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行的悲哀

丰子恺

寒假中,诸儿齐集缘缘堂,任情游戏,笑语喧阗。堂前好像每日做喜庆事。有一儿玩得疲倦,欹藤床少息,随手翻检床边柱上日历,愀然改容叫道:“寒假只有一星期了!假期作业还未动手呢!"游戏的热度忽然为之降低。另一儿接着说:“我看还是未放假时快乐,一放假就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反觉得比未放时不快了。”这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同情。

我虽不是学生,并不参预他们的假期游戏,但也是这话的同情者之一人。我觉得在人的心理上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西人有“胜利的悲哀"之说。①我想模仿他们,说“实行的悲哀"。由预想进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但在人心的深处,奇妙地存在着这种悲哀。

现在就从学生生活着想,先举星期日为例。凡做过学生的人,谁都能首肯,星期六比星期日更快乐。星期六的快乐的原因,原是为了有星期日在后头;但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滋味,却不在其本身,而集中于星期六。星期六午膳后,课业未了,全校已充满着一种弛缓的空气。有的人预先作归家的准备;有的人趁早作出游的计划。更有性急的人,已把包裹洋伞整理在一起,预备退课后一拿就走了!最后一课毕,退出教室的时候,欢乐的空气更加浓重了。有的唱着歌出来,有的笑谈着出来,年幼的跳舞着出来。星期六晚上,学校中的空气达到了弛缓的极度。这晚上不必自修,也不被严格地监督。学生可以三三五五,各行其游息之乐。出校夜游一会也不妨,买些茶点回到寝室里吃也不妨,迟一点儿睡觉也不妨。这一黄昏,可说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最终了。过了这最终,弛缓的空气便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到了星期日早晨,昨天所盼望的佳期已实际地达到,人心中已开始生出那种“实行的悲哀”来了。这一天,或者天气不好,或者人事不巧,昨日所预定的游约没有畅快地遂行,于是感到一番失望。②即使天气好,人事巧,到了兴尽归校的时候,也不免尝到一种接近于“乐尽哀来"的滋味。明日的课业渐渐地挂上了心头,先生的脸孔隐约地出现在脑际,一朵无形的黑云,压迫在各人的头上了。而在游乐之后重新开始修业,犹似重新挑起曾经放下的担子来走路,起初觉得分量格外重些。于是不免懊恨起来,觉得还是没有这星期日好,原来星期日之乐是决不在星期日的。

其次,毕业也是“实行的悲哀”之一例。学生入学,当然是希望毕业的。照事理而论,毕业应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候,但人的心情却不然:毕业的快乐,常在于未毕业之时;一毕业,快乐便消失,有时反而来了悲哀。只有将毕业而未毕业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地,浓烈地尝到毕业的快乐的滋味。修业期只有几个月了,在校中是最高级的学生了,在先生眼中是出山的了,在同学面前是老前辈了。这真是学生生活中最光荣的时期。加之毕业后的新世界的希望,“云路"“鹏程”等词所暗示的幸福,隐约地出现在脑际,无限地展开在预想中。这时候的学生,个个是前程远大的新青年,个个是有作有为的好国民。不但在学生生活中,恐怕在人生中,这也是最光荣的时期了。然而果真毕了业怎样呢告辞良师,握别益友,离去母校,先受了一番感伤且不去说它。出校之后,有的升学未遂,有的就职无着;即使升了学,就了职,这些新世界中自有种种困难与苦痛,往往与未毕业时所预想者全然不符。在这时候,他们常常要羡慕过去,回想在校时何等自由,何等幸福,巴不得永远做未毕业的学生了。原来毕业之乐是决不在毕业上的。

③进一步看,爱的欢乐也是如此。男子欲娶未娶,女子欲嫁未嫁的时候,其所感受的欢喜最为纯粹而十全。到了实行娶嫁之后,前此之乐往往消减,有时反而来了不幸。富贵之乐也是如此。欲富而刻苦积金,欲贵而努力钻营的时候,是其人生活兴味最浓的时期。到了既富既贵之后,若其人的人性未曾完全丧尽,有时会感懊丧,觉得富贵不如贫贱乐了。

人事万端,无从一一细说。忽忆从前游西湖时的一件小事,可以旁证一切。前年早秋,有一个风清日丽的下午,我与两位友人从湖滨泛舟,向白堤方面荡漾而进。俯仰顾盼,水天如镜,风景如画,为之心旷神怡。行近白堤,远远望见平湖秋月突出湖中,几与湖水相平。旁边围着玲珑的栏杆,上面覆着参差的杨柳。杨柳在日光中映成金色,清风摇摆它们的垂条,时时拂着树下游人的头。游人三三两两,分列在树下的茶桌旁,有相对言笑者,有凭栏共眺者,有翘首遐观者,意甚自得。我们从船中望去,觉得这些人尽是画中人,这地方正是仙源。我们原定绕湖兜一圈子的,但看见了这般光景,大家眼热起来,痴心欲身入这仙源中去做画中人了。就命舟人靠平湖秋月停泊,登岸选择座位。以前翘首遐观的那个人就跟过来,垂手侍立在侧,叩问“先生,红的绿的"我们命他泡三杯绿茶。其人受命而去。不久茶来,一只苍蝇浮死在茶杯中,先给我们一个不快。邻座相对言笑的人大谈麻雀经,又给我们一种啰唣。凭栏共眺的一男一女鬼鬼祟祟,又使我们感到肉麻。最后金色的垂柳上落下几个毛虫来,就把我们赶走。匆匆下船回湖滨,连绕湖兜圈子的兴趣也消失了。在归舟中相与谈论,大家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

