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_第1页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_第2页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_第3页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_第4页
2021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四)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羌笛是羌族所造、产于边寒、流传至今的乐器,它以哀怨的笛声引起无数征人、闲人等

的共鸣,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因此羌笛经常作为哀怨的意象大量地出现在诗中,当然,诗

中的羌笛亦有其时代特征。

羌笛,最初出现在边塞诗中,用来表达征人思乡的边愁。如南北朝时庾信《拟咏怀》“榆

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张正见《陇头水》“陇头鸣四注,征

人逐贰师。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断肠”“悲”这些早期诗作中的字眼似笛悲凉的

基调,而实际上怨悲愁确是诗中羌笛千年未变的主题。用羌笛入诗的南北朝诗人中,只有庾

信有边地生活的经历,其他文人只是用羌笛的意象来烘托或营造悲怨的氛围以满足创作边塞

诗的艺术需求。

南北朝以后历隋经初唐直至盛唐,羌笛一直是边塞诗中的常客,尤其是在高峰的盛唐,

羌笛更为文人所喜用。文人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一个崇尚军功

的时代,所以这个时代的边塞诗不同于南北朝时单纯的文学创作,很多诗人都有出使和戍边

的经历,如高适、王昌龄等,这也使他们笔下的羌笛更加可信可亲可感。中唐以羌笛入诗的

诗作不多,其中有些已经开始脱离边塞的背景,如刘禹锡《洞庭秋月行》中的''荡桨巴童歌

竹枝,连橘估客吹羌笛”,鲍溶《暮春戏赠焚宗宪》中的“羌笛胡琴春调长,美人何处乐年

芳至晚唐仅有贯休的《古寒上》、李威用的《关山月》等少数几首与边塞有关,其他诗作

多用羌笛来表达哀怨伤别之情。值得注意的是,徐登第一次在专咏梅花的七律中用了羌笛,

“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之前《梅花落》只是羌笛的一首曲子,诗人并未真

正看到落梅,而这首诗中羌笛却成了梅花的附庸,诗人由梅花想到了花落,进而想到了羌笛,

此诗首开后世咏梅诗中用羌笛之先河,影响巨大而深远。

宋代诗中的羌笛与边塞渐行渐远,虽有少数几首涉及边塞,但与时代大势相比,简直是

九牛之一毛。宋诗中的羌笛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只表愁怨之意,如张耒的“不道孤吟不

能寐,一声羌笛怨谁舟”;一种是用在咏梅诗中,如梅尧臣的“不道东风远,应悲上葩深。

南枝已零落,羌笛寄余音”。咏梅诗是咏物诗之大宗,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以及追求

清新雅致的时代风气给咏梅诗的盛行提供了温床,羌笛在咏梅诗中被大量使用,它的使用范

围虽已不仅仅局限于咏落梅,如张侃的“不作等闲桃李色,一声羌笛怨惊尘。偶思今岁开花

晚,要醉风前烂漫春”,但这毕竟是少数,羌笛与落梅花的由来相系早已注定了它的命运。

宋代咏梅词也大量使用羌笛,但词的基调多悲怨愁绝,这不仅源于羌笛哀怨之传统,也与词

这种艺术形式有关。

元、明、清三代羌笛又在吟咏边塞的诗中出现。元时宋代羌笛在诗中的两种主要用法仍

有延续,而用于边塞诗的羌笛似有复兴之意,如周巽《关山月》。至明代,羌笛用于边塞可

以与用于咏梅分庭抗礼了,一些典型的吟咏边塞的题目出现于明清诗歌中,如刘基《关山月》,

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严氏之论的影响外,可能应该更多归功于雄踞明代文坛百年之久的前后

七子所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清代亦有用羌笛入诗者,或与边塞有关,或为

送别之作,此不赘述。

(摘编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崇尚军功的盛唐,羌笛作为边塞诗中的常客,更为当时的文人所喜用。

