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型分析_第1页
地理课型分析_第2页
地理课型分析_第3页
地理课型分析_第4页
地理课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有复习课型的分析在高三年级,应用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可以提升高三复习阶段的地理教学效果。新课程倡导有个性的教学,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会形成一种能够用恰当的方法解析不同知识的教育技能,从而使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教学内容时,产生一种教学构想,这种构想是在一类教学内容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笔者认为这就是课型。随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 变化,越来越多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然而 ,就当目前整个教育界都在提倡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注 重能力立意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大背景下 ,备受高考升学竞争压力影响的高三课堂,教师因教学任务重、课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上难以全面落实,教师传授以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育课堂仍大行其道。高三复习备考中如何减负增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立足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和课型”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详细剖析了当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三地理复习课型的相关研究 ,提出了课型的基本概念及可供选择的高三地理复习课课型,这些课型都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体现 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而且探索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模式以实现有效教学;同时对高三地理不同复习阶段及其特点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有效教学”视角下,不同复习阶段如何基于各自的复习目标选择最优的复习课型并加以实施;。依据上述研究,本人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反思,通过案例分析对几类课型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论证。实 践证明这些课型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新的复习课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是实施备考策略、 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根据学习过程的发展规律,结合全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高三地理课分成基础复习课(一轮) 、专题复习课(二轮)、习题评讲课、漏缺补偿课(三轮),对各类课型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分类指标。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型的探索一一导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面对传统学习和多媒体课堂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困惑,尝试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体会到其中的优点,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评价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积极性。它对老师推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给人的感觉总是繁忙紧张的。知识点复习,例题剖析 ,试卷讲评几乎构成了整个高三的课堂。看似简单,却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就拿知识点复习来讲,如果每次都是大量的板书,课堂上大量的笔记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使得课堂效率降低;如果从头至尾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课堂气氛就会很死板,容易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相反,如果整堂课全盘使用 PPT来作为复习课,的确可以减轻老师上课时的负担,但难免对课件产生很强的依赖,以至于围绕着PPT展开了教学,上课则成了看电影,教师成了播放员,一堂课下来,课堂或许比较热闹,学生收获并不会很多,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甚至下课后就云里雾里,抛到脑后了。(二)、学案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的优点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尝试用课件和学案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的模式上了一堂《世界气候类型复习》。课前编写了两张学案,主要包括知识点巩固、典型例题、课堂拓展训练、课后习题巩固四个模块,并制作了辅助于学案的课件。一堂课下来有这样几点感觉:1、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达到系统复习的效果。围绕着知识框架构建的学案,学生脑海中知识点不断重现,巩固和理解,架构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查缺补漏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享受收获感,从而不断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2、 让多媒体辅助于教和学,而不是围绕着多媒体展开着教学。课件辅助于学案,老师可以关注到群体的学生和每个个体的学生学习。而全盘 用”多媒体。我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我讲了,不等于学生听到了和听进去了。我展示了多媒体,不等于学生关注到了,投入到学习中了。这种混合学习的模式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不被多媒体所奴役和控制。直接面对学生,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适当地用课件展示地理素材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既能满足学生对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有助于教学评价的实施。完整的学案尤其是课后习题可以使学生课堂复习到的内容课后及时得到强化和提升,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复习状况,以便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和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较好地实施教学评价。三、对老师的要求传统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的混合,这对高三老师复习课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要真正发挥信息时代教师的引导、启发、评价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需要学习新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观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引导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首先:教师角色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比较单一。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混合学习教学中,教师既有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角色特点,也有多媒体环境下的角色特点。结合学案和课件,教师要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地解释和讲授。针对学生的解答,要给学生必要的反馈。教师的角色在此形式中转变为设计者、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其次:教师能力的改变。学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下的教师要具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教学实施的能力。学案和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体现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尤其是关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身的教学认知能力、活动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以及进行教学实施的能力都在学案和课件中反映出来。二、构建高三二轮复习地理案例探究一问题引导”式专题复习课型-----以《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为例案例探究一问题引导式专题复习课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的一种新课型,在高三第二轮复习过程中,引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并把人文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案例,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呈现案例,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微观探究、注重学法、强调思维、建构知识、迁移应用等基本环节构建出专题复习所需要的高效新课型。高三年级,在使用现行教材的情况下,应用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是

