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等两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上述材料旨在说明新中国成立的()A.背景 B.概况 C.标志 D.意义2.抗美援朝期间,耗费巨量军火物资,没有让朝鲜人民出一分钱。就连志愿军将士吃的粮食都是从国内运去的,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尽己之力解决了一部分朝鲜人民的粮食问题。这充分体现了()A.爱国主义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革命忠诚精神 D.国际主义精神3.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共使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还分得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粮食的地租负担。这表明土地改革()A.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废除了2000多年的私有制度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如表所示为我国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正面图案设计。表格内容可以用来研究()类别正面图案类别正面图案1分汽车5角水电站2分飞机1元天安门5分轮船2元延安宝塔山1角拖拉机3元井冈山2角火车5元龙源口民族大团结A.中国革命历程和建设成就 B.中国人民政权建立和巩固

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D.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5.如今说起当年的情景,第一届人大代表胡兆森依然十分激动:“大会通过宪法后,在回驻地的车上,我们仍然兴奋不已,欢呼不止。宪法的诞生也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呼拥护,老百姓都自发上街游行,高呼拥护宪法的口号。”材料体现了()A.宪法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B.宪法能满足全国所有人的意愿

C.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颁布 D.宪法的内容得到了人民的认可6.经过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监督和管理,经过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的联系和合作,把私人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来……逐步地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由此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A.直接并购 B.公私合营 C.生产合作 D.打压排挤7.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瞠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水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这体现了他们()A.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8.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这次会议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9.如图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变化(万亿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D.实施“包干到户”政策10.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不管是在进口外国商品还是企业走出去办厂上,都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其他国家的就业压力。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由此可知()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D.中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1.这是中国境内最适宜各少数民族发展的制度,西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得到尊重,西藏人民同他兄弟民族一样享受民族政策规定的权利,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自愿地逐步地进行改革,发展西藏各项事业。该制度是()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市场经济体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1979年,邓小平曾明确表示:“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这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是()A.暂不收回、维持现状 B.长期打算、暂不收回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加强立法、依法治理13.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多民战国家的发展历程 B.筑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C.全方位外交的外交布局 D.创新性发展的传统文化14.下面是媒体对某次会议报道的部分标题,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一、亚非话团结,有人不得劲

二、代表团遇难,隐藏大阴谋

三、会场噪音起,总理从容对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5.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也给一直追随美国的日本以强烈冲击,必然影响到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这句话旨在表明中日建交的()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意义16.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重视国际合作。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特点是()A.以联合国为中心 B.只与周边国家交往

C.实行全方位外交 D.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7.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那声东方巨响,让每一位221(当时研制基地名称)人欢欣雀跃热泪盈眶——中华民族从此挺起了脊梁。由此可见()A.我国自行研制的驱逐舰完成对外出访任务

B.我国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战略核武器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得益于科技人员的付出

D.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志气18.邮票通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如图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改革开放 B.国防建设 C.网络时代 D.科技成就19.长期以来,人们在吃的方面偏重主食,副食单调。20世纪80年代以后,肉类、奶类、蛋禽、水产、时鲜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等,都有充足的市场供应。上述变化有利于()A.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 B.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调整产业结构20.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学生的入学行囊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衣服、被褥、饭碗”或“脸盆、暖壶、搪瓷缸”都是常见的开学“三大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也由“钢笔、手表、收音机”到“手机、电脑、MP3”再到“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悄然发生着变化。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经济的快速发展 B.高等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的提高 D.社会风气的变化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转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巨大的军事威胁,迫切要求发展重工业,之后才能实现国防现代化。1954年6月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讲话中尖锐而形象地指出;“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而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取得巨大成就,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12年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35.5倍。历史证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摘编自《毛泽东文集》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请对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40年后,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材料二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西,面向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发达国家和地区。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浦东开发起步。30多年来,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30多年后,浦东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10多倍,财政总收入增长380多倍,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浦东的功能、市场、平台,有力辐射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发展。浦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典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央为什么要在深圳建立特区?特区有何特殊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浦东开发区设置的重要意义。浦东和深圳的发展有何相似之处?(3)结合材料一、二,深圳和浦东的发展体现了什么精神?23.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华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的主要原因。此时美国对华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2)材料二中支持票与反对票相差最大是在哪一年:简要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国人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80年代,永久、飞鸽、凤凰、金狮牌、红旗,成为家喻户晓的大牌子,购买自行车成为女孩子嫁人的一大标准……截止到2018年,我国每天共享单车的使用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宠儿”,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迅速。