B.中唐诗作中的羌笛已经脱离了边塞的背景,也不局限于表达羁旅之愁。

C.晚唐诗人徐黄第一次在专咏梅花的诗中用了羌笛,开后世咏梅诗中用羌笛之先河。

D.宋代咏梅词的基调多悲怨愁绝,既因大量使用有哀怨传统的羌笛,也与词的艺术形

式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主要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羌笛”作为诗歌意象的时代

特征。

B.文中引用张侃的“不作等闲桃李色,一声羌笛怨惊尘”论证了羌笛在咏落梅诗中的

大量运用。

C.文章论述了早期诗中的羌笛用于边塞诗,后来也用于表达哀怨伤别之情的诗中,元

羌笛用于边塞诗似有复兴迹象。

D.文章详细论述了南北朝至两宋时期诗歌中的羌笛,而对元明清时期诗歌中羌笛的论

述较简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羌笛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悲愁的主题,这与羌笛声音哀怨等特征有关。

B.没有边地生活经历的文人同样可以用羌笛来创作边塞诗,而大多数使用羌笛的边塞

诗也是由这些文人创作的。

C.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使得宋代诗中的羌笛与边塞渐行渐远,只有少数几首使

用羌笛的诗会涉及边塞。

D.明代羌笛用于边塞诗可以与用于咏梅平分秋色,是因为受前后七子所提出的“文必

秦汉,诗必盛唐”之说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

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

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

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

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

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

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编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

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

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

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

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

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

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

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

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编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

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

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

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

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

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

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

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

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名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

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

3

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

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

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

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

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

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被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了世界

经济的向前发展。

B.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C.通过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企业财富增长,因此强化品牌意

识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D.推动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产品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促进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

的产生。

B.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

争优势。

C.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

际地位低。

D.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

力和耐心。

6.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4

李十三推磨(节选)

陈忠实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摞

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转动

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根结实

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最快的了;

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

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

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

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

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

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

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

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

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

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

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到萝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萝柜里的金丝萝子,再

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萝子就在萝柜里吭当洸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

声响。

“你也歇一下下儿。”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他抬

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

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

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

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篇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

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萝柜里取出萝子,把萝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来,

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要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

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也

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排在

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粮满腹

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的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

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按嘉庆的考制,拟

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

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

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

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

5

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一本名

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杆

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之中,

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在磨道

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

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

出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C.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

来的麦子。

D.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8.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

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

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

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

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思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

《决事比》,以省苒谀之敝。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

兄弟相代死,听,薪而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

6

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

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来敢陈谏,乃作《冶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

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

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眼冏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声县

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5摇,今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特为仆

射。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周莫不迎为礼谒。又

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思上疏,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专委尚书,而灾皆

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旧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崇大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

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外

戚宾客,牛茅惮之,不欲思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令,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

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

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

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

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潮,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

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

司徒刘恺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

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

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7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疏劝谏;因

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忠内怀惧懑而来敢陈谏,乃作《措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者变咎,辄切免公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睡觉闻子读书

陆游

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奏九成。

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

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

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集久

【注】①箫韶:相传为舜时音乐名。②灯奖(qing):古代照明用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孩子读书声时的喜悦之情。

B.颔联中诗人告诫儿子:学习本身就很快乐,不一定要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C.“人人本性初何欠”与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表达意思相近。

D.颈联中诗人叮嘱儿子: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但努力实践才更加重要。

15.有人评价最后一联“苦乐杂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复杂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两句描

写了山村迎神祭祀的民俗,洋溢着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8

(2)韩愈在《师说》中用“”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荀子在《劝

学》中认为君子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3)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如果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就不会有李煜的

“”;如果没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未必会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破除封建迷信、反对伪科学,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一些迷

信活动又披上了时鲜热门的科学外衣,出现在人们视线中。量子科技最火,量子

鞋垫、牙刷防癌治癌产品便很快问世;航天取得成功,相关的航天保健产品俯拾

皆是。这个问题不仅中国有,国外也屡见不鲜。

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战线是天然的主力军。同时人们还需意识到,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

将封建迷信、伪科学等活动斩草除根的神兵利器。当人们暂时面对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

助于人们正确做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追求严谨求实的精神,主张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伪科学

