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解题技法10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1高考生物解题技法10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1高考生物解题技法10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1高考生物解题技法10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1高考生物解题技法10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10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

提分策略

模型图示:

相关分析:

图中a、b、c表示相应的信息分子,其中a为淋巴因子和抗体等,b为神经递质,c为激素。这三类信息分

子的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归纳如下:

调节方式信息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

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

抗体浆细胞抗原

免疫调节

淋巴因子T细胞B细胞等

提分演练

1.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肌肉收缩或相关腺体分泌

B.人从室内刚到寒冷的室外,骨骼肌会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C.损伤小鼠的下丘脑可能会导致小鼠的睡眠等生物节律失调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该病的危重症患者

【答案】B

【分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完成反射的条件:一是适宜的刺激,二是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

A、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相关腺体或者肌肉,某些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肌肉收缩或相

关腺体分泌,A正确:

B、人从室内刚到寒冷的室外,会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受到神经的支配,B错误;

C、下丘脑与生物节律有关,损伤小鼠的下丘脑可能会导致小鼠的睡眠等生物节律失调,C正确;

D、血浆中含有抗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含有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从而治疗该患

者,D正确。

故选B。

2.信号分子有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等,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信息类型来源作用对象受体

A促胰液素小肠黏膜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受体

B淋巴因子B细胞T细胞细胞膜上受体

C甲状腺素甲状腺几乎所有活细胞细胞膜内受体

D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元、腺体等细胞膜内受体

A.AB.BC.CD.D

【答案】C

【分析】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

子在神经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淋巴因子作为信息分子,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因此,促胰液素的靶

细胞是胰腺细胞,受体在细胞膜上,A错误;

B、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作用于B细胞,受体位于细胞膜上,B错误;

C、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细胞产生的,作用对象是几乎所有活细胞,受体位于细胞膜内,C正确;

D、神经递质由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神经元或腺体,受体位于细胞膜上,D错误。

故选C。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是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

B.各种离子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中的浓度都趋于相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健康人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液后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

【答案】D

【分析】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神经一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

A、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不同离子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中的浓度不同,例如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

错误;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错误;

D、健康人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液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或储存,

D正确。

故选D。

4.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D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

2、血糖平衡的调节:当血糖降低时,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

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两种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

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

A、据分析可知,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

c可代表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A错误;

B、据分析可知,若A代表脊髓(神经中枢),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

C、据分析可知,若A为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产

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不能代表产生渴觉,C错误;

D、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

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5.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M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B.若M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C.若M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M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答案】B

【分析】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

分泌腺受⑤和⑦两个过程控制。

【详解】

A、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垂体控制,血糖调节过程可表示为①⑥④,A错误;

B、若M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①⑥过程为神经调节,④过程为体液调节,所以①⑥④过程为神经-体液

调节,B正确:

C、若M表示寒冷环境,组织不受⑤控制,寒冷环境下进行体温调节的途径是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⑦,C

错误;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B。

6.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②和③表示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

C.抗利尿激素和性激素都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信息分子在结构1中是细胞外液运输,而在结构2和3中是细胞内液运输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激素调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②是神经调节,神经递质

会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不同的信号分子在细胞中的受体分布的位置不同,如蛋白质类激素的受

体存在于细胞膜上;而性激素属于固醇,能够进入细胞,因此受体存在于细胞内。

【详解】

A、卜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②表示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达靶细胞,

即用方式②一①表示,B正确;

C、抗利尿激素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性激素属于固醇,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

细胞,C错误;

D、结构2表示轴突,3表示突触。信息分子在结构3中传送时,神经递质先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分泌到突

触间隙(细胞外液),在细胞外液(组织液)中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②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③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④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⑤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答案】A

【分析】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①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

收,①正确;

②生物有内在的生物钟,调节代谢、行为等的昼夜节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

调节中枢,故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②正确;

③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白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

定,③正确;

④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的活

动来调节体温,④错误;

⑤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冷觉和热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⑤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9℃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C.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攻击心脏瓣膜,这属于过敏反应

D.HIV入侵T细胞,使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免疫功能减退

【答案】D

【分析】

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T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

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卜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一肾

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

2、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

管舒张。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

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

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

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

A、体温维持在恒定水平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A错误;

B、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

C、免疫系统攻击心脏瓣膜属于自身免疫反应,C错误;

