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策略_第1页
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策略_第2页
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策略_第3页
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策略_第4页
教学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与微观策略蒋志萍教学活动中的何为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策略: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这个人很有策略”,就是说这个人有很多可供执行的方案,当一个方案行不通时,能够及时应变。策略:是一种意识(习惯)例什么是教学策略

一般讲,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更为广泛。今天的主要话题教育内涵教学活动中的宏观策略教学活动中的微观策略策略的应用对策略的反思教育内涵提供工具——知识和方法学会表达——各种语言功能学习思考——思维训练艺术修养——发现美、创造美文化底蕴——包容与发展发现规律——总结和运用。。。教学活动中的宏观策略教师:。。。知识量多≠好的课学生:。。。

学得内容多≠学业成功策略一:把握好课程(1)知识的掌握与理解;(2)能力的培养与发展;(3)通过教育达到个人的、职业的,乃至人类整体的目的.自信心的树立、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健康完美的个性、…教与学的整体关注点知识的层面

丰富、系统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之间取得的平衡技能的层面

保持高水平的思维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规律情感的层面

兴趣、现实意义、探索、合作空间…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策略二: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应当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平庸化的教育”与“精英主义教育”我国教育民主化的艰难历程教育民主——旨在谋求平等与优质兼得。教育民主是衡量教育进步的基本尺度。以“全民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民主新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所有公民平等地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一)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

——教育民主“与时俱进”的教育第一代:(1898-1919)长袍马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代:(1919-1949)西装/英美式两支粉笔进课堂,一讲到底/精英教育第三代(1950-1966)中山装/苏联式少而精/强调理论严谨第四代(1978-1995)茄克T恤考试第一/奥赛第一第五代(1995--)素质教育,创新教育9年义务教育/5天工作制/强调能力立意(二)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张力

——国际理解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内在统一“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旨在寻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美、日等国把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美国人”、“活跃于国际社会的日本公民”视为丰富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典型的例证。影响教育的文化因素家庭高度期望与管束善于“心算”的传统熟能生巧的教育古训强调背诵的学习理念重视现世功业的儒家文化“苦读+科举”的考试文化回避“原始问题”的考据文化(三)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回归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旨在寻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UNESCO的一系列研究报告集中体现了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世界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四)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关爱自然人是怎样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关爱自然——旨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课程发展的重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摆脱了人类主宰自然的思维方式,基于“整体主义”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看护者。(五)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

——个性发展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根源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实质“个性发展”的内涵个性发展——旨在寻求个性与社会的内在统一,“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对个性的理解显性和隐性多元智能与社会分工“从众”和“标新立异”例:“驴”现象教学活动中的微观策略微积分基本思想解析微积分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微积分策略的反思abxyo实例: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微积分基本思想解析abxyoabxyo用矩形面积近似取代曲边梯形面积显然,小矩形越多,矩形总面积越接近曲边梯形面积.(四个小矩形)(九个小矩形)观察下列演示过程,注意当分割加细时,矩形面积和与曲边梯形面积的关系.播放曲边梯形如图所示: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为曲边梯形面积为微积分基本思想分割替代求和取极限例子:最速降落把不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两点A、B,用怎样的一条曲线连接起来,才能使得在重力作用下,当质点沿着它由滑至B所用时间最少?(1)十六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沿着连接AB的线段滑落用时最少。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大名鼎鼎的伽利略认为:最速降落曲线似乎应当是过A、B而切于过A点铅垂线的一段圆弧。理由是:质点开初是以接近自由落体的速度下滑的,虽然圆弧比弦要长一些,但在下滑路程中有很长一段路,质点是以很高的速度通过的,从总体上讲,用的时间比沿直线下滑要更短些!1696年,瑞士数学家约翰贝努利认为伽利略虽然提出了正确的思路,但没有讲清下滑曲线是圆弧的道理。

由于从而上式表明:此时此刻质点运动的速度只与所在的层有关。换句话说,质点有各个分层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运动速度。就这样,约翰贝努利靠着超人的天赋,立即联想到光的折射:从A点发出的光线,经一层又一层的折射到达B。这条光线所走的路肯定就是最速降落曲线。