现在回想,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还要生受苍蝇、毛虫、啰唣与肉麻的不快。④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此。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叙写寒假中孩子们的一个发现:假期不如未放假时快乐。开篇其实已经入题,题旨隐藏在对“现象”的描画中,引而未发。

B.作者不但详细列举了星期日之乐、毕业之乐的事例,还略写了爱的欢乐以及富贵之乐的事例,举例详略得当,也凸显出观点的主次。

C.对比成文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全篇多处以预想的快乐和实行的悲哀相对照,变“单向"论说为“双向”互证,强化了主旨力度。

D.作者补充从前游西湖的小事,不仅是为了说明“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更是为了旁证“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点明“实行的悲哀"是由西人“胜利的悲哀”联想仿造出新词,借此说明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

B.句子②用“即使"一词退一步补充生活中情形,不但说理周严,而且取得了“以退为进”的艺术效果。

C.句子③中“进一步看"标志论说的推进和深入,由学校生活跨入社会生活,由学生之乐推向人生之乐。

D.句子④中“此”指代现实生活中无可回避的种种困难与苦痛,也包括了前文中所描述的各种“世间苦"。

8.星期日之乐不在星期日而在星期六,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了学生多重心理状态,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主题定为“平实中寓深致”,请从作品选材、语言、思想等角度入手,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富裕的肥皂

李娟

对哈萨人来说,熬肥皂是极郑重的事情,忌讳有品行不端的人插手,否则会制作失败。

虽然一向觉得自己为人还不错,对个人品德还算有信心,但到了这会儿······就没信心了······万一肥皂真没做好······才开始有些想不通,不过是几块肥皂嘛,为什么看成如此严重的大事?现在才知道,肥皂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羊油脂肪。如果做失败了,便大大地浪费了食物,是罪过的。

除了羊油,还有炼制羊油后的肉渣以及······以及我不认得的一样东西。我看其质地雪白细腻,大约是工业用碱或食用碱。但到了今天,恐怕再也不会用到那样的土法子了。

把所有材料放进大锅里加水慢熬,黏稠的水中涌起丰富细腻的泡沫。

这一大锅汤液中,能够去掉污垢的粒子还在沸腾中沉睡·······渐渐地,水中凝结出了块状物,将它们捞起放进盆里冷却,肥皂便出现在这世上了。

虽然是土法子,但凑近大锅闻了一下,肥皂味还真相当地道。虽然有些刺鼻,却是来自温柔和熟悉的事物的释放。

过不了几天,我们自己也要做肥皂了。

因为气味太呛人,妈妈把锅支得离毡房很远。这一回熬出来的汁水却非常黑,而且一点也不黏稠,清汤寡水的。

妈妈不但放了好几大块羊油,还倒进去了两碗炼油脂后剩下的肉渣一起熬着。怪不得,我用这种肥皂洗衣服时,总是一会儿洗出一块肉来,一会儿又洗出一块肉。

妈妈在外面熬肥皂汤,卡西在毡房里炸油饼。炸完后,她把一大锅沸腾的羊油端到屋外冷却。妈妈又顺手从滚烫的羊油锅里舀了一大勺油浇进肥皂汤里。想不到竟得用这么多羊油!以后洗衣服得珍惜使用肥皂了。

再想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用油制作的事物,我们却用它来消除种种油渍。这一次熬好肥皂汤后,却并不像沙里帕罕妈妈家那样倒入锅中凝固,而是像沥干酪素一样倒进编织袋悬挂了起来。倒完后,锅底上还粘了厚厚的一层黑糊糊。妈妈用水冲洗了一遍,然后开始直接用冲洗后的水洗衣服。卡西和斯马胡力赶紧将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扔进肥皂水盆里,又翻出几双鞋子扔了进去。妈妈也回房间拆开被套,一口气洗了一大堆。小山顶上四处弥漫着肥皂的味道。

只是让人心悬的是,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跟糨糊似的。难道真的与我插手帮忙有关·····妈妈只好掏出来重新煮,又加了很多羊油和其他什么东西。然后一块一块捏成团晾在门前。

