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物流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低碳物流目前已经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物流作为高能耗产业,延续以往的经营发展模式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文中从低碳物流的定义、低碳物流实施机制与对策、低碳物流设计定量模型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低碳物流的实施需要从宏观机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宏观上国家要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微观上企业应该积极从物流各环节寻求节能减排途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物流设计优化模型则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有效工具。关键词:低碳物流;定义;机制;对策;模型OverviewofLow-carbonLogisticsAbstract:Low-carbonlogisticshasbecomeatrendforthelogisticsindustry,asahigh-energyconsumptionindustry,continuationofthepreviousoperatingmodehasbeensignificantlybehindthetimes.Sologisticsindustrymustlowercarbonemissions.Thispapersortouttheliteratureathomeandabroadfromthreeaspects,thatisthedefinitionoflow-carbonlogistics,low-carbonlogisticsimplementationmechanismsandmeasures,lowcarbondesignquantitativemodels.Theresearchshows:low-carbonlogisticsneededtoimplementedbothinthemacrolevelandmicroenterpriselevel,whichmeansthegovernmentshouldproviderelevantpolicysupportandenterprisesshouldMicroenterprisesshouldbeactivelysoughtfromallsectorsofthelogisticsforenergysaving.Inpractice,low-carbonlogisticsoptimizationmodelsareeffectivetoolsforenterprisestoimplementemissiondeduction.Keywords:low-carbonlogistics;definition;mechanism;strategy;model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物流兴起,则归功于低碳经济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官方倡导。随着全球化的“低碳革命”的兴起,物流作为高能耗产业,延续以往的经营发展模式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道路,即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是当代物流业的主体,也应该是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低碳物流的概研究成果颇多。总结国内外研究念提出之后,学术界围绕着低碳物流的探讨逐步开始增多,成果发现,低碳物流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低碳物流定义探讨,研究重点在于从物流具体环节和整个物流系统两大方面对“低碳物流”下定义;二是低碳物流的实施对策;三是低碳物流定量分析模型,主要研究物流系统碳排放量计算和针对物流和供应链的优化设计建立低碳数学模型。研究成果颇多。总结国内外研究低碳物流定义探讨关于“低碳物流”的定义,事实上国内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大多数学者在用这个名词的时候,或者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下定义,或者直接引用。学者们在给“低碳物流”下定义的时候基本是从物流具体环节和整个物流系统两个方面考虑。从物流具体环节的角度杨涛、苏瑾[1-6](2010)从低碳经济与现代物流两个概念之交集来定义低碳物流,认为低碳物流(low-carbonlogistics)是指在管理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寻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并根据实施低碳物流的不同主体,将低碳物流划分为低碳社会物流、低碳企业物流和低碳住户物流三个不同的层面, 分别关注不同的问题。以政府为主实施的为低碳社会物流;以企业为主实施的为低碳企业物流,以住户或个人为主实施的为低碳住户物流。王国文[7-16]则是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出发,界定低碳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按照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供应链包括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和回收5个基本流程,每个流程又包括了不同的流程属性。在这个过程中,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环节,被整合到各个流程之中,他认为低碳物流、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就是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之中,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陶晶[17-23]、宋华等认为低碳概念主要由三个核心术语组成: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低碳物流是其派生出来的子概念。低碳物流是以低碳经济和绿色物流理论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的理念融入到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的最优化。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24](GB/T18354—2001)对绿色物流的定义: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HuangHua[24-25]等从绿色物流的定义的角度去探讨低碳物流的定义,认为低碳物流是基于低能源消耗,低污染的一种物流模式,目标是达到最高的物流效率用最少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王艳,李作聚[26-32]等认为低碳物流的本质是物流的合理化,实现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低碳物流”,就是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中,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物流对经济的良性促进和循环发展。同时,作者提出低碳物流的三大特点:低碳物流运行于整个物流系统中间,且只有在整个系统里去考量才可以实现合理化,偏袒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化;低碳物流是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的,包括如物流设备的使用之类的硬技术,以及先进的软件和业务流程之类的软技术;低碳物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持续、循环、良性发展,经济发展是主导,物流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关于“低碳物流”的定义,国内的学者更感兴趣,而国外学者讨论的多是低碳经济对物流的影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各位学者对“低碳物流”这个名称的定义不存在过多的争议与差别。在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的各个环节衔接越紧密,在融入低碳的思想时,更应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而低碳思想主要是针对气候变化提出来的。 