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_第1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_第2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_第3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_第4页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2023·浙江台州高二下期末·8)中共某次会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一会议()A.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标志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C.说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D.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答案】B【解析】据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全民族的抗战”可知,这次会议是洛川会议,材料中内容体现了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故选B项;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是瓦窑堡会议,排除A项;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C项;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排除D项。2.(2023·山东泰安高二下期末·9)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答案】B【解析】据表格中“边区政府”可知该史实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据表格可知,在边区政府内部,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无党无派的人士,进行亲密合作,在基层,村和县都有议会,并且,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再结合所学可知,该史实体现出边区政府的“三三制”原则,该原则最大程度上团结了抗日的力量,极大的调动了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D项。3.(2023·河南焦作高二下期末·11)1941年11月,担任陕西米脂县边区参议员的开明士绅李鼎铭与其他10名参议员,联名提出精兵简政议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运动,将党政军脱产人员控制在了全区人口的3%以下,机关人员精简1/3(约0.35万人)这反映出当时边区()A.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改变B.落实抗日民主统一战线C.各阶层建立真正联合政府D.践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担任陕西米脂县边区参议员的开明士绅李鼎铭与其他10名参议员,联名提出精兵简政议案,推动了精兵简政运动的开展,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特点,故选D项;抗日民主政权性质并没有改变,排除A项;材料和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项;“各阶层”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4.(2023·广东惠州高二下期末·9)1944年,美军观察组成员在报告中感叹:“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人民选举他们自己的地方政府,因为他们更关心保护它们,并且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更有力量去实施这种保护。”这一报告表明,抗日根据地()A.贯彻人民民主原则B.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C.成为抗战中流砥柱D.赢得国际舆论的赞誉【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主”“选举”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注重民主建设,切实维护民众利益,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并没有体现双方军事合作的内容,排除B项;中流砥柱指的是抗战的贡献和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是美军观察员的报告,并不能代表整个国际舆论,以偏概全,排除D项。5.(2023·湖北荆门高二下期末·8)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召开了第二届参议会,在选举中,为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发明了很多有特色的投票方法,如“背箱法”“投豆法”“烧洞法”等。这种做法()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C.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广泛性D.有利于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边区政府在参议会选举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采用具有根据地特色又贴近群众的投票方式,解决群众因不识字而无法投票的问题,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故选A项;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是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排除B项;仅通过题干材料无法看出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排除C项;1941年仍处于抗战时期,有利于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排除D项。6.(2023·湖南益阳高一上期末·9)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这反映了当时()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步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D.变更苏维埃制度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及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的认识突破了原有阶级基础的局限性,政权不再仅仅归属于工农,而应归属于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党派,从“工农”到“人民”,扩大了群众基础,所以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变更苏维埃制度的必要性,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步形成,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时间是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全民族初步抗战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排除C项。7.(2023·浙江杭州四校高二下期末·3)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体现了当时中共()A.初步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B.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C.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D.根据主要矛盾调整政策【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3课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的抗日积极性,中共全方位地调整其政策,如“三三制”原则、双减双交政策、军队改编等,故选D项;“苏维埃政权”不合时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政权为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项;“反抗国民党”不合史实,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排除B项;“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不合时空,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时期,排除C项。8.(2023·湖南郴州高二上期末·7)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应该“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发出了《普及国民教育的指示》。在根据地,各级学校不断建立,教科书也得到修订,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这些做法()A.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完善B.回击了日本奴化教育的阴谋C.完善了抗战的社会动员教育D.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答案】B【解析】据材料“办理义务的小学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等可知,当时根据地的教育旨在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意识,这是对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的反击,故选B项;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据材料“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普及国民教育的指示》”等可知进行的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教育,而非社会动员教育,排除C项;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1936年,排除D项。9.(2023·辽宁丹东高二上期末·8)《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障实现彻底的民主。”依据这一条例,边区成立了选举委员会,进行选举的培训组织工作。这些举措()A.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突出了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D.开创了中共民主选举的先河【答案】A【解析】据材料“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保障实现彻底的民主”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推进抗日根据地民主化进程,有利于调动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故选A项;土地革命的时间是1927—1936年,排除B项;根据“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彻底的”可知《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体现“无阶级区别”,没有突出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排除C项;中央苏区时期的民主选举开创了中共民主选举的先河,排除D项。10.(2023·山东滨州高二上期末·16)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县选歌》《民主选举歌》《选村长》《民主政权歌》《选举代表》《开会来》《民主的好收成》等歌曲不断涌现和传唱。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A.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B.政党政治取得重要成果C.苏维埃政权已普遍建立D.