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_第1页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_第2页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_第3页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_第4页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葬地及相关问题

大宝子山秦公墓位于甘肃省礼县永平乡和永兴乡交界处,向东和向南蜿蜒流过。西有永平河,南有西汉河。上世纪90年代初该墓地经受了大规模疯狂盗掘之后,传出大量的青铜重器百余件和金箔饰片若干。有学者通过对散见于海内外的秦公重器的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特点以及相关史料的研究,并结合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材料的分析,称礼县大堡子山4个大型墓坑中有两座秦公墓,也有学者认为仅存在1座秦公墓或有秦公夫妻异穴合葬的可能,但基本确定4个大型墓圹中有两座为墓葬,即M2、M3,另两座为车马坑。两座墓葬的资料尚未发表,学界仅从当初的发掘者戴春阳先生的研究文章中窥见一斑,相关论文中多有介绍,在此不多赘述1。关于M2、M3秦公墓主问题,一直是秦文化研究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也是研究大堡子山秦公陵园的切入点之一。最早言及大堡子山秦公墓主问题的是李学勤先生。1994年李学勤、艾兰两先生介绍从礼县流散于纽约的秦公壶时,通过与传世的颂壶比较,认为当为庄公器2。然庄公身份仅为大夫,怎能持有公器?此说当商榷。白光琦先生则认为纽约秦公壶“不出襄、文二世。”3陈昭容女士认为纽约秦公壶年代较颂壶晚,故持有者应为庄公之后的某位秦公,“考虑到铭文字体接近武公镈、钟而去不其簋较远,则秦文公有可能是这一对秦公壶的主人。”4韩伟先生介绍其在欧洲访问期间所见的秦金箔饰片,认为其与秦早期文化有关,在做过碳十四测年后指出“营造大墓者,非秦仲、庄公莫属”5。李朝远先生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秦公鼎、秦公簋从形制、铭文、纹饰、铸造特点研究,认为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为襄公、文公墓。但“究竟何属襄公何属文公,目前尚难定一”6。王辉先生亦主张两座大墓墓主为襄公、文公,并对上博秦公器铭文中“秦”的两种写法进行了探讨7。陈平先生认为“大堡子山若果有二秦公墓,这二秦公更有可能是秦之文公与宪公。”同时还对是否存在两座秦公陵园持谨慎态度8。祝中熹先生也同意两座大墓为襄公、文公墓,并进一步指出M3为襄公之墓,M2为文公之墓9。2000年,原发掘主持人戴春阳先生撰文介绍1994年大堡子山发掘情况,并就墓主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即大堡子山只有一个秦襄公陵园,M2是秦公主墓,M3为其夫人的袱葬墓,整个秦公陵园应为秦襄公及其夫人的夫妇异穴合葬墓1,此系后说,却颇有新意,影响较大。张天恩先生则认为大堡子山可能存有四公墓,除襄公、文公外,还应有未被确认的静公和尚未被发现的宪公墓10。2004年祝中熹先生对“夫妻异穴合葬说”产生怀疑,从墓葬时差、墓葬位置与规格及器铭称谓三个方面进行反驳,并再次强调大堡子山两座大墓墓主是有父子关系的襄公和文公11。此观点目前在学界几成主流。梁云先生曾考证《秦纪》中宪公的居地“西新邑”和出子的居地“西陵”是一个地点,即今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出子“葬衙”则是这个地点的墓葬区,即大堡子山墓地,葬有宪公、出子两代秦君12。2007年有学者来礼县考古发掘现场考察交流,提出大堡子山墓地可能葬有襄公和静公的新观点13。自2004年起,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笔者有幸作为考古队成员参与了天水、武山、甘谷、清水、张家川、礼县等区域内早期秦文化的调查和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2006年考古队对大堡子山进行全面钻探和重点发掘,发掘出了大型房屋建筑基址和祭祀乐器坑及人祭坑等,在“乐器坑”中出土有3件镈钟和8件甬钟及一组大型编磬。最大的一件镈钟上有铭文26字,有三处“秦子”出现。