肥皂是珍贵的,可仔细想想,生活中能用到肥皂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

鞋子穿脏以后,只要继续再穿它两天,还会再穿干净。

背柴下山时不提防一脚踩进沼泽,陷到小腿。回家后一时忙碌,没顾得上换掉泥鞋湿裤子。一直穿到晚上,硬是又把鞋和裤子给穿干了。

干后,把附在外面那层泥巴壳剥掉,用手搓一搓,仍旧是干干净净的布鞋和裤子。

①生活中会有什么脏东西呢?我们每天打扫出来的垃圾里几乎全是泥土和碎石块,偶尔会有几张糖纸。用过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纸从不会扔掉,反复派用在各种地方。一直用到实在不能再用了才簇成一堆烧了。而十年前在沙依横布拉克,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更少,偶尔在河边捡到一个从上游漂来的塑料瓶都会心花怒放,将其大派用场。

有一天我和扎克拜妈妈单独喝中午茶时,妈妈对我说,强蓬买了一种药回来,给牲畜吃的,非常“厉害"。为了强调那种东西的确是一种药,她还专门把家里的药包取下来冲我晃了晃。

但我不明白“厉害”意味着什么。接着,妈妈很厌恶地说道:“骆驼牛羊吃了会变胖。"我吓了一大跳,心想,她指的大约是催长素之类的激素吧?我听说有些复合饲料里会掺有那些东西。不可能吧,那种东西怎么会进入到深山里呢?是不是妈妈弄错了?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这个消息都是可怕的。

如果有朝一日,牛羊不再依靠青草维持缓慢踏实的生长,而借助黑暗粗暴的力量去走捷径---②难以想象,那种东西才是最肮脏的东西。

我洗衣服时很怕洗到斯马胡力的东西,无论是秋裤或袜子,都又黑又硬,不如直接扔掉算了。况且斯马胡力这小子体味极大,洗完后,铁盆里里外外都缭绕着那股味道。等下一次再使这个盆洗我的衣服时,总觉得那味道会完全苏醒过来,并全面入侵我的衣服纤维,挥之不去。

只好努力地涂肥皂,搓得衣服上都是肥皂里的肉末儿,却几乎没什么泡沫。

家里也有一小袋洗衣粉,但一般情况下大家谁都舍不得取出来使用。明明土肥皂比洗衣粉可靠多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后者更好更珍贵呢?大约因为它是雪白的,而且闻起来香喷喷的。然而又怎能说这是“无知”?世人谁不为着取悦了自己眼睛的事物所欢喜?

③洗衣粉也是肮脏的东西。我们大量地使用它,又使之大量从衣服上清除,只留得自身的干净与体面,却弄脏了我们之外的事物---水、泥土和植物。我们不顾一切地从世界中抽身而出,无底限地追求着生活的舒适与欢悦。说起来,又似乎没什么不对。

黄昏独自出去散步,站在山顶,总是忍不住为世界的“大"和“静”而深深激动。总是深爱着门前石山上那棵夕阳里的树。我洗过的牛仔裤寂静地晾挂在树枝上,它背后是低处的森林,苍茫的远山。④我的牛仔裤又幸福,又孤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熬肥皂需要将材料慢熬、沸腾、凝结、冷却,今天不再运用这种方法,是因为生活中用到肥皂的地方不多。

B.妈妈熬肥皂汤,卡西炸油饼,“我"在一边旁观整个熬制过程,由此可见,“我”对熬肥皂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C.“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许是因为妈妈为了增加肥皂的利用率,更改了制作程序。

D.强蓬买回来的药很“厉害”,却惹得妈妈“很厌恶",可见哈萨人对现代文明的一些粗暴力量是比较排斥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设问,突出生活中的“脏东西”无非是泥土、碎石,其实不脏。

B.句子②直指现代文明的产物才是真正“最脏的东西",也是最应该摒弃的。

C.句子③中的“也”,再一次强调、抨击了现代人为一己私利而罔顾自然的行为。

D.句子④中的“幸福"“孤独”,既有对传统仍在的欣慰,又有因传统渐失的伤感。

8.为什么说肥皂是“富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作家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所谓“在场",就是“直接面向事物的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①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那里,除了边防军人几乎没有人上去。

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

“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你一个排长,操的是连长的心……”肖凡有点不耐烦了。

是啊,他是排长,肖凡是连长,道理就这么简单。除非连长生病,否则他没有机会。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多尔玛因为孤零零地处在一号达坂下面,加之四周没有村庄和走动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铁板一样紧紧夹着边防连,就连窗户上的灯光,也好像被压得发不出光芒,一副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

起风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见外面的树枝掠起一团幻影,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树枝还在不停地摆动。因为风总是从一个方向吹,树枝便向另一个方向弯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树都弯着腰,再也不会直起来。喀喇昆仑山上的人很苦,树也不例外,人苦了还可以倾诉,树却无言无语,把磨难熬成了无言。

在喀喇昆仑山上,很难让一棵树活下来,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两棵,而且一个冬天过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秃干。窗外的这棵树,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现在,一天天被风吹打,一年年经历风雪,在春天生出绿色,让战士们欣喜。

风不停,树亦无法停止摆动。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会难受。

在一号达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气喘、胸闷、头疼,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听说有一次,战士们走到离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气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说话,得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才能说一两句话。

