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_第1页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_第2页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_第3页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_第4页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甲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6题;共36分)

1.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③④⑤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C.①②⑥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一一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生物大

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②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③激素的化学本

质有氨基酸衍生物或者蛋白质或者脂质等;有机物中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

误;

B、③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④糖原是生物大分

子,⑤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C、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单体是氨基酸(C、H、。、N等)或者核糖核昔酸(C、H、0、N、

P),②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单体是氨基酸,⑥核酸的单体是核甘酸(C、H、0、N、P),C正确;

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例如④糖类,⑥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⑤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

物质,D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L酶: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氨基酸或核糖核甘酸

核糖体、细胞核等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一般情况下,适细胞都能产生酶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化学本质:球蛋白(蛋白质)

抗体的性质: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3、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②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③固醇类激素:性激素等。

4、有关能源物质的归纳:

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储能物质:淀粉、脂肪、糖原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糖原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主要)、脂肪

主要的储能物质:脂肪

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光

三大能源物质供能次序:糖类少脂肪玲蛋白质

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02

【答案】B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析】【解答】A、酵母菌可以进行两种呼吸方式,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多,有

氧条件下利于酵母菌的增殖,A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B

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成乙醇,同时生成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分析】酵母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优先进行有氧呼吸,可以产生大量能量供机体的生命活动。无氧时,酵

母菌亦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有大量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时,酵

母菌可以产生酒精和较少的二氧化碳。

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解答】A和B、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产生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进行

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积累的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导致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因而

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选项A和B正确;

C、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呈现出来)是由基因控制,生长素影响生

物的性状,推测出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

D、根据书本上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较低生长素浓度先对根起到抑制作用,分析

出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生长素:

1、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玲生长素);

2、生长素运输方式: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

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非极性

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

3、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4、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解除方法:去除顶芽。

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促进枝条生长,多分枝)

6、生长素的敏感性:

①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小关系为根>芽>茎。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B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到,产生兴奋,进行调

节,A正确;

B、下丘脑可以合成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分泌,下丘脑也可以分泌一些促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

C、当机体的渗透压发生改变,下丘脑进行水盐平衡调节,维持水盐的平衡,C正确;

D、下丘脑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正确。

故答案选:B。

【分析】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有:

序号功能举例

1内分泌腺分泌促激素作用于垂体

2效应器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

3感受器感受血糖浓度变化、渗透压变化

4神经中枢调节血糖浓度、维持体温平衡

5生物节律生物钟

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

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

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答案】A

【考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A和B、M的基因型为AaccXbY或AaccXbXb,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者长翅

黑檀体白眼雌蝇,A错误,B正确;

C、N基因型为AaCcXBXb或AaCcXBY,三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C正确:

D、由于亲本长翅的基因型均是Aa,为杂合体,D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图意数据的性状分离比可知:果蝇M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

=3:1,说明长翅相对残翅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

红眼:白眼=1:1,由书本果蝇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

因为B/b),所以亲本基因型为XBXbxXbY或XbXbxXBY;子代灰身:黑檀体=1:1,灰体相对檀体为显性性

状,亲本基因型为Ccxcc(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C/c);。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所以遗

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基因型为AaCcXBXb或AaCcXBY,则

M的基因型对应为AaccXbY或AaccXbXb。

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解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C

【考点】群落的演替

【解析】【解答】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例如退耕还林、桑基鱼塘等,A正确;

B、裸岩几乎没有生物以及生物全部可能毁灭掉,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正确;

C、弃耕农田的土壤含有草本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含有少数动物等,弃耕农田保存土壤基质条件,发

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不经历苔群阶段,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随着生物生存的土壤、大气等环境逐渐优越,群落丰富的逐渐提升,群落

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多样,抵抗力稳定性变得越来越强,D正确。

故答案选:Co

【分析】关于群落的演替:

1、定义: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优势

种的取代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演替过程:裸岩阶段与地衣阶段分苔解阶段今草本植物阶段少灌木

阶段好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

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二、必考题(共39分)(共4题;共39分)

7.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

结构特点是。

(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

特点是(答出1点即可)。

(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

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顺浓度或选择性

(3)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

动运输速率降低

【考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1)高中阶段常考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①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②细胞膜具

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体现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细胞膜

具有一定流动性。

(2)离子通道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蛋白质等构成的复合物。细胞离子通道进行运输离子时,具有专一

性,离子通道运输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和选择透过性。

(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所以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

输,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抑制能量的提供,导致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

【分析】题意中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所以可能存在两种物质跨膜运输

离子的方式。植物根细胞的从外界吸收各种离子一般为主动运输,需要耗能、需要载体协助,进行逆浓

度运输。

运输方式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被动运自由扩散高玲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02、。2、N2、乙醇等

输协助扩散高玲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玲高需要需要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8.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标记的脱氧腺昔三磷酸(dATP,dA-Pa-Pp-Py,)等材料制备了DNA片段甲(单链),对W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3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ATP的a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2p,原因是

(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NA

分子的目的是。

(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W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

染色体DNA。

(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mRNA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

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NA,这种酶是o

【答案】(1)dATP脱去仇V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喋吟脱氧核甘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

(2)防止RNA分子与染色体DNA的W基因片段发生杂交

(3)解旋

(4)DNA酶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酶的特性,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1)DNA的组成单体是腺噂吟脱氧核甘酸等4种核苜酸。当dA-Pa~Pp~Pv脱去仇Y位

