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描写手法(上课用)_第1页
诗歌描写手法(上课用)_第2页
诗歌描写手法(上课用)_第3页
诗歌描写手法(上课用)_第4页
诗歌描写手法(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页第二页,共41页。鉴赏表达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第二页第三页,共41页。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其它常用表现手法一、相关知识要点复习:描写手法第三页第四页,共41页。描写方法描写讲究角度:远-近,仰视-平视-俯视,上下高低讲究方法视听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渲染烘托特点:成对出现,与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有交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史借事托物言志叙事抒情借典用典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咏史言志怀古伤今返回咏史怀古诗第四页第五页,共41页。(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第五页第六页,共41页。描写的角度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色:香:形:声: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第六页第七页,共41页。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分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第七页第八页,共41页。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第八页第九页,共41页。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第九页第十页,共41页。兰溪棹(zhào)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棹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

鲤鱼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三天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2、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2、前两句是静景,写月色清爽皎洁,山水的明丽动人;后两句是动景,写出了多日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至,逆流而上,结句尤为传神,富有动态美,使人感到美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表达诗人喜爱之情。练习第十页第十一页,共41页。2、衬托与对比(1)概念:衬托——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正衬与反衬)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同时突出两个方面,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给人深刻印象。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41页。两种手法的答题衬托:用xxx衬托xxx,突出后者的xxx特点对比:用xxx与xxx对比,突出了作者xxx与xxx的情感。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41页。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问题: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诗中用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身不由己,表达出他们渴望自由但不可得的悲哀。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41页。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例如: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41页。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练习: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41页。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1、区别概念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41页。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步骤(1)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

(2)分析双方关系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区别一: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区别二: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41页。苦寒行[南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例: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41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41页。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41页。3、烘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二、三两联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加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C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41页。

本诗采用了一种烘托的方法,除了诗的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读着这些句子,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部是蒙蒙的细雨。这种手法无疑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尾联中的“散丝”即雨丝。经过前面的铺写渲染,至此已经形成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一个“比”字,将离别之泪与雨丝融在一起。前文写离别之情都还十分含蓄,将离愁别绪寓于景中,这时却再也控制不住,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改含蓄地表达送别之情为直抒胸臆。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41页。衬托和烘托的区别:“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41页。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4、虚实结合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41页。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答题模式: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及作用答:一二两句是实写,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秋夜下了一场大雨涨满水池,不知何时是归期的寂寥之苦,三四句是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的幸福欢乐情景,虚实相生,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思归的急切和

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41页。

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练习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41页。2008江西卷:

诗中实写淮河两岸的船、波浪、鸥鹭,虚写作者的情感。作者通过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浪接触也难做,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南北分离的痛苦无奈,渴望祖国能统一,人民能够自由往来。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41页。概念: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5、白描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41页。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用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41页。7、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41页。

8、观察角度的变化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俯视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41页。9、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41页。

又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41页。

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①写景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②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41页。

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③远景与近景交错。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④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41页。宿洞霄宫①(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①洞霄宫: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4分)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