外面的风又刮了起来,好像一个挣扎的人,在向着幽暗的地方挪动。

因为奔波了一天,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他与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却离狮泉河越走越远,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发现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转身往回走,一场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而且还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一阵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风,不一会儿就将田一禾冻得瑟瑟发抖。

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但是他却在大风中迈不开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喘息。虽然在梦里,人仍然高原反应,做梦的人不知详情,只是难受。

过了一会儿,喘息渐缓,又往前走。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还快不了呢,倒替别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发现因为风太大,他喊出的话,像是被风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没有听见。

那人会不会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轻快如飞,田一禾心里的答案也随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风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断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声,却看见那人被风刮得飞起,像树叶一样漂过狮泉河,落到了对面的山洼里。“连长……"这次他喊出了声,肖凡却已经不见了。不见了……是生还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风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没有刮过一样。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了。多尔玛离狮泉河很远,但梦是无序的世界,田一禾说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肖凡却在多尔玛,完好无损。梦中人半醒着,田一禾没有惊讶,他对肖凡说话,却听不清自己对肖凡说着什么。而肖凡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好像对他的话有肯定,也有反对。田一禾纳闷,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④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钻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阵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过来。一醒来,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令下来了”自成一段,小说以此开头,既能突出军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边防官兵执行命令的具体过程。

B.界碑上的“中国",“红灿灿的,好看”,这样的评价虽然朴素但感情丰富,可见官兵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D.“肖凡真病了”意味深长,田一禾能否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给读者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三个“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高原反应的各种痛苦。

B.句子②既与前文的“早上出发”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多尔玛黑夜的具体描写。

C.句子③表达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难受。

D.句子④“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的内心感受,亦真亦幻,将战友情延伸到梦里。

8.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情节,写出了边防战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田一禾这一人物形象的。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石碣[注1]

茅盾

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

“金二哥,又笑,怎的?”

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

“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

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

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

“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

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

“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

“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

“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

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

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

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

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

“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

“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

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

“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

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

“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

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

“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

“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

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

“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

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

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

“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

“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

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

“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

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榾柮儿。

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

“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

萧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

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

“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

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

“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

萧让楞着眼睛,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

“是机密呢!金二哥?”

“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注2]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____________(有删改)

[注1]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

[注2]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

B.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大事。

C.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

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B.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刻画出金大坚对问题有所认识且明哲保身的形象。

C.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的揭示。

D.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内容,引发读者思考。

8.金大坚的“笑"贯穿整个谈话过程,但“笑”这个表情所蕴含的感情却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请结合文本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阐述自己的理解。(6分)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被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2)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两轴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D.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行的悲哀

丰子恺

寒假中,诸儿齐集缘缘堂,任情游戏,笑语喧阗。堂前好像每日做喜庆事。有一儿玩得疲倦,欹藤床少息,随手翻检床边柱上日历,愀然改容叫道:“寒假只有一星期了!假期作业还未动手呢!"游戏的热度忽然为之降低。另一儿接着说:“我看还是未放假时快乐,一放假就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反觉得比未放时不快了。”这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同情。

我虽不是学生,并不参预他们的假期游戏,但也是这话的同情者之一人。我觉得在人的心理上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西人有“胜利的悲哀"之说。①我想模仿他们,说“实行的悲哀"。由预想进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但在人心的深处,奇妙地存在着这种悲哀。

现在就从学生生活着想,先举星期日为例。凡做过学生的人,谁都能首肯,星期六比星期日更快乐。星期六的快乐的原因,原是为了有星期日在后头;但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滋味,却不在其本身,而集中于星期六。星期六午膳后,课业未了,全校已充满着一种弛缓的空气。有的人预先作归家的准备;有的人趁早作出游的计划。更有性急的人,已把包裹洋伞整理在一起,预备退课后一拿就走了!最后一课毕,退出教室的时候,欢乐的空气更加浓重了。有的唱着歌出来,有的笑谈着出来,年幼的跳舞着出来。星期六晚上,学校中的空气达到了弛缓的极度。这晚上不必自修,也不被严格地监督。学生可以三三五五,各行其游息之乐。出校夜游一会也不妨,买些茶点回到寝室里吃也不妨,迟一点儿睡觉也不妨。这一黄昏,可说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最终了。过了这最终,弛缓的空气便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到了星期日早晨,昨天所盼望的佳期已实际地达到,人心中已开始生出那种“实行的悲哀”来了。这一天,或者天气不好,或者人事不巧,昨日所预定的游约没有畅快地遂行,于是感到一番失望。②即使天气好,人事巧,到了兴尽归校的时候,也不免尝到一种接近于“乐尽哀来"的滋味。明日的课业渐渐地挂上了心头,先生的脸孔隐约地出现在脑际,一朵无形的黑云,压迫在各人的头上了。而在游乐之后重新开始修业,犹似重新挑起曾经放下的担子来走路,起初觉得分量格外重些。于是不免懊恨起来,觉得还是没有这星期日好,原来星期日之乐是决不在星期日的。

