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非子》对礼的认同与发展
《韩非子》是一本关于自由和拯救生命的书,期望君主真的消失,国家是和平的,放弃无用的理论和讨论,支持君主的权利、艺术和权力的配合,确保长寿,保护牛和平民,管理国家。《史记》认为《韩非子》书思想根源之一源于黄老,①而《汉书·艺文志》以为:“道家者流,……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P1732)并且,一般认为,“礼”是儒家所主、所学、所习之事,儒法斗争已久,《韩非子》反对“礼”当是反儒之隅一也。然而,《汉书·艺文志》在《诸子略》中“《韩子》五十五篇”却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P1735-1736)则法家核心精神暨政治理念,是辅“礼”而行,非反其“礼”。且“法”之本义是“刑”(《说文》:“灋,刑也。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P470))广义上的“法”是从“礼”中衍生而来,如儒者荀子礼法并提,成为其学说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那么,在《韩非子》之集法家大成的书中,其对“礼”又持什么立场,有何态度,有怎么样的理解呢?为此,笔者尝试拟从两个方面,写两篇文章以讨论《韩非子》礼学,一是讨论此书反对“礼”的实质,②二是探讨此书对“礼”的吸收和肯定。仅粗陈己意,祈厚学之君子,有以教吾,共同讨论。考察《韩非子》的礼学问题,应主要参考《解老》篇,其在对《老子》第三十八章“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解释的过程中,对“礼”有较深入的阐发,尤其把“义”“礼”两者相结合来理解和发挥,嵌入到法家的理论体系中,显示了《解老》在“礼”的问题上,受儒家及春秋以来学说的影响,并吸收和加以利用,由此形成《韩非子》书的礼学重心。《韩非子·解老》定义“礼”为: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清人王先谦引《荀子·大略》与《礼记·月令》孔颖达《疏》释“貌”为“饰”,即礼所用以饰情。“群义”一词,陈奇猷曰:“即上节(《解老》上文释‘义’一段文字)所谓臣事君、下怀上、子事父、贱敬贵、知交友朋之相助、亲者内而疏者外宜。”(P376)可见《解老》篇作者所理解的“礼”,首先具备文饰的作用;其次,“礼”所文饰的对象一指向为人之内心情感,二指向为外在之社会关系,③即君臣、上下、父子、亲疏、朋友、贵贱贤不肖之间,所应当有的、社会普遍认同的差等和分别。这与《礼记·坊记》、《管子·心术上》对“礼”的表述是一致的,《礼记·坊记》云:“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郑玄注云:“此‘节文’者,谓农有田里之差,士有爵命之级也。”(P1954)《管子·心术上》云:“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P770)然而,礼所饰“情”、“义”二者非并列关系,考之《韩非子》全书,可见其实则是侧重于后者,即更关注“礼”的政治作用。一、“礼”之源情而制《解老》云:“礼者,所以貌情也。”“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此首先说明了“礼”是反映内心、源情而制,此为“礼”与“情”的最基本关系,也是《解老》篇甚至《韩非子》书中礼学的最关键问题,是分析其礼学的出发点。而《解老》作者对“礼”之源情的理解,与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尤其是儒家学者的认识相一致,并非创见。对于“礼”源情而制的认识,儒家学者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原则,“情”比之“礼”更重,如李桂民所言:“从儒家学者论述来看,说明礼因顺人情而作主要表现在丧礼和祭礼,用父母子女之爱来说明礼存在的合理性,再由‘亲亲’推及‘尊尊’,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类推过程,这样,就通过血缘之亲内涵和外延的扩张,建构起了礼制秩序得以存在的政治伦理的主要脉络。”(P101-102)故鲁卿叔孙豹因昭公“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而断其为“不度之人”(P194)(《左传·鲁昭公元年》),又晋卿叔向评价鲁昭公失母不哀、照行大蒐曰:“君无戚容,不顾亲也。……君不顾亲,能无卑乎?殆其失国。”(P217)(《左传·鲁昭公十一年》)故孔子答林放问礼之本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而儒家倡导的“三年之丧”,宰我认为期太久,致使礼坏乐崩,于政无益,但孔子却认为此是合情之制,三年子方可免父母之怀,故父母驾鹤,君子饮食闻乐而无法开怀,三年期正合缅怀父母手抱之恩,自然至极。不论子行三年丧期与否,行丧之际的悲从中来,应是最直接和朴实的反应,此哀最大,故“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在“礼”源情的基础上,“礼”的存在形式就是礼仪、礼制,此是“礼”之本义,《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P2)即云礼是专行祭祀之仪式和规则。《解老》解释“礼”与“情”的关系:中心怀而不谕,其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故曰:礼以情貌也。