因此,本文对低碳物流的定义是: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中,通过先进的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达到系统效益的最大化。低碳物流实施机制与对策如何将低碳理念落实到物流运作的各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取得成果是研究最重要的“改造生活”的意义。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宏观机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研究。2.1宏观机制层面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际通行的较为有效的调节机制有碳交易和征收碳税两种方式, 目前主要在大型工业企业应用,但随着低碳物流“碳足迹”识别方法的不断发展,这两种调节方式未来均可在物流领域得到应用。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排放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随着碳交易的发展,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各个国家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研究“碳金融”相关问题。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与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国内学者也对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物流提出相关建议。 任稚苑[33-39]、杨国川等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发展中心和核心要素,并建议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业、低碳仓储业。通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方式创新,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运营及技术创新和进步,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周戈文[40-45]、欧阳凯等通过对比国内外低碳物流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制约我们目前低碳化发展的五个主要因素:一是缺少规划完善的物流园区;二是物流车辆问题依旧严重;三是冷链断点难解决;四是低碳物流政策不足;五是技术和人才的缺失。微观企业层面低碳经济对企业来讲即是机遇,更是挑战。碳减排的落实,需要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进行。但是如何引导企业有效实行碳减排,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为企业提供减排方法和途径非常重要。AlanMcKinnon[46]认为,企业的低碳物流可以分为九个步骤:①重建物流系统;②重构供应链;③配送系统重建;④货物模态分离;⑤线路设计;⑥资产利用率评估;⑦能源效率评估;⑧使用替代能源,特别是生物能源;⑨碳补偿。这九个步骤是从最根源来考虑碳减排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是有很大的困难。王乐鹏[47]等认为物流业实现节能减排,利用信息技术是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发展低碳物流应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入手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多式联运,引入最优化决策模型,从而实现智能低碳物流,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促使物流业从战略高度进行审视,避免陷入利益集团的纷争之中。这是从技术层面引导企业有效实行碳减排。周德建[48](2010)将“精细化管理”看作是企业实行碳减排的有效方法。要从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自主管理以及完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实践中建立一套既科学规范又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 比如企业物料管理,将物料指标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位员工,把标准贯穿于每一道工序,把考核落实到每一个行为。这是从管理角度出发,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企业的碳减排。低碳物流的实施需要从宏观机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 宏观上国家要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微观上企业应该积极从物流各环节寻求节能减排途径,从管理与技术入手,双管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低碳物流设计定量模型目前我国关于物流环节中碳计量的方法较少,物流系统各环节碳排放量测算亟待系统的测量方法。降低物流碳排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来实现降低物流碳排放的效果。对碳排放进行监测和计量,将其量化;将碳证券化,进行碳指标测算,进行碳交易。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大企业排放集中,便于全盘管理和规划,同时又比较好监测、好计量;因此在一些大中型物流企业内推广低碳,只要相关政策到位完全是可行的。3.1碳计量的方法碳计量的方法较多,在此搜集了三类代表性的,分别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计量方法,针对个人或企业较为常用的碳足迹计量方法以及学着们提出的一些方向。IPCC2006年出版的《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描述了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方法与作法。基于 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碳排放量=刀能源i的消费量X能源i的排放系数(其中i为能源种类)“碳足迹”作为一个计量指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运算所得出的常量,因此参与此运算的所有变量都是与“碳足迹”相关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计算的范围中包括一切用于家用、电力、运输(包括旅行时乘坐汽车、飞机、铁路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的能源,以及日常使用的所有消耗品,可按与碳排放的直接相关程度分为一级碳足迹和二级碳足迹。 企业“碳足迹”计量方法有公共获取规范2050,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产品与供应链倡议,国际标准组织14067,国际标准组织14064(温室气体排放明细核查)。蔡凤田[49]等研究了在整个供应链中碳排放的足迹,并指出了如何供应链中减少碳排放。其研究考察了整个供应链的碳足迹,从而促进了知识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低碳物流优化设计模型的研究对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的低碳化设计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选址、运输、配送等方面。吴金纺[49]在2009年10月11〜14日召开的运筹与管理年会上的一篇会议论文,该论文探讨了商店与工厂的不同选址布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不同,并给出了哪种设施布局可以排放最少的二氧化碳。杨利勤[50]等探讨货物运输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给定的多式联运网络之间的关系。当交易条件改变时,货物联运方式和路径选择也随之改变。多目标优化模型被用来作为决策支持工具的核心。