其次,毕业也是“实行的悲哀”之一例。学生入学,当然是希望毕业的。照事理而论,毕业应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候,但人的心情却不然:毕业的快乐,常在于未毕业之时;一毕业,快乐便消失,有时反而来了悲哀。只有将毕业而未毕业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地,浓烈地尝到毕业的快乐的滋味。修业期只有几个月了,在校中是最高级的学生了,在先生眼中是出山的了,在同学面前是老前辈了。这真是学生生活中最光荣的时期。加之毕业后的新世界的希望,“云路"“鹏程”等词所暗示的幸福,隐约地出现在脑际,无限地展开在预想中。这时候的学生,个个是前程远大的新青年,个个是有作有为的好国民。不但在学生生活中,恐怕在人生中,这也是最光荣的时期了。然而果真毕了业怎样呢告辞良师,握别益友,离去母校,先受了一番感伤且不去说它。出校之后,有的升学未遂,有的就职无着;即使升了学,就了职,这些新世界中自有种种困难与苦痛,往往与未毕业时所预想者全然不符。在这时候,他们常常要羡慕过去,回想在校时何等自由,何等幸福,巴不得永远做未毕业的学生了。原来毕业之乐是决不在毕业上的。

③进一步看,爱的欢乐也是如此。男子欲娶未娶,女子欲嫁未嫁的时候,其所感受的欢喜最为纯粹而十全。到了实行娶嫁之后,前此之乐往往消减,有时反而来了不幸。富贵之乐也是如此。欲富而刻苦积金,欲贵而努力钻营的时候,是其人生活兴味最浓的时期。到了既富既贵之后,若其人的人性未曾完全丧尽,有时会感懊丧,觉得富贵不如贫贱乐了。

人事万端,无从一一细说。忽忆从前游西湖时的一件小事,可以旁证一切。前年早秋,有一个风清日丽的下午,我与两位友人从湖滨泛舟,向白堤方面荡漾而进。俯仰顾盼,水天如镜,风景如画,为之心旷神怡。行近白堤,远远望见平湖秋月突出湖中,几与湖水相平。旁边围着玲珑的栏杆,上面覆着参差的杨柳。杨柳在日光中映成金色,清风摇摆它们的垂条,时时拂着树下游人的头。游人三三两两,分列在树下的茶桌旁,有相对言笑者,有凭栏共眺者,有翘首遐观者,意甚自得。我们从船中望去,觉得这些人尽是画中人,这地方正是仙源。我们原定绕湖兜一圈子的,但看见了这般光景,大家眼热起来,痴心欲身入这仙源中去做画中人了。就命舟人靠平湖秋月停泊,登岸选择座位。以前翘首遐观的那个人就跟过来,垂手侍立在侧,叩问“先生,红的绿的"我们命他泡三杯绿茶。其人受命而去。不久茶来,一只苍蝇浮死在茶杯中,先给我们一个不快。邻座相对言笑的人大谈麻雀经,又给我们一种啰唣。凭栏共眺的一男一女鬼鬼祟祟,又使我们感到肉麻。最后金色的垂柳上落下几个毛虫来,就把我们赶走。匆匆下船回湖滨,连绕湖兜圈子的兴趣也消失了。在归舟中相与谈论,大家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

现在回想,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还要生受苍蝇、毛虫、啰唣与肉麻的不快。④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此。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叙写寒假中孩子们的一个发现:假期不如未放假时快乐。开篇其实已经入题,题旨隐藏在对“现象”的描画中,引而未发。

B.作者不但详细列举了星期日之乐、毕业之乐的事例,还略写了爱的欢乐以及富贵之乐的事例,举例详略得当,也凸显出观点的主次。

C.对比成文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全篇多处以预想的快乐和实行的悲哀相对照,变“单向"论说为“双向”互证,强化了主旨力度。

D.作者补充从前游西湖的小事,不仅是为了说明“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更是为了旁证“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点明“实行的悲哀"是由西人“胜利的悲哀”联想仿造出新词,借此说明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

B.句子②用“即使"一词退一步补充生活中情形,不但说理周严,而且取得了“以退为进”的艺术效果。

C.句子③中“进一步看"标志论说的推进和深入,由学校生活跨入社会生活,由学生之乐推向人生之乐。

D.句子④中“此”指代现实生活中无可回避的种种困难与苦痛,也包括了前文中所描述的各种“世间苦"。

8.星期日之乐不在星期日而在星期六,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了学生多重心理状态,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主题定为“平实中寓深致”,请从作品选材、语言、思想等角度入手,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6.B7.D

8.①星期六要放假时的激动和快乐。

②想象星期日假期的期待和憧憬。

③星期日将要度过的失望和沉重。

9.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平实中寓深致",在平淡如菊的文字中,寄寓生活的哲理,让人印象深刻。此文可从以下角度分析:一是选材精当,小中见大。作者选取生活日常的几件小事,主要写在孩子们对星期日的期待中,写出星期日之乐不在星期日而在星期六,从而阐发“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这一哲理。二语言朴实平淡,真率自然。作者熟练运用平常的字句,不喜修饰,在闲话语境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三是思想深远,情趣十足。作者把对现实和人生的思索,体现在浓厚的生活中,“实行的悲哀",寄寓深意,作者举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例子,阐述主旨,明确观点。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B.“也凸显出观点的主次”错误,观点只有一个“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没有主次之分,作者是通过有详有略、主次不同的例子,来突出观点的。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句子的能力。