不是可以提升高三复习阶段的地理教学效果与效率, 提高高考成绩。在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努力构建了一种针对高三第二轮高效复习的新课型,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而且取得了良好的高考成绩,所以,笔者感到只要能够真正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一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核心价值, 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加以选择应用,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以《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课题作为课型案例来进行论述。一、 选择案例探究一问题引导式课型的背景。新课程更加倡导有个性的教学,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会产生一种能够用恰当的方法解析不同知识的教育技能风格与特色,从而使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产生一种教学构想,这种构想不仅在一节课中体现出来,而且会是在一类教学内容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笔者认为这就是课型,从层次上说比教学模式要小,但却比一节课更加概括,层次更高。下面笔者具体来谈选择和构建案例探究一问题引导式课型的背景。1、 专题复习的客观要求。高三专题复习的重要任务是将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相结合,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灵活、思维更准确、迁移能力更强,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的综合提升。2、 选择案例探究的目的。案例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选择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体现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应用案例探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高考中的开放性的问题。对案例的研究方式是案例能否起到教育效益的关键,应用探究性学习研究案例的最大效益,在于学生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只有建构于学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才是基础的知识,才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基础。3、 选择问题引导的效益。经典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时间比较长,环节比较多,但是本专题内容多,时间有限,需要通过设计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引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探究的效率。二、 课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设计过程:(一)课型设计的指导思想。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由本节课题的学科知识特点与学科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应该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教学的差异在于在为达到三维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的学生状况,我们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出问题,用什么方式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效益的关键在于:我们提出问题方式与问题本身的优劣,以及研究和解决问题所采用方式的差异,也就是选择的不同课型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正确观念的形成,科学方法的掌握,也就影响了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益。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是高中地理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是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的一节专题复习课,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要求是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而且从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的最后一题来看,即:结合相应文字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来看,在于不仅要掌握关于农业的基础知识,更是落实在考察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基础知识来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上。在过程与方法上,本课题具有开放性,高考的考察中也往往以开放性的方式来命题,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广阔,对各种关于农业的信息要能够搜集与处理,在方法上更是注重评价的思维方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所以,针对高考与新课程的要求,本节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情况,提出了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的课题,对教材进行了扩展与提升,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和地理学科的前沿发展。而且在如此广泛的知识背景下,需要我们用探究式课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方法与技能,又能够将知识应用起来,同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综上所述,为了达到三维目标、达到高考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与独特的育人价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而采用本课型,具体的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农业 区位与农业发展的概念,并能够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某地区农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能够进行农业区位的正确选择。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农业的典型案例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分析、对比、评价、建议、选择的方法,注重过程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区域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有用性,理解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理解国家的相关政J策o(二) 课型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四个:什么是农业区位?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农业发展?农业发展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是什么?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并为农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有助于科学决策。(三) 课型设计的条件--学生情况分析。作为高三的第二轮复习,学生已经对相应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未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影响农业的条件,并深刻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所以,本节课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相关知识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三、课型设计案例一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一) 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运用案例探究---问题引导式课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以一个案例作为载体,多个问题作为目标引领来进行探究活动,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能力要求高,所以探究的过程的核心在于微观探究,具体过程包括: A、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有关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2、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启发下提出问题;3、教师直接提出问题;4、学生直接提出问题,属于灵感类问题。 “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问题具有层次性,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 B探究问题,本节课力求让学生体验到类似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微观而且简单的过程。(二) 教学过程设计: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引言:当前,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是调整农村区域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就业结构。案例探究: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对比研究材料一:美国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转变早期的美国农业是以多种农产品生产共存的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由原来分散的、按自己的需要确定种植或饲养农畜产品,逐渐转向以生产某一种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的专业化, 出现了各种农业带,进入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的阶段。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大市场的形成,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农产品的区域生产基地。材料二:美国主要农业带材料三:浙江农民北上种粮200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浙江省农民纷纷到东北建粮仓,北上种粮、省内销售已成为浙江省粮食生产的一个特点。材料四:中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商品粮基地(图略)材料五:美国某城市郊区农业的布局(图略)探究案例思考下列问题:1、 请分析和评价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条件。2、 在分析与评价过程中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要注意什么?3、 请从本案例中提炼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 如何从本案例中理解农业发展的内涵?5、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影响农业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如何从本案例来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时空演变?7、 如何从世界农业的发展背景下理解中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地域结构调整?8、 在美国某城市的A、B、C地区布局乳牛业、花卉、小麦种植,应如何布局?9、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我们在思维上要注意什么?10、 我国加入WTO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较,三江平原的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是什么?11、 振兴东北农业,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可以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中借鉴什么?12、 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应该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四、课型构建与实施的反思:(一)适合本课型的教学内容。