研究表明运输系统的需求和容纳能力显著影响着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多式联运的组合则能改变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夏文[51]基于VRP模型,在低碳环境的条件下,通过系统仿真案例分析表明 ,顾客可被多次访问的物流配送模型要优于顾客不能被多次访问的物流配送模型 ,能达到既降低配送成本又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并通过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语自低碳物流概念提出以来,各国学者运用不同视角、不同方法对低碳物流各方面进行研究,然而对于低碳物流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对低碳物流的统一定义。关于低碳物流的定义,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物流和供应链的各环节,以及整个物流系统应用各种技术和设计手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物流的实施需要从宏观机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进行,宏观上国家要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微观上企业应该积极从物流各环节寻求节能减排途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物流设计优化模型则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有效工具。学术界在此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研究。随着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低碳物流的开展必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物流企业也将逐步改变高能耗状态,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杨涛•关于低碳物流的内涵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J]•上海物流,2010,(3):18-21.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⑸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85~91⑹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7~33王国文•低碳物流与绿色供应链:概念、流程与政策[J].开放导报,2010,(2):37-40.柏振忠,成艾华•低碳世界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7~20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4):629~637王文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 [J].云南社会科学,2009,(4):114~11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3):79~87石敏俊,周晨吕•低碳技术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 [J].管理评论,2010,(6):48~53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商业时代,2009,(5):20~27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 [J].上海经济研究,2008,(3):83~87王文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模式研究 [J].科学经济社会,2010,(2):69~77陶晶•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 [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72-72.王长琼•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23~25范文晶.对绿色运输的探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2):22~29宋华•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方向[J].物流技术,2001,(1):41~43王长琼.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 [J].物流技术,2002,(6):39~40马燕•供应链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J].生态经济,2005,(2):22~24黄成,陈长虹,王冰妍,等•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63~166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北京: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 ,2001.Kim,N.S.,Janic,M.,Wee,B.TradeOffBetweenCarbonDioxideEmissionsandLogisticsCostsBasedon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J].Transportationmanagement.2009(10):117~121HuangHua.AStudyofDevelopingChineseLowCarbonLogisticsintheNewRailwayPeriod.E-ProductE-ServiceandE-Entertainment(IC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C].Henan.2010.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J].商业时代,2010,(14):32-33.李显生,王云龙,蔡凤田,等.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模型的对比研究 J].交通与计算机,2007,25(6):49~55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张卫华,王炜,胡刚.基于低交通能源消耗的城市发展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2003,20(1):80~84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刘和东冲国物流管理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66~67李爱彬,周敏,卞丽丽.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J].生态经济,2009,(3):99~102任稚苑.试论中国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带动低碳物流[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107-108.杨国川.我国绿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社会公平正义考核试卷
- 矿石的晶体学和晶体取向与击穿和耗散考核试卷
- 竹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磷肥生产设备性能评价与优化策略考考核试卷
- 包装设计的定位与构思
- 种子批发商仓储物流系统优化考核试卷
- 中草药种植的农业产品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智能照明系统维修实操考核试卷
- 绿色编织工艺在儿童教育用品考核试卷
- 民法典知识竞赛课件
-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习题集(含真题答案)
- HY/T 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朱光潜朱光潜课件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 一例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汇报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共24张课件
- 除污器技术规格书
-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绿》试讲稿
- D502-15D502等电位联结安装图集
- 2022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