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城市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户籍人口:指在当地公安派出所所登记户口的人口。4流动人口: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一般有半年以下,半年以上,一年以上几种说法)的人口。5暂住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6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7城乡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需要对已经批准的规划作局部性变更。8城乡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城乡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出重大变更。9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土地的自然属性,即是土地各自具有的自然环境性能的附着与不可变更的特性。土地的社会属性,是指在自然属性外,由于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而赋予土地的特性,也被称为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地震震级:指地震本身强度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的能量总值决定的,共分为10级。盛行风向:一定时段内,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称为该时段内的盛行风向。P19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用地面积:即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用地边界:是规划用地与道路或其他规划用地之间的分界线,用来划分用地的范围边界。用地性质:是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容积率:是反映建设强度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的总量建筑密度: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绿地率:是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是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26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隔距离。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是指城市规划区各项城市规划区各项城市用地总面积与城市人口之比值,单位为m2/人。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是一般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道路红线:城市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红线:建筑的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线37容积率:1公顷用地上容纳的各类建筑总面积,在数值上等于各类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与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套型——一般指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和卫生间的数量。如一室一厅,二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等。套型比——指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简答题1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②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2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现场勘查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3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城市用地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城市用地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5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是指不适合修建的用地。6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①立足区域,讲求整体②节约紧凑,强化结构③近远结合,弹性生长④保护环境,突出特色7任何城市建设活动,不管是综合开发还是个体建设,其内在构成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构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和行为活动。8城市公共设施的控制指标主要有:千人指标(又可分为人口千人指标、用地面积千人指标、建筑面积千人指标)、建筑规模、用地规模等。9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路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①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活动中心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红线宽度不小于30M②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不小于25M③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12M。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设施附近,通常与取水设施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有两种选择:一是将水厂设在取水设施近旁;二是将水厂设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道路消防要求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消防车道:①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②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③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④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建筑消防车道设置要求①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②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③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得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④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⑤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小于4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13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⑴行列式布置优点: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得形式。这种布置方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缺点: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解决方式:布置时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⑵周边式布置优点: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式布置还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缺点:这种布置方式有一部分的朝向较差,因此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有的还采用转角建筑单元,使结构、施工较为复杂,造价也会增加。另外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也会造成较大的土石方工程。⑶混合式布置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布置,以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敞开式院落。⑷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14现代住宅如按不同的使用对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供以家庭为居住的建筑,一般称为住宅;另一类是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如学校的学生,工矿企业的单身职工等居住的建筑,一般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15(1)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减少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采用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利用地形绿化等手段,在山地还可利用南向坡地缩小日照间距。⑵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①规划布局住区的位置应选择良好的地形和环境②建筑组合采用错位相设,与风向线角度的组合方式,可以提高通风的效果③利用绿化成片成丛的绿化布置可以阻挡或引导气流,改变建筑环境气流流动的状况。⑶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①合理布局②利用绿化③利用地形④利用人工障壁16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⑴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在底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一些对住户干扰不大,且本身对用房和用地无特殊要求的公共服务设施。⑵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①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②在住宅间距内插建底层公共建筑③空间的借用④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⑤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⑥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17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有以下几种:⑴沿街状布置:①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②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置时,如交通量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③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④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量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⑤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酒店影剧院等,必须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⑥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最好用绿化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并减少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⑦宜采用步行街的形式⑵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⑶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形式18中小学的规划布置:①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M左右,中学为1000M左右②学生上学(特别是小学生)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人多车杂的地段③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繁忙的交通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噪声干扰④但同时也应注意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⑤学校的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使教学楼接近出入口,并保证教室和操场均有良好的朝向,操场用地要有规则。⑥学校的建筑层数一般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19幼托的规划布置:①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占地最大的项目,因此也影响居住小区的规划布局。幼托应布置在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单独地段上②幼托应独立布置,如用地特别紧张必须设在住宅底层时,需将幼托入口与住宅入口分开③幼托的总平面布置应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其建筑层数以一二层为宜,在用地紧张情况下也可考虑局部为三层。建筑层数一般为1-3层。