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叙事缺失艺术_第1页
论池莉小说叙事缺失艺术_第2页
论池莉小说叙事缺失艺术_第3页
论池莉小说叙事缺失艺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池莉小说叙事缺失艺术

池莉是“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女性文学的典范。她的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欲望和人生态度的揭示,意图带给读者某些生活体悟。池莉的多数作品中,男性成为女性的陪衬,他们或迂腐可笑、或自以为是、或无能或自私,缺乏女性的生命张力。众多的研究者关注池莉小说的思想意识层面,如平民化、世俗化倾向,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处理方式,及其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借她的作品来研究“新写实小说”的写作特征。相比来说,池莉个人的叙事艺术、写作技巧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主要集中在其小说的语言即“汉味”特征以及“陌生化”效果等方面。法国理论家罗伯-格里耶认为人类所处的世界有着无数的空缺和迷,现实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存在无数分岔和谜团。这要求小说需要以“空缺”的叙事方式来接近现实。博尔赫斯在《布洛迪的报告》中提供了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开放性结构,即空缺的小说结构:开头缺失,结局的不可达,结尾缺失,多重结尾等。这就与传统小说要求时间上的完整、明晰、故事的有头有尾有了明显的区别。池莉小说叙事的空缺艺术表现在情节空缺和结尾空缺两个方面。一、《青奴》中的情节结构情节空缺指在一篇作品中,一些必要的情节缺失了。格里耶强调的情节空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链的空缺;二是因果链的空缺;三是进程的空缺,这三种情节空缺方式均出现在池莉的小说中。《细腰》和《青奴》是池莉早期的两部作品。《细腰》刻画了一个生活片段:一个落势的有家室的老人与一个住屋简陋、颇有修养的老人黄昏时短暂的相处。他们一个被称为“老人”,一个被称为“她”。因为离休和小红楼事件,老人遭到了老伴和儿女们的攻击,连保姆和司机的态度也暧昧不明,甚至还有更要命的,那是……那是什么呢?作者没有交代,用一个省略号引起了悬念。小红楼事件又是如何?“她”关心理解老人,“她”是老人心灵的一剂良药,她雍容华贵、古色古香。他们都经受了岁月的侵袭,“她”拒绝了老人临走时的空诺。老人想对“她”做什么承诺?是什么原因让她宁愿孤老终身却不愿听老人的一句承诺?“她”是谁?“她”和老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所有这些疑问只能通过文本有个大致的推测。作者略去了一切前因后果的交代,这是时间链的空缺,也是因果链的空缺。这种情节的空缺使文章凸显了点到即止、心领神会的生活姿态。人与人之间美好精致的感情,平淡日子中的相知相守分外可贵。《青奴》开篇描写了一个长江边的小镇。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却邋遢、愚昧、贫穷。泽浩是三十年前逃出小镇的孩子,三十年后他携青奴回到了小镇,发誓改变小镇的贫穷落后。青奴教会了女人们刷牙、洗发、开脸,使人变得面目皎洁;她治好了孩子们的病,改变了多年的吃观音土习惯。她是小镇上的一个神话。泽浩教会了男人们做生意,使小镇迅速富裕了起来。他被一家家新开的商行请去,喝得大醉,欠下了赌债。泽浩向青奴要钱还赌债被拒绝,醉酒的泽浩杀死青奴后逃走。让泽浩如此丧心病狂的原因不是青奴不帮他还债,而是他对青奴的不理解。青奴是个谜一样的女子,连自己的丈夫也读不懂她。作者对青奴设置了一段历史的空缺,她的身世、来历均不可知。她从未来过小镇,只是听泽浩讲过家乡的嚎丧,就可以在泽浩的姥姥死去时进行一场美妙绝伦的嚎丧仪式,泽浩不禁产生了一个错觉:青奴是本镇人而自己是外乡人。“这错觉潜藏在泽浩心里,悄悄侵蚀着他的灵魂,最终导致他神智混乱,铤而走险。”泽浩之所以杀死青奴,是这种错觉的最终爆发。“若干年后,垂垂老矣的泽浩重访他与青奴相识之地,才豁然领悟了。”泽浩顿悟了什么?他们的相识之地有怎样的故事?他们是怎么相逢?青奴是什么人?这一切疑问都无法在文本中得到解答。外乡人也是一个谜:他为了寻找青奴来到小镇,看到青奴死去当即而死。外乡人是谁?与青奴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找青奴?青奴至死抱着的竹筒是怎么回事?《青奴》中,情节的缺失与青奴的身世有关。这种缺失使青奴以一种圣洁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虽然我们谁也不知道青奴是谁,但谁都能感觉到青奴高尚的品质。相比之下,那些受了青奴恩惠却因怀疑青奴身份就对青奴弃如敝履的小镇人民,却突然变得面目可憎起来,使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道德对人性的腐蚀之深。《烦恼人生》是池莉“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写了从半夜开始的黎明到晚上临睡前普通工人印家厚的一天。这部作品情节的缺失集中在印家厚和聂玲的关系上。