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1.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展开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作战。材料叙述了隋朝的()A.建立时间 B.统一进程 C.巩固措施 D.制度革新2.它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的长度,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是()A.都江堰 B.丝绸之路 C.大运河 D.万里长城3.下表隋代全国户数、人口、耕地面积变化表说明隋朝()年份全国户数(万)全国人口(万)耕地面积(万顷)隋文帝即位(581年)50030001900隋炀帝即位(604年)80046005500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科技文化成就斐然 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D.户籍人口超过秦汉4.唐太宗曾说:隋炀帝时,朝廷内外的官吏互相顺从包庇,并自以为聪明,能避开祸患。“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有人得以幸免,但已是声名俱损。为此,唐太宗()A.宽减赋役,藏富于民 B.鼓励进言,虚怀纳谏

C.发展科举,广纳贤才 D.设立内阁,集思广益5.如图反映了唐朝制瓷业()

​A.工艺水平高超

B.遍布沿海地区

C.产品种类单一

D.制作流程简约

6.据表可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具有()作者诗名诗句李白《白马篇》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张籍《送和蕃公主》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A.延续性 B.多元化 C.相似性 D.一体化7.如图所示为唐朝娱乐活动情景。它反映了唐朝()

A.宽松的政治氛围 B.平等的男女地位 C.独特的绘画艺术 D.开放的社会风气8.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强调了历史现实主义的风格。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化政策的影响 B.国内政局的变动 C.皇帝喜好的差异 D.经济重心的南移9.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材料表述了“安史之乱”的()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10.历史典故往往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并可作为研究历史的依据。下列历史典故与赵匡胤有关的是()A.投笔从戎 B.破釜沉舟 C.三顾茅庐 D.黄袍加身11.如图是北宋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文官和武官任职数量占比情况。这反映了宋朝治国策略是()

​A.为政以德 B.重农抑商 C.休养生息 D.重文轻武12.如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并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 B.民众生活奢靡 C.海外贸易兴盛 D.阶级矛盾尖锐13.如图所示作品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14.据图可知,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王朝的繁荣与开放 B.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帝国的兴盛与衰弱15.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其评选的最有力证据是()A.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 B.开拓疆土,统一蒙古草原

C.加强皇权,建立行省制度 D.兴建大都,推行中原文化16.“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颗星星”。其中,形成于元朝的那颗“星”是()A.藏族 B.契丹族 C.回族 D.满洲族17.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18.如图是中国古代邮驿史上的大型驿站,它的建立体现了()

A.对外交往频繁 B.水路航运畅通 C.外贸范围拓展 D.陆路交通发达19.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其建立的时间可表述为()A.公元13世纪60年代 B.公元13世纪80年代 C.公元14世纪60年代 D.公元14世纪80年代20.以下材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答卷格式,采用八股,

文章结构,不得有误;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A.注重实践,培养人才 B.利于创新,启智增慧

C.经世致用,繁荣文化 D.脱离实际,禁锢思想21.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作者这样编排意在()A.重视农业生产 B.关注著作销量 C.贬抑商业活动 D.倡导节俭品德22.明朝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它逐步走向覆亡。导致它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藩镇割据和军事专制 B.自然灾害连绵不断

C.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D.底层民众灾难深重23.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明成祖从1406年开始大规模地营建北京城

B.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作物

C.明朝建立后组织全国人力先后18次修筑长城

D.《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24.如图空框处的内容应为()

A.抗击外敌 B.民族交融 C.和平交流 D.巩固海防25.清朝前期,江苏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材料表明当时()A.人口增长 B.晋商兴盛 C.商业繁荣 D.农业发达26.清政府规定:出海贸易的商船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的政策是()A.开放海禁 B.闭关锁国 C.轻徭薄赋 D.朝贡贸易27.导致如图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

A.推行垦荒政策 B.支持商帮活动 C.鼓励兴修水利 D.重视作物引进28.清朝中期以后,昆曲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据此可知,昆曲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京剧的日臻完善和猛烈冲击 B.曲目的因循守旧和缺乏创新