往往借助科学的旗号,地确立观点,然后再牵强附会地寻求“证明”。

地说,科学是瞄准靶心再射箭,而伪科学则是先射箭,再画上靶心。()——科学的思

维方式。尽管伪科学、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终会将

它们驱除出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改头换面甚至先入为主通俗

B.乔装打扮以至喧宾夺主通俗

C.改头换面以至先入为主准确

D.乔装打扮甚至喧宾夺主准确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

维方式。

B.当人们面对未知或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

学的思维方式。

C.当人们面对暂时无法解释或未知时,最有助于人们正确做出判断的无疑是科学的思

维方式。

D.当面对未知或人们暂时无法解释的事物时,最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的无疑是科

学的思维方式。

9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想要破除伪科学,让公众知晓射箭规则尤为必要

B.要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才能根本破除伪科学

C.如果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就能彻底破除伪科学

D.想要破除伪科学,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射箭的规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内容

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花草是有记忆的,®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杷春秋一世的

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就这样记住了时间。②,因为树是多年生的

植物。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

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植物学家看到这

一圈圈的年轮,就知道,哪年风调雨顺,哪年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疫苗”下定义,不超过60

个字。(5分)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面对烈性传染病,人类一直显得非常孱弱,直到200余年前疫苗诞

生,人类才有了对付传染病的利器。人们提取病原微生物,进行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

工程等方法使其不具有伤害力,但仍保留着病原微生物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这样改

造后的病原微生物就成为一种自动免疫制剂,即疫苗。动物体接种这种免疫制剂后,免疫系

统便被激发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来阻止病原细

菌、病毒的伤害,从而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

自然可以融合,历史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文

明,文化更加灿烂,经济更加繁荣,自然更加和谐,历史更加进步,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四)

1.BB项,“中唐诗作中的羌笛已经脱离了边塞的背景”错,原文第三段说的是“中

唐以羌笛入诗的诗作不多,其中有些已经开始脱离边塞的背景

2.BB项,由原文第四段可知,引用张侃的诗句旨在论证羌笛在咏梅诗中的使用范

围不仅仅局限于咏落梅,比如张侃这首,就不是咏落梅。

3.AB项,“而大多数使用羌笛的边塞诗也是由这些文人创作的”于文无据。C项,

“使得”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解释宋代诗中的羌笛与边塞渐行渐远的原因。D项,“是因

为受前后七子所提出的……”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严氏之论的影响

外,可能应该更多归功于雄踞明代文坛百年之久的前后七子所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之说”。注意有“除了”。

4.CC项“因此”不正确。结合文本内容“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

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

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分析可知,原文“而忽

视了”为转折关系,此处逻辑关系不当。

5.BA项,混淆条件,错在“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原文“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

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了充分条件。C项,无中生有,错

在“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D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都需要定力和耐心,而培养

人才是“更加需要”。

6.①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②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③中国制造

需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④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

材料一中,“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中国不得不创新……所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可见中国制造要想前

进,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材料二中,''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

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

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材料三中,“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

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

发达国家所垄断”;材料四中,“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

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名牌之上”,根据这些内

容进行概括即可。

7.AA项错误。从后文”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

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可以判断当官并不是

李十三的执念,写戏本才是他内心里真正的追求。

8.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的落魄,但在推磨

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忘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作的痴迷,对艺

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形成反差,因此,即使不着

大量笔墨正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的敏感神经,感受

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另外,戏本创作也如“推磨”,需

11

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

9.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尤其

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统

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作者借小说呼吁我们要重视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0.B句中“上”是“上疏”之意,不能与后文“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断开,据

此可排除A、C两项;“及宠免后"是''遂寝”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11.DD项,“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理解片面。由语境“纠正

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可知,“近幸”不仅包括宫中女子,而且也包括“中官(即宦官)”

等受帝王宠幸的人。

12.CC项,''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曲解原文。他只是写文章委婉劝告,并

没有上疏反对。

13.(1)陈忠内心怀有恐惧愤懑却不敢陈述进谏,于是写《指绅先生论》来委婉地劝告,

文章很长,所以此处没有记载。

(2)当时三公府的职权很轻,朝廷机要大事都交给尚书处理,可是发生灾祸变故,皇帝

就严厉斥责并罢免三公。

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词点是:“内”,内心;“惧懑”,恐惧愤懑;“讽”,委婉地劝

