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1.gif)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2.gif)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3.gif)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4.gif)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6f635e2165473a23fa4592c846c1bcea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边界与问题
一、生态经济学为社会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阈西方主导经济可以合理地解释现代混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和规律,但不能将生态因素纳入所有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正是基于主流经济学的这一缺陷和人类面临的现实困境,生态经济学突兀而现并为社会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扩展了生态学内容,使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二是使经济科学突破传统狭隘的不考虑生态环境基础的局限性,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更好地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1)。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边缘性的综合性理论经济学科(2),其研究范畴、学科边界尚不够成熟和明晰,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二、“生态经济学”的起源及其现代含义1.油松公的各自与自然、生态思想在古汉语中很难找到“生态”一词,也很少有生态学概念,但是却丝毫不缺乏生态思想(3),几千年的历史闪烁着大量生态智慧的火花。中国古代生态意识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譬如《逸周书·大聚篇》记载了公元前21世纪大禹关于环境资源保护的思想:“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4)。春秋末期老子的思想更是折射出深邃的生态思想。老子用“道”(5)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者万物之奥”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观点,以及“反者道之动”等命题,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一切事物都是“有无相生”。彼特·马夏尔指出:“最早的、明晰的生态思想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中国已经出现,……道教为一个生态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哲学基础,提供了解决古代人与自然对立的方法”(6)。在西方,ecology(生态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ikoslogos,是由oikos与logos复合演变而成,oikos表示住所和栖息地,logos表示学科,从而ecology原意是指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科学。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生万物,万物有灵”;德莫克利特指出:“没有任何东西从无中来,也没有任何东西毁灭后归于无”。这些哲学观点和恩培多克勒对植物营养与环境关系的关注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动物栖息地的描述乃至动物类群的划分都蕴涵着朴素的生态思想。2.经济、经济学、环保的使用“经济”一词,中国古汉语中早已有之,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以聪明大智,任经世济俗之器”、李白《嘲鲁儒》中“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宋史·王安石传论》中“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等大量历史文句中均含有“经济”一词,其内涵大致为“经世济民”、“经国济世”,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意。唐朝时期“经济”一词传入日本,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借用中国古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把西方的economy译为“经济”,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尽管穿着古汉语的外衣,但其内涵已经皈依西方经济学了。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介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原富》时,将“经济学”译为“生计学”。1908年朱宝绶先生在翻译美国人麦克凡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时第一次使用“经济学”一词。在西方,economy(经济)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nomia,是由oikos与nemo复合而成,oikos原意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引申为家庭日常活动的场所,后来演变为eco,nemo表示管理。从而economy最初的本意为“householdmanagement”,指家计管理,即管理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含义由对家庭和家庭资源的管理逐渐演变为对一个社团资源的管理。3.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由“社会”而来?综上所述,可以清晰洞悉“经济”、“生态”词义和思想的渊源以及区别与联系。一方面,“经济”和“生态”在词义上有所不同,“经济”强调人类能动的管理活动的作用,主张节约资源,对“家”或者“栖息地”进行管理;“生态”强调事物间的系统性存在和发展的关系,主张自然界各个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重视自组织性、自平衡性、自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东西方文化里“经济”和“生态”都和人类自身的家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学和生态学都是关于住所的科学。首先,economics与ecology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汇可以追溯到同一希腊文词汇“iokos”———“住所和栖息地”,即英文中的“home”或“house”。其次,东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经济”都蕴涵“齐家”之意,都强调对“家”的管理。但令人遗憾的是,“透过充斥着主流经济文献的数学推导,人们已经很难看到苏格兰启蒙时期经济学家们的人文关注了”(7)。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类已经从征服自然的梦魇中觉醒,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纠正与修复,并力求从生态视角对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和行为予以阐释,“家”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嬗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唯一的家园。美国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在《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8)。可见,现代经济学研究不但要重视对区域资源的管理,而且要重视对整个地球资源的管理。具有近乎同一源头的“经济”与“生态”沿着不同的逻辑路径各自发展,分道扬镳,最终却又殊途同归,从而形成独特的“生态经济”(ecologicaleconomy)与“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economics)词汇和概念。那么,什么是现代意义的生态经济学呢?对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在国际上,著名生态经济学家RobertCostanza的定义比较权威,他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9)。在我国,20多年来大量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诠释了生态经济学的现代含义,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马传栋先生认为“生态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10);杨鹏,徐志辉认为“生态经济学力求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来,研究生态因素与经济现象的关系,寻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良性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吴玉萍认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经济学分支”(12)。三、生态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发展1.自然环境的制约生态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间关系的朴素观点。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配第开始意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1798年马尔萨斯开始关注人口与土地、粮食的关系,认为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的趋势,从而提出了“资源绝对稀缺论”。1817李嘉图提出了不同于马尔萨斯的“资源相对稀缺论”。1871年约翰·穆勒提出了“静态经济”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并作出了“生产的限制是两重的,即资本不足和土地不足”的结论(13)’。