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课件_第1页
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课件_第2页
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课件_第3页
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课件_第4页
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方剂学概述教学要求:掌握方剂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第九章方剂学概述教学要求:1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发展简史

2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

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

283首方,用药242种

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方剂临床运用已初具规模一、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方剂临床运用3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

载方13首

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

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

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方剂学发展简史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方剂学发4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

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

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剂型丰富,煎服有法

疗效卓著,流传千古“方书之祖”二、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配伍严5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

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简、便、廉、效《小品方》《刘涓子鬼遗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简、便、廉、6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

载方7500多首

病症类方,首列妇儿

专辑“食治”卷

收录保健、美容方四、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7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外台秘要》

载方6800多首

保存许多散失方

按科、病分类方剂

四、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8五、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

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

用药辛温香燥2.方书由博返约博:量大而博。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约:简要而约。小型方书--《普济本事方》(许淑微)《济生方》(严用和)五、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9五、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3.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妇人良方大全》(陈自明)4.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

--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着五、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10六、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删补名医方论》六、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11六、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医学心悟》(程钟龄)六、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12七、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七、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1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4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15

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病机)所确定的治法。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治则:防治疾病的总体原则。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16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目的:捕捉病机论治——目的:确定治法,遣药组方治法在理、法、方、药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与论治的关系17一、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一、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18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二、从辨证论治看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二、从辨证论治看19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以法统方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20理、法、方、药的关系“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理、法、方、药的关系21常用治法常用治法22

《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法的产生《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23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汗温补清胃脘以上胃肠体内(气、血、津、食、虫结聚)吐下消复合病因、病证和阴2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25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

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26

方剂的配伍目的方剂的配伍目的27配:组织、搭配。伍:队伍、序列。配:组织、搭配。28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二、产生协同作用。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四、扩大治疗范围。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29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的基本结构30

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可保证方剂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可保证方剂31

“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32

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基本结构涵义33如:麻黄汤——风寒束表,肺失宣肃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杏仁——降气平喘甘草——调和药性如:麻黄汤——风寒束表,肺失宣肃34

君药的重要性还在于,其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性能,当它本身及其配伍、用量甚至煎服法发生变化时,全方的性能往往随之而变。

君药的重要性还在于,其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35

每首方剂君药的选定至关重要,一般认为需选择针对性比较强,作用较为全面,药力较大的药物作为方中君药,以突出重点。为了避免药力分散,以更集中发挥君药的主导作用,选择药味不宜太多,而且其相应用量宜大。每首方剂君药的选定至关重要,一般认为需选36

臣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对君药的辅助,多以同类药物的相须配伍为主要形式。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大承气汤中的芒硝、白虎汤中的知母等臣药:37

佐药:1.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麻黄汤中的佐药杏仁,功能降气止咳平喘,加强麻黄宣肺平喘之力。佐药:382.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的药物。如治疗寒饮伏肺的小青龙汤中的五味子除了收敛肺气,还可制约方中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等的燥烈之性。3.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的39

使药:1.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在绝大多数方剂中,特别是在用大寒大热大辛、大苦或药力较猛的药物时,往往配伍一味甘缓之品,以调和之,减轻或消除方中各药配合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甘草一药即具有上述条件,故在众多方剂中常以之为使。使药:40方剂的变化形式方剂的变化形式41方剂的组成,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在选取药物,择用炮制方法,酌定剂量,确定剂型、用法等方面,必须结合参考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年龄的大小,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区的差异,给予灵活化裁,加减运用。所谓“有成方,无成病”,因此组方选药必须因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方剂的组成,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根据42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在君药不变、主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次要症状或兼证的不同,加减方中其他药物,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这种变化,有的仅是加药,有的是减药,而有的是加减同时进行。如:麻黄汤变化为三拗汤、华盖散、大青龙汤。桂枝汤变化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一、药味加减的变化43

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证而兼里有郁热者。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三拗汤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肺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44二、药量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变化,是指方剂中组成药物不变,仅增减其药物用量,由于每味药物药力大小、作用强弱与剂量的轻重密切相关。因此,增减药量,往往能改变方中各药的主次地位、配伍关系乃至功用与主治。

如: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四逆汤变为通脉四逆汤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二、药量增减的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45方名组成药物功用病机主治证候君臣佐使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泻热通便热结便秘便秘,潮热,腹胀痛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行气通便气滞便秘便秘,腹胀痛方名组成药物功用病机主治证候君臣佐使小承气汤大黄枳实三枚厚朴46四逆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功效: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神衰欲寐,恶寒倦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沉微细,或太阳病汗多亡阳证,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通脉四逆汤:附子一大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功效:回阳通脉。主治:少阴证,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汤是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重姜,附的用量,意在阳回脉复。其主治证是在少阴四逆证以外还有阴盛格阳,真阳欲脱的危象表现。四逆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47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同一首方剂,组成药物与用量相同,由于配制的剂型不同,其功用和主治也就有所区别。如:理中丸改为理中汤(改变药力)九味羌活汤改为九味羌活丸(改变功效主治)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三、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48理中丸:药用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各等份,炼蜜为丸。治疗脾胃虚寒证,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缓者,不能急于求效,取丸剂作用慢而力缓,且便于贮藏和携带;如改为汤剂,则作用快而力峻。九味羌活汤:解表(风湿在表)九味羌活丸:祛风湿(风湿停留在肌肉、筋脉)理中丸:药用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各等份,炼蜜为丸。治疗脾49剂型剂型50汤剂,“汤者荡也”。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照顾全面。缺点:耗费药材,不易携带,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汤剂,“汤者荡也”。51散剂,“散者散也”。分内服外用两类。内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