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_第1页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_第2页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_第3页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_第4页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方式

一、音乐享乐的本质和基本方法(一)音乐享乐的本质1.音乐欣赏作品与视听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表演员的表演,其最终目的都希望人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无论哪个时代,作曲家的目的也都仅仅为了听众,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作曲家的某些作品容易被认为与听众格格不入;但该时期的重要代表,十二音体系的创立者勋伯格曾经说过:“十二音音乐,除为了使人易于理解外,没有其他任何目的。”虽然也有极个别先锋派作曲家声称他们的音乐不是为了给别人听,但这些作曲家至少也有一个听众,即他自己。作曲家或表演家的自我欣赏,也是一种欣赏活动,只不过是创作者与欣赏者是同一个人而已。因此,无论怎么说,音乐欣赏总是音乐实践的惟一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音乐欣赏在内容上的作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都与音乐的审美判断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都可以说是在音乐审美判断支配下的实践活动。这种审美行为在音乐欣赏中比在创作和表演中占有更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这样说,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是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音乐欣赏的方式虽然有多种多样,但不论用什么方式去欣赏,它总是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而进行的;不同的欣赏方式所获得的审美效果虽然不同,但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来说,审美行为总是占主导地位。3.音乐本质的体验音乐欣赏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被动的心理行为,似乎仅仅是在接受外界的音乐刺激以后做出的某种反映。但实际上,在欣赏的过程中它必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这不光是听觉表象的想象,还包括对音响含义的想象。当代美国著名音乐心理学家莫蒂默.卡斯曾经说过:“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应包含以下两部分,对音乐产生心理上的感情反应,产生能够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认识过程。”欣赏者在体验这两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音乐本身并不能明确揭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只能向听众揭示一个总体上的精神特征。所以,“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需要依靠欣赏者的想象力去完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行为。4.音乐欣赏的社会意义人们往往强调作曲家对于听众的影响,而较少注意到听众对作曲家的反影响。但事实上,欣赏活动对于我们时代的音乐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高水平的欣赏环境,往往能造就出杰出的作曲家;一个欣赏水平低落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吞没音乐天才。艾伦·科普兰说得好:“每个单个的聆听者的态度,尤其是有天赋的聆听者,是开发我们自己时代的音乐潜力的主要力量。”音乐欣赏决非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它还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不但作曲家要对听众负责,为听众服务,而且听众也要对作曲家负责,对我们的时代的音乐发展负责,为时代音乐的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总之,音乐欣赏不仅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既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又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力量。(二)纯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音乐欣赏是一种含有主动性的心理活动,这种主动性不但体现在听众的想象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听众对音乐欣赏所采取的态度上,也就是他采取什么样的欣赏方式。不同的欣赏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听众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欣赏目的去进行选择。听众对欣赏方式的选择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但对具体欣赏方式来说他又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被动式的听常常有两种情况,即刺激式和背景式。主动性的听也主要有两种情况,即纯音乐式和体验式。刺激性的听纯粹是一种消遣,听者主要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取某种快感。在欣赏过程中,听者不带有任何主动性的想象和思考,任凭音响对听觉神经的刺激而产生各种自然反应。背景式欣赏方式的特点是,听者并不把听音乐作为主要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某一种活动的背景内容。比如: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的画面上,视觉是主要的知觉活动;而对于那些伴随着画面的展开而出现的音乐,人们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被动地接受的。音乐对于电视欣赏来说它只是起到一种背景的作用。人们在观看话剧、欣赏自由体操和冰上运动以及观看魔术或杂技的时候,音乐对于观众的欣赏活动来说,都只是一种背景。