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悲剧原因_第1页
洛丽塔悲剧原因_第2页
洛丽塔悲剧原因_第3页
洛丽塔悲剧原因_第4页
洛丽塔悲剧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早凋零的野百合——浅谈洛丽塔的悲剧性汉语言102李璐瑶201050515204摘要:《洛丽塔》作为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描写了小仙女洛丽塔和继父洛丽塔的畸形之恋。一个少女该享受的美好年华却蒙上了黑色的阴影,整个故事笼罩着强烈的悲剧色彩。本文试图从分析洛丽塔所处的生存困境入手,通过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的破碎以及亨伯特的出现来探究,揭示洛丽塔的人生悲剧。关键词:洛丽塔悲剧亨伯特引言纳博科夫——俄裔美籍小说家、文艺评论家,被世界文学评论界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他的作品中影响最为广泛,最受争议的并且使其获得国际声誉的还是他的小说《洛丽塔》。起初,对“洛丽塔”这个名词有了解是通过一首歌,歌曲是根据洛丽塔故事而创作的,之后看了97年的电影被那个纯真调皮的小洛丽塔所吸引,最后有很大兴趣去读小说,这也许不是一种好的读书方式,也许脑子里已经有了电影的思维模式,但是脱离一切外界影响,我还是为小说中那个小仙女的结局而感到惋惜,正像黑兹太太第一次介绍洛的时候那样,她和那些百合花融为一体是那么的美,对于亨伯特的爱,我是同情的,但是结局是不可逆转的,时间是握不住的沙,一切都已经不能回到从前了。一位从法国移民美国的中年男子亨伯特·亨伯特在少年时期,与一14岁的少女安娜贝尔发生了一段初恋,最后安娜贝尔因伤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恋童癖,他将“小妖精”定义为“九到十四岁”。亨伯特最先被一名富有的寡妇抛弃,后来又迷恋上女房东黑兹的12岁女儿洛丽塔,亲呼她为小妖精。由于儿时的阴影,亨伯特对洛丽塔无法自拔,为了亲近这名早熟、热情的小女孩,亨柏特娶女房东为妻,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后来女房东发现自己的丈夫对女儿的企图和对自己的不忠,一时气疯往外跑,被车子撞死。亨伯特将洛丽塔从夏令营接出一起旅行,他以为在洛丽塔的饮料中下药,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猥亵她。结果药效全无,相反第二天清晨洛丽塔主动挑逗亨伯特,发生乱伦的关系。亨伯特之后告知洛丽塔她的母亲已经去世,至此洛丽塔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必须和继父生活下去的这个现实。亨伯特带着洛丽塔以父女的身份沿着美国旅游,他利用零用钱、美丽的衣饰等小女孩会喜欢的东西来控制洛丽塔,以及继续满足自己对她的欲望。长大后的洛丽塔开始懂得和畸形的生活抗争,于是她开始跟年纪相当的男孩子交往,在奎尔蒂的掩护下借着一次旅行的机会脱离继父的掌握,一开始亨伯特疯狂的寻找,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三年过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信上说她已经结婚,并怀孕了,需要继父的金钱援助。亨伯特给了她400美元现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还有把屋子卖了买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约。他要求洛丽塔说出当时拐走她的人,洛丽塔告诉他那人正是奎尔蒂,并且她和奎尔蒂出走后,因为拒绝了奎尔蒂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摄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尔蒂赶了出来。亨伯特请求洛丽塔离开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绝了这个要求,亨伯特伤心欲绝。他追踪并枪杀了奎尔蒂。最终,亨伯特因血栓病死于狱中,而17岁的洛丽塔则死于难产。社会时代的因素《洛丽塔》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对洛丽塔这一代的青少年的影响很巨大。他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商业广告和电视广播,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慢慢地侵染后,他们学会追逐物质享受,崇尚及时行乐。