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①现代教育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是: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4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②现代教育理论③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它的基本精神是a: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b.实现教学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2)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三种技术:①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3)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4)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的信息时代特有的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
①开放性。
②非线性。③交互性。
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2.知识是信息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适合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大致时间250万年-0.6万年前公元前4000-公元17631763-19701971-21001950年代萌发,90年代进入典型特征工具制造革命没有文字原始文化原始社会原始经济农业革命文字和国家奴隶制和封建制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工业社会工业经济知识革命知识化网络化知识社会知识经济三、信息时代教育观念的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国际化。因此,教育必须走民主化、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素养指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信息时代更加强调3T素养,指技术运算(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2)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7个基本技能所包含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Thinkinganddoing)问题解决、研究、分析、项目管理等创新(Creativity)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团体构建等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超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计算机素养(computing)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LearningSelf-reliance)处理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①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②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③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④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⑤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趋势呈现特点: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④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四、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1.创新学习2.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4.基于技术的学习五、信息时代师生角色的转变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1)做学生的导师(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信息咨询者(4)团队协作者(5)课程开发者(6)学术顾问者(7)研究者(8)学习者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1)主动的学习者(2)建构的学习者(3)协作学习者(4)意图学习者(5)交流学习者(6)情景学习者(7)反思学习者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1)信息技术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可称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根据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中小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到位于作用、教育的目标与主要任务。研究实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最佳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贵了、原则、模式、方法和教学设计研究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以及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则和意义和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人格要求第一章信息时代的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一、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的研究,探索总结《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学规律,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即准备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等教学问题,完善、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系,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推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贡献”。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将逐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并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或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专任教师。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科教材须有相应的教材教法与之配合,才能构成该学科完整的教育课程”。(2)实践意义
教材教法属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课作为新设学科,尚未普及,任课教师数量少,学厉力层次不高,实践经验欠缺,人们对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教材教法研究成果翘首以待。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与特点3.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是信息技术科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发展、完善的一门新学科。3.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1.综合性
2.独立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5.创新性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
1.信息技术课程
2.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学习
4.计算机辅助教育
5.计算机远程教育研究范围包括下面3个方面:①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理论②信息技术的教材③信息技术教材教法4.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
(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2)使学习者以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和教学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5)使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5.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
所谓“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6.协同研究法
三、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3.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方面,教育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以教育现代化保证社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促进教育现代化。这就是教育面向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
2.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跨国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它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等等。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的全球性跨国化和依存性融合化.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教育的全球化,它给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需要的是国际化、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树立教育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际化的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意识,重视能力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3.信息技术教育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
现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标志着未来人类社会将是网络化社会。网络在改变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未来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面向未来的教育首先必须为迎接信息社会的教育变革作好准备。教育教学方式将由长期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向应用高科技的智力密集型转变,其影响将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管理、师生关系乃至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层面,其中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学习方式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学习的革命”。3.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步深入教育领域,并形成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历3个阶段,掀起三次浪潮,目前方兴未艾,迅猛发展。
1.试验启动阶段标志性口号: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2.逐步发展阶段标志性口号:计算机辅助教育。
3.快速发展阶段标志性口号:网络就是计算机。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标志着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肯定,标志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分别作为技术领域的一个科目,标志着信息技术既归类于技术领域,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
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4.1存在问题1.观念跟不上2.发展不平衡3.资金不足4.师资缺乏5.教法落后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面临六大问题1.“书”的问题(课本教材,软件教材)2.“教”的问题(专业技能、更新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评估)3.“钱”的问题4.“学”的问题5.“网”的问题6.“用”的问题
4.2发展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关于教学模式问题6.改革教学方法第二节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1美国实施“教育技术行动”纲领通过技术提高教育,每个孩子都不能掉队。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国际互联网(Internet);确保每一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都能用电子邮件;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每所学校都能获得优秀的课程教学软件,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鼓励教师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2英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通过教学尽力促进学生能利用IT技术工具探究、分析、辨别和进行有创意的信息加工。
3日本实施新教学大纲日本政府关注信息教育是从80年代开始的,当时政府出资给学校设置计算机、购置教学软件。文部省1994~1999年六年间曾制定过“新设备计划”,提出小学达到2人一台,中学和特殊学校1人一台的目标。
4法国实施“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
计划从幼儿园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与操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使用电子信箱,高年级学生学习使用网络服务器;初中生学习在因特网上操作等。
