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6300字(论文)】_第1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6300字(论文)】_第2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6300字(论文)】_第3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6300字(论文)】_第4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6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目录TOC\o"1-2"\h\u940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案例——以A市为例 122106一、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130765(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涵 112734(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总体现状 27770二、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问题的总体分析 426953(一)要素支撑亟待加强 538(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足 65824(三)融合水平有待提升 615058(四)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大量空缺 727304(五)新的政策设计需要及时有效 719441三、提升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议 818150(一)加快设立融合发展推进机构 826120(二)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 821332(三)推动5G技术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831557(四)强化数字人才教育,加强人员数字技能培训 91056参考文献 10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发展和数据爆发式增长,A市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差距逐步减小,数字经济已成为A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各行业领域,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而推动A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基于此,本章将分析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总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促进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好的融合发展。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总体发展现状分析(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涵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7%左右,而产业数字化规模快速增长。根据《A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4.9万亿,远远超过数字产业化规模,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80%。从中可以看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能够提高实体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拓展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空间并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总体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当前,A市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图12018年A市与全国部分城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来源:A市数据资源局(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总体现状目前,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效初显。A市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顺利,数字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业态进一步丰富,并且向大数据应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大健康产业等高端化领域发力日趋明显。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走向纵深目前,A市产业数字化规模不断增加,产业数字化成为A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根据A市数据资源局于2019年发布的《A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A市2018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920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为2067.4亿元,约占数字经济总量的70.8%。根据A市数据资源局于2019年发布的《A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在35个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排名中,A市产业数字化指标位列第9位,与南京、青岛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相当。图2A市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图当前,A市数据经济正在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渗透融合,融合广度和融合深度不断增加。首先,融合范围日益宽广。A市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从部分先行领域(如零售、医疗、安防、政务等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向农业、工业生产、制造供应领域拓展。目前,金融、教育、交通、餐饮、物流等各行各业都融入了新兴数字技术,应用领域日益丰富全面。其次,融合深度逐步加深。一方面,A市各个行业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比例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各个企业应用新兴数字技术正在从单个环节(如研发、制造)向全链条融合延伸,以数据流动提升产业链全流程效率。2.工业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在工业数字化上,A市积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施“百企贯标、千企对标”工程。首先,根据A市数据资源局于2019年发布的《A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截至2019年2月,A市累计推动2000余家企业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贯标,158家企业通过国家贯标评定。在2018年工信部公布的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中,A市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第15位。其次,A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启动“万家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规划。根据《A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截至2019年2月,A市已经有3000多家企业注册了工业云平台,并且有3个项目入选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5家企业入选G60科创走廊第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推荐目录;累计建成57家智能工厂、495个数字化车间,有超过75%的“智能工厂”实现产业链协同应用。最后,A市也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3.服务业数字化覆盖范围日益广泛在服务业数字化上,A市大力发展“数字+”社会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学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的建设。相关举措包括: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传统医疗与养老模式与云平台的结合,推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与养老模式,发挥各类养老产业基金作用;将交通运输业要与大数据充分结合,通过气象、运输、城铁等方面的数据,保障交通运输业的有序进行;结合全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构建智慧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服务,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引领行业转型升级;融合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使社区管理更加高效。例如,A市大力打造国家级医疗大数据中心,于2017年建设首家智慧医院——滨湖智慧医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应用到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打造智慧医疗,实现对门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以A市一六八中学为代表的多所学校通过信息技术将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实现了有机融合,并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薄弱知识点,为每位学生定制的一套专属个性化学习方案,打造智慧学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问题的总体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优势,对数字要素及资源造成明显的“虹吸效应”。相对而言,A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发展仍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存在着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融合度偏低、专业人才稀缺等突出问题。图3城市总分排名数据来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一)要素支撑亟待加强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亟需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要素资源支撑。