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1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2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3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4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2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二基础练(2022·北京模拟)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该地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层最新的是(D)A.甲 B.乙C.丙 D.丁2.图中(B)A.①地易发现油气资源 B.②地受侵蚀作用明显C.③地隆起由向斜形成 D.褶皱与断层同时发生【解析】第1题,沉积岩越靠下形成越早,可判断出图中岩层形成由早到晚为丙、甲、乙、丁,地层最新的为丁,D正确,故选D。第2题,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①处不是背斜,不易发现油气资源,A错;②地位于背斜顶部,侵蚀作用最明显,B正确;只考虑内力作用,向斜形成谷地,③地不是向斜,其隆起是因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C错;图中褶皱处发生了断层,应先发生褶皱后发生断层,D错。故选B。(2022·福建模拟)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3~4题。3.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C)A.东北风春夏 B.西南风春夏C.东北风冬春 D.西南风冬春4.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A)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C正确,故选C。第4题,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不断堆积形成巨大沙丘,A正确,故选A。(2022·重庆市二模)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5~6题。5.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A)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6.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D)A.降水偏少 B.夏季风偏强C.风力偏弱 D.地形雨偏多【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故与北侧沙漠有共同源头,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克里雅河位于昆仑山北部,其北部的沙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故其黄土的来源应来自此地的塔里木盆地,A正确,故选A。第6题,从该地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来看,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从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来看,其平均粒径较大,风力的强弱影响着沉积物粒径的大小,沉积物粒径大,说明此时风力的搬运更强,风力更大,粒径的来源是来自于北部沙漠,故其风向为由北向南吹动,受昆仑山地形阻挡的影响,北部风在此处易形成地形雨,D正确,A、C错误;此地位于昆仑山北麓,受夏季风即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弱,B错误。故选D。(2022·河北衡水模拟)冰湖是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包括冰蚀湖、冰碛湖等。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山脉冰湖垂向分布(粗虚线为冰湖分布的平均海拔)。据此完成7~8题。7.图示山脉中,冰湖分布的相对高差最大的是(C)A.念青唐古拉山 B.横断山C.喀喇昆仑山 D.祁连山8.祁连山冰湖分布的平均海拔处冰湖面积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C)A.冰川覆盖,难以成湖 B.土层较薄,植被稀少C.降水少,地势陡峻 D.雪线以下,高寒荒漠【解析】第7题,图示山脉冰湖分布的海拔范围:念青唐古拉山约为2500~5800米,横断山约为2600~5600米,喀喇昆仑山约为2500~6000米,祁连山约为2700~5000米。故喀喇昆仑山冰湖分布的相对高差最大,C正确,故选C。第8题,读图可知,祁连山海拔约4100米和4600米处有两个冰湖面积峰值,如果是因为冰川覆盖难以成湖,那海拔更高的4600米处不可能有一个冰湖面积峰值,排除A;冰湖与土层和植被没有关系,B错误;冰湖分布的平均海拔约在4400米处,冰湖面积很小,最可能是因为此处降水少,地势陡峻,难以成湖,C正确;冰湖的形成与现代雪线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2022·广东韶关一模)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C)A.向海拔低处推进 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10.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B)A.颗粒较小 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 D.碎屑表面光滑【解析】第9题,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冰碛垄是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侵蚀岩层,并将巨大岩石块搬运至冰川末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末端冰川融化,在冰川末端的山谷地带沉积物大量堆积,形成垄状堆积地形。说明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受气温影响较大,由于海拔较高,长时间气温较稳定,因此冰川体消融前端较稳定,C正确,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冰川沉积的物质往往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B正确,故选B。