贯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3课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县选歌》等民主政治的歌曲适应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政党政治”不合题意,应为“民主政治”,排除B项;“苏维埃政权”不合时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政权为抗日民主政权,排除C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提出于1949年,排除D项。11.(2023·江西吉安高二上期末·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推行普遍的选举制、议行合一的参议会制和权力机关的三三制。上述举措()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C.将敌后政权建设成抗日民主政权D.为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推行普遍的选举制、参议会制和权力机关的三三制,这些措施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1941年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抗日民主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排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举措,壮大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排除B项;为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的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D项。12.(2023·湖北十堰高二上期末·2)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中,提出在各级参议会和政府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三三制”的实行()A.反映了中共对参议会制度的改造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促进了各个抗日阶层的政治合作D.使各级行政长官经议会选举产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的实行,不仅把小资产阶级,而且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也争取到抗日政权中间来,保证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促进了各抗日阶层的政治合作,故选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B项;“三三制”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力量共同抗日,不仅仅是改造参议会制,排除C项;材料“在各级参议会和政府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仅表明各级参议会和政府人员组成上所占比例,没有涉及各级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排除D项。13.(2023·浙江慈溪高二上期末·21)学者认为,延安经验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来说具有创新的意义,正是在延安经验中种下了人民革命最后胜利的种子。与延安经验不相符合的是()A.开展广泛持久的游击战争B.创建中国工农红军C.设置各级参议会D.建立“三三制”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答案】B【解析】延安经验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工农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在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2023·河南郑州高二上期末·15)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的18名边区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7名,超过了三分之一,当选的徐特立(共产党员)立即声明,请求“退出”,并按原选得票多少,补递了一位非党员人士。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府吸收工农群众参与政权,而陕甘宁边区建立后实行三三制原则,这与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超越阶级矛盾有关,即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故选D项;陕甘宁边区时期实行三三制原则与抗日根据地扩大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认为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时期实行三三制原则与民族矛盾有关,并非阶级矛盾的产物,排除C项。15.(2023·山东淄博高二上期末·8)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9名常驻议员,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这些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需要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政治基础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有共产党员46名,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9名常驻议员,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实行三三制,在各级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应对民族危机,所以材料中举措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1937年,中国共产党取消苏维埃政权,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排除D项。16.(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末·7)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133名参议员出席,其中共产党员46名,占三分之一。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9名常驻议员中有3名共产党员,会议选出的边区政府18名委员中有7名共产党员,略超过三分之一。这些做法()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B.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运动和政权建设C.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边区政府的领导D.表明各根据地均建立了“三三制”政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等边区推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抗日政权,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运动和政权建设,故选B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排除A项;实行民主政策,建设民主政治,顺应了形势发展需要,并不会弱化中国共产党对边区政府的领导,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各根据地都建立了“三三制”政权,排除D项。17.(2023·山东聊城高二上期末·8)表21942年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构成统计()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表2中这一党派构成体现了A.苏维埃政权结构B.边区县域分治C.“三三制”原则D.基层群众自治【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1942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员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3月6日起抗日民主政权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工人和农民,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所以材料表中这一党派构成体现了“三三制”原则,故选C项;苏维埃政权是列宁提出的在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斗争中组织劳动群众的一种政治形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县域分治是根据地理的、经济的、群众的生活习惯等条件和便利于工作上的管理与领导来进行划分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与材料时间“1942年”不符,排除D项。18.(2023·河北沧州高二上期末·8)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此规定()A.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贯彻落实了“三三制”原则C.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建没D.加强了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答案】C【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存在的时间是从1931年到1937年,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的提出是1940年,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19.(2023·辽宁锦州高二上期末·3)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A.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B.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C.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根据地中,农民成立乡、县参议会,并可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说明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故选C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并非是农民运动,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肯定和承认土地私有制存在,排除B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D项。20.(2023·山东东营高二上期末·8)1939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歌曲《选村长》中唱道:“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出根据地()A.重视基层民主建设B.实行了“三三制”原则C.适时设立边区政府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看日根据地选择村长的标准是吃苦耐劳、积极坚强、抗日工作积极肯干、热心工作,这反映根据地重视基层民主建设,重视村长选拔,故选A项;三三制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中,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与材料村长选举无关,排除B项;边区政府在1937年已然建立,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重视村长选举,属于基层民主建设,不属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21.