告;“文”,文章;“故”,所以;“载",记载。"任轻",职权很轻;“委",委托,

交给;“灾皆变咎”,发生灾祸变故;"辄”,就;“切”,严厉斥责;“免”,罢免。

[参考译文]

陈忠字伯始,永初年间被召入司徒府任职,三次升迁后担任廷尉正,凭借才能获得声誉。

司徒刘恺荐举陈忠明了熟习法律,应该担任机密职官,于是提升他担任尚书,让他官居三公

曹。陈忠自认为世代主管刑法,专心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当初,陈忠的父亲陈宠担任廷尉,

上奏废除汉朝法律中超出《甫刑》的条款,没有施行,到陈宠被免官以后就搁置了。然而苛

刻繁杂的法律逐渐繁密,人们都不能忍受。陈忠大致依据陈宠的意思上二十三条建议,即《决

事比》,用来省去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而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的弊害。又上奏

废除宫刑:废除贪赃之吏禁锢三世的规定:精神失常的人杀人,可以减轻重罚论处;母子兄

弟相互代替执行死刑,准许,赦免被代替的人。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到邓太后去世,安帝

才亲自处理朝廷事务。陈忠认为执政之初,应该征召聘用贤才,用来宣扬辅助风俗教化。常

侍江京、李闰等人都为列侯,共同执掌权柄重任。皇帝又宠爱信任乳母王圣,封她为野王君。

陈忠内心怀有恐惧愤懑却不敢陈述进谏,于是写《措绅先生论》来委婉地劝告,文章很长,

所以此处没有记载。自从安帝即位以后,频繁遭受元二之灾害,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

互相掩饰隐匿,没有人愿意纠查告发,只有陈忠为这些事担忧,并向朝廷上疏。元初三年皇

帝下诏,大臣可以行三年丧礼,服丧期满官复旧职。陈忠因此上书说:“孝宣皇帝旧日有令,

跟从军队驻防的人以及供职于官府的人,祖父母死不满三个月,都不服徭役,让他们能够为

祖父母送葬。请求朝廷依从这个制度。”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陈忠因为长久任职,转任仆

射。当时皇帝多次派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于甘陵,然而伯荣依仗皇帝的宠幸十分傲慢,

12

他所经过的郡国没有不以礼迎接并谒见他的。再加上长期连绵大雨,黄河水汹涌泛滥,百姓

很不安定。陈忠上疏,奏章(被扣),皇帝不知晓。当时三公府的职权很轻,朝廷机要大事都

交给尚书处理,可是发生灾祸变故,皇帝就严厉斥责并罢免三公。陈忠认为这不符合国家旧

日的体制,就上疏劝谏。陈忠的用意常常在褒扬推崇朝廷大臣,对下属以礼相待。那些九卿

患有疾病时,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都是陈忠上奏提议的。不久,升任尚书令。延

光三年,担任司隶校尉。督查宦官外戚宾客,受到皇帝宠爱的人很怕他,不想让陈忠在朝廷

任职。第二年,调出朝廷担任江夏太守,又被留下来担任尚书令,恰巧碰上生病去世。

14.DD项,”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错误,“字字微言”应指典籍中精深微妙

的言辞,选项中错解为平易简单的语言。

15.①自己因年老多病不能继续享受夜读乐趣而感到遗憾;②不能为儿子做出勤学苦读

表率感到惭愧;③对儿子能深夜勤学感到由衷欣慰;④对儿子寄予深切的期望。

16.(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闻道有先后善假于物也(3)一江春水

向东流把酒问青天

17.A“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

式,内容实质不变。“乔装打扮”,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甚至”表程度的副词,“以

至”表结果的连词,此处应该用“甚至”。“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

可能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或可不容易接受。“喧宾夺主”,指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通俗”是往浅处说;“准确”是往科学性上说。从后面的比喻手法来看,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