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嵌入与县域经济成长嵌入理论视野下的民俗节庆变迁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国畲乡三月三为例
“3月3日”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著名节日。壮族、苗族、布依族、黎族、白族、瑶族、彝族、侗族、畲族等都盛行在农历“三月三”举行各具特色,内涵各异的庆祝活动。对于畲族而言,“三月三”是传统的“乌饭节”,畲族人们在此日食用用乌捻叶子捣碎染黑的糯米。该习俗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纪念唐朝畲族英雄雷万兴。有人说是地方传统,吃了乌米饭,上山不被蚂蚁咬,象征驱害避虫。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三月三”逐渐成为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旅游经济的一张文化名片,“三月三”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衍生出的意义都大大超出了传统上的“乌饭节”,成为了囊括文艺演出、歌唱比赛、服装表演、体育比赛等诸多文化项目的大型节日庆典。“三月三”的建构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传统的发明”这一有趣主题,折射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文化”所处的微妙地位。本文运用“嵌入”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讨论文化嵌入的经济路径、制度路径和族群路径。同时推翻传统意义上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封闭式解读,用动态的视角分析在以发展为主题背景下,文化如何被结构性地“嵌入”到以拉动经济为主旨的战车之上,成为被建构的对象。一、文化嵌入与制度嵌入:传统与现代?现代社会的文化与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中一代代人学习得到的知识在风俗、传统和制度等方面的体现;它是一个群体在一个已发现自我的特殊的自然和生物环境下,所学到的有关如何共同生活的知识的总和。”这个定义代表了美国人类学相对主义文化观。按照该定义所设定的研究路径,人类学者将一组有代表性的特性赋予既定人群,并且用历史传统来判断文化的价值。而“被观察对象是有着明确边界的‘民族志对象’,在这些边界内存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我们所发现、阅读、解释的意义符码或诸如此类的东西来说明”。(P.110)这种本质主义的文化观决定了人类学在研究文化现象时,总要关注于“文化”与“现代”,“传统”与“变迁”之类的主题,并对某些“传统的失落”而耿耿于怀。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哲学社会科学界开始普遍流行着对未来、发展、普遍模型等信念的怀疑思潮,文化专家们也开始反思既往的文化观念。首先要反思的就是“人类学思想深深地嵌入了真正的世界过程中,它不能被理解成有自己‘科学’的发展规律的自主性的封闭领域。”(P.107)在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学家应该消解诸如“文化”与“现代”,“传统”与“变迁”二元对立的紧张关系。文化应被视为可不断添加意义的文本,文化通过不断的实践而被构造,而其边界是开放的。而这种被拆解了边界的文化则是被镶嵌在制度、权力、经济等的结构之中,认识文化不能离开对其所“嵌入”的社会结构进行分析。1944年,波拉尼在《大变革》一书中提出了“嵌入”概念,用来说明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前工业社会,经济行为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经济行为的根源或动机是由各种非经济因素促成。19世纪之后,现代社会的市场交换独立于社会关系之外,社会关系反倒嵌入经济行为中,形成“经济逻辑对社会逻辑的殖民”。1990年,Zukin和Dimaggio的扩展性讨论又将社会学、人类学学科的关注视角引入嵌入理论,他们认为,经济行为受到认知嵌入、文化嵌入、结构嵌入和制度嵌入等四种不同嵌入的影响,认知嵌入、文化嵌入和制度嵌入主要反映了嵌入性的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其中,文化嵌入是指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在制定经济战略和目标时会受到乃至外部共享的集体理解(如价值观、规范)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被产业化了,文化发展的同时一定意味着经济发展,文化被结构性地嵌入到经济构架之中。以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类学则站在文化角度,关注文化与经济的反嵌入关系,即文化被嵌入在经济发展之中,成为经济发展逻辑中的一个被建构的符码。波拉尼在阐述嵌入性理论时提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将非经济的制度包括在内是极其重要的”。笔者则将本文的“文化”概念置换波拉尼的“经济”概念,认为“对文化的讨论也离不开经济这一重要元素,不能就文化问题单纯讨论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变迁的考察则要放置于这一经济、政治制度等背景之下进行思考,“嵌入理论”为人类学解读民族文化变迁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2009年3月27日,笔者进入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近距离考察“三月三”民俗活动。