即“礼”所貌之情,发自内心真挚的情感,只不过人们无法言表、无法清楚了解,这个时候,“礼”作为“谕”之、“知”之而产生了,行动上表现为“疾趋卑拜”,语言上则表现为“好言繁辞”,总而言之便是“外节之所以谕内也”。故曰“貌情”,“谕内”。此是“礼”本义之向内延伸,这种认识,战国时已有深论,譬如《荀子·礼论》云:“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其中之“欢”、“哀”、“敬”、“威”正是人的情感和感受,荀子认为礼以饰情的本质作用由古而今便存在,今人无法追溯其所由来,此本质却从未有变。《韩非子》书与《荀子》之礼论当然有根本上区别,但在礼以饰情这个方面,却是有共识的。对“礼”源情而制的认识,是《解老》进一步分析“礼”之两体:“君子之为礼”与“众人之为礼”的基石,简单来说,能为礼由情的是君子,不能为礼由情的是众人;由情的礼薄,不由情的礼繁;君子之为礼是治身,众人之为礼是誉身。《解老》作者认同的是“君子之为礼”,称之为“上礼”,了解清楚“上礼”,也就明白《韩非子》书礼学理论其中之一核心精神。现结合《解老》的文字,一一展开分析。《解老》云: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之为①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②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不知其为身之礼也”、“以为其身”之“为”,陈奇猷引《论语正义》训为“治”(P377)。既然“礼”是外节而谕内、外饰而源情的,故当外物触动人之情时,①一般人(众人)不知如何以礼引导自己的行为以正确地表达情感或实现欲望,故他们遵行礼文,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有时勉励而为之,有时衰退而不行”,摇摆不定,不能坚守。君子遵行礼制,是修身治行,使念与行若合符节,情感与礼节亦趋,如此则可称为“上礼”。君子修礼专一不移,遵从内心,众人时行时弃,故君子行使上礼时,众人无法与之应合。众人对礼不能如一奉行,而圣人仍然恭敬地身体力行履行礼制,长久不衰。圣人履行礼制的态度,可称之为如“捋袖出臂”般振奋而坚决。②可见,《解老》作者首先点出君子、众人为礼之出发点的不同:君子修行之是为自己,众人执行之是为他人;君子修行之是遵循内心,众人执行之是因于外物。其次,君子与众人其行礼的状态有异:君子内外相合,行礼不衰,处之泰然;众人内外不合,且行且止,三心两意。最后,作者点出两者为礼达到的目的和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君子以“礼”修身,众人以“礼”誉身。“情”“礼”之贯通与否,是《解老》作者褒贬“为礼”的机要,因为众人不能领会到“礼”所蕴含的意义,因此行礼只不过执行其仪制,接触到礼文,故“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若众人相遇,或且能相应,故且可轻欢;若遇君子,则必不应,如此生责怨。《韩非子》书他篇记述了一些“众人之为礼”的体现,如《外储说左上》记:“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鲁人有自喜者,见长年饮酒不能釂则唾之,亦效唾之。”“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善,见长者饮无余,非斟酒饮也而欲尽之。”可见这种只袭其仪而不解其意的“为礼”,令人哭笑不得。与儒家尤其是战国时期的儒者对“礼”的理念不同,《解老》作者认为越是真挚素实、毫不做作的情感,其礼节阵容就越简素,事如人伦中最基本的父子关系,其礼如道(道家的道)那般“朴而不明”,形至飘渺,但事实上自生命孕育发生之初,至呱呱坠地而入父母怀抱,天地间最不可分割、至浓至厚的亲情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情之至厚而礼却愈薄:“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礼薄也。’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予,威德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解老》作者运用辩证的方法来解释“礼”“情”之消长,比之如自然中宇宙大道(阴阳)、社会中政治手段(威德,可理解为刑德,即刑赏。“德刑”乃《韩非子》书常用词。)之存在变化规律,相互消长,不得并盛。故真正的“礼”,情厚则薄;情薄则厚;情假则繁。站在这个角度,《解老》作者甚至说:“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礼繁者,实心衰也”,此之谓也。如是,则可推见,《解老》所言之“上礼”,当是源情而形薄的。总之,《解老》篇的作者对于“上礼”是肯定的,“上礼”近通人情,其形制朴薄,是君子修身之德,内化成为其思维、行为上的准则,就是这种“不为他人”的特征,既符合“礼”强调遵循内心情感的特质,同时,针对“众人之为礼”的动机和行为,也成为《韩非子》书反对“礼”之思想的理论基础,吻合其对于反对以执礼、行礼、宣礼来谋取爵禄功名的旨意。③由于《韩非子》书言法术势,正是要剔除法理之外的人为的情感干扰因素;告诫君主小心防备身边倡优、爱妾利用近身之便、谈笑美色,串通朝臣或欲上位之世子来谋害性命,防止以私情而亡命失位(《韩非子·八奸》),因此对于“情”、“人情”的论述,都偏于寡漠,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降等)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筭之心以相待也。”