——摘编自《回顾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史》材料三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技术与快捷支付的兴起。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我国自行车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自行车交通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3)近年来,共享单车存在乱放、肆意破坏、交通事故法律维权难等乱象,请你结合实际,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属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D项正确;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属于背景,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未说明概况,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未说明标志,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抗美援朝期间,耗费巨量军火物资,没有让朝鲜人民出一分钱。就连志愿军将士吃的粮食都是从国内运去的……”可知,中国军民对朝鲜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支援和关心,充分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故D正确;材料主旨体现国际主义精神,没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排除A;材料主旨体现国际主义精神,没有体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排除B;材料主旨体现国际主义精神,没有体现革命忠诚精神,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充分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3.【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共使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及所学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摧毁,土地改革使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约700亿斤粮食的地租,材料表明土地改革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正确。

B.私有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废除了2000多年的私有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B。

C.材料是土地改革的完成的结果,体现不出巩固了工农联盟,排除C。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4.【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人民币正面图案分别展现了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和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标志性地点,这些内容可以用来研究中国革命历程和建设成就,A项正确。

B.“中国人民政权建立和巩固”不能完全包括表格内容,排除B。

C.“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不能完全包括表格内容,排除C。

D.“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在表格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人们的行为体现了宪法的内容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是正确的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宪法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排除A;“所有人”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材料主旨体现宪法的内容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颁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经过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监督和管理,经过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的联系和合作,把私人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来……逐步地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B正确;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未采用直接并购,排除A;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不是生产合作,排除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不是打压排挤,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下大雨时,他瞠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王进喜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水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奋战,终于制服井喷。”可知,从焦裕禄和王进喜的身上体现了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故C项正确;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从王进喜和焦裕禄身上不能体现,排除A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排除B项;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从王进喜和焦裕禄身上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质。8.【答案】C【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A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项正确;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9.【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故A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与材料不符,排除C;实施“包干到户”政策是农村改革,是改革的一部分,不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0.【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不管是在进口外国商品还是企业走出去办厂上,都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其他国家的就业压力。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这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这是中国境内最适宜各少数民族发展的制度……”可知,为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经济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的旨在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目前已经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题干材料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是“一国两制”,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邓小平认为香港主权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香港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收回香港主权是早晚的事,排除AB项;加强立法、依法治理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等知识。13.【答案】B【解析】A.山东舰没有反映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排除A。

B.根据材料“山东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舰是我国第一艘国产的航空母舰,是国防方面的成就,反映的主题是筑起共和国的钢铁长城,B项正确。

C.图片反映的是国防方面的成就,没有涉及外交布局,排除C。

D.图片没有反映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亚非国家团结共荣“之同,存“各国社会制度”之异,赢得了与会亚非国家的一致认同,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A是正确的选项;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排除B;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促进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的主要机构,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亚非万隆会议。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亚非万隆会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5.【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材料旨在表明中日建交的原因,故A正确;1972年,田中角荣于9月25日-30日访华,宣布日本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田中角荣作为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材料不是中日建交的条件,排除B;材料体现了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不是中日建交的过程,排除C;1972年,中日建交,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材料体现不出中日建交的意义,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日建交,掌握相关的基础原因。

本题考查中日建交,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建交的原因。1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之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与文化科技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C是正确的选项;材料体现我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反映不出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只与周边国家交往”与材料“重视发展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不符,排除B;题干材料“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才能做出正确选择。17.【答案】D【解析】A.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与材料不符,排除。

B.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我国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战略核武器与材料不符,排除。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得益于科技人员的付出”的叙述中“只得益于”过于绝对,排除。

D.根据材料“中华民族从此挺起了脊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8.【答案】D【解析】根据三枚邮票所示内容可知,其反映的都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奠基者,国家“两弹一星”元勋,“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国防科技建设、农业科技均取得重大的科技成就,D项正确;材料与改革开放无关,排除A项;袁隆平与国防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网络时代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19.【答案】A【解析】题干现象说明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得到极大改善,故A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未涉及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排除B;题干主要强调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未体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排除C;题干主要强调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未阐释调整产业结构,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20.【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不断更新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的许可,A项正确;材料中变化与高等教育的普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保障的提高,排除C项;社会风气的变化对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不断更新变化影响不大,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学新生们入学装备的变化,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学新生们入学装备的变化。21.【答案】【小题1】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示范。(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小题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小题3】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注重科技创新;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为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为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等知识。22.【答案】【小题1】原因: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特殊之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小题2】意义:为全国的经济改革做了示范;促进了浦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区域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相似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成就显著;起到示范作用。(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小题3】精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敢为天下先。(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央在深圳建立特区的原因、特区有何特殊之处、浦东开发区设置的重要意义、浦东和深圳的发展的相似之处、深圳和浦东的发展体现的精神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央在深圳建立特区的原因、特区有何特殊之处、浦东开发区设置的重要意义、浦东和深圳的发展的相似之处、深圳和浦东的发展体现的精神等知识。23.【答案】根据材料“兴国”“富国”“强国”提炼一个观点,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根据提炼的观点,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