从对探究式课型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对于两类教学内容比较适合案例探究与问题引导的课型。1、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探讨人文地理中的开放性问题。教材的呈现与高考能力的要求之间有比较大的空间,需要学生建构属于自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应用的问题。(二) 本课型实施的一些原则。1、 提炼主题。探究的主题应更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高考考察的要求。2、 概念分层。对需要探究的主题,需要提炼出最重要与最基础的概念,并选择适合探究的概念进行探究。尤其要对学生的前概念深入了解。3、 优化环节。探究是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将探究的环节加以细化和优化,将最具效果、最符合学科特点的环节加以放大,使目标的达成更加快捷。例如提出假设,要让学生大胆说,从中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偏差,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4、 载体恰当。探究的过程需要对象,也需要合适的载体,应用案例或者地理现象均是很好的探究载体。5、 问题多样。问题的产生需要多种途径,有教师依据内容探究需要而进行的设计,也有学生自然产生的问题,都是推动探究深入进入的动力,需要教师敏锐的加以对待。(三) 本课型的典型实施流程:创设情境、明确探究方向、提出预测与假设、组织探究、寻找证据、证明结论、交流观点、完善观点、应用结论,产生新问题。主要理论依据是美国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四) 本课型的特点在于开放性与探究性: 本课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开发出足够进行探究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并且每个人都能够在探究中获得发展,学有所获。三、三轮复习型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成为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 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有一、 转变讲评模式。讲评课的基本环节可归纳为 “自查自纠一一合作探究一一问题统计一一问题评析一一矫正巩固一一补偿训练一一错题收集”七个环节。二、做好课前准备。三、引导高效拓展。四、指点解题技巧。五、调动学生参与。地理试卷讲评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进入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后,专题训练和模拟考试显著增多,试卷讲评课成为提高高考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优秀的讲评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一、转变讲评模式讲评是师生密切配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强化知识和训练能力,讲评时,要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在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套讲评课的方法,其基本环节可归纳为“自查自纠——合作探究——问题统计——问题评析——矫正巩固——补偿训练——错题收集”七个环节。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再次审题,翻阅教材等方式,使那些简单错题得到解决,避免在已知已会的题目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首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争辨、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对学生之间有争议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标在试卷上后上交,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统计,找出典型错误例题。典型错误例题的确定必须是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较集中,带有普通性、典型性的问题。对典型错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知、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进行重点剖析,举一反三。典型错题的剖析不宜过多,一般2-3题即可。如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一般要求学生从优势和缺点两方面去分析。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我随即发一份针对这些错题而出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题目不多,一定要当场完成。学生做好后我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位再出类似的题目要求错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当作课后作业。直到他纠正错误。如针对上面我再出这道题: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35题:读江苏省区域位置图(图略),并结合文字资料(略),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同样要提醒学生主要条件应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这些工作做好后,还不能保证所有同学遇到同样问题不再犯错。所以我一般还要做一项试卷讲评的后补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围剿,也就是集中典型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当场相互批阅,将过去评讲试卷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看有谁事隔一段时间后又犯错。这些犯错的同学就要被我单独喊出来,再做专为他们特制的相关试题,以帮助他们彻底纠正错误的思维。二、做好课前准备自己做好试卷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六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统计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其次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读性受到破坏。如台州市2008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选择题第8题与全国相比,丁表现出的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的关系,可以说明该省(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实际上增加是一种趋势,答案改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比较合理。 另一方面要分析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三、引导高效拓展

试题由于受考试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 试卷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 命题者往往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与能力, 显然就题论题的讲评是不可取的, 因此教师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如分析了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32题:读图(图略)填表比较分析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后, 又可设置下列变式题:⑴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 40°—60°大陆的西岸?⑵非洲和南极洲为什么没有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⑶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面积小并呈狭小条带状?⑷假设北美洲西部没有高大山系的阻挡该气候分布面积有何变化?又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比较大,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拓展到此地区种的瓜果特别甜,而大棚种出来的农作物为什么质量不好,又拓展到吹过大棚的门的风是向里吹还是向外吹, (热力环流向里吹)拓展到此区域野外生存要夜行晓宿此地区动物也要夏眠的原因。四、指点解题技巧学生答题出错,除因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外,还有审题不清、解题方法和思路有误、答题

不规范等,因此指导学生时常剖析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必不可少。如讲评时,教师可展示学生精彩解答与代表性错误事例, 让学生感受;指导学生审题,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打开解题思路,把握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关键,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力求做到答案的思维严密而流畅, 表述有条理而科学,书写整洁而清晰。例如:图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示意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9月23日正午(地方时)在A处观测到太阳仰角为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55°30'NB、55°30'SC34°30'ND、34°30'S⑵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段有凌讯现象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C该河段水流自西向东流D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流[解析]第一步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如其中“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 ,“9月23日正午(地方时)A处太阳仰角55°30'、”“河流流向”、“B岸陡,A岸缓”;第二步列出思路,组织语言。首先根据河流流向及B岸陡、A岸缓,可知B岸侵蚀,A岸堆积,确定该地地转偏向力左偏,在南半球;其次, 9月23日正午(地方时)A处太阳高度角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