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分析_第1页
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分析_第2页
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分析_第3页
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分析

商业银行发行充放电产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统计,2013年6月,中国104家商业银行发布了2965种零售金融产品,其中普通产品836种,增长26.4%,下降4.8%。129种结构性产品,5.8%,9.2%。参见图1。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产品6月,除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外,其余类型产品的数量较5月均有所下降。保息浮动和保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数量分别为28款和228款,占比为0.9%和7.7%。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发售2060款,占比69.5%,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数量为649款,占比21.9%。全球金融改革算法数量比较6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类产品2880款,占比为97.1%,环比上升1.7%;外币类产品合计为85款,数量较5月减少59款,分别为美元类、澳元类、港币类、欧元类、新西兰元以及英镑,其占比分别为43.5%、23.5%、22.4%、5.9%、2.4%以及2.4%。相比5月而言,美元类和澳元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其余各类币种占比较5月有所下降,美元类产品降幅较大,为3.7%。产品的储存期限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最大,为64.1%,较5月上升1.1%;3个月至6个月(含)和6个月至12个月(含)这两个投资区间所发产品的数量占比分别为23.0%和11.3%。从产品总体存续期限的统计上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存续期限平均为109天,较5月缩短11天。参见图2。投料比:支撑3.4%,比4.2%;普通类理财产品主要涉及债券货币市场、组合资产管理、票据资产和另类投资类等投向,占比分别为67.8%、31.4%、0.7%和0.1%,参见图3。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涉及股票市场、汇率市场、利率市场及商品市场等,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24.8%、33.3%、20.2%及20.9%,产品的平均票据资产产品期限收益结构2013年6月份,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售数量最多,发售1924款,数量较5月减少263款,占比67.8%,下降5.5%,环比下降12%。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售891款,数量较5月增加100款,占比31.4%,上升4.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3%。票据资产类产品有19款,占比0.7%。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还发行了2款另类投资的饮品产品,预期收益为5.9%,平均期限为509天。从不同投资类型产品的期限收益结构来看,普通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票据资产类产品的期限最长,预期收益率最高。从环比表现来看,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和组合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上升,而委托期限均有所缩短。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0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2%,环比上升52个基点。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0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8%,环比上升68个基点。票据资产类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148天,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8%。各关键期限点预期最高生产率:决定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高,为5.43%;7天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低,为1.94%。从环比表现来看,除7天产品之外,其余各关键期限点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水平较5月均不同程度上升,这与银行间拆借利率的飙升有直接的关系,1个月期限产品升幅最大,为191个基点,侧面反映出银行通过扩大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及提高产品收益率来“揽储”。从利差水平来看,期限为1个月的产品的利差水平最高,为336个基点。除7天、3个月和6个月期产品外,其余各期限的利差水平在200-350基点之间,长短期产品收益率“倒挂”现象明显。金融市场的热点同业存款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自去年年中起,监管部门就加强了“资产池”产品的监管力度,今年3月份下发的“8号文”进一步对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规模提出了上限要求,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余额应不超过理财余额的35%和银行总资产的4%。