纯音乐欣赏方式的特点是,欣赏者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音乐音响结构展开的特点上,或者说欣赏者是以理解作曲家的思路为出发点,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为目的。具体地说,在欣赏过程中,听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结构布局、多声部的写法、和声的效果以及乐器的色彩等等技术问题上。这种欣赏方式往往只有部分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才能完成,而他又往往带有一种学术性的目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认为: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是了解音乐创作的真实过程,对他来说这是音乐欣赏的全部要素。所以这种纯音乐式的欣赏也往往被一些称为形式主义的音乐家看作是惟一应有的欣赏方式。事实上这种欣赏方式是相当困难的,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也曾这样表示过:即使是天才加训练,一个人也不可能听清三部以上复调中各声部的线条。可见,这种纯音乐式的欣赏方法充其量只能说是部分地感受到音乐中的结构特点。当然对于研究者来说,可以通过反复聆听获得对音乐整体结构的了解。体验式欣赏方式,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配合着想象和联想的协同作用所进行的欣赏方式。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因素的体味上,并通过想象活动进一步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因素。这种体验活动包含了某种创造性的成分。正如科普兰所说:音乐中“每一个主题都能反映出一个不同的感情世界。”但欣赏者只能“在头脑中就这个主题得出一个感情的轮廓”。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每个人对一个主题的表现特性有他自己的感受。”听众虽然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欣赏方式,但在实际的欣赏过程中,各种方式还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他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当你选择了纯音乐的方式欣赏音乐时,虽然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的结构上,但也很难完全脱离音响刺激带给你的某些快感,同样也不可能回避情感因素对你的袭击。因此,所谓不同的方式,只不过是以某种方式为主的欣赏方式。人们往往容易把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不同的欣赏方式联系起来。比如,把轻音乐看作是一种背景式的音乐,把节奏性强的流行音乐看作是刺激式的音乐,把标题音乐看作是体验式的音乐等等。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虽然,不同的音乐类型在表现上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流行音乐往往外在的表露多一些,刺激性也多一些;交响乐往往内在的含义更深一些,需要人们用更多的体验去感受它。但并不能把作品类型归属某一类欣赏方式。在流行音乐中,也有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它需要人们付诸很多的感受才能体验到它的含义。同样一首流行音乐,对一般听众来说,它的欣赏目的也许仅仅为了从中获取愉悦和快感;但对于从事流行音乐研究的人来说,他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音响结构的感受上。因此,音乐欣赏方式的分类,更多的是理论上的认识;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他们之间往往协同合作,相互交融。二、音乐享乐的心理特征和基本原则(一)音乐声乐行为的理性认识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与一般的审美心理过程基本相同。它也包括感知、体验、想象和理解四个过程。音响感知是一种听觉的感性活动,听众在感知的过程中,有时表现为一种独立的快感,有时则表现为一种激发感情的刺激因素。比如,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的流行音乐,和柔和、轻快的轻音乐,它们往往能直接带给人们各种快感。但对于交响乐、奏鸣曲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音乐作品,听众对于音响的感知,并不仅仅以获取某种快感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感情体验的动力。感情体验可以说是音乐欣赏中最重要的一种心理行为。因为音乐艺术无法直接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以及具体的生活事件,它只能通过渲染情绪来感染听众。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听众从音乐中感受最多的也是这种感情方式。感情体验往往伴随着音响感知而进行,两者几乎形影不离。音乐中的感情因素虽然是一种概括性的内容,但它却又有丰富的内涵,能留给听众许多自由想象的空间。有时候音乐的音响本身具有象征性的描绘意义,它与现实或自然中的某些事件或事物有象征性的联系,听众在欣赏这类音乐作品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相关的联想。但绝大多数的音乐作品只能象征性地表现某种感情状态,它们留给听众的只是总体的感情特征。至于音乐中是否还有更为具体的内容,这是听众的想象需要回答的问题。听众的想象有时是完全自由的,比如,非标题音乐没有任何文字提示,对音乐的想象完全取决于听众感情体验的深度。有时候是具有限定性的,心理学上叫做定向联想,比如,通过某些标题说明,或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听众的想象和联想确定方向。音乐欣赏中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能使音响在听众的意识里由抽象变为具体。理解认识是音乐欣赏中的一种理性行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音乐音响本身的理解认识,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用纯音乐的欣赏方式去分析和判断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使欣赏者了解到乐曲的结构布局、声部分布以及音响色彩的组合方式等等。第二是对音乐音响内涵的理性认识,即对某部作品的社会含义以及其他社会意义的认识,这种理解认识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感情体验和想象联想之后,当听众对作品的感情特征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了解之后,所作的一系列冷静的思考。