进入县政府所在地的鹤溪镇,笔者看到“三月三”节日氛围隆重而热烈,街面上到处是拉起的宣传横幅,县政府门前还组织了记者接待站,分发宣传手册。政府开设了网站,将所有与节庆相关内容放到网上。景宁畲族自治县把传统意义上的“三月三”改造成了充满现代时尚气息“三月三”文化节,并糅合了许多流行于文化市场的商业元素,如大型民族歌舞演出《诗画·畲山》、服装设计大赛等等,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众多游客。节日期间,笔者已经完全找不到“三月三”乌饭节的影子,而被一种嘉年华式的节日氛围所包裹,“三月三”已经从“旧民俗”改造成为“新民俗”。然而,笔者所感受到的还不单单是新旧之别,这种变迁是如何发生的,推动变迁的动力是什么,变迁过程中文化依据通过何种路径被构建,人们又如何将民族认同赋予这种变迁,都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二、原生期和制度整合期历时性地观察景宁畲族自治县“三月三”民俗事项也许能更好地展示变迁的内涵。本文根据“三月三”民俗事项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949-1984年,畲族各民族地方延续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在社区相对封闭,民俗事项保留传统特色,笔者称该时期为原生期;第二阶段是1984-2001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以行政手段建构畲族认同,推动畲族文化发展成为该时期的一大特点。同时伴随改革开放,自治县开始找寻经济发展的出路,社区疆域被打破,文化整合开始发生。这一时期可称为制度整合期。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外围的全球化浪潮加上内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双重促动,使得当地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全方位“打造畲族文化、带动地方经济”的氛围,“三月三”作为畲族文化的代表品牌,成为被集中构建的对象。这一时期称为文化构建期。(一)关于“二月三”的调查1953年,国家民委派出的民族识别调查小组在浙江景宁县东衕村畲民的调查报告中,在“节日”部分分别记录下“新年”、“正月十五祭祖”、“二月十五祭祖”、“清明节”、“四月八牛的生日”、“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以及“十一月的冬至节”等节日,但是没有关于“三月三”的记录。1955年,杨成志率领的民族识别调查队在广东进行了畲民调查,节日部分记载详细,共采集了五个地方的节日民俗,然而也未见关于“三月三”的任何记录。1958年,在浙江省平阳县、泰顺县等地开展的民族调查中,也没有关于三月三的记录。只有福建省福安县的小岭村畲族调查中,才出现了对于三月三的记录,“三月初三是米谷生日,每年在这一天都要替大米饭‘穿衣服’”,即用树叶把糯米饭染黑食用。福建省福鼎县畲族调查中,有关于三月三祭祖风俗的记载。1982年,为抢救性地保护畲族历史文化,国家民委又派调查队进入畲族聚居地区进行调查。在对浙江丽水地区畲族历史文化调查中,“三月三”作为“乌饭节”被记录,当地认为“吃了乌饭,上山蚂蚁不咬”。综上,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所呈现的资料,“三月三”作为民俗节日只是散见于部分畲族地区,其意义也是有限于“乌饭节”或“祭祖”。(二)景宁县对少数民族的组织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1984年8月,浙江省第一次畲族文化工作会议在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举行,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繁荣畲族文化事业而奋斗。“畲族文化发展进入了逐步活跃阶段”。畲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表达受到了政府层面的关注,整理和保护畲族文化,使畲族自治县名副其实地成为畲族自治地方成为景宁畲族自治县乃至浙江省的一项政策规划。畲族的文化艺术以及风土民俗都得到了有意识的发掘和整合。在建县后的第一个春节,地方政府组织各乡村开展畲族赛歌会。1985年和1988年农历三月初三,景宁畲族自治县两度举办了“三月三”歌会和文艺调演活动。1992年,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举办了“畲乡文化节”。在这些由政府发起和组织的群众文艺活动中,带有畲族特征的文化符号被着力地调动和渲染,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景宁县的畲族特色。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这一行政上的优势为其凸现自身畲族文化特色创造了天然条件。从1984年开始,该地区就着意打造“中国畲乡”的地域品牌,将文化与畲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93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丽水卷》(1993年)的编纂工作完成,其中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记录了大量有关畲族文化的资料,学者们跨地域地采集资料,进行畲族文化整合式的研究,出现了如《畲族民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点》之类的研究成果,“畲族艺术特征逐渐清晰”。同时,在与外界互动过程中,景宁以及所在丽水地区也不断强化自身所具备的畲族文化特征。