为规避监管,银行多以同业资金对接非标资产,银行理财也成为同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事实上,近年来同业资产配置早就成为银行开展非贷类融资的主要方式,构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下旬,流动性紧张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部分期限30天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度超过6%,最高达到7%。与此同时,用理财资金对接同业存款再度成为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化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手段。6月份,300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中近10%的产品将九成以上的理财资金投资于同业存款。近四成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涉及同业资产。理财资金对接同业存款的传统操作方式有两种:其一,银行A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直接拆借给银行B形成同业存款。其二,银行A委托信托公司B设立同业存款单一资金信托,信托公司B以受托人的名义将信托资金存放于银行C,形成同业存款。两种模式虽有不同,但定价机制相同,通常参照Shibor协议定价。2012年年初,同业存款信托被银监会叫停以来,后者中的通道——信托公司逐渐异化为券商或基金公司。而监管层对票据业务和同业代付业务整顿后,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借道同业合作业务“规避监管、变相贷款”的主要途径。具体操作流程为:银行A通过信托公司发放一笔信托贷款计划;由于银监会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向信托转让资产,因此需要引入一个过桥企业,银行A将信托收益权转让给过桥企业;然后过桥企业将信托收益权转让给过桥银行B的理财产品资金,最后银行C以自营资金受让过桥银行B手中的信托收益权。过桥银行B的出现将信托受益权转化成同业资产,因此银行C受让信托受益权之后以同业资产入账,大幅降低了信托收益权的风险资产权重,减少了资本占用。银行借道同业资产放贷增大了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表外贷款减小了资本占用,增大了资金利用效率,放大了银行杠杆。另一方面,银行用以购买信托受益权的资金,多来自存款、理财或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和理财资金期限较短,而信托受益权期限长达一年甚至数年,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容易诱发流动性危机,这也是本次“钱荒”的重要原因之一。短期资金的紧张局面以及“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总方针,或将迫使银行降低同业资金周转的高杠杆。理财资金一直扮演着影子银行系统“资金供应源”的重要角色,紧张的资金面对表外业务的约束加上此前“8号文”对非标债权类理财余额的限制,预示着非标类理财业务的格局或将迎来新的调整。实行银行理财产品管理,规范理财市场近年来理财市场发展迅猛,201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理财规模为8.2万亿元,我们预测年中可突破10万亿元,规模剧增的同时可能带来监管方面更大的压力。为规范运作并促进其健康发展,银监会近三个月频频发声:第一,2013年3月27日下发“8号文”,明确界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以及规模限制,要求每只理财产品都要建立单独的交易账户,做到单独交易核算。第二,5月末,银监会针对有发行理财产品历史记录的商业银行,组织相关人员对拟推出登记系统进行培训。第三,6月中旬,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一期)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理财系统”),同时正式启用了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理财系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电子化报告和信息登记制度。总行应在每款理财产品销售前10个工作日,通过系统向银监会或属地银监局报告产品相关信息,审批通过并且赋予其唯一编码后,方可销售。该系统对产品进行全周期、可持续的监管,有助于银行理财市场合法、合规、透明化发展。1.数据登记详尽,改变银行原有理财产品的数据结构。“理财系统”规定,理财产品需逐只报告和登记其申报、发行、存续、终止相关数据。产品相关数据详尽,仅申报登记即涉及61个数据元,包括产品期次、运作模式、投资资产种类及比例等,以及产品审批人、设计人、联络人、投资经理等基本信息。其实,较大规模理财产品的银行信息登记早已有之,该理财系统登记录入量与原始数据录入量差距不大,因其格式有变,对其总体任务量有一定提升,但长期来讲,各银行信息系统经过改造升级与理财系统对接后,影响不大。2.同质化产品逐只审批,影响效率、创新。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时,每款理财产品注册登记、销售方向、投资资产标的都要从本行的系统与理财系统对接,类基金式管理和会计处理。银行理财业务朝着规范发展,方向虽正确,但过度透明化,或将导致理财产品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此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审批只限于新设产品,同系列类似产品报备即可,新系统要求每只产品包括同类产品逐个审批,影响效率,必要性有待考虑。3.提前10日审批,对把握市场变化提出挑战。“理财系统”要求每款产品发售前提前10日报备和登记,外加至少5天产品开发、募集期,从理财开发到成立之时已过15天,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期间市场可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对银行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及产品设计提出一定挑战。譬如6月底银行应对Shibor高企、迅速反应发售较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行为,在新系统下难再行。4.“中债登”或开发理财系统终端,监管亟待考虑硬件配置。银监会委托“中债登”开发系统,一期已经开始正式实施,银行需在7月31日前补录2011年1月1日至收到通知之日期间所有已成功发行的理财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