C.遭遇了连绵战争和外来侵略 D.脱离了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幅邮票,根据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邮票的序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摘编自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名称。(2)小历认为,宋代制瓷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兴盛。你同意这一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是抗金名将,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他率领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金军很惧怕他们。郾城大战中,面对身披重甲的金军精锐骑兵,他指挥步兵手持大刀冲杀,上砍骑兵下砍马腿,获得大胜。——摘编自央视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飞2021》解说词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他”的主要事迹。(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片中人物的姓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人敬仰他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宝贵精神。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从朱元璋开始,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在清朝雍正时期,由中央直接传达给各地方督抚大员。在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明清两朝有较长时间未再出现地方割据问题,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以及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的实际控制,也是在明清两代真正实现的;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都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摘编自赵学聪《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填写图中①②③的相关内容,并简述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政策调整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主题。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展开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作战”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B项正确;建立时间是581年,巩固措施是发展经济,制度革新是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统一,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的统一。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的长度,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开凿大运河。自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C项正确;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排除A项;丝绸之路不是人工运河,排除B项;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不是运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主要题干材料的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3.【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隋代全国户数、人口、耕地面积变化表‘全国户数’‘全国人口’‘耕地面积’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展经济和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故表中隋代全国户数、人口、耕地面积变化表说明隋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全国户数”“全国人口”“耕地面积”的增长都是经济方面发展的表现,与科技文化和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C项;材料是隋文帝到隋炀帝统治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体现不出户籍人口超过秦汉,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经济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经济发展。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说的大概意思为隋炀帝的时代,内外众官,一团和气……等到天下大乱,家与国一起灭亡,虽然其间有幸免的人,也要被时论针砭,恶名永远不能磨灭。可见唐太宗认为臣子一味阿谀奉承的做法可能会致使自己难以善终,以次告诫大臣们应该明辨得失,直言敢谏。说明唐太宗鼓励进言,虚怀纳谏,B项正确;“宽减赋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发展科举,广纳贤才”是用人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内阁是明朝设立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陕西出土的唐朝秘色瓷属于瓷器,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于陶器,它们造型精美,反映了唐朝陶瓷的生产水平高,故A正确;仅从题干图片无法得出制瓷业遍布沿海地区,排除B;秘色瓷与唐三彩明显不属于同一个种类,排除C;图片瓷器造型精美,制作流程并不简单,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唐朝陶瓷业工艺水平高超。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诗句描述“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可知,唐朝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根据题干诗句描述“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可知,对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等等。根据题干诗句描述“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说明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具有多元化,B项正确;延续性、相似性、一体化都不是题干体现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方式,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具有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具有的特点。7.【答案】D【解析】根据“唐朝娱乐活动情景”“弈棋仕女图”“女子蹴鞠图”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排除A项;图示没有男子的信息,不能体现男女地位,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B【解析】李白是盛唐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而中唐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强调现实主义的风格。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面临一系列严峻问题,导致诗风的变化,故B正确;这一时期没有特别明显的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文化政策,排除A;皇帝喜好的差异对诗歌风格的转变影响有限,排除C;这一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局的变动。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因此,材料表述了“安史之乱”的原因,A符合题意;爆发的过程,是指755年,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与题干内容“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不符,排除B;“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与题干内容“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不符,排除C;安史之乱的影响,是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与题干内容“唐玄宗到了开元中后期,政治上安于现状,不图进取,任用奸佞之臣,生活上失去自检,追求安逸享乐”不符,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安史之乱的相关史实。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创立了北宋,D项正确;投笔从戎说的是东汉班超立志建功、弃文从武的历史,排除A项;破釜沉舟说的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断绝后路、拼死一站的历史,排除B项;三顾茅庐说的是汉昭烈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历史,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陈桥兵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陈桥兵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11.【答案】D【解析】A.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治国主张,排除A项。

B.重农抑商是经济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C.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恢复经济的政策,排除C项。