在掌握了这些资料后,撰写此文,就教于学界前辈。依笔者拙见礼县大堡子山两座秦公大墓,M2应为出子墓,M3应为襄公墓。从2006年大堡子山大规模钻探情况来看,除原有的两座大墓外,再无墓道长度超过20米以上的大墓。之前发掘的9座墓葬的年代基本处于两周之际,而流散于国内外的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文物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1994年抢救发掘的9座墓葬的年代也基本在这个大的年代范围内,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公之前的秦代诸公埋藏在不同的墓地,范围不局限在大堡子山。这一点,张天恩先生在礼县调查过程中也给予肯定14。据目前调查、钻探和发掘所掌握的资料看,大堡子山仅有两座大墓,性质为秦公墓。文献确有记载死后葬于西垂的秦公仅秦襄公一人15(文公《秦纪》载“葬西垂”而《秦本纪》曰“葬于西山”,文献不统一,待以后考察)。现仅结合2006年对大堡子山的发掘及近三年围绕礼县所做的调查工作,对大堡子山两座秦公墓主作进一步的探讨。自庄公受封西垂大夫,复居西垂以来,居于西垂并可能葬于此、可以称得上秦公的有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出子和宪公五位。我们用排除法,将庄公、文公、静公、宪公说一一解析,以证明礼县大堡子山两座秦公大墓的墓主非襄公和出子莫属。首先可以排除庄公。因庄公生前未曾如铜器铭文那样称“秦公”,称公乃是其子襄公救驾有功,始封为诸侯后,对父君的追谥,其死时的身份是周的西垂大夫,是不能以公号安葬的。排除文公、宪公说。《史记·秦本纪》云:“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秦本纪》又说:“宁(宪)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随灭荡社。……十二年,伐荡氏,取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陇西西县”。而《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宁(宪)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卢连成先生认为宪公葬地应在礼县。《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所指西垂、西山乃为一地16。陈平先生也认为“秦文公、宪公墓应于襄公、庄公墓同在汉晋之陇西西县而今之礼县秦西垂故地”8。卢、陈两位先生的结论有待商榷,但都承认宪公所葬之西山与文公所葬之西山当为一地之事实。关于文公葬地,《秦本纪》曰“葬于西山”而《秦纪》载,“葬西垂”。《史记》当作信史,而《秦纪》乃秦人所记,也应正视,抑或太史公之误,抑或流传之谬,二者孰对孰误,无据可考。宪公葬地确有可商之处。《秦本记》云:“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葬西山。”《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宁公墓在岐州陈仓县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帝王世纪》云“秦宁公葬西山大麓,故号秦陵山也。按:文公亦葬西山,盖秦陵山也”。卢、陈二先生之宪公葬于陇西西县论,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宪公当葬于陈仓之西。秦文公迁都至汧渭之会,营筑新邑于陈仓,并以此为据点,辛苦经营40余年,“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在陈仓为鄜畤,做陈宝祠,伐大梓,丰大特,伐逐西戎,设史官立法令,辟疆拓土,使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此时的秦国已完全控制了关中西部,并以强硬态势不断对周边小国及诸戎攻伐,吞并蚕食。周边诸戎小国常年被动挨打,早已对秦国构不上威胁。秦自古有“陵随都移”的习惯,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文公、宪公葬于新都陈仓附近未尝不可。故以《秦本纪》之所云“西山”当为古陈仓以西之山为是。宪公,文献又称为“宁公”,十岁即位,22岁卒,享国12年,其间又要“伐荡社”、“与亳战”,似乎无力经营陈仓与相距甚远的西垂,自不会葬于秦岭之西的“西山”。此论陈昭容女士有精辟见解17。