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19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_第1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19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_第2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19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_第3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19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_第4页
地理(湘教)一轮提升训练19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提升演练(十九)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2014·浙江湖州测试)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岁~64岁人口数)×100%】。读图,回答1~2题。1.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1世纪初,人口负担系数最低的为中国B.当前,日本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C.1970年,韩国人口负担系数高,人口老龄化严重D.中国在1950年、2050年两时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相同2.实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不足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较轻D.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经济健康的发展答案:1。B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1世纪初,人口负担系数最低的为韩国,A项错误;2000年后,日本的人口负担系数最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所致,B项正确;1970年,韩国人口负担系数高,是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高所致,C项错误;195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负担系数均为50%,但人口年龄构成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第2题,“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比重大,青少年和老年人口少,劳动力充足,社会负担较轻,促进经济发展。(2014·浙江杭州质检)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64岁)人口数之比(单位:%)。下图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据此回答3~4题。甲省全国平均水平3.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合理的是()A.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完全呈正相关关系B.总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完全呈负相关关系C.甲省的少儿抚养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甲省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幅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是()A.人口出生率下降 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C.老龄化趋势明显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答案:3.D4。A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总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如2005年和2008年呈负相关,故A项错误;由图可知,总抚养比呈波动下降趋势,而老人抚养比呈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由图可知,甲省的少儿抚养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错误;甲省的老人抚养比约上升了5%,而全国平均水平则小于5%,故D项正确。第4题,由题可知,人口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岁~64岁)人口数之比,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说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或老年人口)有所下降,目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在不断下降,使人口总抚养比有所下降。下图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型 B.传统型C.现代型 D.无法判断6.根据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答案:5。C6。B解析:第5题,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处于较低状态,其人口增长模式属现代型.第6题,图中反映出该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问题突出,应注意老龄化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读人类健康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图,回答7~8题。7.从A阶段到C阶段的演变体现出()A.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提高B.青壮年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下降C.总人口死亡率上升,健康水平下降D.总人口死亡率降低,健康水平提高8.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是()A.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B.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C.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答案:7。D8.B解析:第7题,从A阶段到C阶段人口的存活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说明健康水平在提高.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B阶段到C阶段老年人口死亡率在下降,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读图,回答9~10题。9.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A.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B.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C.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D.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10.导致各地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便利程度 B.城市化水平C.人口迁移率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答案:9.C10.D解析:第9题,图中从上海市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上海、天津、北京、辽宁……西藏)各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依次延后,由此可总结出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的规律.第10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人口增长模式,即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越早。(2014·河南开封二模)下图是我国人口相关数据统计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读图,回答11~12题。11.图示时期,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B.生态环境急剧恶化C.粮食供应缺口增大 D.老龄人口比重增大12.图示时期,我国()A.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B.每年新增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C.2010年与2011年新增人口数相同D.2010年与2011年出生率相同答案:11。D12.B解析:第11题,图示后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5%,为现代型。该时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要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故同期人口死亡率上升主要是老龄人口比重大造成的.第12题,图中显示性别比为102以上,说明新出生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故B项正确。图中总人口线持续上升,说明总人口一直在增长.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3~14题。“环境负担”公式:EB=P+C-TP—人口(Population)C-消费程度(Consumption)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13.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小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14.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提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宜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答案:13.C14。C解析:第13题,人均耕地在减少是环境负担加重最直接的反映,故选C项.第14题,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要保护而不是开发,故A项错误;从“环境负担"公式可看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环境负担无关;推广良种、提高单产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表现,符合提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能减轻环境负担这一原理,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变化组合示意图。(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材料二普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下图(单位:%).材料三2011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十万人为单位,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项目年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2000357013396114032361120112677938788111468930(1)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什么?简述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3)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3)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