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的复习提要和习题集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1、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农业的基础性和粮食安全弱质性风险性农业的历史贡献国际经验?理论框架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道德基础,它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这个问题。理论是政策选择的基础,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存在一个先验的、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相反,就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而言,各个国家基于不同的国情和利益追求,对相关理论普遍存在实用主义的选择性利用。?比如,有的国家推行所谓的“收入平价”原则,试图通过大规模补贴把农民收入提高到与城市居民大体相等的水平;有的国家奉行“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各国均应根据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换回本国所需要的产品;还有的国家立足“动物福利”原则,对出口国的饲料安全与饲养环境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1)传统理论框架?从我国的情况看,过去一直强调基础产业理论,即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其实,基础产业理论跟我国历史上的农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理论可细分为要素贡献论、产业制衡论和自然属性论三个层次。? 要素贡献论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库兹涅茨在《经济增长与农业的贡献》 一书中的“经典分析”,指的是农业对经济增长所具有的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大贡献。?产业制衡论主要关注工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第一次产业分工之前,“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经常提供剩余产品时,工业以及其他部门才能相继脱离农业而独立”;在工业化推进期间,“如果农业不能继续提供有保障的食物,以及部分原料、市场和要素贡献,工业化将急刹车或停滞”;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则要“以工业反哺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自然属性论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 “是由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能够生活,首先要求衣、食、住、行及其他东西”和“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阶段,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的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 ”。?应该说,这三个理论层次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有着内在的、有机的相互联系。从政策效应看,由于注意到了四大贡献,所以就利用“剪刀差”和“粮食定购”,大肆从农业提取积累资金;由于注意到了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所以官方要求 “加强农业”、“重视农业的口号不绝于耳;由于注意到了农业的自然属性,所以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增加农业产出。?客观地讲,基础产业理论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理论的错误应用也直接导致了对农业的过度掠夺,恶化了农民的处境并加剧了农村的贫困。(2)新型理论框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继续奉行基础产业理论可能将使我国农业陷入困境。我们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框架有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弱质产业理论,另一个是多功能性理论。?弱质产业理论?农业是一个需要扶持的弱质产业。在发达国家,一些经济学家在给政府的政策建议书内,经常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作为第一理由,促使政府增加对农业及农业科研的投入。按照非均衡理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越早的产业,比较利益就越低,而产生较晚的产业,其比较利益就越高。农业作为一个母亲产业,是人类最早的产业之一,这就造成了其比较利益的低下。?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当期的生产计划基本上是根据上期的价格走势确定,无法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供给缺乏弹性,产出水平往往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产出太少时,面对市场机会无能为力,错失赚钱的机会;产出太多时,因农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易腐、不耐储存的特点,只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 农业生产既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过程,因而面临着双重风险的压力。一方面,农业生产可能会遭遇洪涝、干旱、沙尘暴、病虫害和瘟疫等灾害,生产形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值实现要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在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情形下,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存在着很大的经营风险。?第三,投资回报率低。一般而言,农业生产普通存在资金周转缓慢、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投资回收周期较长和资本利润率不高的情形,对逐利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当然,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产业链增值利润的回馈分享,使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投资回报率低于其他产业的事实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都是市场经济中的弱者,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但对我国而言,这种弱质性还有更为复杂的根源,比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多功能性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最先在其 稻米文化”中引入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之后,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相继出现在《21世纪议程》、《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等联合国文献之中。?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注意到农业对保护遗产、确保粮食安全、保持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保护地面景观与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农业多功能性概念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认识农业这一古老产业,从而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制定新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认为,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农业的地位,有助于唤起国民对本国农业的热情。对日本而言,如果仅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可能会放弃农业,以换取经济总量的增长。但如果从多功能性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因为农业不仅能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而且能带来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多种效用。据日本有关研究单位应用替代成本法测算的结果显示,农业多功能性给日本的农区和山区丘陵区分别带来550亿和240亿美元的效益。?日本尚且如此,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就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我国而言,农业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提供生存保障,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传承历史文化,可以维护自然景观。总之,农业是一项公益产业,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农业对我国的贡献绝不仅仅是GDP的问题, 它需要全民进行关注,需要各方力量进行扶持。3、政策建议?(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国内支持总量。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是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的主要措施。WTO规则并不笼统地反对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限制的只是那些对生产和贸易有扭曲作用的支持措施。因此,必须坚持农业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在现有水平上逐年增加。?(2)调整农业支持保护结构,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基础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储备。