王辉先生也持相同意见,并从秦文字风格方面进行讨论,认为大堡子山不可能有宪公器,指出太公庙出土武公钟、镈铭称“余小子”。作器时武公及母“王姬”并称,足见其时武公年纪尚小,地位未稳,器作于武公初即位时。宪公卒年下距武公即位只有短短的六年,就秦文字的演变过程而言,这六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宝鸡太公庙武公钟、镈与大堡子山带臼组秦公器文字差距较大,与省臼组器差距虽较小,但绝对不可以忽略不计。即此而言,也可见大堡子山不大可能有宪公器。我们支持此说。排除静公说18。静公是文公太子、宪公之父。《秦本纪》云:“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静公。”未曾享国就已去世,但后世仍称之以公。宝鸡太公庙秦公钟、秦公镈在铭文中即有“刺刺邵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的记录。有学者主张静公即秦子,认为静公是秦国宗法制链条上处于宗子地位的关键环节。并引孙贯文先生论称春秋时列国诸侯未即位往往称某子,如《春秋》将宋、卫等国的嗣君称为“宋子”、“卫子”等。称秦子是静公而非出子,出子只是一个“无知孩提”,是一个“傀儡”“其生前恐亦无以秦子名义作造兵器之可能”19。李学勤先生曾认为秦子是襄公受封为诸侯以前的称呼20。秦子姬簋盖面世后,他改易旧说,认为秦子乃太子静公,“子”就是太子的意思21。此论有一定道理,但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静公乃秦国太子,而秦子非秦之太子。王辉先生认为,诸侯太子一般国名后称太子,如虢太子元徒戈之虢太子不称虢子,诸公子一般国名后加私名称公子某,如秦景公之弟公子缄,不称秦子。又《左传·定公五年》称公子虎为“秦子虎”等。宋、卫等国嗣君在《春秋经》中称为宋子、卫子,都是在其父死后居丧期间的称呼,这种称子的习惯,是新君表示不忘父亲,是他幼小的儿子。同理,“秦子”之“子”也是“诸侯在丧称子”的意思,应是秦国春秋早期某位初即位的幼君,宪公、出子、宣公初即位时都可能称秦子,又以出子的可能性最大。出子虽是孩童,但也是一国之君,并不妨碍以他的名义制造兵器22。董珊先生同意秦子是出子的意见,认为秦子姬簋是秦子为其母秦子姬所作的一件祭器23,很有见地。参考秦子姬簋铭文“□受命□(屯?)鲁,义(宜)其士女”“秦子之光,邵(昭)于□(夏?)四方”,2006年联合考古队发掘的大堡子山祭祀遗址出土的青铜镈钟铭文明确记有“秦子峻岭在位”,对比之前秦子器铭文多有“受天命”、“受大命”的记载,完全是堂堂国君的口气,可见秦子一定是在位国君而非未曾享国的静公。秦人世系中,脉络较为清晰的是非子一系。依照《史记·秦本纪》和《始皇本纪》对照排序,自非子至德公,历11公,约近200年。襄公8年护周平王东迁有功,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文公之后历静公、宪公、出子、武公、德公,约有百年,历经了春秋中前期。秦世系中,有两位“出子”。宪公之庶子—出子,《三代世表》作“出公”。宪公卒后,曾被其母鲁姬子、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等人拥立为君,在位6年。因此,有史料称为“出公”。战国中期,惠公之后,另有一位“出子”,在位2年,因与我们讨论的春秋时期秦公墓主相去甚远,故不赘。综合目前所知的秦子器:兵器有广州博物馆藏“公族”戈、故宫博物院藏“中辟”戈、西安市公安局缴获的“秦子元用”戈24、澳门珍秦斋藏一件“左辟”戈、《三代吉金文存》19·53·2及20·40·3著录秦子戈、矛各一件,容器有盉、簋,盉现藏于美国,澳门珍秦斋藏秦子姬簋(盖已残损,仅存捉手及其周围的盖面),乐器有日本美秀(MIHO)博物馆藏有秦子甬钟等,虽流散各地,但年代非常集中,处于春秋早期偏晚段,大多数学者认同其出处集中在礼县大堡子山墓地。秦子诸器中兵器为大宗,且有“公族”铭文,可见持之者乃宗法制之主干,是参与战事的主体。出子在位6年期间,文献记载并无战事,即位又不合宗法,乃是“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有篡位之嫌,故在其母鲁姬子或弗忌、威垒、三父等权臣策划下一面铸造兵器彰其战功,一面铸以礼器祭于天地;一面公然宣扬自己受天命,一面又谦称“秦子”,以掩盖其不合宗法的继承身份。正是由于这种不合宗法的继承身份,在其母鲁姬子死后即被三父等权臣“贼杀”,《秦本纪》和《秦纪》中称“子”而不称“公”。在宝鸡太公庙秦公钟铭中甚至没有他的谥号。还有一种解释:大庶长等人废太子立出子未必是朝臣人人举手同意,相反一定会有一批人拥戴太子而反对出子,其称秦子不称秦公乃是政治斗争的产物。