11.(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云南省元江河谷分布的土掌房,是中国最具生态价值的传统民居。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使土掌房的主要功能发生了转变,部分土掌房被修缮为民宿。下左图为元江河谷土掌房主要分布地区,右图为土掌房聚落地形剖面图。(1)据右图指出土掌房聚落选址的特点,并说明理由。(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土掌房平顶的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土掌房选建在稻田之上,高山森林带之下的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由材料“土掌房聚落的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源、农牧等因素而确立的”可知选建的理由从地形角度看,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面积少,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从气候角度来看,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从水源角度来说,房屋建在高山森林带之下,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清;从农牧角度看,山下耕作,山上放牧,土掌房建在半山腰既有利于山上放牧,又有利于山下耕作,生产较为便利。第(2)题,由材料“土掌房内、外墙均为土坯墙,窗小或无窗,屋顶铺设木条和黏土,夯打严实形成平台屋面”可推知,平顶屋用的是土坯墙,且平台屋面,说明当地气候干旱,雨水少。由图可知,土掌房聚居在元江河谷,该地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由图可知,该地土掌房在河谷的两侧的山腰修建的,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较方便。【答案】(1)特点:半山腰(或海拔较高的山坡)。理由:①该地地势起伏大,聚落依山建在半山腰可少占耕地;②半山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居;③山上森林涵养水源,提供洁净生活水源(生活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既肥田又滤清);④山上可放牧,山下可耕作,生产较为便利。(2)原因:①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地处哀牢山的背风坡或盛行下沉气流或焚风效应或干热河谷,降水较少,适宜修建平顶房屋;②该地地势崎岖或起伏大,层层相连的平顶为村民提供了晾晒或交流或活动场所,利用木梯构建村落交通体系,联系较方便。提升练(2022·北京模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D)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2.图中①岩石(A)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解析】第1题,甲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A错误;弯曲的岩层发生了断裂错动,说明乙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错误;丙处和陆地连为一体,是大陆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大陆板块被挤压抬升,再加上海峡处断裂下陷,形成岛屿,C错误;丁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沟状地貌,即海沟,D正确,故选D。第2题,据图和所学知识,①岩石为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后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由于地下压力巨大,该类岩石致密坚硬,花岗岩是该类岩石典型代表,A正确;该岩石为岩浆岩,B错误;该类岩石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C错误;该类岩石是侵入型岩浆岩,致密坚硬,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D错误;故选A。(2022·福建模拟)“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独特地貌景观。勺状沟壑外表呈勺状,发育于黄土坡面中上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侵蚀而来。左图示意黄土勺状沟壑,右图示意黄土陷穴和黄土暗穴。据此完成3~5题。3.黄土勺状沟壑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B)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4.与一般黄土沟壑形态相比,黄土勺状沟壑沟体从上游到下游(A)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5.黄土勺状沟壑形成过程是(C)①降雨在黄土坡面上下渗产生黄土陷穴②地下径流侵蚀陷穴坡底形成暗穴③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发生崩塌④陷穴不断加深,侧蚀加强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大部分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B正确,故选B。第4题,一般沟壑形态均从上游到下游沟体逐渐增大,而据图中,黄土勺状沟壑沟体则逐渐减小,在沟壑形态上表现为反序列变化,A正确,故选A。第5题,黄土勺状沟壑是由黄土暗穴和黄土陷穴发育而来,降水降落到黄土高原坡面,形成地表径流,不断下渗,溶解了黄土中部分物质,在坡面上形成陷穴;随着流水侵蚀作用增强,陷穴不断加深,加宽;地表径流通过陷穴形成地下径流,不断侵蚀沟底,形成暗穴;地下径流对暗穴的侧蚀和下蚀作用增强,黄土暗穴承受不住上覆黄土,从而发生崩塌,形成勺状沟壑,故黄土勺状沟壑形成过程为①④②③,C正确,故选C。(2022·江西模拟)堰塞体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质灾害、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堵截山谷,在山谷中形成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印度河上游堰塞体的形成与溃决对该地区河流地貌的发育影响较大。下图示意印度河上游的堰塞坝分布。读图,完成6~7题。