在1984年举办的全国“建设者之歌”比赛中,丽水地区的参赛曲目为《畲家阿妹放木排》。1988年丽水地区第二届音舞节、1990年全国少数民族舞蹈比赛、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等活动,丽水地区拿出了极具畲族特色的《逗赤郎》、《迎嫁》、《畲乡听樵》等文艺节目来向外界宣传其畲族特色。199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举办了自治县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其文化表演部分都是围绕展示畲族文化为核心展开的。同年,丽水市(现为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松阳县板桥畲族乡、武义县(金华市)柳城畲族镇四个乡镇政府作出了每年农历三月三轮流举办“(老)竹柳(城)(丽)新(板)桥‘三月三’歌会”的决定,从此“竹柳新桥‘三月三’歌会”每年分别在这四个乡镇轮流举办。至此,从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作为新传统的“三月三”节日纳入了歌会的内容,而原生状态下以家族为单位的“祭祖”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吃乌饭”等“三月三”民俗特色被弱化了。(三)景宁县“三种”节庆活动的现状从2001年开始,景宁“畲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成为“展现畲乡风采,展示畲族文化,提升景宁形象”的民族活动盛会,走上“制度化、档次化”之路。活动按照品牌模式进行运作,不断为其添增附加值。所有的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经济指向和对外提升景宁乃至整个浙江省形象的作用。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头之年,浙江省将发展目光投到景宁,继续推动景宁运用畲族文化增强其软实力。景宁畲族自治县修改完善了《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增加了促进畲族文化加快发展的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畲族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关于民族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筹措及使用的意见》,初步形成了促进畲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体系。从2006年开始,为打造承载“经济唱戏”的“文化平台”,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连续四年举办了“三月三”文化节,将多种文化要素纳入到节庆内容。2006年的“三月三”节庆期间,乡村旅游展活动,“畲菜系列展评暨全县‘畲乡菜’大奖赛”、“浙江省作家‘三月三’畲乡行暨路福作品研讨会”成为主要内容。2007年的“三月三”,政府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景宁。活动的主要内容有“音乐家畲乡行暨中华畲族山歌邀请大赛”、“中国畲乡三月三民间文化艺术展示”。2008年的“三月三”,内容涵盖了“中华畲族民歌节”、“传统竞技比赛”、“畲乡风情摄影展”、“中国畲乡三月三美食一条街”、“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发展座谈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暨旅游项目签约仪式”等多项内容。而到了2009年的3月28日至30日期间,“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所囊括的内容则更加丰富,有“大型畲族风情歌舞《诗画·畲山》首演”,“第三届畲乡民间传统体育节”、“第三届中华畲族服饰设计大赛”、“第二届中国畲族民歌节”、“集体婚礼仪式”、“畲乡经济发展论坛暨项目洽谈会”、“畲乡民间文艺展演”、“畲乡风情摄影展”等八大项内容。至此,经过三个阶段的变迁,“三月三”已经从一个普遍存在于南方各民族之中,具有各自地方风俗特征的“文化”事项、演变成为由政府为主体,动员式地聚拢各种畲族文化资本,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嘉年华”式的文化集市。如果说2001年之前的三月三就是一碗家酿的老米酒,那么2001年之后的“三月三”,则成为一杯被精心调配的鸡尾酒。在追溯“三月三”的变迁过程时,我们发现,今日隆重而盛大的“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并不是一种源于传统的自然表达。20世纪50年代,处于原生状态下“三月三”作为普通的民俗事项是缺乏意义指向的,在部分畲族地方,“三月三”与春节、端午等其他节庆并列存在,并没有凸现出任何差异性特征。1984年之后,行政建制赋予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独特的民族身份,强化畲族特征,凸现畲族身份就成为了必要之务。带有民族特点,不容易与汉族节日混淆的“三月三”就在服务于畲族特征建构的目的下被拣选出来,不断地被赋予差异性特征,具备了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意义指向。文化实践者们将“三月三”从原生状态中剪裁下来,并精心地把它打造成为能够嵌入到其他各种结构情境中的华丽“马赛克”。三、分析:从嵌入式理论的角度来看的文化变迁(一)景宁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价值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网站的“十一五”规划中,当地政府“已经‘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共识”。