正如康马杰在《美国精神》中所描绘的那样:“20世纪20年代那十年是经济繁荣、讲究物质享受和玩世不恭之风盛行的十年”。[1]洛丽塔生活在此种社会大环境下,再加上亲眼目睹自己母亲的市侩虚荣,自然而然的养成了对物质利益狂热追求的态度,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消费者。所以小说中的洛丽塔才会被亨伯特的零用钱和漂亮衣服所掌控,她在金钱面前抵挡不住诱惑,甚至为了零用钱而和亨伯特发生关系。在得知妈妈已经去世的消息后,亨伯特买了一堆小女孩的玩具、衣服、零食来满足洛丽塔,在我看来,她已经无处可走,亨伯特的物质满足已经是最后的求生稻草。小说中亨伯特这样说道“她所爱好的事物清单上那些显著的项目——悦耳动听、节奏急促强烈的爵士乐、方形舞、又甜又腻的圣代冰激凌、音乐片、电影杂志等”[2],她对任何电视广告和意见深信不疑,看到广告牌一定要亲身尝试。她爱看电影,不厌其烦;爱听哼哼唧唧的流行音乐;吞食五花八门的糖果、冰激凌和各式饮料;贪婪地阅读少年杂志和画报上的笑话、漫画和明星照片。[3]洛丽塔这些享乐消费思想以及扭曲的价值观无不影射了美国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侵蚀,也让我想起了现在发达的网络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小觑,不少学生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为了虚拟的游戏和家人争吵。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网络的作用不可或缺,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平衡其中就像美国当时的社会风气,在不好的另一面却是经济的繁荣发展。除却那些物质消费上的影响,洛丽塔在经过电视上那些过于开放的问题的耳濡目染,已经对于自己的童贞满不在乎,并且她认为那是成人间的秘密世界的一部分。在亨伯特之前,洛丽塔就在那些所谓正规的夏令营和玩伴多次做“好玩”的事。第一次两人在旅馆里住宿,早上的洛丽塔可以算是主动引诱亨伯特的,显然很老成的样子“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吗?”[4]可以看出,单纯的洛丽塔是对所谓的贞操很淡薄,这应该让亨伯特所没有预料到的。洛丽塔生活在这个社会下,没办法不被影响,更何况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她的年纪是模仿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不管好坏。在我看来,社会方面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社会上的负面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庭破碎的影响俗话说:最好的启蒙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然而一个完整的家庭都没有,没有宠爱自己的母亲,哪来的温暖和好的教育呢。托马斯·摩尔认为:“如果今天的家庭中缺乏父亲的话,那也许是因为在社会中缺乏他的灵魂形象”。[5]父亲的角色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上都是很重要的,父亲的影响可以决定孩子的安全感,没有父亲就像是没有保护,洛丽塔就很需要这种保护。作为母亲的夏洛特是不称职的,她并没有做到母亲该做到的责任,但她又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生活失意,孤独寂寞,从而把洛丽塔当做发泄对象,恶语相加。在这种残缺的家庭里洛丽塔和母亲关系的恶化更加深了对父亲的幻想,虚幻的父亲是完美的,和虚伪自私的母亲截然不同。极度渴望拥有完整家庭的洛丽塔在见到亨伯特后产生了父亲的感觉,她自觉不自觉地靠近亨伯特,希望获得那父亲的宠爱,和母亲争宠一般,看到他们坐在秋千上,她一定要去挤在中间,说说笑笑就像真正的一家人那样。夏洛特和洛丽塔的生活中是会有惯常的争吵,这对亨伯特这个父亲更有利,他对洛丽塔的关爱变得名正言顺。夏洛特看不惯亨伯特对洛的宠爱,想尽一切办法把洛丽塔支走,在假期迫不及待的把洛丽塔送到夏令营,她没有意识到营地并不会培养孩子的知识、健康和性情,反而是不负责任的做出些龌龊事。她希望让洛丽塔早点离开家,完全投入在自己的婚礼准备中,放心的把洛丽塔放在夏令营中。