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堰塞体堵塞形成坝体后,印度河上游河道坡度变化的是(C)7.堰塞体溃决后,其上游、下游河段侵蚀作用(B)A.均减弱 B.均加强C.上游减弱,下游加强 D.上游加强,下游减弱【解析】第6题,堰塞体堵塞形成坝体后,有明显的堰塞坝体,B、D错;在堰塞坝的壅堵作用下,在坝前迎水面回水作用下形成侵蚀,漫溢后的河水由于坝体的作用,落差大,水流急,对河道形成侵蚀作用,因此上游局部迎水面产生逆坡度,背水面产生陡坡度。河道坡度的变化特征符合C图示,C正确。第7题,由于堰塞坝的壅堵作用下在坝前拦蓄的大量河水,堰塞坝溃决后,因大量水体突然下泄,上游、下游河段水流流速均加快,其上游和下游河段侵蚀作用均加强,B正确。(2022·高考样卷)高温热害是修建川藏铁路隧道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下图示意折多山隧道轴向地形地质剖面分布。据此完成8~10题。8.折多山隧道多高温热害的原因是(D)A.太阳辐射量大 B.板块生长边界C.地表起伏较大 D.构造活动强烈9.与乙段相比,甲段隧道(A)A.热害更严重 B.岩质较坚硬C.埋藏深度浅 D.地质不稳定10.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应(A)A.减小隧道埋深 B.远离断裂地带C.增加隧道长度 D.选择平缓地区【解析】第8题,折多山隧道内难以获得太阳辐射,高温热害不是其造成的。A错误。从大尺度来讲,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地带。B错误。地表起伏大小与该地多高温热害关系不大。C错误。从图中可知,该地有断裂分布,推断构造活动强烈,地壳深处有热源在此泄漏。D正确,故选D。第9题,根据隧道沿线岩石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甲段隧道温度比乙段高,热害更严重。A正确。两段隧道的岩石类型相同。B错误。埋藏深度指从地面到隧道的距离,读图可知,甲段埋藏较深。C错误。甲段隧道离断层比乙处远,地质更为稳定。D错误。故选A。第10题,由于川藏铁路无法彻底绕开高温热害区,修建隧道时可减小隧道埋深,以降低温度。A正确。尽量沿断裂线走向平行修建。B错误。应该减少隧道长度。C错误。地表起伏对隧道修建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11.(2022·福建莆田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弋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地区,注入长江干流。河流发育最直接的表现是具有稳定河谷和持续水流。构造运动在青弋江的演化中有重要作用,其中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一次重要的构造抬升事件——昆黄运动,使青弋江流域所在的黄山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幅度的隆起;并使东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形成现代东亚季风格局。图1为青弋江位置示意图,图2为青弋江发育形成示意图。(1)江苏洪积扇上辨状河的形成过程。(2)对图2中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的序号进行排序________,并分析昆黄运动在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画出EF线河道剖面并标注水流运动方向________,说出流水对EF两岸河床的作用________。【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辫状河有许多支流,宽深比大,曲率小,分散且不系统,河道变化迅速。辫状水系是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和山前倾斜平原上的水系,由许多交错流动的辫状河组成,形似辫状河。冲积扇一般形成于河流的出山口,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安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形成山洪,当洪水冲出山口,在洪积扇上漫流形成沟谷河汊;洪水消退后,水量减少,泥沙淤积;水位下降,沉积物出露水面;由于水量变化大,含沙量大,导致沟谷河汊摇摆多变。第(2)题,首先,在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并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如图2中的④;此后该区环境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降水增多或地面抬升,或两者兼有),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而其他辫状河却逐渐萎缩或消亡如图2中的②;与此同时,该辫状河通过加深和拓宽谷地,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而发育成青弋江,原洪积扇也因青弋江(或辫状河)下切而形成P台地,而此后青弋江进一步拓宽河谷、堆积T3阶地砾石层,并且发育了较宽广河漫滩(即T3阶地面)如图2中的③;最后该区环境可能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青弋江再次发生显著下切,形成了青弋江最老的T3阶地,与此同时谷底开始T2阶地砾石层如图2中的①。因此图2中青弋江发育形成过程的序号进行排序④②③①。由材料“昆黄运动,使青弋江流域所在的黄山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幅度的隆起;并使东南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形成现代东亚季风格局”可知,昆黄运动使该区域隆起抬升,使得洪积扇上的辫状河落差加大,下切侵蚀增强,沟谷加深形成河谷;昆黄运动使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减弱,而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加大,使河谷获得充足且持续的水源,促进青弋江的形成。第(3)题,读图可知,EF处是河曲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图可知,E位于凹岸,河水侧蚀,河床坡度较陡;F位于凸岸,河流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缓。【答案】(1)由于洪积扇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洪水冲出山口,在洪积扇上漫流形成沟谷河汊;洪水消退后,水量减少,泥沙淤积;水位下降,沉积物出露水面;由于水量变化大,含沙量大,导致沟谷河汊摇摆多变。