D、HIV入侵T细胞,使T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免疫功能减退,D正确。

故选D。

9.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传入神经内分泌腺T细胞

骨骼肌故栗水分束吸收增强细胞代谢加强增殖分化

A.免疫细胞除了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还有吞噬细胞

B.图中a、b、c、d、e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成年人体内d过少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症状

D.若d偏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作用,使c的含量发生变化

【答案】B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调节

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微量高效。

3、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完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

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

A、免疫细胞除了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还有吞噬细胞,A正确;

B、信息分子a所示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

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其中的一氧化氮属于无机物,d为甲状腺激素,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成年人体内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过少时表现为精神萎靡,

C正确;

D、信息分子d若偏高,对下丘脑发挥负反馈调节,减少信息分子c,D正确。

故选B。

10.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并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食物刺激下,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弥散到血浆后定向运输到胰腺处调控分泌胰液

C.排尿反射中神经递质与膀胱中相关肌肉细胞膜识别后进入肌肉细胞以调控膀胱收缩

D.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后叶增加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以缩减尿液量

【答案】A

【分析】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3、体液免疫是抗原同时刺激B细胞与T细胞,被刺激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进一步激活B细胞,使其

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详解】

A、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并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B、食物刺激下人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浆,弥散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与胰腺结合调控分泌胰液,激素

不能定向运输,B错误;

C、排尿反射中神经递质与膀胱中相关肌肉细胞膜表面受体识别后发挥作用,该神经递质并不能进入肌肉细

胞,C错误;

D、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经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以缩

减尿液量,D错误。

故选A«

11.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若上图表示反射弧,则信息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和传递的

B.若图中A表示吞噬细胞,E代表B淋巴细胞,则D代表淋巴因子

C.若上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表示效应T细胞,C表示靶细胞,E表示抗体

D.若上图表示水平衡调节,当人体失水过多时,D作用于E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B

【分析】

1、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

和化学信号之间的转变。

2、细胞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

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

能: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被释放。

3、体液免疫过程: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

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

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通过神经递质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错误;

B、若图中的A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之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E表示B细胞,则C表示T细胞,D表示淋巴因子,B正确;

C、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没有抗体参与,C错误;

D、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所以若图中的D表示抗利尿激素,E

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D作用于E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B。

12.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

激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在淋巴

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

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周、视

下丘脑视交叉

.松果体一褪黑素

期网►

膜上核(SCN)

/膜

信抑制

=

A.据题意推测,白天褪黑素分泌量较少,晚上褪黑素分泌量较多

B.褪黑素在体内的含量较少,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

C.褪黑素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有利于维持该激素含量的稳定

D.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影响

【答案】B

【分析】

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

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这种调节叫激素调

节它属于体液调节。

【详解】

A、据题意推测,褪黑素与睡眠有关,故白天褪黑素分泌量较少,晚上褪黑素分泌量较多,A正确:

B、褪黑素是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较少,在细胞代谢中不起催化作用,B错误;

C、由图可知,褪黑素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了该激素含量的稳定,C正确;

D、褪黑素分泌量减少,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影响,D正确。

故选B。

13.图为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细胞产生的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下丘脑一►骨骼肌战栗

尿量肾集合管

减少上皮细—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

A.当饮水过少或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多

B.②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量要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D.在大多数情况下,抗体是由浆细胞或记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

【答案】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

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

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

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川来完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通过

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即激素一靶细胞。

【详解】

A、从图可知,当饮水过少和血液中水分减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增多,尿量减

少,A错误;

B、②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使骨骼肌战栗,故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B正确;

C、③是促性腺激素,其分泌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C错误;

D、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B。

14.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不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性腺,则过量服用性激素会导致d、e减少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c为抗体

D.若图表示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则c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和它支配的内分泌腺

【答案】C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图中a、b、c

应表示可能存在的结构、细胞或物质,d、e表示可能存在的相关物质。

【详解】

A、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在一个神经元上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神经

递质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并且在突触上发生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

B、若该图表示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性腺,d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

性腺激素,过量服用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利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因此过量服用性激素会导致d、e减少,B正确;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T细胞,b为靶细胞,而c不可能是抗体,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

中由浆细胞分泌,C错误;

D、如果若图表示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则c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和它支配的内分泌腺,也可能是皮肤毛细

血管、汗腺等,D正确。

故选C«

15.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模型的是()

+

甲《———^乙

(注:二'+”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A.甲一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乙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甲—血糖浓度升高,乙一胰岛素分泌增多