D.由全文和“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可知,“此"指的是“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星期六午膳后,课业未了,全校已充满着一种弛缓的空气。……更有性急的人,已把包裹洋伞整理在一起,预备退课后一拿就走了!最后一课毕……"可知,星期六学生要放假时的激动和快乐;

由原文“有的人预先作归家的准备;有的人趁早作出游的计划。”“星期六晚上,学校中的空气达到了弛缓的极度。这晚上不必自修,也不被严格地监督。学生可以三三五五,各行其游息之乐。出校夜游一会也不妨,买些茶点回到寝室里吃也不妨,迟一点儿睡觉也不妨……"可知,学生对星期日假期的期待和憧憬;

由原文“因为到了星期日早晨,昨天所盼望的佳期已实际地达到,人心中已开始生出那种“实行的悲哀”来了。这一天,或者天气不好,或者人事不巧,昨日所预定的游约没有畅快地遂行,于是感到一番失望"以及“我看还是未放假时快乐,一放假就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反觉得比未放时不快了”可知,星期日将要度过的失望和沉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此题要紧扣“平实"和“深致”这两个关键词,从作品选材、语言、思想等角度入手作答。

由原文“寒假中,诸儿齐集缘缘堂,任情游戏,笑语喧阗。堂前好像每日做喜庆事。有一儿玩得疲倦,欹藤床少息,随手翻检床边柱上日历,愀然改容叫道:“寒假……"“男子欲娶未娶,女子欲嫁未嫁的时候,其所感受的欢喜最为纯粹而十全……”等信息可知,文章选取四个他人的例子,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材精当,小中见大;

由原文“有一儿玩得疲倦,欹藤床少息,随手翻检床边柱上日历"“现在就从学生生活着想,先举星期日为例”可知,“有一儿"带有儿化韵,明白亲切,语言朴实平淡,真率自然;

由原文“由预想进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但在人心的深处,奇妙地存在着这种悲哀。”和“实行的悲哀"以及“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可知,哲理言简意赅,思想深远,“实行的悲哀",可以理解成现实的悲哀,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为自己创造出快乐的期待和希望,逃避现实的痛苦;深刻的哲理,从生活中来,情趣十足。

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富裕的肥皂

李娟

对哈萨人来说,熬肥皂是极郑重的事情,忌讳有品行不端的人插手,否则会制作失败。

虽然一向觉得自己为人还不错,对个人品德还算有信心,但到了这会儿······就没信心了······万一肥皂真没做好······才开始有些想不通,不过是几块肥皂嘛,为什么看成如此严重的大事?现在才知道,肥皂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是羊油脂肪。如果做失败了,便大大地浪费了食物,是罪过的。

除了羊油,还有炼制羊油后的肉渣以及······以及我不认得的一样东西。我看其质地雪白细腻,大约是工业用碱或食用碱。但到了今天,恐怕再也不会用到那样的土法子了。

把所有材料放进大锅里加水慢熬,黏稠的水中涌起丰富细腻的泡沫。

这一大锅汤液中,能够去掉污垢的粒子还在沸腾中沉睡·······渐渐地,水中凝结出了块状物,将它们捞起放进盆里冷却,肥皂便出现在这世上了。

虽然是土法子,但凑近大锅闻了一下,肥皂味还真相当地道。虽然有些刺鼻,却是来自温柔和熟悉的事物的释放。

过不了几天,我们自己也要做肥皂了。

因为气味太呛人,妈妈把锅支得离毡房很远。这一回熬出来的汁水却非常黑,而且一点也不黏稠,清汤寡水的。

妈妈不但放了好几大块羊油,还倒进去了两碗炼油脂后剩下的肉渣一起熬着。怪不得,我用这种肥皂洗衣服时,总是一会儿洗出一块肉来,一会儿又洗出一块肉。

妈妈在外面熬肥皂汤,卡西在毡房里炸油饼。炸完后,她把一大锅沸腾的羊油端到屋外冷却。妈妈又顺手从滚烫的羊油锅里舀了一大勺油浇进肥皂汤里。想不到竟得用这么多羊油!以后洗衣服得珍惜使用肥皂了。

再想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用油制作的事物,我们却用它来消除种种油渍。这一次熬好肥皂汤后,却并不像沙里帕罕妈妈家那样倒入锅中凝固,而是像沥干酪素一样倒进编织袋悬挂了起来。倒完后,锅底上还粘了厚厚的一层黑糊糊。妈妈用水冲洗了一遍,然后开始直接用冲洗后的水洗衣服。卡西和斯马胡力赶紧将身上的脏衣服脱下来扔进肥皂水盆里,又翻出几双鞋子扔了进去。妈妈也回房间拆开被套,一口气洗了一大堆。小山顶上四处弥漫着肥皂的味道。