(2)④②③①昆黄运动使该区域隆起抬升,使得洪积扇上的辫状河落差加大,下切侵蚀增强,沟谷加深形成河谷;昆黄运动使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减弱,而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加大,使河谷获得充足且持续的水源,促进青弋江的形成。(3)绘图如下:E岸侵蚀,F岸堆积。基础练(2022·浙江安吉模拟)岩盘又称岩盖,是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的地下侵入岩体,其规模不大,直径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下图为某地辉长岩岩盘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1.与辉长岩形成过程相似的是(C)A.玄武岩 B.砾岩C.花岗岩 D.流纹岩2.关于该地说法正确的是(D)A.岩盘中心顶部因外力侵蚀,形成向斜B.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背斜构造C.岩盘弧顶的东侧为地垒,西侧为地堑D.岩盘弧顶的岩层受力弯曲,岩性破碎【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以及材料信息可知,辉长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为喷出型岩浆岩,A错误;砾岩为沉积岩,B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C正确;流纹岩为喷出型岩浆岩,D错误。故选C。第2题,向斜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不会因外力侵蚀而形成。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沉积岩受到了侵入,B错误;图中没有断层构造,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盘弧顶的岩层受力弯曲,岩性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D正确,故选D。(2022·福建模拟)节理是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同方向的裂隙。灵山位于江西省东部,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形成峰林、峰丛及各种造型的花岗岩地貌。下图为灵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推测灵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D)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4.形成②阶段灵山M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A.搬运 B.风化C.沉积 D.冻融【解析】第3题,花岗岩是侵入岩,需经过地壳抬升才能出露地表。根据灵山花岗岩地貌的形成过程图,可推知④为内力作用为主导的花岗岩出露地表的阶段;①阶段为内、外力作用下,水平节理和垂直节理向岩层深处不断延伸;③阶段是花岗岩体进一步崩裂,形成了花岗岩脊岭状群峰及峰丛、峰柱;随着裂隙不断加大,谷坡或崖壁岩石发生崩塌形成石海和造型石;②图中花岗岩风化最为严重,且地形尺度最小,为崩塌—造型石形成阶段。故灵山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④①③②。D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M处地貌位于灵山顶部,边角圆形,为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B正确。(2022·广东潮州二模)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根据图文材料,完成5~6题。5.阿塔巴斯卡河床上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D)A.喷出岩 B.变质岩C.侵入岩 D.沉积岩6.推测该瀑布所在峡谷的形成过程(A)A.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B.冰川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C.冰川堆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陷——变质作用——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下陷——流水侵蚀【解析】第5题,石英砂岩是沉积岩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含量占95%以上。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正确;喷出岩和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层理构造,A、C错误;变质岩是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不具有层理构造,B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河湖在流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含石英丰富的沉积物,所以首先是流水的沉积,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石英砂岩,之后地壳抬升,裸露地表,经外力风化,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峡谷,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2·江苏扬州模拟)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形成前河口地带同一剖面演化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7~9题。7.距今7万年时,该剖面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的原因是(C)A.岩层断裂下陷 B.向斜槽部凹陷C.河流侵蚀 D.冰川侵蚀8.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珠江河口移动方向是(B)A.总体向海 B.总体向陆C.先向海后向陆 D.先向陆后向海9.四个阶段中,该河口地带最可能(D)A.地壳抬升 B.降水量增加C.盐度下降 D.海水沉积【解析】第7题,结合图文材料,距今7万年时,图中未显示海平面,表明海平面位于该地下游地区,该地受流水侵蚀的影响,河流侵蚀强,下切侵蚀海相沉积物,导致海相沉积物部分缺失,故C正确;该地是海相沉积遭受外力侵蚀,与岩层断裂下陷以及向斜槽部凹陷等无关,故A、B错误;珠江三角洲区域纬度较低,受冰川侵蚀可能性很小,故D错误。