二、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是关于教学科目标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所要完成任务的指标体系,也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学科目中的体现,它反映了教学的内容、方向和性质。1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在发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系统化的技能解决问题;(3)让学生了解、分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在以前、现在与将未来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2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Informationtechnologycapacity),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支持各种背景下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3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
日本信息教育的课程目标,注重的是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没有过多地涉及和测量,反映其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化的特点。
4法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法国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生技术课(Technology)教育的一个部分,分别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开设信息和通讯技术(TIC)教育,这一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国家教育制度的目标之一讨论:
学生应当具备哪些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考虑1.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欣赏作品和其他信息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达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的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1、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分析信息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为自己所利用。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3、加工信息的能力能够将信息进行综合,整理、组织、存储。4、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第2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1)邓“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它制约着整个教育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2.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1.1基础教育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2)社会进步的滞缓了,其基础教育一定落后例如:二战后,苏美“竞赛30年”
1、教改,1957.10.4卫星上天
2、美前议员尖锐地指出“教育已成为……”于是,立即采取教改,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新三艺”,布鲁纳1960年《教育过程》,被誊为现代教学论“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1969年“阿波罗计划”成功。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一)信息技术教育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1.信息资源成为国家与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2.克服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同权的措施。3.信息多元化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二)信息社会中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1.信息技术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2.信息素养成为个人就业的重要条件。3.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民交流信息的方式与范围。2.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从2001年起,信息技术课程将逐步成为全国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毕业考试科目,并要求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1)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教育可以同其他的必修课程相比,是知识、技能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2)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除了读、写、算之外,还要有基本的信息能力和素质。
3)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中对综合国力影响最突出、最活跃的因素。
4)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计算机+网络技术§2.2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也不断明确、合理。2.2.1国外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目标简介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集中体现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中学信息学课程》中,该文件把信息学课程分为3个层次。
三个层次:中学信息学课程分为普通教育的基本水平课程、普通教育的高级水平课程和职业性教育的高级水平3个层次。课程的总目标(四)个:初
1)计算机基础知识高
2)信息技术工具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3)信息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模块、算法、设计、评价)职
4)信息学在其他专业领域中应用(模型、信息系统、管理)
2.2.2国内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与目标简介
《纲要(试行)》(2000.11)给出了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为终生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课程的总目标:二个层次(初中五项、高中八项)。
各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2.2.3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任务和目标的进一步讨论1、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
2、目标——Allen观点: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3、两个概念——1)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
2)“整合”:课程与课程的整合
4、当前目标:
1)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的区别性应更加分明,减少重叠。
2)在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中,应增加一条“对信息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目标的条目不一定多、面面俱到,否则,重点不明确,不易掌握。
4)教学目标的要求应当与课程地位、课时安排相对应。§2.3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结构
2.3.1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1)课程:是学校中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对象和依据。因此,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
2)类别:现代课程理论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课程,另一类是活动课程。
3)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设计
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设置哪些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应整体结构课程大纲内容如何每门课程的具体结构--îíì
4)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应当包括如下3个方面: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第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为背景,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第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2.3.2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结构第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学科,应该讲一些基础性的内容第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知识性与技能性并重的学科。第三,应该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应该采取“一纲要、多层次、多版本”的方式进行2.3.3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结构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结构,主要表现为各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它们是教学计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学科的体系和结构,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方法等的教学指导文件。
大纲的组成:一般由说明、文本和参考书目、教学仪器及媒体等部分组成。
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资料。
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自学指导书、实习实验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等。
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又是教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材料。2.4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一、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系统的作用1.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目标的作用。2.信息技术教材对课程的作用。3.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师的作用。4.信息技术教材对学生的作用。5.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环境的作用。6.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策略的影响。7.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评价的作用。8.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学关的作用。9.信息技术教材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10.信息技术教材能够实现多种学习策略的功能。二、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1.信息技术教材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学习资源。2.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3.信息技术教材给学生提供典型范例,帮助学生通过自学而进一步发展能力。4.信息技术教材是教学评价具体内容与范式选取的重要出发点。三.信息技术教材的形态1.信息技术教材的载体。2.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思路。3.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周期。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资源1.非教科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2.非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道路合流管渠挡水墙改造施工方案
- 拒绝烟草我坚定
- 爆破工程合同书样本
- 沥青路面翻新合同
- 购销合同与采购合同的合同执行
- 智能化酒店监控设备
- 钢筋工劳务分包合同范例
- 学习纪律保证书范例
- 门卫室承包协议
- 地基销售协议范本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GA/T 2137-2024法庭科学工业大麻及其加工产品中Δ9-四氢大麻酚等4种成分检验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法
- 太阳和蜉蝣(2022年浙江绍兴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部队教学法教案模板范文头部包扎
- 【建设方案】虚拟电厂及管控管理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 2024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 综合测试(解析版)
- 必修五unit4-倒装句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导学案
- UI设计理论与实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六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7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