20住区道路分级:⑴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一一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米,人行道2-4米⑵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宽6-9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米,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米,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10-14米,人行道1.5-2米⑶第三级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6-9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米,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米。道路红线宽度不小于8-10米⑷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米。21住区绿地的功能:⑴改善小气候⑵净化空气⑶遮阳⑷隔声⑸防风防尘⑹杀菌防病⑺提供户外活动场地,满足健身需要,美化居住环境22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⑴公共绿地⑵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⑶宅旁和庭院绿地⑷街道绿地22植物配置的原则:⑴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宜管,宜长,少修剪,少虫害,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也可考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在一些重点绿化地段,如住区入口处或公共活动中心,则可选种一些观赏性的乔灌木或少量花卉⑵应考虑绿化功能的需要,行道树宜选用遮阳效果好的落叶乔木,儿童游戏场和青少年活动场地忌用有毒或带刺植物,而体育运动场地则避免采用大量扬花,落果,落花的数木等⑶为了迅速形成住区的绿化面貌,特别在新建住区,树种可采用速生或慢生相结合,以速生为主⑷住区绿化树种配置应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可采用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以及不同树姿和色彩变化的树种,搭配组合,以丰富居住环境三其它1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2(商市的发展)是城市的诞生与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北宋以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汴梁)出现了店铺密集的商业街。3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4英国在19世纪末即进入稳定期,美国在20世纪城镇化进程最快,现已稳定。5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6《管子》认为“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地准则,其影响极为深远。7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8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典籍。9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 16世纪时提出的。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今天的规划界一般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由他的追随者昂温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订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这个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这个大纲集中反映了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从行政层面上来区分,我国的城乡规划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逾期规划期限为5年。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以保障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城市用地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在地质水文气候气象和地形等几个方面。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影响规划与建设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风向温度湿度与降水几个方面。风是以风向与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空气快,在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结,或称逆温层。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即所谓热岛现象。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国家之一。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我们将交通分为两部分,即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对外交通是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24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⑴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地道路系统⑵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⑶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⑷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⑸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25每辆车的用地可采取如下指标:小汽车为30-50川,大型车辆为70-100〃,自行车为1.5-1.8讥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2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由大型停车场可以设置按驳交通系统。27地表水源取水点周围半径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地表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2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城市排水体制种类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其中合流制排水系统分为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排水系统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29厂址必须位于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镇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厂址与城镇工厂和生活区应有300M以上距离,并设有卫生防护带。30卫生填埋场距大中城市城市规划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且四周宜设置宽度不少于100M的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城市防灾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防洪(潮、汛)、抗震、防空袭等系统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对于建筑来说,可以根据其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建筑重要性,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建筑: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次要建筑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 6M,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 9M,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3M。34一般来说,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川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则可推算出城市所需的人防工程面积。35避震疏散场所的规模应符合以下标准: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用地不宜小于0.1hm2,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不宜小于1hm2,中心避震疏散场所不宜小于50hm。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步行大约10min之内可以到达;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步行大约1h之内可以到达。35城市管线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⑴重力自流管线⑵压力管线⑶光电流管线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⑴架空敷设管线⑵地铺管线⑶地下敷设管线36常规须综合的工程管线主要有六种:给水管道、排水(雨、污水)沟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即道路与上述六种管道与场地平整。37住区的类型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的划分:⑴城市住区⑵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⑶乡村住区住区的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可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区(7-10层)或多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标志。住区的合理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⑴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M)⑵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m2)⑶城市行政管理体质方面的影响(我国一些大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在3-5万人)⑷其他影响住区规划的任务,是科学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编制一个成功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因素一般包括:合理地段选址城市设计框架住区基地规划布局和住宅建筑设计等方面。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代码用R04表示)。住区的环境分为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 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43邻里单位模式这一模式由美国克拉伦斯•佩里1929年提出的。44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住区及其环境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等。45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⑴使用要求⑵卫生要求⑶安全要求⑷经济要求⑸美观要求46分析住户在建筑经济的主要依据是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建造价和平面利用系数层高长度(不少于4个单元不小于60M进深(12米左右)等技术参数。一般经验认为,6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故得到了广泛采用。47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⑴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⑵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⑶整体式组合方式48住宅群体的空间构成方法主要包括:⑴对比⑵韵律与节奏⑶比例与尺度⑷色彩⑸绿化⑹道路⑺建筑小品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其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和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等。我国沿用的以千人指标为主。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有:居住分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第一级(居住区级);第二级(居住小区级);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商业服务设施的基本布置方式有两种:一是设在住宅或其他建筑的底层;二是独立设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日常必需使用的,须布置在步行能安全,方便到达的范围内。其服务半径,不应超过 400-500M,其中有些项目的服务范围还应小些。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儿童教育设施两类。其位置应根据住区总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系统来考虑,一般可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出入口。55⑴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150M⑵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M3)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