊断:冈上肌肌腱炎:该症肩关节外展疼痛的弧度是60°~120°,其余角度不产生疼痛,而且压痛在肩峰下。第七十二页第七十三页,共107页。肩锁关节错缝治疗:(一)手法与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七十三页第七十四页,共107页。肩胛胸壁关节错缝定义:肩胛骨与胸壁之间并无关节,只是依靠肌肉连接活动,并不具备关节的构造,只是在功能上视其为一个关节,故又称肩胸肌性结合。中医属“肩胛伤筋”,“肩胛岔气”之范畴第七十四页第七十五页,共107页。肩胛胸壁关节错缝病因病理:由于肩部猛力杠杆重物,过度后伸,剧烈前伸或强力高举,使肌肉,肌膜受伤,导致后间隙的前锯肌与胸廓外部筋膜相互位置的错移或相互距离的变宽,而造成类似典型关节样的错缝。第七十五页第七十六页,共107页。肩胛胸壁关节错缝临床表现:肩胛骨内深层有隐痛牵引同侧颈项、上肢,尤以抬肩举臂为甚。压痛多在肩胛骨内缘和脊柱之间。可摸到结节,条索状改变。如将四指分别伸入两侧肩胛骨内缘与胸壁之间,可感到患侧教健侧松弛。第七十六页第七十七页,共107页。肩胛胸壁关节错缝治疗:(一)手法与固定(二)练功疗法(三)药物疗法(四)其他疗法第七十七页第七十八页,共107页。谢谢大家!第七十八页第七十九页,共107页。肱骨内上髁炎病因病理:慢性劳损肱骨内上髁肌腱附着点损伤急性外伤而产生无菌性

炎症临床表现与诊断:肘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要点是X线检查肘关节尺侧附韧带损伤第七十九页第八十页,共107页。肱骨内上髁炎治疗:手法治疗:屈伸旋转法、弹拨法练功疗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第八十页第八十一页,共107页。尺骨鹰嘴滑液囊炎又名:矿工肘、学生肘病因病理:急性和慢性损伤致滑液囊无菌性炎症临床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肘关节结核主要是X线检查治疗:手法治疗:第八十一页第八十二页,共107页。尺骨鹰嘴滑液囊炎药物治疗:封闭疗法:手术疗法:第八十二页第八十三页,共107页。旋后肌综合征定义:骨间背侧神经受压后所产生的以肌力减弱及麻痹等为主的综合病证。病因病理:骨间背侧神经受机械压迫(如肌腱弓、脂肪瘤、腱鞘囊肿等)产生的症状。临床表现与诊断:疼痛、压痛、肌力减弱与麻痹、伸拇指功能受限、掌指关节功能障碍、甚则肌肉瘫痪。肌电图检查与X线检查可完善诊断第八十三页第八十四页,共107页。旋后肌综合征鉴别诊断:肱骨外上髁炎无伸拇指功能受限与掌指关节功能障碍治疗:手法治疗固定方法练功疗法药物治疗其他疗法第八十四页第八十五页,共107页。旋前圆肌综合征定义:正中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在前臂近侧受压后,产生的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病证。病因病理:急、慢性损伤发育异常,局部软组织肿物,前臂骨折第八十五页第八十六页,共107页。旋前圆肌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早期:前臂近端疼痛,呈持续性疼痛。拇指、食指曲屈功能障碍。晚期:疼痛缓解,大鱼际肌和前臂屈侧肌群出现肌萎缩。压痛点:前臂肘窝下2~4横指处,骨间前神经投影处也可出现叩击痛。肌电图检查:第八十六页第八十七页,共107页。旋前圆肌综合征治疗:手法治疗固定方法练功疗法药物治疗其他疗法第八十七页第八十八页,共107页。骨化性肌炎又称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化、关节周围骨化。病因:关节附近发生骨折、脱位、固定不良、反复粗暴的整复手法、被动活动。病理:血肿的机化或钙化。病位:肘部、髋部、踝部及肩部,肘部常见。第八十八页第八十九页,共107页。骨化性肌炎临床表现与诊断:外伤史,关节区肿胀、压痛。3~4周后肿胀增大、变硬,关节活动受限。4~6后X线可见到骨化影,肿块与邻近骨之间常有透亮带。8周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功能受限,甚至强直。同位素鍀扫描检查能够早期诊断(1周)第八十九页第九十页,共107页。骨化性肌炎鉴别诊断: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先天性、非损伤性疾病,本病预后不佳。异位骨化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非损伤性疾病。第九十页第九十一页,共107页。骨化性肌炎治疗:停止一切足以使血肿扩大的疗法,以控制它的形成和发展。手法治疗:血肿期切忌施行粗暴的手法固定方法练功疗法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与手术治疗第九十一页第九十二页,共107页。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定义:是上肢重要动脉损伤后,血液供应不足或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前臂肌群缺血而坏死,经过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逐渐形成特有的“爪形手”畸形,并造成严重的残疾者,称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有名浮克曼(Volkmann)挛缩。第九十二页第九十三页,共107页。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解剖与解剖生理: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莫、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骨筋膜间区。前臂的固有筋膜为上臂筋膜的延续,向下成为手部固有筋膜。该筋膜很发达、坚韧,并与尺桡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前臂的固有筋膜与尺桡骨、骨间膜和肌间隔将前臂分成掌侧和背侧两个筋膜间隙。第九十三页第九十四页,共107页。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解剖与解剖生理:肌筋膜间隙的解剖特点是:当上臂筋膜延伸过来时,得到肱二头肌腱膜的加强,使该处筋膜特别厚实,而且恰好覆盖在肱动脉上。其深面还有旋前圆肌和正中神经等(如图)。因此肘部损伤或外在的压迫,该筋膜间隙内压力增大没有什么退让余地。而且,掌侧筋膜间隙中屈肌数量较背侧伸肌多,肌肉供血的需求较高,又有尺桡动静脉通过。所有筋膜间隙压力增高,掌侧容易受累,屈肌缺血坏死远较伸肌多见。第九十四页第九十五页,共107页。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因病机:引起筋膜间隙压力升高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1.筋膜间隙容量减少包括外层绷带包扎过紧,见于肘或前臂加压包扎止血,以及骨科常用的外固定如石膏、夹板作用不当,肿胀的肘关节过分屈曲,肘部手术时筋膜缝合过紧等等,这些都可以造成筋膜间隙容量缩小,导致组织压力上升,威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血液供应。2.筋膜间隙内容物体积增加常见于创伤后出血,局部创伤,应用止血带常引起筋膜间隙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缺血坏死的程度和范围与缺血的时间、筋膜间隙内压力的大小有很大关系。肌肉缺血2~4小时将发生功能障碍,组织压在30mmHg持续8~12h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第九十五页第九十六页,共107页。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临床表现:疼痛持续性伴进行性加重,被动伸直手指,屈肌疼痛加剧,这是该症相当可靠的体征。无脉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应该特别指出,前臂缺血坏死用桡动脉有无、毛细血管是否充盈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是不可靠的。因为组织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虽不能使大血管完全闭合,但足以使筋膜间隙内小动脉闭合,导致肌肉、神经的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坏死。)苍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