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_第1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_第2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_第3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_第4页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分布图提要2002-05-3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进度分为两期:第一期为2001~2003年,主要完成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流域监测中心站、长江流域监测中心站和西部11省及湖北、湖南等省级监测总站和监测分站;第二期为2004~2005年,建成松辽流域监测中心站、海河流域监测中心站、淮河流域监测中心站、珠江流域监测中心站、太湖流域监测中心站和其余各省级监测总站及监测分站。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是国家宏观决策的依据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水土流失防治的宏观战略决策、规划的制订、执法部门的监督和执法过程、综合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实施等均需要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监测数据作为依据。但目前,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全国监测网络机构,因此,难以具体实施和开展对水土流失现状和动态监测、变化规律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2、监测网络建设是水土保持科研和预测预报的载体。进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及预测预报,如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研究、防治效益评估和预测、各种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预测等都需要大量的实地观测数据。而这些观测和实验数据的获得,必须依托监测网络这个重要的载体。3、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水土流失监测基础数据的处理、运算、效果分析、存储管理、传输交流等,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的需求。综上所述,为实现国家防治水土流失的战略目标,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措施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和预测其变化趋势,实现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共享,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区及潜在水土流失区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2.3防治水土流失的战略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成因复杂、分布广泛、流失量巨大、侵蚀强度剧烈、危害严重。据遥感普查,全国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面积482万km2,占陆地面积的50.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约188万km2,冻融侵蚀面积约125万km2。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260.20万km2,占陆地面积的27.4%。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地区地力减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沙化面积不断扩展,生态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制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水土保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水土流失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甚至个别地区有加重趋势,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总体战略目标:坚决控制各种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在水土流失区及潜在水土流失区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面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防治效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和调整防治方略;及时对开发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建设前后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以便依法监督和预防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等。这些都需要建立科学、规范、先进、高效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2.4监测网络建设的主要依据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主要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29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并予以公告。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29条所称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是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3、国务院国函[1993]167号“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的批复”中“要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中央和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将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的建设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2号《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中明确各级监测网络的职责和管理、运行模式。3.1建设项目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是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流域、大范围、大类型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强度等进行控制性监测以及对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侵蚀量、水土保持效益等进行定点监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和农业、水利、林业、土地等方面的现有成果及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服务。1)开展各流域及各省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专题调查、遥感解译等工作和专项研究,公告全国及地方水土保持动态信息。2)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和农业、水利、林业、土地等方面的现有成果和基础资料,通过分析论证,及时、准确、全面地预测水土流失发展趋势和客观评价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为领导决策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服务。3)设立资料交换网站,集成汇总监测资料(如遥感解译各层面、地面观测信息、调查报表等),实现监测资料交互式查询、调用、修改和补充等。4)制定水土保持监测规范、标准。5)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保持治理规划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对水保措施的合理配置及效益进行分析,掌握治理进度。6)监测并公告各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状况。7)对各流域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分布、活动机理及预警减灾模式进行研究,掌握其规律。8)开展技术培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解译专业技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法、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等。3.2项目建设的规模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按四级设置:第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第二级为七大流域(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珠江、松辽和太湖)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第三级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第四级为各监测总站根据预防保护区、监督区、治理区的分布情况设置的水土保持监测分站,各分站根据需要布设监测点。可研报告做到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各流域监测中心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监测分站四级,不进行具体监测点的布设。3.3项目建设的目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水利信息网—“金水工程”的统一规划和实施步骤,经过五年建设,形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的动态监测和评价,为预测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决策提供支持。监测网络建设2002-04-29

4.1建设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在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整体发展需要,进行全面规划。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先行、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原则建设。具体为:

1)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2)既突出重点又有效控制全局的布点原则。

3)充分利用现有水土保持科研站(所)的原则。

4)常规监测手段与现代先进监测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4.2监测站网设计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设计包括监测工作分区、站点布设、各站职能、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数据类型等。4.1.1、监测工作分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工作发展需要,为便于加强管理,分类指导,将监测范围分为三个工作区:预防保护区、监督管理区和治理区。依据各区特点,布设相应的站点并确定其监测内容。4.2.2、站网布设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设在北京。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设在各流域机构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设在各省级水土保持机构所在地。4.2.3、各级站的职能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

另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每五年发布一次全国性水土流失状况公告。

各流域监测中心站负责本流域有关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及预报工作,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展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对区域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上报全国水土保持环境监测中心;每五年对本流域水土保持状况进行一次公告。

各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具体负责本省监测工作的组织、指导,掌握全省各类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负责对监测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并报送上级监测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核查、备案,每两年对本省水土保持状况进行一次公告;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监测分站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并上报有关部门。

监测点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监测成果。

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4.2.4、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常规监测内容主要有:环境因素、侵蚀因子、水土流失动态、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功能及其效益等诸方面的变化情况及量化监测。其中环境因素、侵蚀因子、水土流失灾害等可利用相关部门(如水文站、水土保持实验站、推广站等)的同区域、同期监测资料,如资料短缺,则需补测。4.5监测成果数据类型水土保持监测资料主要包括实时水情资料;环境资料、水土流失监测资料和防治效益监测资料;影像信息;社会经济资料等。4.6监测站网构成站网构成见图4-1所示。

各级监测机构行政上受同级水利主管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级监测机构指导。

各监测站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有关要求,分别向各职能部门部署监测任务或上报监测结果。同级监测部门可相互合作,广泛开展工作。4.7监测成果的公告1、监测成果管理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在由下级监测机构经过整编后,上报至上级监测机构,由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统一管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监测成果管理。

2、监测成果公告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发布。省级监测公告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