文中第一次提到聂玲是在中午,印家厚看到年轻秀丽的女老师时暗暗大吃一惊:“这姑娘酷像一个人。印家厚顷刻之间便发现或认可了他多年来内心深藏的忧郁,那是一种类似遗憾的痛苦、不可言传的下意识的忧郁。正是这股潜在的忧郁使他变得沉默,变得一切都不在乎,包括对自己的老婆。”离开女老师后,“印家厚一口气奔出了好远好远。在一个无人的破仓库里,他大口大口喘气,一连几声唤着一个名字。”这个让印家厚深藏的秘密就是聂玲。作者在这儿浅尝辄止,让我们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在印家厚的心底深处,但我们不知道她是谁。我们带着疑惑、带着探秘心理继续往下读。印家厚收到知青朋友江南下的信,他很好奇印家厚与聂玲分手的原因。印家厚没有回答江南下。这个让聂玲和印家厚共同坚守的秘密连读者也无从知道。作者为印家厚与聂玲的感情设置了一段空缺,聂玲和印家厚多年以来对彼此保持着同样的缄默。这种缄默意味着不能释怀,意味着煎熬,意味着那一段经历、那一份感情在各自的生命中占据着一个十分沉重和痛苦的位置。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个空缺,聂玲和印家厚的分手是他们彼此的秘密,他们的沉默就使得别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问题的答案,哪怕是作者本人。二、互联互通的诞生—结尾空缺传统小说多是有头有尾的,结尾空缺则掐掉了故事的结尾,使故事的结局变得模糊或不可知。池莉小说结尾空缺的作品主要有《水与火的缠绵》和《一冬无雪》。《水与火的缠绵》是一部长篇小说。曾芒芒自身是温婉流动的水与炽热耀眼的火的交融,只是真实的她总在别人面前展示其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水的一面。只有常声远不一样。在常声远面前,她才是任性的真实的自己。常声远比任何人都要理解她。曾芒芒被高勇明净的外表和良好的身世所迷惑而嫁给了高勇,但很快就明白高勇实质上的软弱和委琐。常声远因为高勇对他有恩,以朋友的身份为他们的结合做了很多事。但在长年的相处中,芒芒与常声远之间孕育出了深厚的感情。怯于道德的压力,芒芒和常声远彼此心照不宣,把感情深藏了起来。作品的结尾,曾芒芒和高勇的婚姻到了必须要结束的时候了。曾芒芒对儿子说:“妈妈让你吃惊的事情还多着呢!人生还那么漫长,难道不会再有奇迹?”“芒芒给常声远打了一个电话。问他:‘你明年还去长江捕豚吗?’常声远当然还要去长江捕豚。保护白鳍豚,是他终身的理想。曾芒芒说:‘那好。你做好准备吧,带我一起去。’‘真的?’‘真的!’是真的,曾芒芒已经决定了,从1980年5月的那个春天开始,到1998年的初秋,芒芒清醒地、坦然地、坚定地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明确决定。”故事结束了。那个“明确决定”是什么?没有答案。《水与火的缠绵》成了一部没有结尾的空缺的作品。芒芒从与高勇恋爱时就察觉到不对劲到漫长的半死不活的婚姻十来年的时间里,终于发现了自己,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终于成长为一个睿智清醒的女人了。她的决定是什么?我想,那一定是个能让自己幸福的决定。而且那个决定,一定与常声远有关。《一冬无雪》中李剑辉医生值班时因为病人死亡而被诬陷玩忽职守关进了监狱。作为好友的“我”为了救她四处奔忙。后来不得已自己做了好友的律师。“我”在神秘法官贾方的指导下做了充足的准备,得到了贾方的赞赏。故事在“我”走向法庭的时候结束了。我们不知道第一次做律师的“我”能否救出好友,不知道在台下把辩护词背得滚瓜烂熟的“我”在法庭上是否可以镇定自如。我们从故事开始就等待着结局,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结局。但是,无论是《水与火的缠绵》还是《一冬无雪》,空缺的结尾调动了读者充分的想象力。正如格里耶所说,现实本身是不确定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人生总是到处充满空缺,很多事情就算我们看到了一个结局,但也许还会有另外的结局呢?假如曾芒芒决定和常声远在一起,谁又能保证走进婚姻后的他们还能彼此包容永远默契呢?假如李剑辉医生终于无罪释放了,谁能保证她的名誉不受影响,保证高傲的她能够摆脱事故的阴影,还能是人人称赞的“金手”?生活充满变数,这也许是池莉不愿意为《水与火的缠绵》和《一冬无雪》安排一个完整结局的原因。三、叙事的“缺”中国文学从文学革命开始大力介绍外国文学到如今,已与外国文学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的方法由国外传入中国,开拓了中国作家的视野,丰富了作家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法。格里耶和博尔赫斯空缺理论在中国的集大成者是先锋小说家格非。格非在《青黄》、《迷舟》、《锦瑟》、《褐色鸟群》等小说中充分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空缺的故事。但我们可以说这些故事并不成其为“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往往是不确定的,例如《褐色鸟群》中的淇和“我”遇见了两次,和“我”有一次彻夜长谈,但她后来却说从来不认识“我”。格非小说中许多人物是不真实的,他们往往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格非用叙事的“空缺”艺术跟读者设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