2006年9—11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会同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联合在大堡子山进行发掘,在距被盗秦公大墓M2西南部20余米处发现春秋早期祭祀遗址。发掘简报目前尚未发表25。2006年11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召开的成果汇报会向社会公布了该年度的成果和收获,从而得知:“乐器坑”坑口距地表深约2.1、坑长8.8、宽2.1、深约1.3—1.6米,东西方向。坑内南排木质钟架(仅存朽痕)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附于镈)、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有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仅存朽痕)下为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另发现漆器痕迹。3件青铜镈一大两小,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形制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相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铭文记有“秦子作宝和钟……”20余字。与“乐器坑”同时还发现“人祭坑”4座。这种用青铜“乐器坑”或“礼器坑”祭祀的方式曾在河南新郑的郑韩故城发现过,其年代略晚于大堡子山“祭祀坑”,为春秋中期。笔者以为:此祭祀遗址当为祭祀地神(社稷神),用以镇压出子的鬼魂之用,埋藏时间当与为出子举行葬仪的时间同时。图一为祭祀遗迹的发掘平面示意图:K1—K4为人祭坑,K5为乐器坑26。按照原始宗教的信念,鬼魂嗜血,见血则安。“血,特别是人的血,是玉液琼浆,它把人同神以及人同人联系起来。”27商人继承了原始社会野蛮的血祭习俗,并使其发展到骇人听闻的程度。史载“殷人尚鬼”、“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28。河南殷墟清理的191座祭祀坑中,人牲多达1178人29。《周礼·春官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注云:“此皆地祇,祭地可知也。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也。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秦人本身对血祭、人牲特别钟爱,故所有秦公墓内均有大量人牲。社稷神即地神,主万物生长、生殖繁育。后代的坟丘多是对地神的一种祭祀,以使死者的灵魂得以安息。K1—K4四座人祭坑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祀、以血祭地。出子死于“贼杀”,大庶长等人由于心理原因,在埋葬出子的同时进行祭地活动,使出子的鬼魂不能作祟。四座祭祀坑环绕在乐器坑周围,与其说是祭祀,不如说是镇压。由于时间的推移,地表建筑已毁坏殆尽,我们只能通过地下的遗迹、遗物对其性质进行推测,得当与否还待学者进一步讨论。关于“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西垂”、“西犬丘”,“西”的概念,学者多有精准论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妻,生中潏。以商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此“西垂”经段连勤先生考证,证实它就是一个与西犬丘异名同实的具体地名,而不是泛指西方边陲的含糊的地理概念30。《史记·秦本纪》称“庄公居其故西犬丘。”所谓“西犬丘”是与关中槐里的犬丘相对而言,自东方畎夷而来。具体地望则在今礼县大堡子山—赵坪一带,即200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调查的三个周秦文化分布中心区之一31。《秦本纪》载庄公被赋予其先大骆地犬丘而称西垂大夫。《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汉陇西西县是也”《秦本纪》又称“文公元年,居西垂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