二是完善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提高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在中小型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方面的责任,把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财政支农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村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目前实施的大豆、小麦、玉米良种推广补贴试点,取得了显著效果,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并进一步向其他农产品延伸。五是继续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结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建立对化肥、农药、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政策性补贴制度。?(3)改进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民直接补贴规模和范围。既可以考虑不与产量挂钩的直接收入补贴,也可以考虑与产量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还可以考虑选择某些对增效增收作用明显的生产环节进行补贴,如机耕机收补贴,推广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补贴,检验检疫补贴等。改变单纯依赖政府直接救济的做法,积极试点农业保险与灾害救助相结合的自然灾害补助。加强不同财政支农方式与其他支农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强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税收、担保等经济杠杆工具,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农业。?(4)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质量管理和出口企业的保护, 努力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也应该探索积极的出口促进措施,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近期,应重点针对一些国家利用技术壁垒、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设置贸易障碍,严重阻碍了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严峻现实,加大对外谈判交涉力度,建立与进口国的双边或多边磋商机制,为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国际农产品产需情况及绿色认证标准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掌握国外最新贸易政策动态,及时对社会发布,为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将农产品精加工增值税进项抵扣率与销项税税率一致起来;提高大宗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退税率,按照增值税的征税率进行退税。2、 试述我国目前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1)粮食直接补贴。2004年中央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抽调100亿元资金对农民进行直接性补贴,这项政策开展至今一直持续。各省做法基本符合中央指导意见,即以财政为基础直接对农民进行经济补贴。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对农民所有良田进行统计,案面积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数额一定,不管农民所种植作物种类优劣,同等给予补贴。?(2)良种补贴。粮种补贴的价格会因年而变,基本上保持上升的态势。2010年的标准是:油菜10/亩,小麦10/亩,水稻15/亩,玉米是10元/亩。江苏省有关小麦的良种补贴政策比较典型,2009年中央财政实施的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在江苏省实行补贴全覆盖,补贴原则定位为小麦良种补贴坚持政策公开、全面覆盖、直补到户的原则。全面覆盖:对种植小麦的农户按照种植面积全部进行补贴;直补到户: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户,确保农民受益,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3)农机具购置补贴。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国家要求对农机具的进行购置补贴,我国的农机具补贴主要包括补贴新型农机具的添置、新农艺的推广等,农机具补贴政策随着科技进步范围也在扩大,主要政策覆盖还应包括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4)最低价收购。最低价收购价政策基本每年都会有新的文件明确规定价格水平和执行时间。各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会商,准确判断市场价格水平,当市场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时,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要立即停止最低收购价收购,严禁通过各种方式抬价或变相抬级抬价收购。为稳定市场预期,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较多时,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可暂缓轮入,并按管理权限适当延长轮换空库期。?(5)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以政府财政为支持对农作物投保,以防止在面对较大自然灾害时农民也不至于遭受巨大损失。?一、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和市场调控机制。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逐步完善适合牧区、林区、垦区特点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扩大销区粮食储备规模。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企业参与收储,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二、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大力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有关扶持政策要向商品粮调出量大、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产粮大县(农场)倾斜。继续减少直至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 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加快优质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糖料生产。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实施规模,年内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农场)。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大型农产品基地,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3、为什么要把“三农”放在首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历来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从农业基础论到“三农”是“重中之重”,“三农”理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进步轨迹。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决定了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位.因为: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 .其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稳定 .因为,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很重要的是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中国稳定不稳定,也看这80%稳定不稳定.最后,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是能否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对策研究(1)从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到 “重中之重”战略选择,当代“三农”理论阐明了根本认识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的首要地位。尽管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会有所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始终突出。(2)从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到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当代 “三农”理论阐明了体制机制问题。坚持市场取向,不断深化改革,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好农产品价格政策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3)从重视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到逐步形成“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和贯彻“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当代“三农”理论阐明了政策选择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发展如果光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必须通过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手段加以扶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4)从改善农村面貌的初步构想,到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绘就,当代“三农”理论阐明了总体目标问题。