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_第1页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_第2页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_第3页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_第4页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春季初三小测课内文言文专题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2018年已考)宋濂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3分)A.烽然若神人A.烽然若神人*B.穷冬烈风■C.足肤破裂而不知D.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猛浪若奔复前行,欲穷其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解析】A.若:好像/若:好像;B.穷:极/穷:尽;C.而: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而:表承接或顺承关系,不译;D.日:每天/日:阳光。《卖油翁》(未考)欧阳修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J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②尝射于家圃(曾经) 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公愤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②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滴入(葫芦萌油从钱孔中穿过去,但铜钱没有沾湿。(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3分)•••A.卖油翁是一个不卑不亢、神闲气定、技艺非凡、沉稳而又有智慧的人。B.“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C.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是:反感一忿然(恼怒)一佩服一认输(笑)。D.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人要彰显才华的道理。【解析】D.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陋室铭》(未考)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②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③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粗鄙的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本文议论起笔,推出“陋室”一语统摄全篇;次写恬淡气氛、往来人物、平常生活;无一“德”字,却处处言“德全文仅81字,却能虚实相生,变化有致,耐人寻味。B.作者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喻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状态。C.文章开头的几句排比,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中间几句对偶,既描又叙,言简意丰,节奏感强,使内容起伏跌宕。D.文中作者不以“君子”的孤高自傲标榜,而用君子的修德敬业律己,表现出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中国古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也有此境界。【解析】A.本文议论起笔,推出“德馨”一语统摄全篇,全篇都在表现作者的品德高尚。《爱莲说》(未考)周敦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6分)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③陶后鲜有闻(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3)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3分)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节,表现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河中石兽》(未考)纪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山门圮于河(倒塌) ②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③转转不已(停止)•••(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凶猛的河水带走呢?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情况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A.文章以寻找石兽为线索展开情节,详细描写人物语言,对寻找过程则一笔带过。B.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遂反溯流逆上矣”。C.按照老河兵的说法,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证明了老河兵的学识渊博。D.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解析】C.按照老河兵的说法,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证明了老河兵阅历丰富,有实践经验。七年级上册《咏雪》(未考)《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J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J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聚会)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③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②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飞舞。(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本文开头第一句话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公大笑乐”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的意味。“柳絮”一喻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有深刻的意蕴。D.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福的身份,暗示了作者赞赏谢道镉的聪颖和才气。【解析】B.谢太傅笑并没有讽刺之意,反而体现出融洽温馨的家庭气氛。《陈太丘与友期行》(未考)《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J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J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乃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②太丘舍去(离开) ③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是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地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用、讲礼仪对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守信讲礼之人。【解析】C.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辱骂,他不卑不亢,指出了友人的不当之处,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见友人是想来道歉,但是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到,以此表明自己对父亲友人的立场,文中并无体现陈元方“喜不自禁”。《〈论语〉十二章》(未考)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J(《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J(《为政》)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J(《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J(《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J(《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J(《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反省)••③博学而笃志(坚定)(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②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改变他们的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从“贤哉,回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安贫乐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都是讲学习方法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心中的“仁”,既包含了一个人的意志信念,又包含了做学问的诚恳态度。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作。【解析】B.“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的是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和对待朋友要诚信,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并不是学习方法。《诫子书》(未考)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夫君子之行(品行)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坚定)••③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华随时光而迅疾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掉落衰惨。(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诫子书》也成为帮助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之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十分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解析】B.文章不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也概括了修身养性等做人的经验与道理。《狼》(未考)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②意暇甚(神情) ③弛担持刀(解除,卸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文章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弊之二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目似瞑,意暇甚”一句。C.选文写屠户机智地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从而有机会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D.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等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认为狼是邪恶的化身。【解析】C.屠户跑到草堆下面是因为走投无路,暂时躲避狼的进攻,不是一开始就有预谋想躲在草垛处杀死狼。《穿井得一人》(未考)《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J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 ②国人道之(讲述) ③闻之于宋君(使知道)••••(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一个活人啊。(3)下列对文内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3分)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B.一个人的话或一件事,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意。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解析】D.文中是众人再三转述丁氏的话,不是说谎。《杞人忧天》(未考)《列子》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③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④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J⑤其人日:“奈地坏何?”⑥晓之者日:“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跛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①身亡所寄(无,没有) ②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③充塞四虚(四方)・••••(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身体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②若躇步跛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走路踩踏,整天都在这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地会塌陷呢?(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有个杞国人担忧天会崩塌陷落,又有个人对这个杞国人的担忧十分轻视,就去开导他。B.开导者认为日月星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这种解释,并不科学。C.经过一番开导,那个杞国人放心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高兴。D.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解析】A.根据“有忧彼之所忧者”可知其人是担心他,而不是嘲讽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提出质疑,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眼前。B.本文通过多次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C.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D.担心别人诋毁他“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这是作者自我反省的表露,是坦诚率真的表现。【解析】B有误,主要在于刻苦和专心致志地学习。《出师表》(2017年、2011年已考)诸葛亮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督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讽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晓畅军事(精通、熟练) ②陟罚臧否(形容词作动词,赞扬和批评)•♦••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诩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切地追念先帝临终时给陛下的遗诏。(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解析】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例子,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不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而不是说要后主广开言路。《邹忌讽齐王纳谏》(2014年已考)《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私我也 偏爱③皆朝于齐 朝见(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比不上他。(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B.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C.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D.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说服力强。【解析】C有误,“间”是偶尔、间或的意思,表示偶尔有人进谏。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2019年、2012年已考)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A.乃重修岳阳楼久而乃和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我如浮云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A.乃重修岳阳楼久而乃和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我如浮云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D.然则何时而乐耶康肃忿然日【解析】A.乃:于是,就/乃:才;B.于:在/于:对;C.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定语后置的标志;D.然:既然/然:……的样子。故选:Co(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中,则替君王担忧。(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B.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C.文章描写了“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D.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解析】D有误,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2016年、2009年已考)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J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①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②阡陌交通(交错相通)•••③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解析】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并不是现实社会。《小石潭记》(2015年已考)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喉,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3分)A.伐竹取道/益慕圣贤之道••B.全石以为底/武陵人捕鱼为业••C.以其境过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不可久居/面山而居••【解析】A.道路/思想,学说;B.作为/作为;C.过于/过错;D.停留/居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开。(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蟆,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主要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