只是让人心悬的是,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跟糨糊似的。难道真的与我插手帮忙有关·····妈妈只好掏出来重新煮,又加了很多羊油和其他什么东西。然后一块一块捏成团晾在门前。

肥皂是珍贵的,可仔细想想,生活中能用到肥皂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

鞋子穿脏以后,只要继续再穿它两天,还会再穿干净。

背柴下山时不提防一脚踩进沼泽,陷到小腿。回家后一时忙碌,没顾得上换掉泥鞋湿裤子。一直穿到晚上,硬是又把鞋和裤子给穿干了。

干后,把附在外面那层泥巴壳剥掉,用手搓一搓,仍旧是干干净净的布鞋和裤子。

①生活中会有什么脏东西呢?我们每天打扫出来的垃圾里几乎全是泥土和碎石块,偶尔会有几张糖纸。用过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纸从不会扔掉,反复派用在各种地方。一直用到实在不能再用了才簇成一堆烧了。而十年前在沙依横布拉克,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更少,偶尔在河边捡到一个从上游漂来的塑料瓶都会心花怒放,将其大派用场。

有一天我和扎克拜妈妈单独喝中午茶时,妈妈对我说,强蓬买了一种药回来,给牲畜吃的,非常“厉害”。为了强调那种东西的确是一种药,她还专门把家里的药包取下来冲我晃了晃。

但我不明白“厉害"意味着什么。接着,妈妈很厌恶地说道:“骆驼牛羊吃了会变胖。”我吓了一大跳,心想,她指的大约是催长素之类的激素吧?我听说有些复合饲料里会掺有那些东西。不可能吧,那种东西怎么会进入到深山里呢?是不是妈妈弄错了?

不管传言是否属实,这个消息都是可怕的。

如果有朝一日,牛羊不再依靠青草维持缓慢踏实的生长,而借助黑暗粗暴的力量去走捷径---②难以想象,那种东西才是最肮脏的东西。

我洗衣服时很怕洗到斯马胡力的东西,无论是秋裤或袜子,都又黑又硬,不如直接扔掉算了。况且斯马胡力这小子体味极大,洗完后,铁盆里里外外都缭绕着那股味道。等下一次再使这个盆洗我的衣服时,总觉得那味道会完全苏醒过来,并全面入侵我的衣服纤维,挥之不去。

只好努力地涂肥皂,搓得衣服上都是肥皂里的肉末儿,却几乎没什么泡沫。

家里也有一小袋洗衣粉,但一般情况下大家谁都舍不得取出来使用。明明土肥皂比洗衣粉可靠多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后者更好更珍贵呢?大约因为它是雪白的,而且闻起来香喷喷的。然而又怎能说这是“无知"?世人谁不为着取悦了自己眼睛的事物所欢喜?

③洗衣粉也是肮脏的东西。我们大量地使用它,又使之大量从衣服上清除,只留得自身的干净与体面,却弄脏了我们之外的事物---水、泥土和植物。我们不顾一切地从世界中抽身而出,无底限地追求着生活的舒适与欢悦。说起来,又似乎没什么不对。

黄昏独自出去散步,站在山顶,总是忍不住为世界的“大”和“静"而深深激动。总是深爱着门前石山上那棵夕阳里的树。我洗过的牛仔裤寂静地晾挂在树枝上,它背后是低处的森林,苍茫的远山。④我的牛仔裤又幸福,又孤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熬肥皂需要将材料慢熬、沸腾、凝结、冷却,今天不再运用这种方法,是因为生活中用到肥皂的地方不多。

B.妈妈熬肥皂汤,卡西炸油饼,“我”在一边旁观整个熬制过程,由此可见,“我"对熬肥皂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C.“我家做的这锅肥皂,静放两天了还凝固不起来”,许是因为妈妈为了增加肥皂的利用率,更改了制作程序。

D.强蓬买回来的药很“厉害",却惹得妈妈“很厌恶”,可见哈萨人对现代文明的一些粗暴力量是比较排斥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设问,突出生活中的“脏东西"无非是泥土、碎石,其实不脏。

B.句子②直指现代文明的产物才是真正“最脏的东西”,也是最应该摒弃的。

C.句子③中的“也",再一次强调、抨击了现代人为一己私利而罔顾自然的行为。

D.句子④中的“幸福”“孤独",既有对传统仍在的欣慰,又有因传统渐失的伤感。

8.为什么说肥皂是“富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作家李娟曾获“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所谓“在场”,就是“直接面向事物的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6.(3分)A7.(3分)B

8.(4分)①肥皂的制造需要大量的羊油脂肪,肥皂从原料上来说是富裕的。

②肥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敬重与追求的态度,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核。

③肥皂见证着游牧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肥皂中蕴含着游牧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9.(6分)①以“我”的介入写出了“我"对熬肥皂生活的真实体验。