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喋吟脱氧核甘酸,是制备32P标记的DNA片段的原料。

(2)DNA和RNA都含有碱基,且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含有A、U、C、G四种碱

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T、C-G或者A-U。当碱基暴露出来时容易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带。

去除RNA分子的目的是防止RNA分子与染色体DNA的W基因片段发生杂交。

(3)DNA分子解旋后,DNA双链的碱基之间氢键断裂,暴露出DNA分子结构内部的碱基,变成的单链

片段有机会和32P标记的DNA片段甲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于是需要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进行解旋处理,

例如加入解旋酶。

(4)酶具有专一性,转移的催化某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

DNA,这种酶是DNA酶。

【分析】1、根据题意,通过带32P标记的DNA分子与染色体样品的基因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

带,进行放射性检测,从而对W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推测和判断。

2、DNA的组成基本单体是脱氧核甘酸,有四种,分别是腺喋吟脱氧核甘酸、鸟喋吟脱氧核甘酸、胸腺

喀咤脱氧核甘酸和胞喀咤脱氧核甘酸。

3、正常DNA分子碱基在分子内部,不可以和其他碱基配对,若果连接碱基的氢键断裂,可能出现核酸

分子杂交现象。

9.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答出1

点即可)。

(2)青草今羊玲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

成果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答案】(1)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赛达伯格湖)湖泊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可能吃掉一些衰老、受伤的个体,避免食物吃光,而无其他食物代替,导致自己物种也会走向灭绝。

(2)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发现,随着营养级的逐渐升高,生物能量越来越少,能量

流动只能由食物链上的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方向单一。所以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由课本知识可知,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成果是以(赛达伯格湖)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分析】1、种间关系是两个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空间和食物资源等,导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或者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主要特点

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10.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

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

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i自交得

F2)O

实验亲本Fi

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

©甲X乙/

1/4全缘叶齿皮,1/4全绿叶网皮

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

②丙X丁缺刻叶齿皮

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o根据实验②,

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3)实验②的F?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

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1)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Fi分别统计,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

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缺刻叶和齿皮

(2)甲和乙

(3)1/4

(4)果皮:F2中齿皮:网皮=48:16=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实验①中Fi表现型进行逐一性状分析,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发

现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发现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因而可判断这2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根据实验②,Fi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不同于亲本Fi的性状全缘

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和齿皮对网皮为显性性状。

(2)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

皮,实验①杂交的Fi结果相当于测交结果;而实验②的F2出现9:3:3:1,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特

点,因而Fi的基因型为双等位基因杂合子AaBb。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

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因而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和乙。

(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概率均为1/16。所以实验②的F2中

纯合体所占的总比例为1/4。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45:15:3:1,逐一分析

法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我们发现,缺刻叶:全缘叶=60:4=15:1,可推测叶形受两对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齿皮:网皮=48:16=3:1,可推测果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分析】由表格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格里面有两对相对性状,所以需要进行逐一分析。利用注意分析

法,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通过判断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自交、测交、杂交的结果,进

行写出亲本的基因型。Fi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控制

该性状的基因用A和a表示),齿皮对网皮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且F2出现

9:3:3:1。

三、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生物体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共2题;共30分)

1“生物一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

果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

加酶洗衣粉A加酶洗衣粉B加酶洗衣粉c无酶洗衣粉(对照)

血渍++++++++

油渍++++++++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

的酶是。

(2)表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原因是。

(3)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是。

(4)关于酶的应用,除上面提到的加酶洗衣粉外,固定化酶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固定化葡萄糖

异构酶已经用于高果糖浆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

(答出1点即可)。

【答案】(1)蛋白酶;脂肪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2)加酶洗衣粉A和加酶洗衣粉C;蚕丝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催化水解

(3)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从而将污渍与洗涤物分开

(4)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可降低生

产成本(或产物容易分离,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或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持续发挥作用)

【考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D结合常识血渍含有蛋白质、脂质等,油渍含有脂质等。结合书本知识,酶具有专

一性,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和无酶洗衣服进行对照。

所以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脂肪酶;加酶洗衣粉C对血渍和油渍

的洗涤效果比无酶洗衣粉好,加酶洗衣粉C中添加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2)蚕丝织物里面含蚕丝,而蚕丝里面含有结构蛋白等蛋白质,不宜使用的洗衣服有加酶洗衣粉A和加

酶洗衣粉C。

(3)结合题意,油渍和血渍里面含有多种有机物大分子,不宜清理。由于酶具有催化作用,显著降低化

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将促进大分子有机物进行分解,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好的原因

是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溶于水,从而将污渍与洗涤物分开。

(4)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

与产物分离。由于酶不参与化学反应,而是起到催化作用,所以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因而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降低生产成本(或产物容易分离,可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或固定化酶稳定性好,可持续发挥作用)。

【分析】1、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含有一种或者多种酶制

剂,利用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进行去污渍。

2、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异同

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去污原理的异同

比较普通洗衣粉加酶洗衣粉

相同点表面活性剂可以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水软化剂可以分散污垢;等等

不同点酶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易于溶于水,从而与纤维分

开。

3、市场上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

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4、固定化酶技术:即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如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

优点:①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

不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际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通过一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