从最初提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朴素理想以来,我们党在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上日渐清晰。(5)从巩固传统农业,到全面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当代“三农”理论阐明了发展道路问题。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类社会对于农业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赋予农业新的内涵。4、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通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才能保持农村稳定,农业保障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明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是工农业由非平衡发展转向平衡发展的载体,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难点,关系着结构调整的成败。目前,干部和群众对结构调整的重要和紧迫性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还没有完全做好,结构上的问题,品种品质上的问题,布局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还不完全清楚,甚至顾虑重重;有的连我们基层干部也不完全清楚。具体体现为:市场还看不准,发展路子还不宽,对农民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还比较滞后。总体上还缺乏明确的规划不同程度地存在简单模仿外地经验和模式。要使结构调整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有一点显得十分重要,就是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对接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带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龙头企业就是找到了市场。龙头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对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的行政干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缓慢的内在原因是:农产品产量与农村劳动力 ?°两个充裕?±并存;农业生产劳动率和农产品转化加工率?°两个过低?±并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但从种、养业中获利,还可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加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杜青林: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大战略?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产生,并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大家知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农户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农业生产力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个背景下,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就开始积极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在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开始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新的经营方式,这就是最初的农业产业化雏形。 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经营方式逐步发展起来,并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历史性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产业化有一个大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重要论断,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具体部署。农业部等八部委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从财政、税收、信贷、外贸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并先后组织认定了37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究出台了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各地党委和政府也都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并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从各地实践发展来看,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直接而有效地带给农民,比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推进农业产业化,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快、势头好,成效显著。有四大特点:?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三是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四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近年来,各级政府除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措施外,还不断加强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及时的政策、科技、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服务。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许多地方还帮助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实施 “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免除费用,优先通行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主要问题?在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化组织竞争力弱。与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我国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比较弱,我国最大的重点龙头企业与世界食品加工业50强的几百亿美元相差很远。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明显落后,?二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从纵向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 40%--50%,其中二次以上深加工仅 20%,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也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设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鼓励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特别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创造名牌产品。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龙头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形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之,要通过引导、扶持和支持,尽快形成一大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成功经验,逐步加以推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完善政策,加强指导,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落实好现有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调整和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逐步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税务部门降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税、优先兑现出口退税等,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5、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该做什么?5.1政府应有所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出现结构性过剩,农业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及市场双重约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专用产品少,区域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初级产品比重大,加工产品少等等,开始暴露出来;中国已经加入 WTO,农产品市场会逐步开放,农业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农业中的矛盾与国民经济增长减缓、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等问题结合在一起,与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就业结构变动结合在一起。在这样一系列特殊背景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其内涵之丰富,任务之繁重,意义之重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调整也必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因此,需要政府、农民、企业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协同努力。