(2023·山东泰安高二上期末·7)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答案】C【解析】据材料“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日根地区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淮北根据地参议会议员中的富农、地主等体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侵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C项;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创举,并非移植西方的议会民主,排除A项;材料参议会的成员中贫农和中农的数量与富农和地主的数量相当,不能体现调动农民的参政积极性,排除B项;全面抗战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而非反抗国民党。22.(2023·浙江湖州高二上期末·1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抗日战争时期,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B.中共对社会性质的认识C.敌后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大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则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进行合作,这与1935年后中日民族矛盾超越国共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有关,故选D项;共产党实行“三三制”原则是想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推动抗日战争胜利,与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无关,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共产党实行“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进行合作,体现想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无敌后抗日根据地扩大的信息,排除C项。23.(2023·浙江杭州高二上期末·5)“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中共这一举措()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壮大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D.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的企图【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中共的举措是施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密切中共与党外人士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国民革命”不合时空,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排除A项;新生人民政权诞生于1949年10月1日,题干为抗日民主政权,排除C项;“国民党反动派独裁”不合逻辑,实施“三三制”原则是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共处于领导地位,排除D项。24.(2023·山东潍坊高二上期末·6)下图为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颁布的《山东省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草案》中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以普选为原则,如不能全部普选时,在可能区域内,亦应尽量实行普选。●选举区城县以区为单位,区以乡为单位,乡以村为单位。●中华民国之人民,年在18岁以上,居住在本省各行政区者,无职业、性别、党派、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与被选举为本行政区参议员之权。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B.保障了民众的政治权利C.旨在巩固工农联盟政权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普选为原则”“选举区城县以区为单位,区以乡为单位,乡以村为单位”“中华民国之人民,年在18岁以上,居住在本省各行政区者,无职业、性别、党派、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与被选举为本行政区参议员之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选举原则企图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与新民主主义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材料仅涉及到各级参议会的选举原则,没有明确选取人员的具体政治身份立场,排除A项;民众有多种政治权利,材料仅涉及到民众的选举权,故“保障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施政纲领是在抗战时期制定的,团结抗战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其目的在于团结抗战而非巩固联盟,排除C项。25.(2023·安徽宣城高二上末考·12)表1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据此可知,各时期的政权建设()时间区域政权建设1927-1937革命根据地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7-1945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1945-1949

解放区建立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确立农民代表大会制度;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A.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B.削弱了国民政府统治的阶级基础C.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奠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前提【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政权建设的内容不同,这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关,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建立苏维埃政府和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而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排除A项;材料凸显不同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存在差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国共合作抗战,并未削弱国民政府统治的阶级基础,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6.(2023·重庆主城区高二上期末·3)《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规定的实施()A.扩大了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基础B.达成了《论联合政府》中的既定目标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D.奠定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据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的“三三制原则”,这有利于团结进步力量进行抗日,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建设,故选C项;材料是抗战时期,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阐述了抗战胜利后的建国策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三三制原则”并不涉及建国理论,排除D项。27.(2023·福建漳州高二上期末·9)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B.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促进了国民革命的顺利发展D.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答案】B【解析】据材料“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的这一政策是要尽量照顾到各个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团结中华民族的广大民众基础,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现,故选B项;陕甘宁边区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转型后的表现而非背景,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运动是指1924年至1927年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土地革命主要是指1927年至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8.(2023·重庆缙云教育联盟高二上期末·7)中国共产党的某份文件称:“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该文件()A.宣告了联合政府的正式建立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体现了抗战时期在敌后实行的“三三制”原则,这一原则广泛团结了社会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故选C项;联合政府的正式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出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后,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D项。29.(2023·湖南怀化高二上期末·8)1940年至1942年中共开展了一系列鼓舞群众的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新文字运动。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先试办新文字冬学。经过40天的试验,1400名文盲中,有一半以上能用新文字写信、看报。这反映出()A.农村农民工作的艰巨性B.农民阶级的先天局限性C.宣传发动工作的必要性D.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从题干可知,1940—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意在提升人民的精神战斗力,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农民工作的艰巨性,排除A项;题干意在表达思想文化对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并非农民阶级局限性,排除B项;题干中的宣传工作只是服务于民族战争需要的手段,排除C项。30.(2023·河北张家口高二上期末·11)1936年初,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等)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当时这一举措旨在()A.推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发展C.促进工农民主政权的创立D.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切精神劳动者......工商业主......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无论其出身......获得选举权”可知,苏维埃中央政府注重联合、团结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这反映出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内各阶层共同抗战,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说明工农民主政权已经创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31.(2023·辽宁大连高二上期末·8)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