②不加修饰地真实表现了哈萨人真实的生活处境。

③语言富有口语化、地域化特点,质朴真实(去除口号式的、制度化、意识形态化的语言),给人强烈的在场感。(每点2分)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①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那里,除了边防军人几乎没有人上去。

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

“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你一个排长,操的是连长的心……"肖凡有点不耐烦了。

是啊,他是排长,肖凡是连长,道理就这么简单。除非连长生病,否则他没有机会。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多尔玛因为孤零零地处在一号达坂下面,加之四周没有村庄和走动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铁板一样紧紧夹着边防连,就连窗户上的灯光,也好像被压得发不出光芒,一副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

起风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见外面的树枝掠起一团幻影,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树枝还在不停地摆动。因为风总是从一个方向吹,树枝便向另一个方向弯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树都弯着腰,再也不会直起来。喀喇昆仑山上的人很苦,树也不例外,人苦了还可以倾诉,树却无言无语,把磨难熬成了无言。

在喀喇昆仑山上,很难让一棵树活下来,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两棵,而且一个冬天过后,第二年只剩下一根秃干。窗外的这棵树,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现在,一天天被风吹打,一年年经历风雪,在春天生出绿色,让战士们欣喜。

风不停,树亦无法停止摆动。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会难受。

在一号达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气喘、胸闷、头疼,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听说有一次,战士们走到离界碑100多米的地方,气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说话,得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才能说一两句话。

外面的风又刮了起来,好像一个挣扎的人,在向着幽暗的地方挪动。

因为奔波了一天,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他与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却离狮泉河越走越远,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发现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转身往回走,一场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而且还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一阵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风,不一会儿就将田一禾冻得瑟瑟发抖。

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但是他却在大风中迈不开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喘息。虽然在梦里,人仍然高原反应,做梦的人不知详情,只是难受。

过了一会儿,喘息渐缓,又往前走。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还快不了呢,倒替别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发现因为风太大,他喊出的话,像是被风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没有听见。

那人会不会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轻快如飞,田一禾心里的答案也随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风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断定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声,却看见那人被风刮得飞起,像树叶一样漂过狮泉河,落到了对面的山洼里。“连长……”这次他喊出了声,肖凡却已经不见了。不见了……是生还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风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没有刮过一样。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了。多尔玛离狮泉河很远,但梦是无序的世界,田一禾说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肖凡却在多尔玛,完好无损。梦中人半醒着,田一禾没有惊讶,他对肖凡说话,却听不清自己对肖凡说着什么。而肖凡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好像对他的话有肯定,也有反对。田一禾纳闷,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④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钻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阵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过来。一醒来,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令下来了"自成一段,小说以此开头,既能突出军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边防官兵执行命令的具体过程。

B.界碑上的“中国”,“红灿灿的,好看",这样的评价虽然朴素但感情丰富,可见官兵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D.“肖凡真病了"意味深长,田一禾能否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给读者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三个“像”,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高原反应的各种痛苦。

B.句子②既与前文的“早上出发"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多尔玛黑夜的具体描写。

C.句子③表达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难受。

D.句子④“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的内心感受,亦真亦幻,将战友情延伸到梦里。

8.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情节,写出了边防战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请加以梳理概括。

9.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田一禾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6.C7.D

8.①在阿里的狮泉河边,田一禾想去看河中有没有鱼,表现边防战士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田一禾对战友的担心表明边防战士们团结友爱,共同迎接困难的精神追求;③肖凡坚持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表明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为国家为战友牺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

9.①通过语言、行为和心理的描述,表现其对战友的关心,对军人荣誉的追求;②通过环境烘托,表现田一禾不惧艰险,守卫边防的牺牲奉献精神;③通过梦境的虚写,展现其多重人生追求,深化其形象。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错误,结合“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分析可知,此处是通过比较表现多尔玛的夜晚本身的普通,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手法及内涵的能力。

D.“亦真亦幻"错误,此时是在梦中的感受,只能是虚幻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相关情节多重意蕴的能力。

“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相对喀喇昆仑山上的环境,狮泉河应该要好很多,而河中鱼又是自由自在的象征,故这一情节表现边防战士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田一禾担心肖凡,要求自己去一号达坂,他对战友的担心表明边防战士们团结友爱,共同迎接困难的精神追求;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肖凡不顾环境的恶劣,为战友着想,坚持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表明边防战士的家国情怀,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为国家为战友牺牲自己利益在所不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刻画手法的能力。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田一禾想要“真正到边关”,以当的上边防军人的称号,可见他重视军人荣誉;他要求代替连长自己去环境恶劣的一号达坂田,还出于对战友的关心。通过语言、行为和心理的描述,表现其对战友的关心,对军人荣誉的追求;

“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一号达坂环境恶劣,对人身体伤害很大,但田一禾还是要求上去,通过环境烘托,表现田一禾不惧艰险,守卫边防的牺牲奉献精神;

“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梦境呈现了田一禾内心的某种渴望,泉水,游鱼,对逆境的克服,对战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