故选C。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距今1万年至距今0.9万年期间,海平面持续上升,并由海浪上溯过程中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海相沉积物(浅色阴影),由此推测该时间段珠江河口海浪的向岸作用更强,珠江河口持续向陆地一侧退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观察图中四个阶段变化情况可知,河口地带基岩并无抬升,因此地壳并无发生变化,故A错误;材料显示三角洲是陆海相互作用形成,降水量的增加,将导致河流水量增大,导致河口地区流水作用较强,但图中显示四个阶段海相沉积逐渐增加,表明海水作用增强,故B错误;盐度下降对沉积的影响很小,故C错误;四个阶段变化,显示主要是海相沉积(浅色阴影)部分逐渐增加增厚,因此河口地带最可能是由于海水沉积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嘉陵江干流及其两条支流(渠江和涪江)古地理时期就在合川汇集,构成“三水汇流”格局(图1),对嘉陵江干流合川以上河段曲流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古地理环境变化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图2示意嘉陵江某曲流河段剖面图。据此完成10~12题。10.“三水汇流”对嘉陵江合川以上河段曲流发育的影响主要是(D)A.水位增高,河床下切强度增大B.下蚀增强,导致溯源侵蚀加剧C.带来泥沙,淤积合川以上河道D.侧蚀作用增强,促进河曲发育11.推测古地理环境变化可能是(C)A.降水增多,流量增大 B.气温降低,冻融增强C.地壳抬升,流速加快 D.植被减少,侵蚀增强12.关于曲流河段说法正确的是(D)A.甲侧不会出现崩坍现象B.乙侧沉积物粒径较大C.此河段易演变为牛轭湖D.两侧阶地沉积物相同【解析】第10题,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水汇流”将导致嘉陵江合川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合川以上河段水位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下切强度减弱,侧蚀作用增强,促进河曲发育,A错,D对;“三水汇流”不是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对溯源侵蚀影响小,B错;“三水汇流”可能导致合川以上部分河段流速减缓,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但与曲流发育关系较小,C错;故选D。第11题,结合材料:“古地理环境变化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推测导致河曲深切嵌入基岩的古地理环境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变快,因此下切作用不断增强,C正确;河流下切作用主要是由于地势落差导致的,降水增加,流量增大,下切作用不一定强烈,A错误;嘉陵江流经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相对较高,冻融作用小,B错误;植被减少,会使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河流下切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C。第12题,观察图2信息可知,嘉陵江河道甲侧较乙侧坡度更陡,易出现崩坍现象,A错;甲侧较乙侧水深,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水流流速较快,沉积的物体颗粒大,B错;牛轭湖主要形成于平原地区,此河段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不易演变为牛轭湖,C错;两侧阶地沉积物形成于同一时期,故沉积物相同,D对;故选D。(2022·山东青岛一模)泥石流的分布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作用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某省泥石流发生次数随暴雨发生日数呈“双峰”现象。据此完成13~15题。13.暴雨的年内分布往往呈“双峰”现象,“前峰”与“后峰”的主要降雨类型分别是(B)A.锋面雨对流雨 B.锋面雨气旋雨C.地形雨气旋雨 D.对流雨地形雨14.与“前峰”相比,“后峰”的降水特点及影响最可能是(A)A.降雨强度大,历时短,泥石流次数多B.降雨强度小,历时短,泥石流次数少C.降雨强度大,历时长,泥石流次数多D.降雨强度小,历时长,泥石流次数少15.该省份最可能是(D)A.湖北省 B.江苏省C.广东省 D.浙江省【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该地前峰降雨发生在6月份,是我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时期,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后峰降水发生在8月份,我国台风活动频繁时期,多气旋雨,B正确。第14题,读图可知,与前锋相比,后锋出现泥石流次数多,排除B、D;后峰多气旋雨,暴雨日数少,但形成泥石流次数多,降水特点最可能是降雨强度大,历时短,A正确。第15题,由图可知,该省6月份出现前锋,也即锋面雨带推移到该省,最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C;8月份出现后锋,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气旋雨,因此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湖北省位于中部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少,排除A;该省泥石流多发,因此山地分布较广,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浙江省位于东南丘陵,多山地,泥石流多发。B错误,D正确。提升练(2022·山东模拟)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层,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1~2题。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D)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该处地质作用只受内力作用D.