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见图4),当前,A市大数据领域的关键软硬件技术仍存在短板:一是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支撑不足,A市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仍偏少;二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即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数据资源面临流通不畅等问题。可见A市数字基础设施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图4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足A市实体经济中传统制造业占比偏高,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方面缺少长期的实践经验沉淀。目前,虽然拥有科大国创、科大讯飞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对于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方面仍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当前,A市的许多企业依然以引进技术、组装生产为主,研发动力不足,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和关键零器件依赖进口,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例如,A市集成电路产业生产制造技术仍在国际上较为落后,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深入,产品功能、用户体验、稳定性和成熟度等与国外主流产品仍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的外资垄断程度较高。目前,A市需要注重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同时提升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而且在标准、检测和服务体系方面急需加快建设完善。(三)融合水平有待提升目前,A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对融合发展的认知存在差异。数字经济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互联网、大数据、通信技术等资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赋予新的发展动能。A市企业的数据联通情况总体较差,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据笔者整理的相关资料统计,A市有9.09%的企业尚未建立数据联通,仅有18.18%的企业已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数据联通,13.64%的企业已接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且实现数据联通。此外,根据实地调研,目前A市仍有较大比例企业没能意识数据资源在制造生命周期具有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损耗等战略价值,大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制造轻服务、重规模轻质量的观念。同时,企业间及内部部门间也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四)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大量空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引发诸多组织、业态、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在新兴领域形成大量的人才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A市实现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瓶颈。目前,A市信息技术人才存量相对偏少且数字技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A市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较为不足。A市企业对数字化运营、深度分析和数字战略管理等方面数字化人才的需求较为旺盛。首先,A市现有人才主要分布在传统产品研发和运营领域,而深入掌握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与工艺优化、数字化战略管理与运营、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等领域专业技能人才总量相对较少。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严重缺乏既深入了解传统制造业运作流程与关键环节,又能在细分垂直领域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跨界人才。根据《A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2018年A市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仅为6.4万,而同期杭州从业人员有64万。其次,A市虽然拥有较多的高校人才资源、但是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等领域,又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高端人才或团队数量偏少。(五)新的政策设计需要及时有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使得各种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而A市在政府监管、市场准入监管等方面的政策设计相对滞后,政府治理能力亟待优化。首先,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与分条块的垂直政府管理体制不适应,如何界定新兴业态,如何划分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如何开展协同监管都是新的问题。同时,数据的极大丰富及快速传播也带来了不正当竞争、网络犯罪等问题,侵犯注册商标、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等行为时有发生,诈骗、传销、非法集资等网络违法行为依托互联网会迅速蔓延,传统监管手段难以适应这些挑战。其次,市场准入监管体系与数字经济发展不相适应。A市现有的标准体系、认证规则、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等难以适应新兴业态的发展,亟需针对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需求,调整完善现有政策。三、提升A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议(一)加快设立融合发展推进机构在政府架构层面,尚缺乏统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专门机构,各个行业或环节之间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容易使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碎片化,A市应设立一个统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推进机构,为数字技术发挥更大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这并非取代现有部委在既有经济领域的职能,而是避免政府资源和各类资金资源的碎片化,对融合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做出整体谋划,对与融合发展相关监管问题进行协调,以促进融合发展健康推进。(二)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A市应在已有的智能语音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加快开发和集聚全球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第一,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等在基础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的集聚,构筑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优势。要加快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持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引领性的高端和终端产品基地,打造千亿园区。第二,推进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试点工作,推进技术平台与在肥高校进一步合作,进一步提升A高技术产业化名片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建设AI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安徽智力资源,推动高校、院所、协会、企业等多方联动。通过整合顶尖AI师资队伍、开发梯度化AI课程体系、共享人工智能实训平台,打造全国首创的安徽省人工智能学院。(三)推动5G技术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A市应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技术优势,鼓励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VR等信息企业协作,强化产业联动,探索推动5G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第一,政府应通过鼓励本地运营商与行业用户合作,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加快5G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家庭娱乐和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第二,应重点关注5G技术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包括城市视频数据采集和分析、自动驾驶、编队行驶、无线机器人云端控制、馈线自动化、远程诊疗器械、超高清视频、云游戏、无人机巡检等应用场景,更高效地利用智能应用和远程控制应用。同时开展“5G+智慧政府、”“5G+智能制造”、“5G+数字医疗”、“5G+无人驾驶”等应用项目的建设。(四)强化数字人才教育,加强人员数字技能培训首先,A市应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建设,积极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促进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其他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其次,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引导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结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具体项目联合开展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培养;引导企业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工人进行智能制造、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