从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我国,由于诸多矛盾的集结,以及市场化的不充分,政府更应该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讲有以下一些方面:?(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包括支持农村生产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及其他。近年来,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支农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长。这说明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在农业中,主要体现为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建设、农村能源电力建设、农业水利建设、农村通信设施建设等。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财政要增加调整支持力度,安排结构调整专向资金。同时要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增加公益性支出,明确投向,集中使用。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支持力度。?(2)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整规划,实施可行的规划指导。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从市场需要和当地的优势出发,整理出清晰的调整思路,制订出本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具体指导本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各地的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区位优势、人才和技术优势。只有把这些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而制订的结构调整规划,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3)市场建设与产品监督。市场机制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长的内在力量,而市场体系则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长顺利进行的条件。有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农业生产及营销活动就可以紧紧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及市场变化进行从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山东省寿光市正是有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才有了今天的蔬菜区域化种植。重视市场体系建设,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条件,是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基本职能。为此,政府应按照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功能齐全、机制有效、布局合理、交易有序的市场体系。国家应对全国性区域性大型产地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扶持。地方各级政府要制定用地、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本地市场。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此外,还要开拓市场,增大市场容量。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并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督,以引导农产品向安全、营养、无公害及品牌化方向发展。?(4)建立农产品生产与需求信息系统。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但目前普遍存在农业信息短缺、不到位、信息失真,加之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缺少收集、加工、分析信息的意识相能力,令农民无所适从。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工程建设。搞好交通、邮电、通讯等信息基础建设和图书报刊等媒体建设,保证信息畅通。同时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辐射力强的信息网,为农民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5)重视科技服务工作与人才培训。农业结构调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农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就需要政府作好科技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如加强良种的引进及培育工作,搞好种子工程建设,培育民营科技服务组织、开办科技服务110等。目的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各级政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进而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知识教育、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组织农民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管理、竞争的能力;作好农民培训工作;要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6)积极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难题。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推进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同时动员并鼓励城市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把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注入农业,开发农业资源,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筑农业结构调整载体,组建高起点、高技术、高效益、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为本国或本址区的优势农产品寻找国际市场,推动农产品的出口,是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按照比较优势生产,一些产品的产量可能会大于市场容量,如果不借助于国际市场进行产品转换,则结构的顺利成长就遇到了障碍。因此政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动本国农产品的出口。?(8)深化金融、税制改革。农业调整需要大量资金,但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门槛较高,基本上堵死了贷款的路子,只好转向民间市场高利融资,提高了结构调整成本。政府应积极引导资金投向,简化农民贷款手续,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农业方面的税赋较重,如农产品加工税大于其他加工业的税,这不利于结构调整,因此应降低或取消农业中的一些税赋。2、政府应有所不为?(1)不要?°越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广大农户。政府应充分尊重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不要以农民素质低下、不能把握市场行情为名代替农民的主阵地位,干涉农民的经营自主权。?(2)不要盲从。在一些地方热衷于参观?°取经?±,盲目照抄照般外地经验,不考虑本地情况,违背市场规律,自然以失败告终。?(3)不要指令强迫。很多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方法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出台比计划还计划的文件,种什么,种多少,在什么地方种,甚至产量都做规定。搞强迫命令,瞎指挥,出了问题,却不承担风险和责任,这不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要损害农民利益。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只求财政收入及个人业绩,而损害群众利益,背离了结构调整的目的。南昌县蒋巷镇在结构调整中,违背农民的意愿,以较低的价格将全镇三分之一的土地?°反租到包?±,镇里有了财政收入,领导有了个人业绩,农民却遭了殃。?(5)不要添乱。农民需要帮助、引导和服务。但不能帮倒忙,添乱子。?总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各级政府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利用?°有形的手?±努力去做市场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学生学习计划
- 好玩的游戏幼儿园户外小班教案
- 公司季度工作计划合集7篇
- 500ta多晶硅、16kta三氯氢硅新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图文
- 竞聘卫生演讲稿范文合集7篇
- 国庆阅兵观后感
- 小学五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大全
- 学生年度学习计划
- 小松机械制造(山东)有限公司HD系列重卡生产项目环评报告表
- 交通安全保证书模板集锦10篇
- 校园自动售货机投标书模板
- Word使用技巧培训课件下载两篇
- 加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
- 初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完美版)课件两篇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2023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总结
- 铜排设计技术规范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复习要点总结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整改回复书样板后边附带图片
- 中小学校园人车分流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