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则感悟_第1页
老子四则感悟_第2页
老子四则感悟_第3页
老子四则感悟_第4页
老子四则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则感悟老子四则感悟篇一

看到新华网发的这尊老子金像,我感动万分!由于我从三岁起就背诵《老子道德经》了。如今我对这本书还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我一个小小的女孩儿,为什么喜爱洋洋五千字的道德经呢?由于背经诵典,就可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还由于“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老子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两千五百年前,他写下了道德经。这本书是人类才智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受益。连鲁迅和爱因斯坦都喜爱道德经呢!这本书里有很多经典名句,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激励我不断前进。

记得我刚上学校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我一看卷子,兴奋得几乎跳起来!哈哈!太简洁了,我准能得一百分!于是,我急赶忙忙地答完,也不检查,就得意洋洋地交了卷子。还暗暗地称赞同学像蜗牛一样慢。其次天老师说:“大家考得很好,刘恺溪100分……”我伸着长长的脖子,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焦急地盼着喊我的名字……徐嘉88分!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吓得目瞪口呆!我蒙了!这时,我感到老子爷爷贴着我的耳朵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立刻明白了:要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

从那以后,我刻苦地学好每一门功课,仔细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三年多下来,我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年年都被评为校、区三好同学,在学校、区、市和全国共得了四十多个奖项和证书,其中有作文全国一等和二等奖,英语青岛市金奖,dv市一等奖,钢琴市银奖并考出了八级……我打心眼儿里感谢老子爷爷!感谢《老子道德经》!是他老人家领着我,是道德经抚育着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使我懂得了许多许多……使我变得知书达理,心胸开阔,聪慧顽强!

老子四则感悟篇二

今年春,忘了是几月几日,先生拿出三个紫砂杯,让我从中选一个,说是在文化城那边买的。我一眼看上其中一个上有“修心养性”字样的杯,盖上还有一个小“太极”。由喜读《道德经》到偏爱与“道”有关的书和物,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如要解释这段话,就是说:

知道要用雄(刚毅)的手段爱护自己,可却不与人争雄,反而甘心守雌(柔顺),这样,就会如天下溪流归注,得到天下人的归服,最高的不变的德不离散,他更能回返原有的童心(赤子心),达到纯真的境界。所以有“小儿是神的确定”之说。

知道要显露表现自己,使人知道自己光明的一面,却不与人争表现,而甘愿隐伏,甘居黑暗。这样的人能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和典范,其最高的不变的德不会出差错和过失,而能返朴归真,回归于纯自然 而与道合一(无极乃太极之母)。

知道光荣和富贵的一面,却不与人争光荣与富贵,而甘居耻辱和平常。这样的人心胸开阔,得天下人的归服,其最高的不变的德是充分的,更能复归于万物的原来,朴是至真至纯的。

朴被破坏,朴散成为详细的器物。圣人在朴被破坏的基础上,以浑朴的原则建立管理和领导,所以,善治和完善的管理是顺天道,使万物各遂其性而行,也就是依从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主见顺乎自然,一切不要牵强。人工有损自然,由于天地也是受大自然的驱迫,而不自主的在那里不停的工作。大自然是什么?便是万能的天道。所以人当听从天道,不能自作主见。庄子说:“吾在天地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也就是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主见清静无为为人道之极轨,守不争之德,守住清静、柔弱、抱一、寡欲之心,遵循自然、玄妙的法则修行。我们凡人如照此修心养性,对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老子四则感悟篇三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留下的一部影响着东方文化进展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道家思想的奠基石。细读《老子》不难发觉此书的本质是一本修身治世之书,其中包含着我们耳熟能详的“赤子之心”“水德”观……对个人修养的体悟与警示的修身之思,以及“无为”“不自有”“柔弱胜刚毅”等治世、处事哲学思想。时至今日,老子的这些修身处事的哲学思想对我们也有着重要的人生启示意义。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刘向的《列仙传》中也有对老子的记载: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到老子的生平及《老子》的成书缘由,老子的样貌如何我们如今已无法知晓,而现今世界几乎能见到的全部关于老子的画像、雕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一对大耳朵和垂暮老者的形象,这应当与老子的名字有关“名耳,字聃”。老子身为周朝的图书馆馆长,在见到周朝衰亡之景后毅然离周,当他骑着牛过函谷关的时候被守关将领尹喜拦下,因慕于老子的才能便强行让老子留下一部著作才能过关。于是也就有了如今的《道德经》。老子在不情愿的状况下完成这部著作,也就可以理解我初读时候的那些怀疑了,但无论规律是否通顺,语言是否流畅,《老子》一书中包含的修身处事之启示毋庸置疑。