光的折射定律:由于

所以常量这个微分方程的解是圆摆线。

通过研究,发现连接A、B两点的最速降落曲线,既非直线也非圆弧,而是一条圆摆线!圆摆线:微积分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1)分割——教材分析技巧(2)替代——知识处理技巧(3)求和——顺序安排技巧(4)取极限——教学艺术呈现分割——教材分析技巧拆分有向知识的维度,语言的维度,思维的维度等大小有度拆分的知识元保持完整性扩充适量横向延伸,纵向拓展替代——知识处理技巧尊重教材关注知识序列替换清晰保持学科本质学生为本研究学习心理求和——顺序安排技巧教学目标明确保持教学重心不移逻辑顺序清楚确保知识逻辑无误教学意识清晰突出亮点收放有度取极限——教学艺术呈现教学连续光滑衔接自然,有起有伏教学特色鲜明教学主线明了:知识线、情景线、方法线展示个人风采明白自己教学特长,扬长避短

我们知道,边数为3的多边形叫三角形,边数为4的多边形叫四边形.类似地,边数为5的多边形叫五边形,……边数为n的多边形叫n边形(n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连结多边形不相邻两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合作学习HEZUOXUEXI下面我们来探索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规律.请填写下表(5-1):边数图形从某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划分成三角形个数多边形的内角和3011×180o4122×180o5……………n你从表中得到了什么结论?点评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o(≥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由于每一个外角和它相邻的内角互补,所以边形的外角和(每一个顶点只取一个外角)为×180o-(-2)×180o=360o

你知道这个算式是怎么得到的?对微积分策略的反思微积分策略不是万能的关注整体把握策略分析法与综合法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西方是分析式思维的传统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东方是直觉思维的传统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1前者活稀泥,后者条分缕析前者是模糊的,后者是清晰的前者价值灌输,后者价值澄清形象思维与的逻辑思维差异整体优先与注重分析的差异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差异注重情感与注重理性的差异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比较2西方重视事情的过程

东方则更注重事情的结果.

东方人:从不遵守制度来获取利益

西方人:则通过遵守制度来获取利益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3中国人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如守株待兔,如果西方人就会提炼成教条主义,掩耳盗铃在西方就提炼成主观主义。典型的例子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充满逻辑错误。感性思维能形象的表达思想,但缺乏抽象出概念、法则、定理的能力。所以中国人善于把握整体,但无法创造出砖瓦来构建知识的大厦。东方思维也对单个事物进行分析,也去观察,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格物致知”,哲学家坐在一棵树底下,一坐三天三夜,他坐在那里不是观察、解剖,做物理、化学或是生物学的实验,而是坐在那里体验、感悟,对细小的事情进行琢磨、推敲。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音乐也不一样,在音乐方面,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强调整体,乐器中的编钟,从高到低是排列的,单个的乐器似乎很少。建筑也是如此,我们讲究对称、平缓、圆润以及与环境的和谐,西方更倾向于独立、张扬、挺拔、与上天紧密相接。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但是我们确实更缺乏深入细致、精益求精的观念和精细化操作的作风,我们的传统思维似乎更适合于处理宏观问题、战略问题,更适合于某些艺术,不太适合应对战术性的细节性的任务。西方的思想启蒙者亚里思多德首先提出《方法论》,提出了归纳与演绎,为西方日后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孔子提出的是天地人和,君臣父子,礼、乐、仁…。是经世致用的道德政治哲学。今后世界人民希望不被科学所伤害也许就会更加重视它.蒋志萍jzp@感谢您的关注“多米诺骨牌”的问题

有300张多米诺骨牌,从1——300编号,每次抽取奇数牌,问最后剩下的一张牌是多少号?

答:第256号策略试着把牌数减少,去发现规律。

公务员考题□

问题: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和其它的重量不同,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简化问题:12个球一个天平,现知道只有一个比其它的球重,问怎样称才能用三次就找到那个球?

微软考题□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1930年,20出头的奶奶养育了3个孩子和一群鸡鸭。那年,一窝鸡蛋孵到只剩两天出壳,母鸡却意外身亡。奶奶只好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在奶奶将新母鸡物色好之前,有4只性急的鸡仔先出壳了。这4只第一眼认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在此后的日子里总是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而对“继母”感情淡薄。后来,这4只小鸡仔因为缺少母鸡的庇护先后夭折。在此之前,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明白一个理:小鸡小鸭总是把它生出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做妈妈,而且以后很难改变。

洛伦兹(Lorenz.Konrad)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在奶奶孵鸡的同时,万里之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