1876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警戒人类“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客观地说,20世纪之前,人们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人口与粮食的矛盾,主流经济学一直主张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微不足道的。2.其他生态经济理论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麦肯齐首次运用生态学概念对人类群落和社会予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爆炸、粮食不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社会公害开始敲响工业文明的警钟,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对经典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并意识到只有将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才能科学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所撰《寂静的春天》一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问世客观上催化了公众环境意识的快速形成,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试图重新考量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一门新兴科学———生态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概念,明确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对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国民经济与福利核算等问题作了原创性研究!(14)。另外,肯尼斯·鲍尔丁还在《宇宙飞船经济观》中提出了“循环经济”理念和“经济—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初始模型。一般认为肯尼斯.鲍尔丁的理论思想标志着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真正形成(15)。一门学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持续改进,生态经济学也是如此。1968年,由一些世界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开始利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人类困境”问题。同年,英国科学家哈丁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公用地的悲剧》一文,描述了理性地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是如何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16)。后来“公地悲剧”被引申出“救生艇伦理”,把地球比喻为救生艇,认为救生艇的载重有限,只有让一些人淹死,才能让其他人获救。1971年福雷斯特尔在《世界动态学》中提出了动态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必须有目的地暂时停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增长,以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1972年,以美国生态经济学家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17人研究小组发表了罗马俱乐部第一份全球问题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一报告基于资源有限性原理建立模型,并得出主要结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17)其核心思想主张人类社会要想避免这种衰退就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从经典的经济增长转向“全球均衡”,这一理论也被称为“零增长”理论。笔者认为,这一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关于“静态经济”的观点。同年,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哥尔德史密斯在《生存的蓝图》中指出:现行的工业方式是不能持续的,只有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改变,灾难才可以避免。尽管以上这些结论均显得有些悲观,但对于后来经济、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72年6月5日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由美国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合著的《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一书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成为当时生态经济学领域最有开创性的文献之一。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提出小型化经济发展理论,主张大规模生产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它促进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从而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短缺,同时还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1974年,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出版了一系列《环境警示丛书》,掀起了全球环境运动的高潮(18)。1976年日本坡本藤良撰写的《生态经济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生态经济学”命名的著作。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不少“乐观派”生态经济学成果,譬如法国学者加博的《跨越浪费的时代》,美国学者埃里克·爱克霍姆的《回到现实———环境与人类需要》,美国未来学家卡恩的《目前和未来的经济———令人兴奋的1978-2000年》和《即将到来的繁荣》,以及朱利安·西蒙的《最后的资源》等(19)。3.能量系统理论的初步成功20世纪80年代,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开始倍受世人瞩目。1984年美国学者爱迪·布朗·韦丝发表《行星托管:自然保护与代际公平》一文,首次提出代际公平理论和“行星托管”的理论主张,认为“……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掌管着被认为是地球的我们行星的自然资源。作为这一代成员,我们受托为下一代掌管地球,与此同时,我们又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2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概念最为重要之处是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当作人类发展的目标和人类行为的准则(21)。80年代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显著成就是生态经济学家初步成功地根据能量系统理论利用能量单位诠释了自然环境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间的本质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成果当数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OdumH.T.的理论思想。经过长期研究,整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OdumH.T.于1987年首次阐述了“能值”理论以及太阳能值转换率等一系列概念,论述了能值与能质、能量等级、信息、资源财富等的关系,继而基于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特征以及热力学定律,又提出了以能量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方法,终于1996年出版了世界第一部能值专著《EnvironmentalAccounting:EnergyandEnvironmentalDecisionMaking》(22)。OdumH.T.的能值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非电动助残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智能媒体芯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课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宣讲
- 进修学习合同书
- 2025深圳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适用于招标工程固定单价施工合同)
-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终端设备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出租车辆承包合同范本
- 钢筋绑扎劳务合同范本
- 医院装修合同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课件
- 2023年MRI技术操作规范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
- 自行联系单位实习申请表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 媒介社会学备课
-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编制)
- 三相分离器原理及操作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每节课后练习+答案(共28份)
- 葫芦岛尚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环评报告
- 全国物业管理项目经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