它需要分析,需要综合,是一种高级的欣赏活动。(二)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1.表现方式的不同音乐审美感受与一般的审美感受不同,一般的审美感受是以想象、联想为感情体验的前提,即想象愈活跃,感情体验也愈强烈,对对象本质的认识也就愈深刻。音乐却不同,他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感情方式,而不是具体的形象,它不可能通过对某一具体对象的联想来获得感情。恰恰相反,它是以感情体验作为联想的前提,感情体验愈强烈,联想也就愈活跃,对于感情内容的认识也就愈深刻。比如: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和革命歌曲《马赛曲》,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一致的。但由于它们的表现方式不同,对欣赏者来说,在欣赏这两部作品时,感受到这种思想内容的审美途径是不同的。浮雕《马赛曲》在人们眼前展现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视觉形象:号手吹着进军号,弓手弯腰拿着自己的兵器,老战士慷慨激昂带领儿子一起奔赴战场,怒目切齿的人们手持刀)剑,自由女神展开双翼指引着革命的人群。这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这尊浮雕的内容,可以引起人们翩翩联想,并激起相应的感情,从而再进一步达到对法国大革命这个历史内容的认识。至于歌曲《马赛曲》,假如我们先撇开歌词不谈,单来看音乐,它展现给人们的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力量,而且仅仅是一种感情的外壳,一种体现感情活动的情绪状态。具体地说,它是通过富有动力性的附点节奏,明朗向上的旋律进行和隐伏在旋律中的强有力的和声因素等等手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情绪状态。依靠这种情绪状态本身并不能表明具体的内容,它只能依靠审美主体的想象和联想作用,才能使音响内容具体化。这时候,《马赛曲》的歌词为欣赏者的联想提供了依据,它能使欣赏者沿着歌词所提示的方向进行定向联想,从而了解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2.把音乐中的感情作为应当考虑到感情形式的实质音乐欣赏中的联想与一般的联想不同。一般的联想主要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某种象征意义,由一事物联想起另一事物,或者由当前的感知回忆起与此有关的另一事物。音乐欣赏中的联想比较特殊,它是由感情的形式联想到感情的内容,或者由音乐中的感情回忆起以往生活中产生过的类似感情,并由此把握住音乐中感情内容的实质。比如,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乐》的末乐章,它表现的是一种悲伤、压抑的感情形式。人们可以根据标题《悲怆》以及该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经历等等非音乐因素的提示,通过悲伤压抑的感情形式,联想到这种感情形式的内容实质:它反映了1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对人生的意义和社会前途感到迷茫的思想感情,揭示了19世纪俄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再比如柴科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托尔斯泰听了这段音乐后感动得流泪,他说他似乎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苦难。但实际上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并没有,也不可能描绘出19世纪俄罗斯人民苦难的生活情景,托尔斯泰之所以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苦难,是因为他由音乐中的感情回忆起以往生活经历中—看到人民的苦难而引起的与此类似的感情。所以音乐的联想主要是由感情的形式联想到感情的内容,或者通过感情的回忆来把握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刻内容。(三)音乐享乐的基本原则1.音乐对我们的影响关于音乐欣赏问题,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曾经有过一段描述,他说:“一个理想的听众同时置身于音乐之中,又置身于音乐之外,既评判它,又欣赏它,希望他朝一个方向走,却又看见它朝另一个方向走……,既为它所陶醉,却又带着冷静和吹毛求疵的态度。”科普兰的这段话,说出了音乐欣赏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听众被音乐所陶醉,他企图融入到音乐之中去,把音乐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音乐被听众所把握,听众企图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作为旁观者,他把音乐看作是一个客体,在自我和音乐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事实上,任何一个聪明的欣赏者,都会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即便他是某一种音乐类型、某一个作曲家或某一名表演家的崇拜者,当他在欣赏他们的音乐时,也同样会在很投入的同时,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文化修养对每一部具体的作品或每一场具体的音乐会做出评价。此外,当我们在欣赏一部悲剧性的音乐作品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感动,但我们为之感动的并不仅仅是其中的悲剧性内容,或许更多的是其中的艺术性;也因此,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悲哀,同样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当我们忘却自我融入到音乐之中的时候会与音乐一同悲伤,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从音乐中体味到美的时候会得到愉悦。音乐欣赏正是在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之中,将音乐的情绪与听众的情绪交融在一起。所以,理想的听众应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求得平衡和统一。2.声乐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形,一种是,听众凭直觉直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感,听众无需运用理性的方式去对音乐的音响进行分析,单凭直感去完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另一种情形是,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