而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武昌在《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其思路》一文中明确提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使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鹤溪镇调研的两周时间,笔者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当地“搞经济、促发展”的浓厚气氛,接受采访的县政府机关的干部总是把“旅游产业”、“县域经济”挂在嘴边。县城居民和前来参加“三月三”节庆活动的人也都有着敏锐的经济头脑。节庆期间,大大小小的“畲家乐”都到县城街道进行宣传,分发印制精美的手册,还在美食街展示他们精心设计的畲家菜肴以吸引游客。而旅游给景宁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来景宁旅游有1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亿元,旅游产业所吸纳的从业人员有1500多人。按照当地县政府的介绍,就是要“把风情旅游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确定下来”。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中国畲乡“三月三”文化节庆活动不再作为民俗意义而存在,而是被赋予“凝聚畲族文化精髓,展示畲乡风情”的品牌意义。对于景宁而言,“三月三”具有软资本的特点,能够为景宁争得商业利润。根据景宁的旅游发展规划,与“三月三”同时推出的还有中国畲乡风情节、“中国民族自治县发展高峰论坛”和民族商品博览会等同一系列的,带有文化性质的商业活动。笔者在调查期间,对三月三文化节期间所开展的内容深感疑惑,笔者亲历的“三月三”不仅毫无传统“乌饭节”的气息,而且由主办方设计的各种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令人似曾相识,“畲乡风情摄影展”让人联想起山西省平遥的摄影活动,“第三届中华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又让人联想起辽宁省大连市每年举办的“国际服装节”。尤其是《诗画·畲山》的演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些年流行于文艺市场的几部具有民族风情的代表性大型歌舞表演,如《云南·印象》、《印象·刘三姐》等。“三月三”文化节被紧紧地嵌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图景中,我们也只有从经济发展这一宏观语境才能对“三月三”变迁进行恰如其分的解读。“三月三”文化节所囊括的诸多活动都是经过了旅游市场的考验,具有比较高的商业价值或者商业宣传价值。在文化节中纳入商品洽谈会,也正是“三月三”为经济搭桥的最好体现。(二)政府的制度嵌入纵观“三月三”文化节的建构历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中观层面上,也就是“三月三”文化节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以及整个活动的运作都遵循了“大政府、小社会”的制度路径。前文描述了“三月三”的构建历程,从198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开始,“三月三”就被政府作为一项文化工程进行着自上而下的、动员式的打造。前经济发展期,“三月三”的开展是政府为了“强化畲族文化特色,集中开展畲族民间文化活动”的目的。经济发展期,尤其是2006年之后,“三月三”文化节是作为政府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县域旅游品牌。2009年的“三月三”文化节尤其隆重而热烈,其原因离不开政府所承担的主体作用,政府动用的行政力量是保证“三月三”文化节以高规格层次开展的制度资源。2007年开始,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就开始关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发展状况,2008年5月,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出台了一个《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文简称《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力争到2012年,使景宁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前10位,接近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成为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的目标。在《意见》的支持引导下,景宁县政府作出了发展的详细规划,其中就包括了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2009年“三月三”文化节,是《意见》出台后的第一年文化节,被县政府看作是实践《意见》内容的开局之举,所以引起了从省到市再到县的全方面的重视。文化节期间,各级政府部门作为主导身份一再出现在节日现场。可以说,“三月三”文化节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政府出资、政府策划、政府组织,并对政府负责的。“三月三”文化节其实被纳入到了政府工作中,成为政府实现打造“中国畲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强势政府的制度嵌入决定了“三月三”文化节的规模与档次,也决定了文化节中所容纳的内容。