这里着重说《老子》一书中的一个重要的处事思想即“柔弱胜刚毅”,人们普遍认为,柔弱在刚毅面前不值一提,所以在生活中总会呈现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而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将二者的关系说的清晰明白,“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顽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顽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老子从生死的角度来解析柔弱与刚毅,他说人活着的时候筋骨都是松软的,而死了则会变得僵硬,植物也是如此,草木生长的时候枝条都是柔脆的,死了则是干枯坚硬的,那么坚硬的则属于死亡一类,而柔弱的则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打仗的时候不要逞强硬来。树木过于繁盛就会被砍伐,由此看来强大的反而处于劣势,而柔弱者则占据上风。由此,老子为这一理论主见找到了具象的代表——水。

“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顽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第七十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天下最柔弱的水,仍旧可以在坚硬的岩石中流淌而过,柔弱的水却可以抵抗锋利的刀剑,滴水可以破石,水亦可以锈刀,这到处呈现着柔弱胜刚毅的内涵。这也体现着老子“尚柔”的人生哲学。老子将天下至柔的水的德行与人的德行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修身规律体系。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能够在人们所厌恶的环境中停留,水更接近于道的境界。安守着与人无争的善地,心胸保持沉静,待人真诚,说话守信用,为政善与精简处理,处事擅长发挥所长,行动擅长把握时机,由于有不争的美德,所以就不会有幽怨产生。“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老子对水德的阐述也是对人德的启示。

居善地: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流淌的过程中总会流向一些低洼处即被世俗人们所恶之处,但最终水仍会到达它想要去的地方,在流淌的过程中也始终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它的价值,它可以是地面上的溪流也可以是天空中俯视一切的云朵,水的这种顺其自然的“不争”品质带给它的是出于最高点俯视一切的眼界和胸怀。这种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不争精神同样适用于现今世界的我们。

心善渊:“藏心微妙,深不行测”守住内心的安静不被外部世界干扰,像水一样,无论混杂多少泥沙,沉静下来仍是清亮澄明。

与善仁:待人真诚有包涵力,水在流淌的过程中会无差别的接受和对待着任何事物,无论沙石或是宝玉都可一路随行。

言善信:落地有声,讲诚信。水的形态不同声音亦不同,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咆哮,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信”。内外全都,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老子的“柔弱胜刚毅”是在提示着: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我们只有放低自己的姿势,保持“柔弱”的状态,才能取得更大、更长期的成就。我们可以追求强大,但真正的强大是利益别人的高尚境界,“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你能关心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就能取得越大的成就。

老子四则感悟篇四

开篇之前我认为就应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奇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许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究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才智。

中外很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乏的人们一种奇妙的力气。的确,《道德经》一书告知我们就应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消失了八十多次,那么毕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行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究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就应是象水一样的品德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明白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能够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由于道是“无”。我们明白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很多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由于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很多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久都只是她的孩子。永久不能超越她!就应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应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到达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久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出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能够引申出许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由于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终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就应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由于一时的胜利而兴奋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埋伏在明天,也不能由于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礼貌的珍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一样道。

老子四则感悟篇五

不推翻整个世界,往往难觅真理。

由于流行于大众的价值观,往往是虚假的,是浮华的。真理就在于否定,否定到极致方是确定。正所谓,破而后立,不破不立。

老子的道是内圣外王之道,是天地大道,是无为之道,是柔弱之道,是荣辱不惊之道,是得失不患之道,是成败自然之道。

众人的道是内欲外刚之道,是浮华之道,是有为之道,是刚毅之道,是荣辱皆惊之道,是患得患失之道,是以成败论英雄之道。

什么是内圣外王呢?

圣,无形的才智,即正直崇高;王,孤、寡、不谷,即谦卑柔弱。

内在正直崇高,外在谦卑柔弱,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圣和王是一体,不二分,故而以王为圣御自身,这便是老子提倡的道德观。

而众人之道,却是内在被无穷的欲望所填满,外在张扬刚毅,自身被这些欲望所奴役。简而言之,便是以欲望为刚毅奴自身,内欲外刚。

什么是天地大道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自然法则,法则生无,无生有,此三者生万物。万物(有无)冲突一体,自然法则使其和谐统一。

世间全部事物皆集冲突于一体,冲突双方始终相随,又相互转化。

所谓的道,便是有无相生。

现在的无将来必有,现在的有将来必无;现在的有过去必无,现在的无过去必有。空间上的有和无,是通过时间上的变化产生。举个例子,我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便是此无彼有的过程,其中有着很多有无相生的过程。

计算机语言是0和1,万物由阴和阳组成,时间就是如此的奇异,大道就是那么的微妙。

知有无相生之道,明物极必反之理,便见天地大道。否则,必是流于表面的有或无的浮华之道。

什么是无为呢?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事物进展自有其方向与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人什么都不做那就只能等死了。

无为,是为而不为,为而不刻意地去为,就是没有私心、目的的有为,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是顺道而为。

顺道而为则无不为,该为时而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而有为之道则是有私心、目的的为,是背道而为。

事物的进展方向和规律我们无法掌握,所以尽人事,听天命,顺道而行即可。

为何要谦卑处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