D.据题干“北宋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文官和武官任职数量占比情况”可知,文官的数量远远大于武官数量,且差距在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建立以后,统治者认为武人专权军阀混战,所以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识记重文轻武政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相关知识。1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宋朝商业空前发达,为招揽生意,有的店铺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体现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A是正确的选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众生活奢靡,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繁荣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宋代商业的发展。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3.【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故C符合题意;图片所示作品属于宋词,不是汉赋、唐诗、元曲,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宋词、李清照,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词、李清照,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所示作品属于宋词。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辽政权建立,1125年被金所灭;960年北宋建立,1127年,被金所灭;1038年西夏建立;辽、北宋、西夏并立,战和不断;1127年南宋建立,1115年金建立,南宋与西夏和金并立,战和不断,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这一时期是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与对峙时期,B项正确;王朝的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项;题干图片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1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拓疆土,结束了蒙古草原上各部落的纷争,B项正确;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的是汉武帝刘彻,排除A项;加强皇权,建立行省制度,兴建大都,推行中原文化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排除CD两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功绩。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成吉思汗的功绩。16.【答案】C【解析】A.元朝之前已经有藏族,排除A项。

B.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已经日益密切,排除B项。

C.元朝时期,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藏、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

D.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民族交融,识记元朝民族交融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7.【答案】C【解析】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元朝时台湾就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当时台湾的名称是琉球。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

故选:C。

本题以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为依托,考查澎湖巡检司。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18.【答案】D【解析】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驿是古代交通方式中重要的一种,作为传递信息和物品的驿站,需要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才能进行有效的运输和传递。驿站的建立使得陆路上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驿站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中国陆路交通发达。故D正确;驿站主要用于国内,与对外交往无关,排除A;驿站主要在陆地,水路航运速度较低,排除B;驿站与外贸无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元朝的中外交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的中外交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驿站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中国陆路交通发达。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建立时间是公元1368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份转换为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年份的百位数字加一就是这个年份所在的世纪,一个世纪100年,看十位数字,处于哪年就是几十年代,所以,1368年按着世纪和年代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4世纪60年代,C正确;

公元13世纪60年代指的是1260——1269年,排除A;

公元13世纪80年代指的是1280——1289年,排除B;

公元14世纪80年代指的是1380——1389年,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世纪纪年换算。

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世纪纪年换算,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明朝科举制度”“采用八股”“内容空疏,形式呆板”,结合所学的明朝八股取士可知,明朝的科举制采用八股文这一格式,限制了考生的发挥,使得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禁锢了考生的思想,所以D项正确;A项所述与明朝的八股取士要求不相符合,应排除;B项所述与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不同,应排除;C项所述与明朝八股取士作用不同,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与八股取士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材料、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明朝皇权强化与八股取士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2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作者在这部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说明了他有着浓厚的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价值观使然,A符合题意;《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书中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与著作销量无关,排除B;《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体现不出贬抑商业活动,排除C;材料体现对农业的重视,反映不出倡导节俭品德,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的知识。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2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C项正确;明朝没有藩镇割据,自然灾害连绵不断、底层民众灾难深重均是具体原因,排除ABD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明朝灭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3.【答案】D【解析】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对作品历史地位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对史实的客观陈述,是历史史实,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抗倭”反映了中国军民对倭寇侵略的反抗。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了中国军民对荷兰殖民者侵略的反抗。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败俄军。“雅克萨之战”反映了中国军民对沙俄侵略者的反抗。以上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明朝和清朝的对外关系,主要是中外冲突,不是民族关系,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是中外冲突,不是和平交流,排除C项;只有“戚继光抗倭”是巩固海防,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的中外冲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清时期的中外冲突的相关史实。25.【答案】C【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的增长,排除A项;晋商兴盛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地区的商业,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6.【答案】B【解析】开放海禁是允许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存在,材料是限制海外贸易,排除A项;根据材料“清政府规定:出海贸易的商船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B项正确;材料是出海贸易的规定,与轻徭薄赋无关,排除C项;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以进贡的形式在政治、文化的交流中所形成的贸易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2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图”表格数据可知,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故清朝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清初皇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A项正确;商帮活动,与耕地面积变化没有联系,排除B项;兴修水利,与耕地面积变化没有联系,排除C项;重视作物引进,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以及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以及表现。2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昆曲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可知,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D项正确;材料是说昆曲,排除A项;曲目的因循守旧和缺乏创新在题干中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是说昆曲本身的原因,没有说外部原因,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昆曲衰落的原因。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昆曲衰落的相关知识。29.【答案】观察第一幅图片可知,反映的是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第三幅图片是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由邮票序号①③可以拟定标题中外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综上所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观察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第四幅图片是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故宫。二者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邮票序号②④,可以拟定标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术有了新的突破,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雄伟壮丽的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民族,人民群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答案为:

观点1: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