(《韩非子·六反》)《解老》篇道出父子间质朴浓厚的亲情,以其情真礼薄见称,是大而普的描述;此二例刻画的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父子相处相交,社会中迫于现实压力或世俗之下父母对子、女的计算考虑,是个体、或曰极端的揭露。无可否认,《韩非子》书正偏持后者的寡恩现实,来作为其政治理论的基础,认为“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矣”(《韩非子·六反》),又“人臣之情,非必能爱其君也,为重利之故也”(《韩非子·二柄》)。因而,在《韩非子》书中,我们看不到其对于丧、祭之礼的推崇,慎终追远的崇敬,甚至置忠、孝于对立,言“慕匹夫之孝,不顾社稷之利”(《韩非子·亡徵》),从根本上反对以礼行教化,取而代之的是以法畜臣安民的理念,推行农战政策。应该说,尽管《韩非子·解老》在论述“礼”形成的根源时,能认识到其源情而制的实质,及“礼”有“情貌”的作用,但“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数:理也)也。”(《韩非子·解老》)故《韩非子》书的礼学核心,还是在“礼”为“群义之文章”之内涵而立的。二、孔子之“说”《韩非子·解老》言“礼”是“群义之文章”,“礼者,义之文也”,则“义”在《解老》中又何谓?云:“义者,谓其宜也。”张觉认为“韩非把‘义’解为‘宜’……从训诂学上来说,这便是所谓的声训。”按“义”、“宜”古皆属疑母歌部字。①《大雅·荡》“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毛《传》曰:“义,宜也。”则此“义”解适宜、应当。然则《解老》详论“义”的本质曰: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踈内外之分也。《荀子·礼论》云:“曷为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杨倞注:“称,谓各当其宜。”《管子·心术上》云“义者,谓各处其宜也。”(P770)明“义”正是名分差等之意。朝上君臣,家中父子,同辈朋友,族内亲疏,皆有上下、贵贱、同道异道、内外之别,有一定的相处、接待之道,是故:臣事君宜,下怀上、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踈者外宜。则《解老》之“义”者,是于承认名分差等的基础上,正视自己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之身份,由此正确地采取待人接物、行事周旋的原则。而“礼”,正是这种原则的行为体现。义是礼行背后的指导原则,犹如车行之轨制,行礼不坏义,则宜。特别注意的是,《解老》强调“臣事君”、“下怀上”、“子事父”、“贱敬贵”身份或辈分低的对高的人之相处之道,却不言君怀臣、上爱下、父慈子、贵谦贱。或单言此以表彼?或在差等之中犹重下对上之道?笔者认为,《解老》作者当属后者,战国时期即使儒家如荀子,也认为礼制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稳定社会各阶层。《解老》对于“礼为群义之文章”的理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独创,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周初“亲亲相卫”的宗法制甫一建立,便在政治制度上树立起用人唯亲的政治结构,《左传·昭公七年》云:“单献公弃亲用羁。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P213)“弃亲”是执政舍弃公族公子,“用羁”据杜预注“羁,寄客也”,与“亲”对文,明非公族之人,疑是能人或从别国逃亡的人。单献公用人不唯亲,而遭到父亲单襄公和其弟单成公之族人的弒杀,可窥春秋时亲疏为用之决固,徐复观总结到:“一面是君臣,一面是兄弟伯叔甥舅。而在其基本意义上,伯叔兄弟甥舅的观念,重于君臣的观念。”此说大致不差。但当其时,公室式微,公族衰败,《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叔孙豹论“世禄非不朽”,《左传·昭公三年》载晏婴与叔向叹公室、公族之坏致齐政归陈、晋权落韩赵二家,孔子谓鲁政“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论语·季氏》)。针对这种情况,孔子开始了维护“亲亲”宗法制同时塑君权的行动,其落实到政治方针便是“正名”,具体方法便是提倡遵行礼制,抨击当时诸侯、大夫的屡屡僭礼。故孔子答子路为政奚先的问题时曰“必也正名乎”(《论语·子路》),又对齐景公之问政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子路之问是从作为人臣辅君的角度发问,夫子答“正名”,解释先正父子伦理,再论君臣大义,皆因卫国父子、子父相残,血亲相害;②《颜渊》篇齐君问执政于夫子,则从为君治国的角度发问,夫子答先君君臣臣后父父子子,是先明君臣关系,再论伦理情义,使君有地位,臣则尊君辅国,孔子既维护“亲亲”之宗法制度,也坚持君臣上下之等制而不衰,再如其评晋文公“以臣召君”,③批臧文仲不知礼,④非鲁之东门襄仲卒而僭礼,⑤又数鲁之季氏舞八佾于庭、旅于泰山、三家以《雍》彻,⑥僭礼即是越级觊觎之心的表现,破坏君臣、上下、贵贱之等,扰乱社会秩序,从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应该说,到了战国时期,如李桂民所言“在社会失序的态势下,秩序理想是‘子学时代’众多学术流派所共有的特征。