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第2题,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在E岩层形成之后,在F形成之前,可能为1400万年,A对,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D错,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B错,该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C错。故选A。(2022·山西晋中一模)潮沟是在沙泥质潮滩上由于潮流作用形成的冲沟。其发育依赖于沉积与侵蚀之间的平衡,下图为“黄河三角洲1998年和2018年潮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1998年前,影响图示区域潮沟发育的主导性因素是(A)A.黄河改道 B.盛行风向C.植物生长 D.气候变暖4.2018年与1998年相比,潮沟的密度明显增加,主导因素是(B)A.气候变化 B.围垦活动C.地壳上升 D.河流水量减少【解析】第3题,图中黄河改道后,由于旧黄河河道处(南部)泥沙沉积减少,堆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所以图示地区南部潮沟面积大,数量多,而北部地区由于泥沙继续沉积导致堆积作用较强,潮沟面积小、数量少,A正确;潮沟的发育依赖于沉积与侵蚀之间的平衡,与盛行风向关系不大,排除B;植被可以稳固潮沟岸,材料中无法获知南北两侧植物的生长情况,排除C;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不会影响该区域内潮沟的差异,D错误。故选A。第4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10年间潮沟的密度明显增加,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在10年间变化较小,海洋的侵蚀作用并未有太大改变,不能引起潮沟密度过大的改变,A错误。可以明显看到黄河入海口附近,围垦区面积扩大,人类围垦活动会不断拦截泥沙,会造成入海的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因此会造成潮沟密度增大,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获知该处地壳在10年间有上升或下沉变化,排除C。从材料中无法推测黄河在这10年间有水量减小的趋势,但可以明显看到黄河入海口附近,围垦区面积扩大,速度较快,D错误。故选B。(2022·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模拟)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若海浪越过滩脊,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读下图,据此完成5~6题。5.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D)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台风6.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灰色砂壤层相比(B)①层理更明显②层理不明显③肥力更高④肥力更低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5题,读材料可知,“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据此分析可知,图中滩脊远高于潮汐平均水位,且该地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只有来势凶猛的台风带来大风浪才能越过滩脊,D正确,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一般为正常天气,不如台风的风力大,故B、C排除;故选D。第6题,由图知,沉积砂层下层是在没有滩脊前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上部(含冲越扇)是台风作用下形成,层理是岩石沿垂直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构造,它通过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颜色的突变或渐变显现,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上下层沉积条件明显差异,层理明显,此外,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主要在每年的夏秋季节,且每次台风的风力强度并不相同,所以层理明显,故①正确,②错误;沉积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砂壤层的性质则介于砂与粘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2022·山东聊城二模)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蚀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挖蚀作用。冰川移动经过地表岩石时,先对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磨蚀);后把岩块拔起带走(挖蚀)。羊背石是冰川作用与其他自然因素结合塑造的一种典型冰蚀地貌。下图为羊背石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形成图中羊背石的冰川的运动方向是(D)A.向东 B.向西C.向南 D.向北8.羊背石地貌形成条件不包括(D)A.移动的冰川 B.松软的凸岩C.较大的坡度 D.适宜的温差【解析】第7题,羊背石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因此,图中形成羊背石的冰川向北运动。故选D。第8题,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冰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形成锯齿状的陡坡。移动的冰川是必要条件,松软的凸岩易于冰川的侵蚀,较大的坡度利于阻挡冰川,加大侵蚀力度,适宜的温差与羊背石地貌的形成无关,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22·湖南长沙模拟)图为金沙江某河段某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9.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B)①河流上游②风力作用③河流两岸④冰川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D)A.下切—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