许多学者在关于我国政府治理模式探讨时,认为动员式模式是我们政府传统的工作方法,发挥过优势,但是也有其弊病。不过社会学家科尔曼指出,当人们意识到解决共同性问题而需要相应的社会资本时,他们会在特定的条件下,把权威赋予某个代理人。如果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之手,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在政府掌握大量资源,拥有巨大社会资本的情况下,其带动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三)景宁县多元文化的共同体模式具体到微观层次,“三月三”文化节所囊括的各种文化元素则需要嵌入于“族群”层次中来进行解读。“三月三”文化节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2009年“三月三”文化节所展示的整个文化内容,都与当地有意识地培育民族认同,展示民族特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前文的描述中笔者已经指出,198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畲族就成为当地政府整合文化资源,凸现文化特征的核心。“三月三”和“对歌”活动作为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民俗事项受到重视,持续得到政府层面的彰显,新的内容不断注入到这两个传统形式中。“畲族三月三”、“畲族民歌”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广泛地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以广东、福建为代表的七个省份,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1950年代国家民委指派专家进行民族调查时,各地畲族的民族认同也呈现出各异的局面,有的相对于汉族而自称“山客”、“山哈”,有的因语言和传说相近,将自己认同为瑶族或者苗族。确定民族身份后,畲族开始稳定地发展自身的民族认同,但大多还是以地域为单位,导致认同局面分割。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景宁从2001年以后开始有意识地担负起建构代表整个畲族文化资源的使命,使“中国畲乡”的头衔名副其实。2009年“三月三”文化节首演的《诗画·畲山》应该是构建泛“畲族”认同的突出代表。根据总导演段建平的介绍,在排演之前,导演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畲族历史文化,将畲族共同起源传说作为素材,在服装和音乐方面也大量地借鉴了福建和广东畲族的文化特点。整个演出由“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尾声”六部分组成,景宁畲族的地方特点被弱化,历史传说成为了舞剧的主体,为畲族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畲族。在之后开展的“民歌比赛”中,来自广东潮汕的选手获得了金奖,来自福建宁德的选手获得了银奖,也体现了泛畲族认同的特色。族群认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此不作为本文的讨论内容,其复杂在于其所具有的情境性,族群认同会随着时代背景、互动场景和叙述空间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根据巴斯的理解:“族群单位的持续性本质……取决于边界的维持。维持边界的文化特征可以改变,成员的文化特征同样可以转换”。经济发展带动全国走向一体化的局面,畲族内部的边界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消除畲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用桁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电能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玩具棱镜项目营销计划书
- 侦探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药用薄荷醇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含药物的糖果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人寿保险承保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医用充气软垫产品供应链分析
- 化妆台梳妆台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市场调查的设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房屋整改方案
- TBIA 7-2022 骨科疾病诊疗数据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
- 凤兮凰兮(2022年山东枣庄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员工入职审批表
-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电动飞机推进电机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山东滨盛文旅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挂靠、被挂靠核算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