……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等级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名分意识’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P107)。《解老》言“义”言“礼”,也充分凸显了这种名分意识。《韩非子》书多处表现出肯定孔子正君臣、分贵贱、明等级的努力,尤其是尊君权的一面。《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云: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门(此“门”卽“闻”,因“闻”从门声,门、闻通假。)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菓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同篇又云:齐宣王问匡倩曰:“儒者博乎?”曰:“不也。”王曰:“何也?”匡倩对曰:“博贵枭,胜者必杀枭。杀枭者,是杀所贵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博也。”又问曰:“儒者弋乎?”曰:“不也。弋者,从下害于上者也,是从下伤君也。儒者以为害义,故不弋。”又问:“儒者鼓瑟乎?”曰:“不也。夫瑟,以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是大小易序,贵贱易位。儒者以为害义,故不鼓也。”宣王曰:“善。”两则未必是信史,但《韩非子》书用孔子、儒者之口,贵黍而贱桃,弃博、弋、鼓瑟以存大小、贵贱之序,运用礼的规则和仪制来昭明君臣、尊卑、贵贱、上下之等级精神,其中提到的“义”,正合《解老》所释之“义者……臣事君宜,下怀上、子事父宜,贱敬贵宜”,“义者,谓其宜也”。紧接“齐宣王问匡倩”章之下,《外储说左下》还记有孔子进之齐宣公,曰:“与其使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上。”何谓“谄”?《论语·八佾》云:“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尽礼”不但指礼文仪节上要谨守礼制,还指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爱,反映于容止神态,可能会被人误会是谄媚态度,《论语·乡党》有多条记载形容孔子见君之“谄”,如“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等,可见孔子面对国君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极尽礼仪之态,反映了一种卑谨尊君的臣道精神。《韩非子》旧注解仲尼言“与其使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上”为“谄下则朋党,谄上则尊敬”,《左传·成公二年》也记孔子曰“礼以行义”(P123),很是符合《韩非子》书“礼”“义”之精神。又《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子路在鲁国任郈令时以私粟飡作沟之民事,孔子闻之而使子贡阻止子路之善行,子路疑曰此不为仁义?但孔子不谈仁义转而释礼曰:“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韩非子》书记载的孔子释礼内涵,实际上也吻合了其所之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的等级精神。不单《解老》对于臣事君,下怀上,贱敬贵特别看重,及《外储说左下》表现出对儒家正君臣、分贵贱的认同,《韩非子》书基本上对于臣“礼”君是绝对的推崇。《韩非子·难一》非议师旷谏晋平公的方式不讲礼,文曰“晋平公与羣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壊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于是乎作者难之曰:或曰:平公失君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君之于臣也;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逺其身者,臣之于君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行,不陈人臣之谏,而行人主之诛,举琴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之位,而失人臣之礼也。夫为人臣者,君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之,此人臣之礼义也。今师旷非平公之过,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于子,而师旷行之于君,此大逆之术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听之,是失君道也。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于听而不悟其失;师旷之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君之道。不可谓两明,此谓两过。故曰:“平公失君道,师旷亦失臣礼矣。”春秋时期的乐工有很高地位,经常可以行使谏君之举,针针见血,语见睿智。