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
人才愿景是指人们对人才标准和评价的基本理解,以及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方法、方法和方法。这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到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力量和兴衰。一、黄炎培教育观的转换,实现了融社会、实用性、职业性、道德性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思想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教育救国、为国育才是其一生的实践和追求。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和办学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一直是其关注、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的重要内容。1913年10月,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商榷》,号召人们“打破平面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大声疾呼:“今观我国教育界之现象,虽谓此主义为唯一之对病良药,可也。”率先在教育界高举实用主义的大旗。强调教育的实质,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并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和“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行知与技能并重”等人才培养思想。今日重温并挖掘这些思想,对指导当前我国人才开发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黄炎培教育观对传统教育观的彻底转换,其逻辑根源在于其人才观的改变。他认为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职业—名词包括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实是一物两面”1;二是“职业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2既“使百业效能赖以增进,”又使人“获得职业的乐趣,”使人养成“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3最终在有业的基础上“乐业”,达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正是基于这种适应社会、人职匹配、以人为本的人才观,黄炎培逐步形成了融社会性、实用性、职业性、道德性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思想体系。具体而言,他的人才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黄炎培的职业观黄炎培认为:“以前所办教育,总限于中等以上人家子女,实则此等青年,其数不及中等以下之多,……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此中不少人才,徒为境遇所限,无由发展,为培养人才计,为尊重人才计,似宜注意及此。”4这深刻体现了黄老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他的人才源于群众的科学人才观。他认为人才不分贵贱,只要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坚强的意志,优美的感情,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推进社会、国家进步的人都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1922年,他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五年间之感想》中指出“青年有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针对当时社会上“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思想,黄炎培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认为“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5这些都凸现了他对于人才的看法,体现了他对人才的群众性及其劳动的创造性的科学认识,打破了封建社会唯读书、唯身份的人才观。(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开发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黄炎培认为人才一定要能被社会所用,能增进世界及国家的生产能力。在1915~1921年间被称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机会,实业界所需的人才却极度匮乏,黄炎培于是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他在1913年就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强调了“教育应以实用为归”的原则,指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受教育者“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要求学校教育所造就的人才,既能为个人生活谋得生计,又能为社会进步创造利益。黄炎培认为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即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求生,就要具备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因此他认为应对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能培养,使学生有一技之长,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实现“无业者有业”。同时,他又认识到不能把“谋生”作为人才的唯一标准,还认为人才应该追求“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从而把“对己谋生”与“对群服务”统一起来。(三)第四,敬业乐群在几千年的中国人才思想发展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有的重德,有的重智,有的尚能,有的尚功,有的主张能与功的统一。黄炎培认为关心他人,不忘社会,胸怀国家,德才兼备者为人才。“敬业乐群”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最高准则,黄炎培说,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6循此准则,黄炎培制订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训育标准》,使敬业乐群具体化为11条训育标准。后来黄炎培进一步要求青年要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金”的人格,在于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而“铁”的纪律,在于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学习纪律,生活纪律,实习劳动纪律。在能力要求上,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1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有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发展其能力。黄炎培德才兼备、知能合一的人才标准沉重地打击了过去那种陈腐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四)教学内容强调实践与能力并重黄炎培在总结清末以来开办实业学堂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法。他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教育之为事,不惟训练人之脑,尤当训练人之手。今科学之昌明,皆人类手与脑二者联络发达之成绩也。……故手、脑二者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之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之能力,而生活之事寓其中焉”。1黄炎培认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才能培养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人才。为贯彻这一人才培养原则,在课程设置上,黄炎培强调“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做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7为达此目的,在要求学校各科附设工厂,供学生实习用,学生半日上课、半日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在聘请教师方面,主张聘用职业理论和职业经验并重的教师。黄炎培认为职业学校聘用的专门教师,应优先考虑具备职业经验的人。在考核学生方面,中华职业学校规定,凡学生修业期满仅发修业证书,在工作单位实习一年,证明能胜任工作后,再发给毕业证书。由于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受实业界的欢迎,历届毕业生都供不应求。二、“双带头人”教育思想人才观是决定教育观的根本所在。正是在崭新的民主主义人才观的指导下,黄炎培批判吸收了中外职业教育思想之精华,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职业教育思想。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正处在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又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殊阶段,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同时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情的需要。今天,重温黄炎陪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对我们当今的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基础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社会群体职业观的偏差。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受治于人;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崇尚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最后就导致了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第二,职业教育办学思想陈旧。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来看,从职业教育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来看,目前职业教育人才观、教育观问题非常突出。片面强调就业,突出技能训练,只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结果是学生知识面窄、基础薄弱、适应性差,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化的大生产要求。职业教育是劳动者立足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有效途径。增强全民职业教育意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是,如果职业教育囿于传统的狭隘人才观,不可能完成其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变幻莫测的劳动力市场,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变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人才观为培养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职业教育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职业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职业院校应依据什么来设置专业?是依据规范的专业目录,还是市场需要、社会需求?这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就像“为了适应人类知欲能而设计出的图案,来建筑在合理分工的土地上边。”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才有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办理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8因而在办学实践中,从专业和课程设置到招生人数及学校实习,最后到各项标准的修订,无不建立在社会调查基础之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兴办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理念的深刻体现。(三)突出实用性,构建课程设计的创新体系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兴办的目的在于“做工自养”,即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实用性”是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败的试金石。黄炎培认为,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应以实用为归,因地制宜,根据职业需要制订课程方案。专业课程的改革,重点在于构建完善的工学结合、工读交替、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知识传授和技能实训融为一体,将课堂教学变为现场教学。课程改革必须要把握好三个对接,一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对接,二是课程结构与工作逻辑对接,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我们要求学生走上社会后不仅能“谋生”,更能发展、创新;不仅能适应一线的基本操作,又能兼容、创新、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动手,更能会“用脑”;不仅具有一般工人的执行命令能力,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所具备的决策运筹和发布命令的能力。要实现职业教育“高技能”的人才目标,达到职业教育目的,就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和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四)校企合作共建“产教结合,手脑联用”高职人才的培养由于自身的特点,应坚持社会性、职业性的科学人才培养原则,坚持产教结合、手脑并用的科学培养方法原则。在专业实习以及日常培养中要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考察、参观或参与生产过程;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并聘请企业领导、专家与校内教授、学者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教学改革,使学校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对职业院校而言,贯彻“产教结合,手脑并用”的思想,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注重学以致用。二是加快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生产工作场所一致的训练平台,学生通过这个训练平台,达到一个相当的技能水准。三是加快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培训功能,实现人才培养零距离。(五)将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和训练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质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很重要,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事实证明,教条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收效不大,职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氛围的熏染,应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纳入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并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在开展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增加对企业文化素质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分工和自己从事职业的认识和看法,是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从业者有一技之长,还需具有敬业爱岗、胸怀社会、服务他人的职业素养。在传统观念上,人们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学生上职业院校有一种“无奈的选择”,总以“职业”为贱、“一线”为苦,感到前途渺茫。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 智算中心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 四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生活在网络中教案1 浙江摄影版
- 2016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机器人关节坐标课程设计
- 朵朵兔课程设计
- 本科的应用电子课程设计
- 本科环境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防腐木栅栏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超级多彩金属吊顶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交叉口的vissim仿真与优化毕业论文
- 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 广告宣传类印刷服务项目方案纯方案,124
- 医用高值耗材目录
- 抖音取消实名认证申请书
- 高中英语语法 主谓一致(27张)ppt课件
- 采购管理实务习题答案项目二采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
- H型钢最新尺寸规格表大全(共3页)
- 一层框架施工方案
- 工程变更申请单EC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