C.甲一出生率增加,乙一死亡率下降

D.甲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一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答案】C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

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

年龄结构)。

【详解】

A、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符

合图示模型;

B、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B符合图示模型;

C、出生率增加不会导致死亡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不会抑制出生率增加,C不符合图示模型;

D、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减少会抑制捕食者数量增加,D符合图示模型。

故选C»

16.“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

比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就不能形成核糖体,进而不能合成蛋白质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相辅相成

C.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调控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答案】A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生物体维持机体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

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

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

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在环

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也能形成核糖体,A错误;

B、光合作用将光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有机物携带着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物

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B正确;

C、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生物体维持机体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生物体内各种过程的平衡受信息(遗

传信息、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的调控,C正确;

D、环境不受破坏时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

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的稳定,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D正确。

故选A。

17.根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血液流入fAB~血液流出

A.如果器官为脑,则C02浓度A处低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浓度A处低于B处

【答案】ABD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

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

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

A、如果器官为脑,脑部细胞呼吸产生CCh,则C02浓度A处低于B处,A正确;

B、如果器官为肝脏,饭后血糖升高,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

合成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转化为非糖物质储存,故饭后在肝脏中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正确;

C、如果器官为胰脏,胰脏细胞需要消耗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以维持生命活动,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高于

B处,C错误;

D、如果器官为胰脏,饥饿时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则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浓度A

处低于B处,D正确。

故选ABD。

18.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甲乙

A.细胞b、细胞d可以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因其

B.信息从细胞c传递到细胞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快

C.若细胞a为下丘脑中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的是甲状腺激素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答案】ABD

【分析】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

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而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

长。

【详解】

A、据图可知,甲属于体液调节,乙属于神经调节,细胞a分泌的物质随着血液循环与细胞b细胞膜表面的

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在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细胞d)表面的受体结合,使

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A正确;

B、细胞c到细胞d的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细胞a到细胞b是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速

度慢,B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故若细胞a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

细胞b,则b可能是垂体细胞,产生的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

D、人在寒冷环境时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与图甲和乙都有关,D正确。

故选ABD。

19.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长跑时,运动员会呼吸加快,大量流汗,每

小时至少消耗300g糖类,但运动员体内的血糖含量仍稳定在0.9g/L左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B.大量出汗是为了使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C.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供给肌肉细胞利用

D.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也可参与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答案】BC

【分析】

1、炎热环境一皮肤温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一体温

维持相对恒定。

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

动饮水)。

3、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

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

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

A、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的维持有神经参与,也有激素参与,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A正确;

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热增多,大量出汗能增加散热,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错误:

C、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C错误;

D、运动员大量流汗后,大脑皮层会产生渴觉,进而主动饮水,说明大脑皮层也可参与体内的水盐平衡调节,

D正确。

故选BC。

20.“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

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这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如

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感染病毒会引起人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

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

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请回答下列问题:

病毒(毒素)

I刺激

(1)由图可知,下丘脑可产生和激素甲两类信息分子,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调节机体的稳态。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出现“寒战”,此时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原因可能是

⑶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

现象,垂体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有利于恢复

正常水平。

(4)进入身体的病毒可以通过免疫方式将其清除,此过程涉及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答案】神经递质“寒战”产生时促进细胞的氧化分解,消耗葡萄糖增多,导致葡萄糖卜降,进而促进胰

高血糖素分泌等于抗利尿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淋

巴因子和抗体

【分析】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合成的,由垂体释放。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人体体温调节是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与机体产热途径和散热途径相关联。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

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

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有骨骼肌战栗和甲状腺激素调节,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

肤血管收缩。

3、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

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

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

(1)从图中看出,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控制骨骼肌和血管,所以产生神经递质和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调节机体稳态。

(2)寒战是由于骨骼肌收缩引起,而骨骼肌收缩需要细胞中的物质氧化分解,导致血糖降低,所以寒战产

生时促进细胞的氧化分解,消耗葡萄糖增多,导致葡萄糖下降,进而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

(3)高温持续期是体温恒定在高温,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如果人体有脱水的现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

少尿量,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

(4)进入身体的病毒需要第三道防线进行消灭,可以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活性

物质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调节的知识,考生要掌握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知识及其具体调节过

程,进行综合分析解答。

21.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一为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

的示意图,图二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图中A、B、C、D、X、Y为物质,甲、乙为人体内某种细胞)。

请据图回答问题:

血糖浓度升高

丘甲Y

血糖浓度降低

图一图二

(1)图一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调节和调节。

(2)图一中,垂体分泌的激素A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C可作用于多数细胞,这与

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有关。

(3)下丘脑还能分泌激素(填图一中字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血液中,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人体的尿量将

(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频度

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若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

(5)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二中(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

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二中("甲”或"乙”)部位受损,会使人

患糖尿病。

(6)除了图二中乙产生的激素能升血糖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激素)

可以辅助升血糖。

【答案】体液神经受体(糖蛋白)抗利尿垂体增加减少Y甲肾上腺

肾上腺素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一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抗利尿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B为胰岛素,b为肾上腺素。

图二中甲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X为胰岛素,Y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

(1)在图一的人体下丘脑与部分内分泌腺或效应器功能关系调节中,体现了下丘脑参与了体液调节,在血

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体现了下丘脑参与了神经调节。

(2)图一中,垂体分泌的激素A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C可作用于多数细胞,这与

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受体有关。

(3)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垂体内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人体的尿

量将增加。

(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频度

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若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减少。

(5)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较低,图二中胰高血糖素Y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二中胰岛B细胞甲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

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所以胰岛B细胞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6)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也能辅助升高血糖。

【点睛】

本题以图解为载体,考查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

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细胞和激素的名称;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三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

确其中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识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

22.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

奋,兴奋以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

素a是;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

—"甲状腺激素

飞)飞)①।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

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

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

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答案】神经冲动突触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负反馈调节浆细胞T细胞凋亡

【分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

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2、分析题图:图中甲为下丘脑,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为垂体,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丙为甲

状腺,c表示甲状腺激素,图中向右实线为分级调节,向左实线为负反馈调节。

【详解】

(1)骨骼肌产生的战栗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形式

传导,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由分析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体现负反馈调节的特点。

(3)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

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属于

细胞凋亡。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掌握神

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进行迁移应用;识记体

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3.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请结合相关生物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肺炎多数患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发热,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一些患者在一

段时间内出现高烧不退但体温恒定,该段时间内他们体内产热量___________散热量(填“>“、”<"、或"=”)。

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内环境的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

激素的增加,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因此患者需要适当补水,增加尿量,以利于将

毒素排出体外。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

触,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

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下丘脑=渗透压肾小管和集合管效应T细胞体液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

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

(1)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是因为产热量=散热量,一些患者在一段时间内

出现高烧不退,但根据其体温恒定,推断其该段时间内他们体内产热量=散热量。冠状肺炎患者发热、腹泻

等会引起机体失水,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增加,抗利尿激素

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从而使尿量减少,因此患者需要适当补水,增加尿量,

以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

(2)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人体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

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

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点睛】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

/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芬太尼是一种被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对心肌无抑

制作用,且长期使用会成瘾。芬太尼作为镇痛药与某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

前膜接触从而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缓解疼痛;同时芬太尼脂溶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大脑,

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时,可促进多巴胺(DA)的释放,让人产生愉悦感,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回答

下列问题:

(1)芬太尼作为镇痛药,其受体位于突触结构的,芬太尼对心肌无抑制作用的原因可能

是O

(2)芬太尼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的方式是,与脑部神经元受体结合后会促进DA的释放,从

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变化有。

(3)研究发现:芬太尼缓解疼痛的机理是其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从而阻止痛觉

冲动的传递。请设计实验证明神经元内Ca2+浓度降低能降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写出实验思路,并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仪器及药品:刺激器、神经递质检测仪、Ca2+通道阻滞剂)

实验思路:o

预期结果:o

【答案】突触前膜心肌细胞无芬太尼的特异性受体自由扩散DA与突触后膜的DA受体结合;

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实验思路:用刺激器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适宜的电刺激,用神经递质检测

仪检测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X;然后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再用刺激器对突触

前神经纤维施加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再用神经递质检测仪检测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Y预期实验

结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为X>Y

【分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

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

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

(1)由题干信息“芬太尼作为镇痛药与某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从

而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可知,芬太尼的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芬太尼与受体结合才能起作用,因此其对心肌

无抑制作用,最大可能就是心肌细胞无芬太尼的特异性受体。

(2)芬太尼脂溶性很强,所以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芬太尼与脑部神经元受体结合

后会促进DA的释放,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DA与突触后膜的DA受体结

合;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3)芬太尼缓解疼痛的机理是其与受体结合后,会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