晋平公时乐工师旷就是典型代表,如《韩非子》书载师旷谏平公勿听师延所作亡国之乐,直言平公无德之事(见《韩非子·十过》篇论“何谓好音”事)。进谏是臣之职责,但师旷以琴撞公,韩非怒斥此举为“上下之逆”。尊君是《韩非子》书的政治精神,主张臣道卑廉,在下不得陵上、贱不得越贵的前提下,行谏也需在臣礼的规范下进行。德刑是君主治国二柄,德为赏、爵,刑为杀戮、施罚;同时,两者也是保证循名责实得以实现的政治手段。师旷所为,虽进善言以警君之惰心,但进言的方式破坏了臣礼的规范,违背臣道的精神,僭越了君臣间的尊卑之界,妨义之至。又《韩非子·难四》篇述孙林父无礼于鲁襄公云:“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此事同于《左传·襄公七年》记载。孙文子是卫国重臣,专权独断,卫公亦忌之,不敢怒违。《韩非子》书的编辑者对此事甚为重视,后附两段评论①,提到孙文子之所以能亦步亦趋于鲁襄公之礼,乃“孙子君于卫,而后不臣于鲁,臣之君也”的结果,并由此发出痛心感叹:“鲁不得诛卫大夫,而卫君之明不知不悛之臣,孙子虽有是二也,臣以亡?其所以亡其失所以得君也。”则礼数、礼制,是反映君臣、贵贱之义的重要标准,《韩非子·亡徵》云:“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大侈,而人主弗禁,则臣心无穷;臣心无穷者,可亡也。”是则“礼”“义”相依,互为体用:礼坏,则君臣之义暗,上下相陵无以指晓;礼固,则君臣之义昭,上下明分,各安其职,各行其礼。是以“平公腓痛足痹而不敢坏坐”以礼下臣叔向,《韩非子》讥平公是“礼太甚”矣(事见《外储说左上》),正所谓“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备将代之。”(《韩非子·扬榷》)可见,《韩非子》书对于“义”,不过是集中反映臣事君、下怀上、贱敬贵的君尊臣卑精神;他篇之指,是《解老》释“礼”为“礼者,义之文也”“礼者,群义之文章也”涵义的扩展和解释;这也是《韩非子》书的礼学核心精神。三、《十二种盟会》中的礼义《韩非子》书重视邦交之礼,学者皆有提及。②《韩非子·十过》、《亡徵》、《喻老》篇之例子皆能体现出《韩非子》书注重邦交之礼的思想倾向,细读之,再联系整本书之精神,笔者认为《韩非子》作者观点是:一,大国外交,仍然要以敬为体,礼待他国;二,从弱国如何立足的角度考虑,倡导外交以恭敬、谨慎为主;总而言之,强调的是“礼”之精神:敬,而非仪制礼数之本身。《韩非子·十过》篇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何出此言?《十过》篇作者藉以下事例明之:“昔者楚灵王为申之会,宋太子后至,执而囚之;狎徐君;拘齐庆封。中射士谏曰:‘合诸侯,不可无礼,此存亡之机也。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由无礼也。君其图之!’君不听,遂行其意。居未期年,灵王南游,群臣从而刼之。灵王饿而死亁溪之上。”据《左传·昭公四年》载,楚灵王盟诸侯于申地,楚臣椒举列举八种礼仪规格让灵王挑选,期间灵王又问礼于宋左师向戌与郑卿子产,左师向戌提供“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提供“伯子男会公之礼六”,(P203)即一共十二种盟会的礼仪规制,孰谓灵王不知礼乎?则此知礼非彼知礼也,实则中射士谏灵王,因其行无礼、缺德之事。《十过》旨在突出其无德暴戾而又倾向于侮辱诸侯之“无礼”,与仪礼无关。又《十过》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基因编辑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
- 2024年图书采购合同范例
- 2024年全球进出口贸易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国家基本药物招标投标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偶氮二异丁腈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低聚果糖行业研发动态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二维码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UV硅胶油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PPR水管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MBR膜行业需求趋势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版
- 2020湖南湖南省建筑施工开工安全生产条件承诺书
- 英语语音教程ppt课件
- GS069电动工具直流调速电路
- 二十五项反措(汽机专业)
- (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系列之智能交通系统(完整版)
-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变更修改操作方法
- 理想别墅的数学_Colin R Microsoft W
- 电流互感器选用参考
- 附件2: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
- 污水处理厂350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 民航货物运输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