其实,我相信夏洛特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没有哪个母亲不舍得爱孩子一点,要不然也不会在发现亨伯特的日记后崩溃痛哭,她第一时间是给自己的孩子写信,想要确保她的安全。也许是儿子的夭折和丈夫早逝对她的打击,让她对洛丽塔很苛刻,这应该是害怕失去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家庭的力量,它可以让一个孩子优秀,也可以摧毁一个孩子。亨伯特的孽行如果说洛丽塔在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迷失方向,那么亨伯特则进一步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再次将她推进无尽的深渊,亲手扼杀洛丽塔的青春。有时我想也许不是亨伯特,也会有别人来代替这个角色,成长在破碎的单亲家庭,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社会环境下,一切已成定局。少年时,亨伯特爱上了比他大几个月的安娜贝尔,但这一段早恋是坎坷的,他们多次试图进行亲密的举动都被打扰,不久安娜贝尔死于伤寒。敏感的他有着压抑的童年,也造就他迷恋九到十四岁的少女,这应该也是在寻找安娜贝尔的影子,那个一直存在于内心不变的少女。在亨伯特第一次见到洛丽塔时,他拿每个细微之处去和他死去的小新娘的容貌核对比照,之后便疯狂的迷恋上了洛丽塔。正是由于这疯狂的痴恋和洛丽塔对父亲的渴望,使洛丽塔的后面的生活变得畸形,变得可悲。在他内心的想法得逞后,带着洛丽塔开始旅行,这也是悲剧生活的开始。洛丽塔从寄宿学校被接走后,他不让她参加同龄人的正常交往活动,阻止她和同龄的异性接触,连对洛丽塔正常的活动与游戏一一阻止,洛丽塔为了出演话剧而和他发生关系,似乎洛丽塔已经习惯用这个方式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看起来受洛丽塔摆布,但是其内心有无数龌龊的想法,旅行间住旅馆的时候很担心别人的注意,经常换地点住宿,性格多疑,尤其是后面奎尔蒂出现的时候,这也给洛丽塔带来很大伤害更加想脱离这种生活。严加看管下的洛丽塔与世隔绝,唯一能做的是物质的享受,看漫画,买衣服,听音乐,长时间的被控制和不停变换的陌生环境,这对一个处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是很残忍的。为了减缓洛丽塔快速的生长发育,保持她的童稚状态,他不顾恶果给洛丽塔服用安眠药,因为超过十四岁,她就不再是小仙女。我记得有一次是亨伯特接到学校的电话询问洛丽塔没有上课的原因,这让亨伯特变得病态的疯狂,他就像自己的东西被侵犯了一样情绪激动并且打给她的朋友进行查证,他们之间的争吵也正是洛丽塔逃离计划的开始。不可否认,亨伯特是爱洛丽塔的,但这种痴恋是畸形的,让人窒息的控制欲毁了洛丽塔的后半生,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在洛丽塔生病住院的时候,亨伯特走了六十英里去买各种书,亲自去采集野花来探望,这是一个可悲的男人,爱错了人,爱错了时间,铸就了洛丽塔的悲剧人生,也铸就了自己的悲剧。洛丽塔也爱亨伯特,但那只是对父亲的爱,父亲与情人角色的混淆无情的击碎了她的“父亲梦”,最后一次亨伯特拿钱来给洛丽塔时,她说:“他伤了我的心,而你干脆毁了我的一生”[6],她把奎尔蒂是当做情人看待的,却一直把亨伯特当做父亲。这份爱情疯狂又唯美,让我们打破自己的价值观而同情亨伯特,然而它无法抵挡时间的考验也躲不过命运的捉弄,我们只能为之一叹。总之,不管是洛丽塔还是亨伯特都是一个悲剧收尾,最后洛丽塔难产而死始终遗留在我的脑海里。《洛丽塔》这部小说从被禁而被列为世纪之书及最为有影响的书籍,这体现了人们态度的转变,以及小说反映的问题的深刻,从而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7]小说里亨伯特的初恋安娜贝尔以及前妻瓦莱里亚难产的死、夏洛特的羞愤之死叛或许也诏示着悲剧的结局。也许小说人物开始就陷入了所谓的悲剧的怪圈。茅丽莎认为,“每一种悲剧都在编织该悲剧的民族周围划出一道魔圈圈着人和社会的发展,人会陷入不同的生存困境,即从一种生存困境走进另一种生存困境,从一道魔圈跳入另一道魔圈”,或许也不无道理。[8]她的命运在一道道的魔圈中不断交替,但又具有反抗的勇气,就像那草地里的野百合。参考文献:[1]康马杰,南木等译,《美国精神》[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2]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主万译,《洛丽塔》,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3]王青松,回归现实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